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外观检查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
一、外观检查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支做工精细的高品质产品。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它的清晰、可视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对水下鱼讯的判断。还要更为仔细地检查鱼漂漂身的质地是否用料统一。我们在选购鱼漂时,应注意观察各片浮水材料的色差、纹路以及尺寸是否一致或大体一致。如若反差太大,则表明该鱼漂可能不是由相同密度材料合拼的,可能会造成鱼漂出现在水中两边浮力不等的现象,不利于精确显示微弱鱼讯。第二步是手感触摸检测。方法是:一只手拿起鱼漂的漂脚轻轻转动,另一只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住漂身,从上到下地慢慢地滑动,细细感受漂身的平滑度以及油漆的精细度。做工考究的优质鱼漂一般在这些细小的问题上,基本上都会处理的很好。二、滚动检查一支好漂,要能很好地反映鱼情,其重心是否在漂体的中轴线上是非常重要的。检验的方法是:将鱼漂放在渔具店光滑的玻璃柜台面上,用手轻轻地拨动鱼漂,如果它能够在光滑的台板上滚动快捷、流畅,所经之处相连接,可虚构成一个扇面图形,并且在滚动中没有摇晃、抖动等现象,就说明这是一支不错的鱼漂。三、选名牌如果面对琳琅满目的鱼漂产品拿不定主意的话,选名牌往往是一件比较省事的方法,特别是针对一些刚对悬坠钓感兴趣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初学者尤其适应。选择名牌鱼漂也并不是随随便便上哪都能购买的,要千万注意防止有的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拿假冒的名牌来糊弄。选择名牌钓具(包括鱼漂)一定要到正牌、有信誉度的正规商店购买。另外,由著名钓手或知名专家亲自推荐或现场出售的鱼漂,一般也无假冒之虞。四、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购钓鱼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钓鱼人的经济实力差别之大却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崇尚科学、高效的钓鱼,但绝不提倡大家不顾实际的都来消费高档、奢侈的钓具。根据自己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消费观念,合理地选购钓具(包括鱼漂)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我们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垂钓需要,选择品牌响亮、做工精细、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对于选中的品牌最好应成套购买,以适应不同的鱼情、水情。五、选购浮漂的五个要点:1、坚挺结实:选一支浮漂首先要材质好,坚挺耐用,功能不减。既能抗风雨,抗提泡,又能抗摔打,抗锈蚀。选择方法主要靠手感,概括起来可以叫作一颠、二弯、三弹、四掰。一颠,就是颠其重量要适中,过重则笨,过轻则浮;二弯就是轻弯漂体试强度,确认是否坚挺;三弹就是用手指弹其声响,是空是实,选其空实兼备;四掰就是掰其尾根是否结实(此点格外注意,最易断裂)。2、灵敏度较高:灵敏的决定因素:一是材质轻,浮力大;二是漂尾细,质地好;三是漂体流畅.阻力小;四是结构合理,下重上轻,其平衡点多在漂体胸部(即比作人体胸部,不是肩部、腹部)。判定是否灵敏,除了观其上述特点外,主要手段靠试漂。试漂的方法是,先把空漂定位(即在试漂水域中,通过加减铅坠,在空钩悬空的情况下,以漂尾外露水面的目数定位)再用同一坠码挂在钩尖上,在钩背悬空的状态下,看其目数下沉数量,下沉目数愈多,则其漂愈灵。3、不渗水、不变位:一支好漂不渗水、不变位非常重要。一要选名牌、名家,选其精细工艺;二要在使用前,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试其变位状况,如果前后变位一目以上,就要宁缺勿滥,不可使用。4、负荷适度:有些钓友认为漂体愈小,负荷愈小,则愈灵敏,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负荷愈小的不等于就灵,负荷大的不等于不灵,灵与不灵的根本前提是适用、好用。一般的说负荷适中,适用水域比较宽阔。另外,灵与不灵与负荷大小并无必然联系,因为铅坠的大小已在试漂定位中,把漂体的负荷力降到最低点,剩余的浮力全部集中于漂尾的浮力和材质上,因此无须多虑负荷大小上。在实践中,不少钓友在使用海竿浮漂时,多用粗大鲜亮的浮漂,负荷可谓大得惊人,有的一个铅坠就达数两重,但仍频频上鱼,可见灵敏度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其实,一味追求小漂小坠即灵者,多数都会遇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例如拉漂灵,送漂就不灵;无风灵,有风就小灵;水浅灵,水深就不灵;夏钓灵,冬钓就不灵;水瘦灵,水肥就不灵等。困此,负荷要适中,要因地、因水、因人、因鱼、因距离、因视力制宜,不可以不变应万变,忘却科学变通,以适用、好用为准。5、漂直稳重:漂灵,不等于稳重,而不稳重的漂不仅影响咬钩率,且易惊鱼、空钩、跑鱼。因此在选漂时,要注意漂直稳重。所谓漂直稳重,就是漂尾、漂体、漂头组合合理,其主要标志是漂体运动时始终是直线上下且十分稳重。
当把鱼杆往前送时,会产生拉力,这会使鱼漂往上来。这是因为鱼漂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鱼漂上升以重新获得平衡。
要克服这个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技巧练习:在练习中,可以尝试在鱼漂到达目标位置之前停止向前送鱼竿,这样可以减少拉力,使鱼漂不那么容易上升。
2 调整抛竿角度:抛竿时可以尝试调整抛竿的角度,使鱼线和鱼杆之间的角度更小,这样可以减少拉力。
3 调整钓组重量:调整钓组重量可以改变鱼漂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从而减少鱼漂上升的可能性。
4 不抛:可以尝试不抛,而是轻轻放下鱼竿,这样可以减少拉力,使鱼漂不那么容易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调整,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野钓时走漂时常见现象,面对走漂的现象,应该如何应对?
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特别是夏至以后,从立夏到夏至之间虽然气温比较高,但是每日的最低温度还不算高,早晚还算比较凉爽,所以还是钓鱼的旺季。夏季钓鱼在钓点的选择上要注意水温低、溶氧高,所以钓活水是不错的选择。天气选择以小雨天,或者北风天气最佳,如果晴天出钓,只要没风往往都钓不到鱼。不管是钓活水还是钓刮风,都会出现走漂的现象,应对的方法较多,今天大概汇总了一下。
一、跑铅跑铅的本质是活铅,让比较大的活铅躺底,这样可以合理固定住钓组,并且这一钓法中铅坠的尺寸对敏感度没有危害,因此科学上铅坠能够非常大,那样会更容易矶杆和避免走漂。操作步骤比较简单,放宽铅皮座两边的漂座,大概10公分上下变为活铅。
拆换上比较短的钓鱼子线,拆换上尺寸适度的鱼漂,留意鱼漂的吃铅尺寸跟铅坠关系不大。鱼漂座部位远远超过水位,矶杆的情况下加满竿,让水位歪斜,鱼漂外露一个好的筛网目数,如此就可产生跑铅钓的实际效果。
二、双铅双铅钓法是钓组上有两个铅坠的钓法,特性就是一个铅坠躺底,一个铅坠飘浮,2个铅坠的总重能够远远大于鱼漂本身的吃铅量,那样会使钓组更重,但是敏感度一点也不低。要是不太好了解,其实可以把躺底的铅坠当做较为重的鱼饵,那样这种钓法就很容易想得开了。
科学上而言,躺底的铅坠只需低于鱼漂的吃铅就可以了,飘浮的铅坠也需要低于鱼漂的吃铅,二者总重远高于鱼漂的吃铅,但是又比大跑铅这种单铅坠躺底的钓法敏感度更高一些。
自然还有大跑铅钓法,其实大跑铅钓法实际操作更简单一些,无非就是让铅坠躺底,为了能矶杆便捷还可以把铅坠提升,让铅坠远高于鱼漂的吃铅,那样大风不太好矶杆的难题反是解决了,也可以合理避免水流,但是铅坠比较大得话会影响到钓组敏感度,很有可能发生大咖都拉不出来的状况,因此相对而言这种方法虽然简易,但是远不如双铅钓法的效果更好。
三、无铅无铅钓法非常简单,遇到大风或是水流急湍,索性不必鱼漂,直接看竿稍就能够。操作步骤是钓鱼子线要拆换成较为硬的钓鱼子线,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流中子线盘绕,但是更最好使用单钩,而且钓鱼子线要短。钓组除掉鱼漂,铅坠拆换成很大的铅坠,规定能固定住钓组,不被水流冲跑就可以了。
矶杆到钓位,钓竿往风或是水流来的方位带动,紧绷钓组就可以了。但是这种钓法中假如端着钓组会较为艰苦,因此钓竿最好是还是要固定住,等竿稍启动表明鱼多进餐,这就能够提竿了。
除了以上固定住钓组的方法,其实还有让钓组随着水流漂的钓法,要点是铅坠大小合适,让鱼钩保持离底状态下随波逐流,这种钓法在溪流钓中经常使用。凡是可能出现走漂的情况,在用饵时都要注意饵料不容易脱落,并且大小适中,这样不但相对容易抛竿,也会让中鱼率更高一些。
休闲垂钓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有的人认为钓鱼很简单,其实不是的,钓鱼是有许多的钓鱼技巧需要注意的哦。如何看鱼漂就是钓鱼时的一项重要技巧。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钓鱼时看鱼漂技巧
1、浮漂轻点轻触。多为鲫鱼在试探,连点连触则提竿。
2、浮漂微微上升一点,徐徐下沉一目半目。说明鱼已吃稳,可提竿。
3、尾漂慢慢地从顶部,只送半粒到一粒,浮漂不动有时被误认为是小鱼或碰线,是提竿时机。
4浮漂有的时候会慢慢的往下沉。不可忽视它的动静,浮漂的动作愈慢,鲫鱼、鲤鱼、草鱼上钩的痕迹越明显。
5星漂微微颤动后,略沉半粒至一粒,漂动即停止。这时提竿时机是浮漂刚刚下沉,其过程很短,垂钓者若不是精力高度集中,稍有迟缓,即可痛失良机。
6浮漂一点一点,连续点动,动作很小。也是鲫鱼已吃稳的迹象,即可提竿。
7浮漂点动后,接着慢慢上送。动作愈慢鲫鱼愈大,动作速度快多半是小鲫鱼。
8浮漂轻轻斜向移位,或平移,或微沉,都要及时提竿。
9浮漂有力猛点时。只点一下动作大,不下沉也不上送,鱼饵已吃到嘴里,鱼儿较大应及时提竿。
10浮漂横向移动,还有点向下的动作,即提竿。
11浮漂横移。不送漂也不黑漂,只作平行横向移动,此时鱼已咬钩,可提竿。
12未见浮漂下沉,但送漂时往往是大鱼。说明鱼已吞饵,提必获鱼。
13浮漂微微颤动时,连续不停,鱼已咬钩。
14浮漂突然快速下沉,或快速上送,多半是小鲫鱼咬钩。
15浮漂横卧水面不沉不动。这往往是大鲫鱼半路咬钩,及时提竿起鱼。
16浮漂在水面微微连续点颤、轻送或轻沉,是鱼咬钩,应及时提竿。
17找窝试点时,空钩下送,浮漂不下沉或突然下沉。这往往是鱼咬空钩,不可忽视,及时提竿可得鱼。
18送漂后浮漂迅速恢复原状,漂相为一粒送平后又恢复原状。出现这种现象多为虾蟹脚爪拨动所致,起竿多为空钩。
19黑漂后迅速恢复原状,漂相为一粒粒斜向入水,然后恢复原状。多为小杂鱼咬钩捣乱。
20浮漂在水下忽闪一下。这鱼儿碰线所致,不用提竿。
钓鱼时调漂技巧
1调漂
指通过加减线组中的铅坠重量来设定浮漂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受垂钓者不同的垂钓理念以及对浮漂的不同理解,调漂方法有很多种,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不过在不同条件的水域垂钓或钓的鱼种不同时,如果自己习惯使用的调漂方法不灵时,及时应变为上策。
2带饵调漂
调漂时双钩挂饵,水线长度控制在饵球不触底、双饵悬浮。悬浮在水中的双饵,其自重已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自重为零,在水中飘飘忽忽的。鱼游近钓饵时,一吸一吐的水流都能带动钓饵移动并导致浮漂产生位移。
采用这种方法调漂的人,从思想上来说,是在追求一种绝对灵敏,总是希望在鱼吃饵的第一动作中将其捕获。不过灵敏过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浮漂的虚假讯号明显增多,翩翩起舞的浮漂,会搞得你头昏脑胀,无所适从。
虽说带饵调漂会造成浮漂假动作增多,但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采用调灵钓钝之术即可化解假动作的烦恼。比如说挂双饵调一目,可以钓二目、钓三目,甚至可以钓五目、钓六目,只要浮漂有讯号,大胆钓钝无妨。对钓者而言不怕浮漂乱动,就怕浮漂不动。
3不带饵调漂
不带饵调漂也可以说成空钩调漂。调漂时除双钩不挂饵外,其他地方同带饵调漂相同。这种调漂的指导思想是忽略饵重不计,垂钓时至少让一个饵球落底。这种调漂方法竞技钓爱好者们普遍使用。它的优点是灵钝共存,攻守兼备,对付滑口鱼有一定的作用。当然这种调漂方法只是在竞技鱼池中钓鲫鱼时无往而不胜,在自然水域中钓其他鱼种则是胜败参半,并无绝对优势。无论是带饵调漂,还是不带饵调漂,都必须在双钩不触底的前提下进行,钩一触底,调出来的漂是不准确的,初学者在这一点上必须格外注意。
钓鱼的好处
钓鱼是一项多功能的文体运动,静中见动,集锻炼与娱乐于一身,其中的乐趣只有钓鱼者才能体验到。它能祛虑,平衡心态,解除“心脾燥热”,被中医誉为治病的秘方之一。眼科医生经常会说:常看远方,常看绿色,视力就不易减退。钓鱼主要就是看几米或者几十米之处绿水中的浮漂,经常钓鱼,既看远处,又看绿水,能对视力具有保护和恢复作用。
资料表明,经过钓鱼活动,有利于促进肩周炎、颈椎病、肺气肿、支气管炎、消化性胃溃疡、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癌手术后、习惯性便秘、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高血压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的治愈或好转。
钓鱼于江河湖海,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噪音小,是养身保健的良好环境。江河湖海边的空气中氧气充足,经常呼吸新鲜空气,可引起人体各种相应的良好的生理反应;日光可使人获得健美的面板,红润健康的面容。
人体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以增强面板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回圈,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城市噪音已构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经常到空旷恬静的水域钓鱼,幽静的环境能消除两耳的疲劳,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听觉功能。 看过钓鱼时看鱼漂技巧的人还会看:
简单说,鱼漂上的1、2、3、4就是代表这只票的浮力大小,1的就小些,4的就大些,钓小鱼就用小票,钓大鱼就用大票。用的时候要先调漂,再设置钓多少目。一般,钓鲫鱼就调四钓二;钓鲤鱼就调成平水,钓一到二目。
风之灵动关于浮漂、浮标的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我对同样的问题也有过一些思考,也来凑凑热闹。 有人说:“从字义上说,标是目标、标志、标准……等(和钓鱼有关的解释)。漂是漂浮、漂流, “漂”是形容词不是名词。 为了说明问题,我也查了查网上的字典、词典。字典里的“标”、“漂”没有哪个字与钓鱼直接有关。词典里找到了三个词条,抄录下来可以作为参考: 鱼漂yú piāo 钓鱼时栓在线上的能浮漂、使鱼钩不沉底、鱼漂下沉即知有鱼上钩的一种钓鱼用物。 浮子fú zi 钓鱼时露在水面的漂浮物,用以观察是否有鱼上钩 浮标 fú biāo 1 标明水体表面下的物体(如捕龙虾用的筐篓)位置的浮于水面的指示器 2 锚泊在固定地点的漂浮体,用来引导或警告海员,或用来系泊船而代替锚泊 如果要讲字义、词义,要以词典为依据, 从这几个词条来看,显然,“和钓鱼有关”的是“鱼漂”和“浮子”而恰恰不是“浮标”。或者说,与钓鱼有关的恰恰是鱼漂的“漂”。“鱼漂”,词典里明确指出是“一种钓鱼用物”, “漂”可以看作“鱼漂”的简称,“浮漂”是由“浮子”、“鱼漂”派生出来的,都是勿庸置疑的。语言文字在发展变化,一些字词的含义还没有纳入字典、词典,是十分正常的现象。经历几千年生活中已经约定俗成的一些名词术语(例如漂、浮漂),不能够因为字典、词典里暂时没有就不承认它。奇怪的是,有人咬文嚼字坚持说“漂”只能作形容词不能作名词。有一个问题需要弄明白:字典来源于生活还是生活来源于字典?生活中存在的名词(例如“漂”、“浮漂”等),即使字典里暂时没有,也不能否定它的客观存在。 鱼漂、浮漂、漂、浮子,都是“钓鱼时露在水面的漂浮物”,十分明确有“标志”的意思。门牌号、气压计、量筒、砝码……无数物品,都与标志有关,是不是非要在名称上加个“标”字不可?如果有人异想天开,硬要主张改成“门标”、“气压标”、“体积标”、“重量标”是不是就革新了?想把“漂”改成“标”,其实没有什么道理。相反,弊病倒是不少。一是把大家习惯了的、听起来舒服的活生生的语言要生拉活扯地改成晦涩的语言。例如,把星漂、蜈蚣漂、立漂、黑漂、送漂、漂相、颤漂等改成星标、蜈蚣标、立标、黑标、送标、标相、颤标等,令人感到别扭。二是混淆不清。“鱼漂”、“漂”、“浮漂”,只是钓鱼专有用品,概念十分明确。而“标”可以泛指很多物品,例如标杆、标枪、路标、航标等等。说立标,别人还会以为说的是标杆呢。说浮标,若是按词典理解,可能会以为是标明水下捕虾笼位置的漂浮体呢。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从历史事实来看。“浮标”作为钓鱼工具一个组件的名称,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因为有的台湾人说“浮标”,我们一些人也跟着说,一些培训班、教学片率先使用。在二十多年前、一百年前呢?钓鱼人只晓得“浮子”、“鱼漂”、“漂”、“浮漂”。不信,去问问20年前曾经钓过鱼的人,他们当时是怎么称呼的?未必几百年前大家习以为常的名词术语是不规范的?是与钓鱼无关的?割断历史,背离钓鱼范畴约定俗成的民族语言,还能有什么道理?“浮标”是最近从台湾学来的新名词,一个新名词就可以推翻、革掉几百几千年的老名词?就是程宁大师,20年前就已经在钓鱼了,那个时候您把那个东东叫什么?那个时候叫的名称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第三,从现状来看。历史最悠久、读者面最广的《中国钓鱼》一贯使用“漂”、“浮漂”以及“星漂”、“黑漂”、“送漂”等等,正常得很,妥当得很。在商品里,“漂”、“浮漂”的名称比比皆是。使用“浮标”、“标”的钓鱼杂志也有。在网上,随意性大,两种用法都有。最初,一些大师说的“浮标”,也仅仅是指那种漂尾特别细的、适用于鱼池竞技比赛的浮漂 ,以示与棒漂、粗尾风漂 的区别,仅此而已。 “漂”、“浮漂”、“标”、“浮标”都是同一个钓具的名称。名称是人们叫的,有人领头,大家就跟着叫。《中国钓鱼》领头叫“浮漂”,《钓鱼》杂志和一些钓鱼教练领头叫“浮标”,于是一部分读者这样叫,一部分读者那样叫。 很多名词术语,含义相同,例如,主线、大线、母线,子线、脑线、口线,黑漂、闷漂等等,习惯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必要整齐划一。说“漂”、“浮漂”应该可以,有人要说“标”、“浮标”也行。不求统一,无伤大雅。最近十几年的有些钓鱼新秀,一入门就跟着大师叫浮标,从来没有听说过浮漂,他们当然会认为叫浮标是天经地义了。 程宁大师要改变过去的习惯而学着台湾人的新喊法无可厚非,但是,要牵强附会批评“浮漂”名称并且误导一些人,就有点不对了。
钓鱼线组和鱼漂怎么搭配如下:
一、 钓鲫鱼的线组搭配。如果目标是垂钓小鲫鱼,线组的搭配如下:04~08号主线、02~04号子线、1~2号袖钩,吃铅1克左右的枣核型鲫鱼漂;如果目标是钓大鲫鱼,线组搭配方式如下:10~12号主线、06~08号子线、4~5号袖钩、吃铅15克左右的鲫鱼漂。
二、 钓鲫鱼的调漂方法。先用重铅找底:直到浮漂漏出水面1~2目为止;将浮漂下拉20~30厘米的长度,让浮漂浮起来,修剪铅皮,一直持续到浮漂能稳定地露出水面为止;挂子线双钩精确调漂,钓鲫鱼一般调4~5目,钓2~3目。
三、 钓鲫鱼的看漂抓口技巧。鲫鱼咬钩,有时是顿口,有时是送漂,送漂时的中鱼率往往比顿口高一些。因为鲫鱼把钓饵吸到嘴里以后,往往会习惯性地向上游动,导致出现鱼漂上浮的送漂漂相。不过,沉稳有力的大顿口,也是可以提竿抓口的,如果是小顿口,则可以考虑适当地放一下,避免跑鱼。
四、 钓鲫鱼的用饵技巧。雾化状态较好的饵料对鲫鱼的吸引力很强,所以在钓鲫鱼时,要尽量在钓点里形成柱状雾化区,既能够提高诱鱼效果,还能持久地留鱼。无论使用哪种鲫鱼饵料,香味的诱鱼小药和促食小药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穿云鲫小药,就具有鲫鱼非常喜欢的香味,钓鲫鱼的诱鱼效果十分显著,各位钓友可以参考下图钓鲫鱼小药配方来搭配使用。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