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续编一段

妈妈 0 32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续编一段,第1张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续编一段
导读:我喜欢雨滴在路上开出的一朵朵小花,不要送伞来妈妈。不要开车来爸爸,我想拉着你的手一起回家,我们一起听它在耳边说悄悄话,然后回家告诉妈妈。你看,你看,雨的旋律让小树长出新的枝芽,让高楼大厦精神焕发,让行人撑起七色的雨伞,让世界变得美如童话,爸

我喜欢雨滴在路上开出的一朵朵小花,不要送伞来妈妈。

不要开车来爸爸,我想拉着你的手一起回家,我们一起听它在耳边说悄悄话,然后回家告诉妈妈。

你看,你看,雨的旋律让小树长出新的枝芽,让高楼大厦精神焕发,让行人撑起七色的雨伞,让世界变得美如童话,爸爸妈妈,我们在雨中慢慢回家。

教学目标:1、 认字8个,会写8个,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自立的道理;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3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诗中的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以及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八个生字及新词

教学难点: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手段:小黑板、伞形卡片

教学方法:1、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2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从小到大,妈妈都是最爱我们的人,给我们关心,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小诗中有个小朋友却不让妈妈给她送伞,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小诗《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

2、同桌两人再来读,选择你们两个喜欢的方式,要把句子读通顺。

3、哪一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4、开火车式读,每人读一节。

5、男女生赛读。

三、自主识字,掌握认字方法。

1、师: 同学们读得很流利,字音读得很准确。那词语宝宝与字宝宝,跳出来你还会读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

送伞、慢悠悠、雨丝、机灵、小鹿、奔跑、淋坏、勇敢。

3、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生领读)

4、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师解释。

5、师:词语宝宝没有难住大家,字宝宝说:“让我们来吧!”他们跳到了小伞上,你还认识吗?(生自由读)

6、让学生把这些字宝宝再送回课文中,请几名学生来拿小雨伞,只要读对伞上的字,在组一个词,造个完整的句子,这把小伞就送给学生。

四、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让妈妈给他送伞?

(2)你认为这个小朋友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五、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六、作业:写两句心里话夸夸自己的妈妈。

1.不要给我压力,爸爸,我会取得好成绩的。

2.一路上,他总说一些我的缺点,他为什么看不到我的优点呢?

3.他看着小鸟飞翔,心想,要是我也能飞,那多好啊!

4.我在回家的路上看了看,想寻找一片落叶。

(答案不唯一)

(一)

那天下午跟好友逛商场,准备出门的时候才发现下雨了,我们都没带伞,就打算在靠窗的店里多坐会儿。窗外车水马龙,有人冒雨狂奔,有人共伞踱步,看着那些或急切,或悠闲的人们,我突然一阵伤感,“你知道吗?我妈妈从没给我送过雨伞。”

“你说什么?”好友似乎没听清我说的话,又再问了一遍。

我对她无奈一笑,“我说我上学的时候,每次下雨天,都有家长去学校送伞,但是我从来没有等到过我妈妈的雨伞。”

她瞪大了双眼,似乎难以想象我说的话,但她却开口:“我也是!”

这下轮到我惊讶了,“你妈妈也没给你送过伞吗?”

“不仅没给我送过伞,也没给我送过饭。”她轻描淡写,仿佛已经坦然接受了。

“我妈没给我扎过辫子。”我又想起我妈的一桩“劣迹”。

“我妈没给我收过书包。”她又添了一桩。

我突然笑了,“咱们俩这是比谁从小更少感受到母爱吗?”

“从小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同学,妈妈帮她们做好多体贴的事,我以为大家的妈妈都这么好,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她怅然若失。

“我也是,我常常死脑筋地想,为什么我的妈妈不是这样的呢?”

(二)

妈妈排行老四,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可惜我的二姨在我很小的时候过世了,我对二姨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只在逢年过节的饭桌上看到一双无人动的碗筷,才想起她来。

外婆一家全都心痛不已。听妈妈的描述,二姨是个又聪明又漂亮的女人,不仅学习成绩好,干活也厉害,烧得一手好饭菜,人又温柔体贴。

妈妈总说,“你二姨太傻了,怎么就这么去了……留下我们几个不成材的子女,都赶不上她半分。”

我以为她说赶不上二姨,只是在天资聪颖这方面,后来在妈妈跟外婆的一次争吵中才知道,她原来是说赶不上二姨在外公外婆心里的地位,即便二姨已经离去,妈妈也觉得她爸妈最爱的依然是二姨。

“五个兄弟姊妹中,我的什么都不是最好的,他们有什么事都不会第一个想到我。”妈妈的哀怨我大概明白了,我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明白。

她23岁先孕后婚,我爸爸开心时拿她当宝,喝了酒或不高兴时拿她出气,恶语咒骂,拳打脚踢。我童年的记忆就是在争吵打骂声中颤抖哭泣,在深夜紧紧抱着哭泣的她,我可怜我的妈妈。

可是她那么矛盾,对我又爱又恨。她总说要是没有我,她根本不会和我爸爸结婚,她看到我,就会想到那个令她讨厌的男人。而且我根本就是他们吵架的根源之一,我自己淘气惹的祸,爸爸都会把错算到妈妈头上,怪她没有照顾好我。

妈妈恨我我能理解,我也厌恶我自己。要是没有我,妈妈应该会去追求她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做她喜欢的工作,还是重新选择一个她喜欢的男人。看到妈妈以前写的文字,我觉得那是一个多有才气的女子,可是生活葬送了这一切。

但是她又常常以一副下赌注的心情看着我,她没有能力选择和我爸爸离婚,她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她要我快快长大,羽翼丰满,有能力让她过上好生活。

我不想辜负我妈妈的期望,我努力学习,无非希望可以让她的状况得到改善。我也厌恶这个家庭,当我考到外省的大学,尽管与我的想象有落差,我还是高兴,我终于远离了这个家庭,越远越好。

(三)

上大学后,我以为情况会好转。毕竟亲戚们都劝说妈妈,等人年纪大了,脾气就会变好了。我远离了他们,我也不知道他们的状况是不是真的变好了。妈妈也终于做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许她并不喜欢,但是她在工作中特别有干劲,或许这是她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也为逃避家庭找个由头。

“妈妈,姨婆帮我做了一双棉鞋,在北京的冬天都不怕冷了。”在北京上学的日子,每次去姨婆家她总是给我塞好多东西,不是吃的,就是用的,我好像终于有被人关怀的感觉了。我隔三差五跟妈妈打电话,也总是告诉她我在北京一切安好。

“妈妈,你怎么不给我织毛衣啊?还有大姨上次做的那种勾线鞋,你怎么不做呢?”我还是想从妈妈那里得到她的手工织品,实际上是渴求这一针一线中包含着的她的爱。不管是哪个亲戚做的,总是妈妈做的最好。

“勾线鞋我不会啊,毛衣我只会一种平针织法。”她很是为难,“从小你外婆就没教我穿针引线,也没教我勾鞋纳底。我也不会做家务,不会做饭,不会腌菜,就送我白读了几年书……”说着说着,她就哭了起来。

从这哭声中,我明显感觉到她也在控诉自己的父母,她也苦于没有妈妈教她,她也不是一个在爱里被包围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也没得到过丈夫的爱。也许,没得到爱的人也不懂如何去爱人罢。

相隔两地,我从电话里反倒更了解妈妈了。当然我还是偶尔接到她向我哭诉的电话。“你不用放在心上,妈妈就是受不了了跟你这么一说,你好好学习,不要受我的影响。”每次电话结尾,她总是这么说。

我知道情况实际变得更糟糕了,如果不是她痛苦到不可忍受,她是绝不会向千里之外的女儿打电话报忧的。她仍然没有办法,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她看起来柔弱,实际内心十分要强,她是断不肯再给外婆增添烦恼。外婆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不必再为另一个女儿抹泪。

逃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毕业后马上一头扎进工作。终于在一次矛盾爆发后,我觉得我能挺直腰杆站在我父亲面前,我可以单独养活母亲。我帮妈妈搬离了那个家,我请假回来替她租好房子,为她添置好生活所需的一切。

当我转身从那个小胡同走出来的时候,我知道日子会变得艰难,也会变得好起来。我强忍住泪水,在心里告诉她:今后的一切都不必怕,有我在。

(四)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我和好友走出门外。老公的车子停在马路边,他撑着伞向我走过来。是啊,从今以后,我也有下雨天给我送伞的人了。

把好友送到地铁口,在车上我忍不住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很想问她当时为什么不给我送伞,全班同学都有为什么就我没有。即便这是世俗的母爱,也是我想要的虚荣。

电话拨通,话到了嘴边却变成:“妈妈,你那里下雨了吗?”

“幺儿,这里没下雨,天气好得很。”妈妈的语气早已寻回了平静,我猜想她看了一眼蓝天。

“没下雨就好,我这里刚下了雨,也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