
导读:新娘在出嫁出门时还有风俗说是脚不能落地,不能让新娘带走娘家的财气,要娘家同辈背着出大门。沿途途中炮竹响彻云霄,遇到村中主动看热闹祝贺讨喜烟喜糖的村民与小孩子还要发喜烟喜糖。
新娘进入新郎家换衣服后还要同吃喜蛋和长寿面,寓意着小两口这时同吃了喜蛋和长寿面后,以后的日子会过得圆圆满满,同时天长地久,白头到老。
吃长寿面:这项仪式表示福寿永康宁,而且面是要用筷子吃的,同“快子”表示快生子。司仪唱赞:“吃长寿面。”娶亲太太用托盘端上了一碗面,新人一动筷子,娶亲太太口中念:“筷子筷子,快生贵子。” 新人自己吃再互喂。新人互喂的时候,娶亲太太口中念:“白首成约,恩爱绵长。”
另一种形式:煮面条时别放盐,新郎喂新娘吃面,问新娘“咸不咸”,新娘回答“不咸”,意思是“不嫌”新郎。
结婚分红喜蛋的习俗 结婚要分红喜蛋,而且不论亲友或陌生人,都可以跟新娘子要,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有时老年人也会来凑凑热闹,名堂叫作“讨红喜蛋’”。作为新婚人家,当然是笑脸相迎,来者不拒。这一风俗习惯,在江南据说流传已有悠久历史了。在浙江,不但解放前是这样,就是现在也还很流行。尽管现在不少人在结婚时已用喜糖代替,可名堂还是叫:“讨红喜蛋”。 结婚为什么一定要分红喜蛋呢?在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刘备招亲”是东吴都督周瑜用的计谋。周瑜想用假招亲、真扣留的计策,拿刘备当人质,要他交还荆州。不料这一计策早就被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识破。诸葛亮设下了“锦囊妙计”,其中有一条就是“红喜蛋计”。原来诸葛亮让刘备去东吴时,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一到东吴,不论宫廷内外,大小官吏和将士,逢人便分,一无遗漏。并说这是皇室礼仪,十分隆重,于是被分到红喜蛋的人都因此感到光荣,没分到的,还纷纷到刘备住的宾馆去讨。刘备更是来者不拒,一般来客让手下人分,头面人物还亲自动手分,大造了招亲舆论。东吴本来没有这种风俗习惯,都觉得新鲜,便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家家户户都知道东吴公主孙尚香与皇叔刘备即将成亲了。结果,假戏真做,刘备得个好夫人,欢天喜地;周瑜只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从此,江南添了个婚俗习惯,每逢结婚便分红喜蛋,人人都可以讨红喜蛋,象征着新婚人家“龙凤呈祥”。
同事是每天接触到的工作伙伴,当同事孩子结婚,我们也应当送去一份红包,以表示祝福。那么,根据一般情况,我们该给同事的孩子送去多少红包比较合适呢?以我们这里为例。
1、结婚红包数字大小要合适
其实,没有所谓的最合适的结婚红包数目,只要你愿意给的多,就是合适的。
但是,在送份子钱时,我们大都想着以一个不多不少的数字去送,那么,这就主要看你与对方的关系以及当地送红包的风俗了。
倘若以西安这边来看的话,一般情况下,同事孩子结婚,最少应该200元红包,关系稍亲密点的送400元,关系很不错的就送600或800元。但是,浙江这边的红包起步是600元,贵州那边一般随礼是200元,关系好的也就送300元。
因而,我们想要送一份数目适中的结婚红包的话,还得根据当地的习俗来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给新人送红包时,一定要讲究入乡随俗,也就是根据新人当地结婚随礼一般情况送红包,不然即使我们是以最高礼节来对待,新人们也未必懂得其中的含义。
2、红包数字要吉利
给新人送红包一是支持新人结婚,二是给新人结婚讨个好兆头。因而,我们最好挑几个含括0、2、6、8或9这几个吉利数字的红包,避免使用带3或4这类谐音晦气的数字,以此让新人更好地感受到我们的心意。
一般来说,如600、666、800、888、900、999、1001、1288、1314、1688等都是寓意十分好的随礼数目,大家可以从中挑选最合适的来送哦。
二、结婚送红包的讲究
1、结婚红包除了讲究数字要吉利要合适,大家在包红包时也要讲究精致好看呢。微信发红包虽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大家最好还是要按照传统方式来送结婚份子哦,也就是找个红包封包随礼装起来,再在背面写上百年好合等祝福语以及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这样的方式更显大家对新人婚礼的重视呢。
2、红包最好在婚礼当天当面给新人,如果有事不能去的话,那就提前亲自将红包送给新人哦。
总的来说,我们送红包一是讲究数目适中,二是红包要讨喜,因而大家在送好红包时,最好将礼节做好,以让新人开心,也让自己沾沾喜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