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府的二堂门匾到底是“节并松筠”和“诗书礼乐”还是“钦乘圣绪”和“诗书礼乐”?

女朋友 0 91

曲阜孔府的二堂门匾到底是“节并松筠”和“诗书礼乐”还是“钦乘圣绪”和“诗书礼乐”?,第1张

曲阜孔府的二堂门匾到底是“节并松筠”和“诗书礼乐”还是“钦乘圣绪”和“诗书礼乐”?
导读: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 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

二堂

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 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目前网上可查到的只有四十个姓氏门匾

01 温姓——卿相三才

唐初温彦宏、彦博、彦将三兄弟从小就被薛道衡断言皆有卿相之才。彦宏,隋代历官东学士、长安尉,唐高祖李渊时,专门掌管文翰,武德年间官至工部尚书。太宗时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彦博,官至文林郎、幽州总管,太宗时官中书令(宰相),封虞国公。彦将,隋代官羽林骑尉、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

02邓姓——礼贤名高

东汉邓训,字平叔。邓禹第六子,少年有大志。明帝初年,官郎中,谦逊宽容,礼贤下士,士大夫多愿跟着他干。后历任乌桓校尉、张掖太守、护宪校尉。又有门匾“云台世第”、“东汉家声”(指邓禹)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时“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东汉建国元勋。拜太傅,封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谥元侯。邓禹为刘秀中兴汉室立下大功,是最早跟随光武帝南征北讨的将领之一。邓禹满门显贵,儿孙绕膝,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大家族。

03廖姓——万石(dan,四声)遗风

北宋廖刚及其四子(廖迟、过、遂、遽),各年俸二千石,合计万石。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福建顺昌人,进士第,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

04周姓——爱莲世第、太极流芳、濂溪世第

北宋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县人,哲学家(理学家)。为人刚正,博学多才,知南康军时作《爱莲说》,中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世人传诵。官至大理寺丞、国子监博士。为理学创始人之一。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05何姓——学海遗风、东海流芳

东汉何休,字邵公,经学家,山东兖州人。官任司徒拜议郎、谏议大夫。精研六经,注经十七年。著有《春秋公羊(传)解诂》等,被京师称为“学海”(“经神”)。何姓另一望族,南梁何逊。南北朝时期诗人,字仲言,曾任尚书水部郎,世称“何水部”。又有门匾“水部风高”、“水部梅清”

06林姓——九龙衍派

林皋,比干子孙,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九子(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林皋则被称为“九龙之父”。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因此被称为“十德”,比喻孔子的十种美德:“仁智礼义乐,忠信天地德”。为后来林氏望族“十德堂”之始。

07杨姓——清白传家

东汉名臣杨震,关西弘农华阴县人。为人清廉纯洁。震任东莱太守时,一个过去受他提拔的官员深夜偷偷送银子给杨震,杨震责问,官员说:现在是深夜,这事没人知道。杨震大声呵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会没人知道呢?!杨震一生清廉,亲朋劝他为子孙置办些产业,杨震说:“让后世称他们为‘清白吏’子孙,这样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因此杨姓又有门匾 “四知家风”、 “关西世第”、“弘农流芳”

08饶姓——平阳世第

平阳是饶姓的郡望之一。平阳郡,三国时魏国所置,望出饶姓后裔。又有门匾:“明经修行”——典出饶子仪。子仪,北宋经师,字元礼,江西临川人。经,专指儒家经典,下同。“经学隐士”——典出饶延年。延年,北宋学者,以经学著称,为陆九渊弟子,隐居不仕,轻财好义。

09孟姓——亚圣之裔

孟子,孟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儒家代表,被后人尊为“亚圣” (孔子为“大圣人”)。其名华夏尽知,事迹略去。

10骆姓——四杰才名

骆宾王,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开唐诗风气之先。幼为神童,有著名诗作《咏鹅》。其他三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又有门匾 “三军韬略” :典出骆元光。元光,中亚伊朗人,中唐时名将,身材魁伟,有勇有谋,文韬武略。本姓安,父辈来长安经商,元光生、长于斯。安史之乱救驾有功,德宗赐名李元谅。

11、王姓——珠树家珍

三珠树,是王家珍宝誉称。三珠树乃上古传说中的珍木,树如柏,叶为珠。唐代诗人王勃,与兄王勔、王勮皆有才名,故时人称之为“三珠树”。又有门匾“三槐世家”:典出王佑。佑,北宋初年名臣,又名祜。颇有名望,曾被太祖赵匡胤暗许以宰相一职,终不成。王佑手植三株槐树,誓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果为宰相。苏轼妻王氏,轼为妻家著《三槐堂铭》,《古文观止》中可查。

12、戴姓——注礼传芳

西汉戴德,字延君,河南商丘人,任信都王太傅,经学家。与兄子戴圣同学儒经《礼》于后苍,时称大戴、小戴,叔侄二人各选集编注了上古时的礼仪论述,各有侧重。《大戴礼记》今已残失,《小戴礼记》即今之所传《礼记》。又有门匾“谯国源流”、“夺席遗风”:典出后汉戴凭。凭,字仲次,汝南平舆人,东汉名臣,经学家。成语夺戴凭席、戴凭夺席即出于此。汉光武帝一次聚臣论议,戴凭独不坐,问何故,曰:众博士未有能超出己者,不耻于同坐。帝令群臣问经诘难,有不能者则夺其席,戴凭舌战群儒,夺五十席。名噪一时。

13、邱姓——忠实家声

丘岳,字山甫,号煦山,南宋名臣,文武全才,誓死报国。宋理宗御书“忠实”二大字以赐,封东海侯。梁代豫章内史丘促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治为“天下第一”,皇帝赞其“忠实”。

14、谢姓——凤衣文章

南齐阳夏人谢超宗,著名诗人谢灵运之孙,好学有文辞,宋时任新安王国常侍。曾为新安王撰祭母诔文,皇上读后赞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成语“凤毛麟角”典出于此。又有门匾“宝树流芳”:典出谢玄。玄,系出东晋望族谢氏,宰相谢安之侄,东晋名将,字幼度。一日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译:子弟们为什么不喜欢过问政事,却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指当官}呢?)”别的子侄都不能回答。只有谢玄回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谢玄果为车骑将军。成语“谢家宝树”“芝兰玉树”即出于此。王勃《滕王阁序》中有“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的句子。

15、田姓——荆花荣茂

田氏真、庆、广三兄弟,分财极公,议将庭前紫荆劈为三分品搭均分,是夜紫荆顿悴。兄弟晓而叹曰:“树木同株,闻砍即悴,可叹人而不如植物乎?”遂歇不议分,紫荆复茂如故。此田氏所以有紫荆之堂号。

16、张姓——金鉴流芳、曲江遗风、相国遗风

张九龄,广东曲江人,唐时著名宰相,诗人。官至中书令,兼修国史。唐开元初年,群臣献宝,为唐玄宗祝寿,独九龄献书《千秋金鉴录》五卷,玄宗赞之。

以下姓氏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

17、曾姓——三省传家、南丰衍庆

18、吕姓——简重遗风

19、薛姓——龙门良将、仁贵英风

20、黄姓——叔度高风、三略遗风、春申遗风、山谷腾晖

21、钟姓——越国流芳、知音遗范、高山流水、飞鸿舞鹤

22、吴姓——渤海流光、梅里衍庆、至德传家、三让传家

23、吉姓——穆如清风

24、孔姓——诗礼传家、尼山流芳

25、潘姓——诗称邠老

26、卢姓——夺锦风徽

27、陈姓——义门传家、德呈永耀、文范遗风

28、范姓——文正世泽

29、刘姓——汉室遗风、禄阁流芳、校书世第

30、余姓——靖瑞遗风、八贤世第

31、朱姓——沛国流芳、正学芳规、考亭遗风

32、赖姓——秘书世第、御史家声、绍兴衍庆

33、胡姓——苏湖世泽

34、肖姓——彪炳文光、桂兰腾芳

35、罗姓——理学传芳

36、叶姓——楚尹遗风

37、李姓——诗酒流芳

38、苏姓——三苏望族

39、蓝姓——明德传芳、福州望重、功封都督、采荷遗风

40、郭姓——汾阳世第

1饭店的门匾上写着杏花酒家四个金色的大字

2正门门匾上的“颐和园”三个大字是光绪皇帝亲笔题写的。

3连队营区坐落在小岛半山腰上

迎门匾额“军民联防模范连”几个大字格外耀眼。

4四字的巨大门匾下

看着山脚下那些跪叩仙门的“凡夫俗子”。

5经二厅再西行登高是第三厅

门匾“古泾流风”。

6只见这座庙盖得非常伟大庄严

庙门匾上

写着“敕建慈云禅寺”。

7倒在地上的门匾被人碎成了两半

其中一半上赫然是个大大的“孟”。

8北门匾额镌小篆“拱极门”

门外高高立着“贞德垂芳”石坊

褒扬张士良祖母朱氏守寡奉姑抚子贞德。

9古飞看到门匾刻着用金漆固表蒋府两字

明白找到了地方

开口问道

“康神医在不在”。

10广东一百年清代门匾不翼而飞村民悬赏10万缉盗。

11大殿上方的门匾上

雕刻着六个遒劲的大字:克拉迪斯神殿!“克拉迪斯、克拉迪斯……它不仅仅是一把法杖的名字

还是一座神殿的名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2武林中是个讲面子的地方

更是注重门匾的威严

等闲根本不会给人碰一碰

更别说是把自己的门匾送给别人处置。

13一对门钹

两角飞檐

残缺的门匾

磨光的门墩

绵长的故事……一条条承载着诸多喜怒哀乐的胡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lishixinzhi。

14能够在海昌城如此寸土尺金的安逸之处有着那么大的府邸

这陆府难道就是……陆凡沉默不语

他比杜仲早早就看到那方门匾

不由思虑万千。

15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普通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孔庙大成殿

内缘上方为孔林神道的万古长春坊

左上方为孔府大门门匾。

16秦辰一路快步

很快便是到了秦家武技阁

抬眼望去一座雕栏阁楼坐立在空地上

阁楼的门额之处

挂着一幅磅礴大气的门匾

门匾上镌刻着是三个鎏金大字“武技阁”。

17壕堑旁边的围墙大约高四米左右

墩内只有南面一个大门

大门门匾写着“宁边墩”。

18清晰地鳖见

原来位于朱门上端

悬挂着一块大理石质地的门匾

书写着:“豪宅甲天下”。

19正厅的门额牌匾上

写着“所其无逸”四字

而左右两侧的偏房门匾

则分别写着“直方”、“廉让”。

20青灰色的石墙

两对石狮子摆放在大门口

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一块漆黑的门匾

透过灯笼中的烛火

依稀能够看清能够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21明成化十五年

南安知府张弼在扩修梅岭驿道时

并书其关门匾为“岭南第一关”。

可以询问一下当地的亲戚朋友或者亲属之类的。

一般都是:1、福寿全归名扬梓里,齿德兼隆荫及子孙。2、抱孙昔日恩如海,承服今朝痛彻心。3、痛伤心祖母乘鹤去,垂泪眼诸孙效鹃啼。

孙子代父送殡这是可以的,可以行祭,也表示一种孝心,毕竟是爷爷去世,应该去的。但是最好还是爷爷的儿子来送。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昨日舅妈去世回家奔丧,顺便也对闽南丧葬多做了些了解。舅妈去世前反反复复一直问时间,全身流汗,按迷信的说法这是三魂七魄慢慢走了,阴间日夜不分于是不断问时辰,而全身流汗则被称为“过山汗”意思是她的三魂七魄正走向阴间。据大人说人死前一般会屎尿失禁清空肠内东西,死后耳朵会像晒干的木耳样缩起来,而无法像活人样耳朵下垂舒展开。

在闽南,人死前(病重时)是要移到厅边的,有一口气在的时候就要给ta穿寿衣,有的地方要穿7件,待到人死后要在厅里搭灵堂,依据身份决定守灵时间,越老资格越高的守灵时间越长。入殓前要由亲人(至亲穿白衣,孙辈穿蓝衣,曾孙辈穿红衣)持香跟随道士去迎棺,先拜棺和阴土地,再抬棺入室;接着由长子提绑了草绳的水桶到特定的井里去提水,水桶一触井水打起一点点就提上来,然后将两个硬币扔到井里表示买水(死人用水只能用买的),提起的水桶只提桶不拿绳,绳子任由它拖地;这水是用于洗尸的,洗完便要入殓了。男性用的是福棺,头顶棺材头,女性用的是寿棺脚顶棺材底,若是手脚不便的要用赤金纸推其手脚,寓意死后便能行动自如,入棺的时候一般脚下要放金银纸黄泉路上给鬼差用,免得受苦。

入殓后要在棺旁竖“神主牌”上刻姓名生死辰,脚位要点长明灯(脚尾灯)和香,要保证灯和香不灭。入殓后常会听到哭丧,一般是年长的妇女哭,边哭边唱,有一定的腔调,根据情况不同自编哭词,哭声让人听了瘆得慌。入殓后,一般会做法事,辈分高的法事隆重,辈分低或者夭寿死(意外死)的法事简单,至于法事太过复杂就不说了。除了以上说的,还要给死者糊纸房子,糊轿子,房子门匾写得是每家所属衍派,用途当然给死者住,有时可能会看到门匾写的是“西方亭”,据说这是糊房子的人故意捉弄主人家,因为“西方亭”不属于死者私人住宅,是大家都可以去住的地方。至于轿子我不太清楚干嘛。守灵的时候会有亲朋好友过来帮忙,主人要供三餐+夜宵,大家围着八仙桌坐着帮忙守灵,这些人其实是来增加人气的不需要做什么事。有的辈分高的人去世会请表演的来唱歌、跳舞,早些时候还会有脱衣舞等低俗表演,至于原因,不详。

入棺后,死者生前的东西要送到野外烧掉称为“送草或送脚尾”

等到一切办妥,就要出殡(出山),抬棺过门的时候要踏断一条木板,代表生者与死者从此阴阳两别,各走各路,免受打扰。抬棺出门要避免撞到门框以免见到不干净的东西。出殡前也会有道士作法,会取一只公鸡的鸡血做些法事,这只鸡被称为“引路鸡”是用来给死者引路的,过后要按辈分进行跪拜,哭丧,很多人会请专业人士帮忙哭丧,哭完拜完便要送出殡,至亲会送到火葬场,其余就送一段路按心意就可以,一路送一路放鞭炮(要短鞭炮)一路撒纸钱,纸钱也就是买路钱。送殡的队伍也是看辈分和家境安排排场的,有钱又辈分高的人去世排场就大,花圈,传统乐器(唢呐、锣、鼓、拔),西洋乐器队(萨克斯、小军鼓等),还有戏子等。那么早亡的即使有钱也不许张扬,需要静静出殡。

交了白礼(金银钱)的人可以从主人那领到一块毛巾,一包拜拜用的祭品,毛巾是用来送葬后清洗自己的,祭品就是用来祭拜土地的(阴土地还是阳土地我不知),送葬人归来入自家门前要先点燃稻草,从燃烧的稻草跨过去除污辟邪,送葬时有的人也会身上带盐米(就是食盐和大米)辟邪。

在闽南地区若是女方还未嫁但是已经有男朋友或者未婚夫,那么男朋友或未婚夫也要来送葬,身上还要披一条红巾上面会缝上些百元人民币,意为“买来的”也就是买他一个身份。相反男方有女朋友或未婚妻也会要求这么做,就是为了场面好看。

送葬完毕,事情却还没完,过后会请灵媒俗称“问神”去问死者在阴间的事,若是死者有什么要求还要再去补做,接着是头七,四十九天,百日,一周年,两周年,三周年都要操办,缅怀死者,有时也简单做几个菜请亲属吃饭。

闽南的丧葬从头到尾十分复杂,我所记录的不过是九牛一毛,丧葬仪式根据死者情况不同而不同。以上只是概述,祭品、丧服、送葬方式如何扶棺等等都没涉及,很多东西也没细述,若想事无巨细可不是千把字可以说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