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想母亲当时也没有想到自己就要走了。或许她把自己要走的这个秘密没有公开。我梦到过她很多次,也不知道她已经去了哪里。一《那一天,我的母亲去世了》母亲去世的那天凌晨,特别冷。南方那种痛太阳穴的化雪冰冷。正好是冬至。添木炭的时候,木炭自己断开了,
我想母亲当时也没有想到自己就要走了。或许她把自己要走的这个秘密没有公开。我梦到过她很多次,也不知道她已经去了哪里。一《那一天,我的母亲去世了》母亲去世的那天凌晨,特别冷。南方那种痛太阳穴的化雪冰冷。正好是冬至。添木炭的时候,木炭自己断开了,母亲也在此时偏过了脑袋。一颗窄窄的木刻般的面庞滑落了。她就这样停下来。断气后的半个多小时,我不敢碰她的身体,更不会去摇动,只是轻轻地叫她。看到她还是答应了,喉骨有些微微地翕动。母亲像咽下了什么。一口下去,深深地捂进了胃里肚里心匣子里。我知道这个时候的她,应该是真的走了。我见过一些人的离去,就在他们的身边。但眼见自己的亲人就这样进入冰冷的世界,第一次,断痕永记,也断痕永寂。她走得很快。起初只是像感冒,肚子稍微有些不舒服。傍晚时喝了粥,深夜时还起了床,整理了自己。当时我走进房间,一些空空的地板发出响声,像冰块。壁灯不太亮,看到很清瘦的她正在整理白发,发如银。也许将来我自己年纪大一些后,头发也如此,很多很多地银白掉。父亲的头发也是这样,接近六十,全部银白。我守在床边,看了脉,她说肚子一点点地痛,揉了揉。我心底觉得,第二天就应该好起来,对她说,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她笑笑,于是皱纹显得更多也更深。没有想到,微微示恙,已是弥留之际。她像我听过的一些瞬间化去的故事里的主人那般,轻轻地就走了。十八岁我就离开了家,后来回来的日子也不过都是些短暂日子。我们彼此并没有能相伴太久。当时,我哭成了泪人。因为愧疚。自己作为医者,却不能把她留下来。作为儿子,给过的陪伴又太少。这样的无力感伴随了我很久很久。也消沉过一段日子。最终重新变得有力量,是因为母亲的匆匆离开,让我读懂了人生中,亲爱的人彼此间那种彻底的告别,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的人生中,应该能够学会包容死亡,那么我们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了。死亡,其实也是我们人生所执那些假象最终的注定消失。一个人,最终回到了天地父母那里。我们阴阳相隔,血脉于无形。来源:情感读本·道德篇
清明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也是怀念亲人的日子。母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她是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人之一。在清明这个时刻,怀念母亲是很自然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回忆母亲:
描述母亲的形象和日常生活,回顾与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以及母亲对你的关爱和教导。
2、深情怀念:
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描述清明时你对母亲的特殊怀念和感受。
3、母亲的教诲:
回顾母亲生前对你的教诲和影响,母亲给予你的爱和教育是你一生的财富。
4、清明祭拜:
描述你在清明节怀念母亲时的行为,可能是扫墓、献花或默默祈祷等,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传承母爱:
表达对母亲的矢志不渝的爱,以及将继续传承母亲的爱和教诲,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既然知道了写作思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范文吧!供大家来参考。
范文一:
清明时节,阴雨绵绵。站在母亲墓前,我不禁泪流满面。怀念母亲,像一泓清泉,润泽着我心中的孤寂。母亲是我生命中的永恒阳光,她的爱在我心中永不消失。
我清楚地记得,每当我生病时,母亲总是细心照料。她的手掌温暖又柔软,抚摸着我的额头,那种深情厚意让我倍感温暖。每天放学回家,母亲总会准备我最喜欢的小点心,笑着说:“孩子,辛苦了,快来尝尝妈妈亲手做的甜品。”她的笑容是我永远的动力,是我坚强的后盾。
然而,岁月如梭,母亲早已离开了人世。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亲自走到她的墓前,为她献上我最真挚的祝福和鲜花。我知道,母亲的灵魂在天之灵,看着我茁壮成长,默默守护着我。
母亲的教诲如今仍在耳边回响。她曾教导我做人要诚实守信,努力学习,关心他人,善待每一个人。这些教诲像是一颗颗珍珠,串成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项链,时刻提醒着我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怀念母亲的温暖,感激她给予我的一切。我会继续传承母亲的爱,用实际行动,让母亲在天之灵感到欣慰。清明节,怀念母亲,感恩她的养育之恩,这是我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范文二: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清明节如约而至。走在缓缓的雨中,我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来到她的坟前。母亲,您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但您的爱和关怀永远都存在于我的心中。
记忆中,母亲总是那样的温暖和慈爱。无论何时,她总是用她那双温柔的手为我做好一切。那双手,曾给我无尽的温暖与呵护。每当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时,母亲总是静静地倾听我的心声,并给我智慧的指引,让我明白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清明节,是我怀念母亲的日子。我手捧鲜花,轻轻地放在母亲的坟前。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我知道,母亲在天之灵,会看到我的一切,听到我的心声。我会时常想念她,想念她对我的爱和付出。
母亲的离去让我明白,亲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母亲的爱,是我一生的动力和支撑。我会继续传承母亲的爱,用我自己的方式,回报她的养育之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怀念母亲,感激她给予我的一切。母亲的爱,清明永存,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
范文三:
清明时节,我站在母亲的墓前,心情沉重又充满温暖。多年来,母亲的爱一直陪伴着我,她的形象和教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对家人的爱却是无尽的。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忙着准备早餐。她为我们做的每一餐饭都是用满满的爱烹调而成,尽管简朴,却是我们吃得最香的食物。
母亲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她会为我们准备好衣服,还会在我们上学前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要乖巧懂事。在我生病时,她总是细心地照料,仿佛是那个最亲的人,给予我无尽的关怀和温暖。
然而,岁月不饶人,母亲已经不在了。每逢清明节,我都会亲自前往坟墓,为她献上鲜花和心中的祝福。她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爱和教诲却永远留在我心中,激励着我走向未来。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怀念母亲的爱,感激她给予我的一切。我会将母亲的爱传承下去,用我自己的方式回报她。在清明节,怀念母亲,感谢她无私的爱,这是我对母亲最深沉的思念。
单位同事家人去世可以出礼也可以不出礼。
首先,得看你和同事的关系。如果关系非常好,而且他告诉你了,你可以随礼。如果关系一般,他告诉你,你可以衡量一下,随礼或者少随点,也可以不随,自己感觉。如果关系不好,不要随礼。
同事家人去世短信问候:
1、您的亲人已经过世,不要太难过,在天堂,他不会希望您为您的亲人那么沮丧,振作,努力工作。
2、悲伤,走路的人不想让你不快乐。
3、生与死是自然现象,要悲哀!照顾身体。
4、生与死是人的天性。
5、生者挣扎,死者安息。
韩国**走到尽头结局意思是:意味深长的结局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对警察一黑到底的尺度是如此惊艳。
一、详细故事细节我们一起来剧透下:
在他母亲葬礼的那天,高建修立即回到了警察局,因为他收到了调查部门的监控信息。结果,他在路上很匆忙,毫不费力地杀了一个人并埋葬了他。所以,就像当时的情况一样,即使他回到警局,也被一个神秘人缠住了,声称他看到了自己被害的目击过程,这个过程是完全有证据的。高建修非常害怕被别人捅出去,所以他被迫服从这个神秘人的安排。
但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幕又一幕让他进入了连环的境地。这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况确实让人困惑。当然,上面的情节只是开始,后面的情节相互呼应。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情节要讲。在这部**中,这部**颇具戏剧性。同时讲述了主角不断被命运捉弄,在绝望中可以重生的故事。
如果是你当你被推到绝境时,你会做何反应呢?你到底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慌乱,还是会在意外当中莫名其妙的开始崩溃呢?虽然我们并不可能卷入命案中,但是**却用这种一环又接一环的无助感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更能够感受到主角那种如坐针毡的样子作品在刚开始播放的前部分让人根本难以联想到后面的情节,所以观众们看整部作品从头看到尾,处处都是高潮,同时也要人不断的猜测故事当中的背后神秘人是谁,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主角撞死的人又是谁?
接下来情节要又要怎么发展,当局面不断的混乱不断地往不可收拾的地方发展下去时,又是否能够得到最终的解决方法呢?而**就是在这样一连串的巧合当中使**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好在导演拍摄的有条不絮环环相扣,没有出现一点点的凌乱感不仅拍摄的清晰,节奏还非常明确,观众们更是在这样千万个线索当中摸到了头绪,感觉**非常畅通,不会出现任何的矛盾。
除此之外,**最大的成功还在于**的气氛处理,所以使这部作品看起来像一部动作片,可实际上动作片中的动作戏又不多,几乎都是用文戏来支撑的,但是每一次出现动作场景时,都会让人觉得非常不在,而且打斗场景非常好,警察高建修的母亲去世之后,他在奔丧的路上,因为撞死了人。
于是开始掩埋尸体,结果又碰到同事因贪污罪牵连到了,他好不容易将所有的事情暂时解决了,以为没事的时候却发现他和同事出来抓罪犯时,那个罪犯竟然就是他撞死的那个人,最奇葩的就是神秘人声称他看到了所有的犯罪记录,在这期间主角和神秘人斗智斗勇,所以我们能够发现从影片当中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人。
警察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人,男主在犯了错事之后选择的是逃避,而弄巧成拙的是他撞死的人竟然是犯人,与此同时,警察和神秘人之间也是如此,如果神秘人真的是好人的话,就应该将男主所犯的罪行直接公布,而他却选择利用和威胁神秘人更是邪恶的看完整篇,你会发现情节非常紧凑,故事一环接一环让人传承,不敢放松男主和神秘人之间的斗智斗勇。
更是让人猜不到后来的结局,特别要说一下藏尸那个阶段的情景让人不自觉地替男主捏了一把汗,藏在车里查贪污来搜车,不得不转移,藏在母亲棺材跟母亲一起,好不容易订好棺材,尸体的手机在棺材里又响了。
最后又要拆开整个过程,好在有惊无险度过。结果男主的妹妹却突然说,算命先生说母亲身边有一个男人,这个剧情着实是让人惊到了。整部作品在灵堂那一段出现了意外,自然虔诚,没有流一滴血,但是那种从四面八方引来的危机感去完美的眼线了出来。
二、角色介绍
1、高建洙 ( 李善均 饰)
刑警。在自己母亲葬礼上接到一通紧要电话赶回警局,途中却发生事故撞死无辜路过者,失去理智的他突然想到最好的办法是把尸体藏在母亲棺材中,就在一切都以为完美掩盖的时候,却出现神秘目击证人,发生预想不到的事情。
2、朴昌民 ( 赵震雄 饰)
刑警。自称知道高建洙开车撞死人这一切真相的目击者,以此威胁高建洙,实际上是另有所图的阴谋者。
3、崔尚浩 ( 郑满植 饰)
刑警。高建洙的同事,与高建洙共同进行了贪污,在检查组查询时极力推脱并曾想让高建洙背黑锅。
今天把韩国**走到尽头看完,我认为总之**呈现了导演的功力,把整个复杂的影片拍得却这样充满戏剧性,又将环环相扣的文戏联系在一起,参杂了动作戏,编排得非常有创意,观众很容易进入到剧情当中,因为主角的遭遇而觉得非常难过,也为其感到害怕。近年来我国却很少有这样优秀的作品,也希望我国作品能够学习一下。不过韩国**就不能不黑警察么?
母爱的眼神
千百年来,不管是伟人还是布衣,不管是豪杰还是宵小,不管是大丈夫还是小游子。任你心比天高,还是胸无大志;任你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无时无刻,在他们的身后,总有一个爱的眼神在后面关注着,有一颗由情愫编织的爱心在时刻牵挂着,有一个慈祥的身影在相依相伴着——这,就是母亲和母爱。
母爱之心仁慈,母爱之心宽广,母爱之心博大。它是子女们夜航的灯塔,前进的坐标,奋斗的动力。在炎炎夏天,它是拂却疲劳的凉风;在严寒的冬季,它是暖心的棉袄;漫漫长夜,它又是舒适的卧榻……母子之情,任是宝刀利剑都难割断。母爱,任是天涯海角也相随。它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无边的大爱。大爱无痕。
面对母亲和母爱,我有许多话要说。但是,真的当我拿起笔,似乎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表达。即使,关于母亲、母爱,我曾经写过那么一些试图表达内心情愫的文字。但事后读起来总感觉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粗糙,那么的寡淡。于是,我放弃了继续表达的欲望,将内心深藏的对母爱的理解和领悟像陈酿一样牢牢封存于心田,唯在静夜之时,独自细细品尝……
我的母亲不是本地人,她出生于一个洋溢着书香的大户人家。由于家境尚过得去,外公又在当时的教育局任职,母亲得以如一般的男孩子那样在学校里读书识字,继而考上川南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母亲天生相貌端庄娴熟,心地善良,而性格却不无叛逆。在就读师范学校时,受早期进步思潮的影响,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许多公益活动,在街头演出文明戏等鞭笞封建传统观念,以图使民众觉醒。
据说,她与父亲成婚,也是她大胆地逃过外公的监视,独自一人在凌晨时刻悄悄乘船,偷偷成行才最终成为了我的母亲。
要说父亲所在的家族,与母亲还是比较的门当户对。只是,当时父亲所属支脉在整个大家族中已经弱势,甚至连生活都比较穷困了。因此,母亲与父亲的结合,用当时的观念看,还是很有些下嫁意味的。
然而,母亲不在乎,她喜欢父亲的聪明、好学、毅力过人。她不管世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理解,只要自己心仪就行。那些说三道四的陈腐世风,有多大的力量阻碍得了两情相悦呢!与父亲成婚后,双双携手步入教育业。父亲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而母亲则一生从事小学教育,育人无数。
母亲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健康成长的仍有9个子女。即使子女众多,但她对所有孩子的爱始终如一,不偏不倚。她常常以一句俗话来比喻——手板手背都是肉。不管是家境尚好时期,还是穷困潦倒阶段,不管是孩子幼小还是已经长大成人,自始至终母亲都将她广博的母爱无私奉献给每一个子女。
然而,正如母亲常念叨的:娘疼儿,疼断肠;儿疼娘,扁担长。在我年幼无知时,对母亲给予的爱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甚至当我在成人的过程中,不但不知感恩,还对她那些循循善诱和水滴石穿般的传统教育叛逆反感。总认为她唠叨,管束太严,以至于常常任着性子顶撞母亲的教诲。特别是当母亲病危之时,对母亲的照顾不但粗枝大叶,甚至还是那样的不耐烦。对母亲病痛中的呻吟,并未真正感同身受,痛心入骨。因此,没能及时将母亲送到正规的医院疗救,以至于任由庸医误诊而导致了母亲的离世……
尽管我曾经痛心疾首,不断忏悔。但是,哪里可寻让母亲重返人世的桥梁?
养子才知父母恩,这是一句老话。对我来说,却只是一个替我开脱过错的借口。因为,当我准备知恩图报之时,母亲已经与我阴阳相隔,再也不能在她老人家膝下承欢伺候,再也不能聊表我那微薄的一点点孝心了。
于是,我只能在无尽的愧悔和遗憾中追忆母亲的音容笑貌,追忆母亲的好,追忆母爱的甜蜜……
记得那年那月,我即将奔赴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生根开花结果。那时,母亲年事已高,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胃病。为了既响应号召又能让我少受苦,母亲杵着竹棍拖着病体。找熟人,托关系为我联系离城较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生产队落户。并亲自到我即将插队的生产队长家送礼陪笑脸联络感情。
下乡插队后,我由于不堪农活的重负,经常借故跑回家躲避劳动。母亲尽管恨铁不成钢,但从未硬逼我返乡。只是耐心相劝,给我指明踏实劳动会带来的回报,并不断给我鼓劲加油。即使我经常找这样那样的理由隔三差五往家里跑,甚至赖在家里规避劳动。即使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母亲也要想方设法为我做上一碗回锅肉什么的肉食,生怕我身体不堪农活的重负垮掉。后来,为了让我能够顺利返城,母亲更是厚着老脸四处奔波,八方碰壁,费尽心血……
然而,母亲为我所作的一切,在那时我的心目中,却仿佛从来没有体会到那是深深的母爱所至。相反,还将母亲顶风冒寒节衣缩食为我所做的一切想象成理所应该。有时,甚至发脾气抱怨母亲这不是那不是……
尽管我任性,甚至叛逆。但是母亲从未迁怒过我。反而,对我的疼爱始终如一。
记得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年,随着家境的逐渐好转,母亲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那年,她突然提出要到外面工作居住的三个哥姐家中看看,玩玩。唯此,才放得下让她那多年牵挂的心。
记得母亲从南京九哥处返回成都七姐家时,正好我得到一次去成都出差的机会。母亲听说我要去,更是喜出望外。记得当我走进七姐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母亲那慈祥的笑容和那满含慈爱的眼神。
其实,母亲外出游玩,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母亲看我的眼神就如隔了多年未见一样,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爱,那么温暖……
我办完差事要返程了,母亲又谆谆嘱咐我,路上千万要小心。到家后要马上写信报平安……最后,坚持要杵着拐杖走下六楼送我,仿佛那一别将是永别……
然而,母亲去世了。走得是那么匆忙,那么遗憾,那么孤独……
在临终前,母亲抓住我的手,用慈爱的眼神望着我,叮叮嘱咐姐姐们说:要好好照看你们这个幺兄弟。他还没有成家立业。唯有他是我最最放心不下的牵绊……直到看见姐姐们点头答应了,母亲才轻松地舒出一口长气,平静地阖上了他那慈祥的双眼……
母亲离我而去了,踉跄着步履,渐行渐远。然而,我分明看见,一种永远割不断的对儿女的牵挂使她不断地回眸,回眸,回眸……眼神是那样的忧戚,忧虑,忧伤……
我哀哀恳求神灵,请你放慢脚步,不要那样匆忙带我的母亲离去。让我再亲睹一眼母亲那慈祥的面庞,让我再回味一遍母爱的温暖,让我再述说一次我那无尽的愧悔和悲哀……
然而,阴阳相隔,出语无音。
突然,我忆起了母亲曾经的教诲:孩子,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啊。莫忘,莫忘,莫忘啊……
蓦然间,我分明感受到母爱的眼神穿透那漫漫冥路凝聚我身!我震动,愧疚,无语凝噎……
但是,我知道。母爱不求回报,母爱一生一世也回报不尽。唯有,唯有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份爱,一并将那眼神轻轻糅进我心……像储藏陈酿一样,让它在我的心头不断发酵,蕴香,永远凝聚……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