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搞笑小品剧本

女朋友 0 95

4人搞笑小品剧本,第1张

4人搞笑小品剧本
导读:子路:天上一阵咚咕隆咚,颜回:好似白面往下扔。子路:坟头倒比馒头的个大,颜回:井是个黑窟窿。子路:谢谢诸位!子路:在下子路。颜回:在下颜回。子路:自从跟随圣人,咱们的老师,出来时间不短了,周游列国,咱们都去了好些个地方了。都去了什么地方了?

子路:天上一阵咚咕隆咚,

颜回:好似白面往下扔。

子路:坟头倒比馒头的个大,

颜回:井是个黑窟窿。

子路:谢谢诸位!

子路:在下子路。

颜回:在下颜回。

子路:自从跟随圣人,咱们的老师,出来时间不短了,周游列国,咱们都去了好些个地方了。都去了什么地方了?

颜回:那太多了,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缅甸仰光,孟加拉印度加尔各达孟买新德里,过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安卡拉过黑海到波兰乌克兰,嗯,这个……

子路:还到过哪?

颜回:忘词了。

子路:忘词了?行了。咱们去的已经不少了。

颜回:对对对。

子路:咱们……饿了。

颜回:咕噜咕噜叫!

子路:咱们身上分文没有!

颜回:一个子也不剩阿。

子路:你也没有,我也没有。

颜回:怎么办啊?

子路:这么着吧,咱们把师傅请出来,要点钱,买点东西吃?

颜回:对对对。咱们有请师傅!

子路:有请师傅!

圣人抽着烟卷上

圣人(唱腔):大~雪~飘~~~,看飞雪~,漫天舞~,巍巍丛山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

子路:师傅!

圣人(声颤抖):雪下的,不小阿……(抽烟)

颜回:是,今天下雪。

子路:师傅,您辛苦。

颜回:师傅,别抽了。

圣人:嗯?

颜回:烧手了!

圣人:省点是点……

圣人(掐灭烟卷,起):远瞧忽忽悠悠,近看飘飘摇摇。有人说是葫芦,有人说是瓢。在水中一冲一冒,二人打赌江边瞧,原来是和尚洗澡!

子路:您这是偷看和尚洗澡去了?

圣人:混帐!明人不做暗事!我是明着看的!这都写到论语里头啊。

颜回:对对对。(低头写)

圣人:在下姓孔名丘,外号我叫圣人。带着两个徒弟,(一指颜回)子路,(一指子路)颜回。哎不对,(一指子路)子路,(一指颜回)颜回。

子路:这回对。

圣人:这你们这名字不好记。(指子路)你要叫果子露我不就记得了吗?

子路:我要叫果子狸,还怕别人冤枉我引起来的“非典”呢……

圣人:哪那么多废话!这个阿,咱们被困陈蔡阿,好些日子了。

子路:有些日子了。

圣人:咱们这些年周游列国可没少去地方啊!

颜回:敢情!

圣人:由打东土大唐而来啊,去往西天求取真经……

子路:不不不……

圣人:这一路上阿……

子路:您说那是三藏!您不是圣人吗?那是三藏!

圣人:哦,对对对,我给忘了。

颜回:咳!

圣人:我都圣人了:)

子路:对!

圣人:哪说理去这事阿!

颜回:您重说,您重说。

圣人(咳嗽一声):我们不是从东土大唐来的,我们是打鲁国来的……

颜回子路:哎,对,鲁国。

圣人:去往西天求取真经……

子路:又来了!

颜回:您怎么离不开这个了??

圣人:这是哪?

颜回:陈蔡阿!

子路:陈蔡么,咱们从鲁国来的阿,

圣人:哦,对对对。

子路:打卤的卤嘛……

圣人:哎哟哟哟哟哟,可不能提这个(欲倒地,颜回子路上前搀扶)。

颜回子路:师傅,师傅师傅师傅!

圣人:可不能再说打卤这个事啊,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子路:好,不提了不提了。

圣人:我们是打鲁国来的,去往陈蔡求取真经……总改不了这个了。

颜回: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

圣人:好几天没吃饭了,瞧谁都像烙饼。

子路:怎么办啊?

圣人:带钱了吗?

子路:没有啊!

圣人:你再找找?

子路:没有,有烟头!

圣人:那天砸金花还赢我来着……

子路:后来不是被您又扣回去了吗?

圣人(冲颜回):你有吗?

颜回:没有啊!

圣人:翻翻!这是什么啊?

颜回:这是发票。

圣人:哦,这没用,这是那天打车留下的……哎,有办法了!(扒颜回的皮袄)好孩子,听话!

颜回:不,师傅!(挣扎)师傅别阿,师傅!(挣扎)这这么多人呢师傅!(挣扎未遂)

圣人(拿颜回的皮袄):饿阿,咱们得做买卖阿,咱们把这个卖了吧。你们说这有人要吗?

子路:看怎么卖。

圣人:这旧衣裳行吗?卖了它挣点钱……

子路:行,看着还不错。这估衣(北京话,指待卖的旧衣服)分多种嘛。

圣人:北京有估衣!吆喝起来好听。

子路:那叫京口的。

圣人(唱腔):这一件那个皮袄嗳~~,原来是当的~~~,确油的黑阿,裤缎的面阿~~~,瞧完面,翻过来,你看看筒子吧~~~,这皮子是九道弯,压赛过螺丝转的阿~~~。不管多冷的天,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雪,穿上我这件皮袄……

子路颜回:怎么样?

圣人(唱腔):在冰地里睡觉,在雪地里打滚去吧~~~,你怎么就会忘了冷了?~~~

颜回子路:皮袄暖和!

圣人(唱腔):把你给冻挺了~~~

颜回(唱腔):再冻就死了~~~

圣人(笑):哎,对对对,就应该这么接,就应该这么接。

颜回:这是京口的估衣。

圣人(举颜回的皮袄):有要的没有?谁要阿?嘿,你瞧瞧,买的时候挺贵,卖的时候就完了。

子路:就不值钱了。

圣人:货到地头死,肉贱鼻子闻阿。这不完了吗?等着吧,有买主咱们给他。

马挂銮铃响,一农夫骑驴上。

圣人:(大吼)哎!有饭辙了。(将皮袄扔到驴蹄子底下)。下来!

子路颜回:下来下来!

农夫:干嘛呀这是,干嘛呀你们?

圣人:(指皮袄)这个你踩了!

子路颜回:怎么办吧!

圣人:这是进口的东西。完了,你惨了。

子路:怎么办,你说怎么办吧。

颜回:新买的,你踩了,你说怎么办吧!

圣人:这样吧,也别欺负人,你掏一千万吧,这给你了。

农夫:穷疯了,这位是……

圣人:哎??你骂街??骂街!

农夫:没骂……

圣人:喝,你还敢打人!(三人围殴农夫,农夫还击,子路倒地)

圣人:死了?!

颜回(探子路鼻息):没气了,死了!

圣人对农夫:你打死人了!

农夫:没有啊,不是我打的……

圣人:谁说的?我这有证人!证人呢?

颜回:我是,我是证人!

圣人:我是以理服人的,知道么?你去,翻翻他身上,看有钱没?

颜回:(搜农夫)

圣人:太不像话了,没有王法么这不是!

农夫:你们这不是抢劫吗……

颜回:有一分钱!

圣人:就一分钱啊?

颜回:就一分钱。我拿着吧?

圣人:先揣着吧。(对农夫)走走走!

颜回:快走!

农夫骑驴下。

子路:行吗师傅?

圣人:行了!

子路(起身):摔疼我了。

颜回:辛苦辛苦。

圣人:这行了。走向小康,头一步。有钱了?

子路颜回:有钱了。

圣人:咱们得吃点什么去阿?

子路颜回:也是阿!怪饿的了。

圣人:打刚才闻这边,哎,这是什么味这是?

子路:烤鸭味?

圣人:咱们吃饭去!是这边吗?

子路:是这边。掌柜的,卖什么的阿?

工人甲:这里是大粪场阿!

圣人:你什么鼻子这是?

子路:闻错了闻错了。

圣人:大粪场愣能闻出烤鸭味来?

颜回:这不行这个。

圣人:我闻这边滋然味挺大的?

颜回:哦,巴西烤肉。

圣人:咱么这边,咱们这边。

圣人:这是卖什么的,掌柜的?

工人乙:这是大粪场的总部。

圣人子路颜回:嚯~~~!!!

圣人:哪这么些粪场阿?

子路:不成不成不成。哎,这边这家是!

圣人:好,这边这边。掌柜的,出来出来!

掌柜的(就是扮演刚才骑驴的农夫那位):哎,来了。三位呀,吃点什么啊?

圣人:看着眼熟阿。

掌柜的:我怎么看着这三位也眼熟阿?

圣人:你们这都卖什么啊?

掌柜的:我们这?我们这有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

圣人:停!报菜名阿?我问你,你们这有炖驴头吗?

掌柜的:那个阿,那个我爸爸骑着出去了。

圣人:哎呀我的妈呀。哦,这是刚才骑驴那位,他们家哈?

子路颜回:是他们家。

圣人:还卖什么啊?那锅里煮的什么啊?

掌柜的:锅里煮的是元宵。

圣人:元宵阿?怎么卖的阿?

掌柜的:一分钱十个。

圣人:十个?来十个吧。

掌柜的:那没法分阿,你们这仨人。

圣人:怎么没发分阿?

掌柜的:要不来十二个吧。一人四个。

圣人:不。来十个,我的四个,他们统统的三个!

掌柜的:好么,这位日本人这位!(端元宵上)

子路:快点快点。好家伙,这饿得!

圣人:赶紧吃赶紧走啊,一会他爸爸就回来了!哎,掌柜的,你这什么馅的?

掌柜的:好么,吃了半天没吃出什么馅的?糖馅的!

圣人:糖馅的哈。你那汤,元宵汤,怎么卖的?

掌柜的:汤阿,汤是免费送的。

圣人:免费的?好,来一碗。

子路颜回:盛汤盛汤!快去快去!

掌柜的端汤上。

圣人:唉呀,这个碗小了不解决问题啊,你给我换一大点的!

子路颜回:我们也换,快!

掌柜的端大碗的上。众人喝下。

圣人:让他结帐。

子路:好。(对掌柜的)给钱!

掌柜的:谁给谁钱啊?

子路:(递给掌柜的一分钱)别上外边说去阿!

圣人:找他要钱了吗?

子路:给他钱了!

圣人:嗨!糊涂啊!

子路:怎么了?

圣人:结账是他给咱们钱!去,找他要去!

子路:拿来!给我!(将掌柜的手中一分钱抢下)得了,到手了!

掌柜的:怎么着,这还没王法了?

圣人:做生意你得懂得,阿,懂吗?

掌柜的:吃饭你得给钱啊!

圣人:给钱?揍他!

三人将掌柜的打倒。

圣人:好了吗?

子路:摆平!

圣人:圣人是以理服人的。记着阿,师傅教给你们,人生在世出来进去得懂得礼貌。而且你们今天跟师傅又长了能耐了。

子路颜回:怎么?

圣人:贼不走空!我偷了仨碗。

  古代习俗

  古代珠海的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乡规民约认为,男子婚龄16至25岁为好,否则“皆不能顺阴阳交际以保太和”。古婚俗分六个步骤:一纳采,男方派媒人向女方议亲;二问名,女方答应婚事,男方则进一步询名;三纳吉,即男方了解女方姓名,生辰后,相师将之占卜,合配的则男方向女方回 “字号”,是为商婚;四纳征,占卜得吉后通知女方,并以钱物定婚;五请期,即确定举行过门仪式的日期,吉日先由男方约定后交女方,女方必推辞,如此往来三次之后,始定婚期;六亲迎,招亲当晚,男方父母为儿子设“渐老宴”,儿坐在尊位。女方也设宴,并聚堂客唱乡歌,谓之“歌堂”,明代此俗渐革。次日婿来迎聚,女方设宴款待,并赠新婿小许钱。明代嫁女上户人家随嫁者丫鬟1人,男童1人;中户人家随嫁者丫鬟1人,下户人家无人随嫁。

  近代盲婚

  近代,珠海地区受港澳西方思想影响,时有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婚姻自由。但是,大多男女的婚事仍由父母作主,依媒妁之言的传统方式撮合,被称为“盲婚”。男方定婚仍循古风,女方出嫁前一连三夜与同龄相好的姐妹“叹情”,即以唱歌互诉离别之情。出闺当日,嫁妆尽送男家;男方送女家礼金、猪肉、礼饼等。至黄昏,男家派人用花轿前来迎亲,这时,女方相好姐妹出来向对方讨“利市”钱。回轿时有“侍妗”、“侍婢”相随,或有些地方以一对雄雌雏鸡随嫁,俗称“子孙鸡”(“鸡”与“佳”谐音),寓夫妻和睦之意,子孙满堂之吉。

  轿到男家,新郎及其家属必须回避,否则与新娘“撞头”,日后相憎。待新郎喝了新娘茶,方可相晤。新娘入新房换过服饰后,由“侍妗”扶出厅堂与新郎叩拜祖先,向翁婆在座各长辈叩头献茶,接茶者给新人“利市”钱或金银首饰,是为“拜堂”。侍妗还带新人到公祠向喜宴上的新友敬酒,之后返家与姑等女眷就餐,再回房休息,是晚,夫家为陪郎设酒筵畅饮,是为“陪新郎”。至午夜,侍妗恭请新郎回房,与新娘饮合卺酒和吃眠床饭。继而进行一连串的“送房”、 “玩新娘”等活动。新婚第三天,新人回娘家,新郎拜岳父母和参拜祖先,是为“三朝回门”。

  对歌求偶

  沙田水乡农民的婚俗比较独特,婚制和礼仪神秘有趣,青年多以对歌恋爱,每逢三月三日、八月十五日等农闲时节,男女青年在沙头坦尾、涌边艇上进行对歌求偶,作咸水歌(又称“高棠歌”)互询姓名、年龄、住址,遇意中人时,相赠定情礼物,私择婚期。

  男方活动

  婚期确定后,男方要用二至三天的时间来庆祝。第一天请亲朋戚友帮忙搭棚砌灶,下午杀鸡鸭拜祖先,吃“埋船饭”。第二天,“坐高堂”(又叫 “坐夜”),正厅铺几张草席,亲戚分坐两旁,新郎踞坐正中,伴郎分坐其左右,新郎面前点着一盏煤油灯和二支大红喜烛(俗称“龙凤烛)二烛必须同时燃尽,预示着一对新人白头偕老。

  二烛间摆一小箩米,上插一株挂满桔子和“利市”的桔树,意为丁财两旺。另摆一只竹丝鸡作婚证。坐高堂仪式,一是拜席,新郎将弟弟敬献的新席铺在新床上,表示手足之情如交织的草席,永不分离。但新娘送给新郎的草席只能铺在地上,以显示男尊女卑。二是拜钱盒,每个钱盒都有亲戚的名字,捧钱盒的说出送钱盒人的名字赠给新郎。三是“上头”,由主婚人帮新娘梳头,穿婚服,戴婚帽等。在梳理过程中还叨念:“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子孙满堂。”主人家还煮一锅水圆(汤圆)请亲友们吃,叫做吃“上头水圆”,预示一对新人甜蜜圆满。在这三种仪式进行的整个过程都用“高棠歌”来贯串,多表示吉祥喜庆这意。坐高堂一般都在龙凤喜烛尽方散。

  女方习俗

  女家出嫁前要“叹家姐”(即叹情),程序是先拜钱盒后拜席,叹家姐一般是两个晚上,场地设在屋堂,上列祖宗神位,下面众人席地而坐。新娘在姐妹的陪伴下,披着头巾哭叹,先从列祖宗叹起,直到活着的父母兄妹。被叹的活人可以回叹,这种回叹叫“虾仔”。一叹一答,深表难舍之情,场面十分感人。待叹完之后,主人家主人请大家吃酸姜、酸箩卜、酸木瓜,女伴们边吃边对歌,直到夜阑方散。次晚亦然。拂晓前,新娘举行“上头”仪式,并吃“上头水圆”,至打扮装束齐全就坐等出嫁了。

  迎新娘

  迎亲近天,由男家开着一艘蓬船迎接新娘,船头贴着大红双喜字,悬着一对红喜字,悬挂着一对红灯笼,沿途敲锣助威。船快靠岸时,岸边有一位女家的代表从一间临时搭的帐篷里走出来,敲盆引道。这时新娘的女伴们排着队,轮流送嫁妆,以向对方索取“姐妹钱”。新娘一般梳着一缕滑髻,戴大耳环,身着大襟衫裤,另加一条绣着五彩垂线的长裙,风姿绰约,窈窕迷人,新娘手拿方帕,脚上穿袜不穿鞋,左脚先出闺门(到了男家也是左脚入门),一路上由一个女人跟着撒米,新娘来到埠头,与船头相隔一段距离就止步,一群姐妹轮着唱高棠歌为新娘送别,有的新娘还哭着回唱一二首,每唱一段落,前行三步退后二步,表示难舍难分。迎亲船从河涌开来时,就有人告知新郎及家人到邻舍回避,以免与新娘“相冲”。新娘登岸时,按惯例手捧圆镜缓步向前,以示心灵纯洁,前途光明。

  闹洞房

  新娘进了夫家,穿上新鞋出来拜见天地祖先,跟着给男家亲戚敬“过堂茶”。吃过晚饭后,新娘的姐妹前来过“渡水凡”,即陪新娘渡过一个陌生的夜晚。这天晚上,玩新娘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新娘向各位亲戚逐一敬茶,有的亲戚故意不接茶,要新娘唱咸水歌,每唱一首,就放一根筷子计数,然后按筷子总数核对新娘是否完成任务,否则不肯接新娘敬的茶。有时往往要唱几十首歌,这叫“扭秧仔”还有其他闹法,如要新人跳舞、双咬糖、双吸烟、过板凳、摸手帕、“太公钓鱼”和“鸾凤和鸣”等,花样甚多,招式层出不穷,足以令亲朋戚友捧腹大笑。第二天是拜灶君老爷。第三天就是“返三朝”。

  水上人家的习俗

  生活在沿海港湾,以船为家的人称为“水上之家”,水上人家的婚姻习俗与沙田水乡农民相似,但由于他们没有固定的陆住处,举行婚礼时只能靠岸以较大平坦的沙滩为场所,或者雇用专门的小艇上岸租酒店举行婚礼,再回到船上生活。在新娘出嫁时,若弟比兄先婚,俗称“爬头”,则在门上挂上兄长的裤,要所娶之妻从兄之裤裆下过去;若妹在哥娶妻前先嫁,妹亦要送一条裤子给哥穿,以求吉利。婚期要尽量避开新娘的月经期,因为人们认为女性的月经是脏邪的东西,“骑马拜堂,家破人亡”是恶兆,万一避免不了,新娘过门前一天要先从火盘上跨过去,以驱邪气。第三天“三朝回门”的礼品中,必须带上二个椰子、二只 “大舅鹅”。

  隔山娶

  珠海一些地方还有“隔山娶”的奇特风俗,所谓“隔山娶”即男人年轻时出洋谋生,尔后委托亲友在家乡找个媳妇,留在家乡管理家务,俗称“管家婆”,举行婚礼时,因新郎身居异国,故以公鸡代新郎与新娘一起拜堂。洞房之夜,新娘只能陪着公鸡厮守空房。

  当代状况

  如今珠海人的婚俗有了很大的改变,青年人都是自由择偶,婚礼仪式也从繁就简。传统的婚俗,大都在酒楼设喜宴,并用豪华轿车迎接新娘,有的还在车尾拖上一串空罐子以示新郎从此脱离“王老五”的行列,开始过一种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