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领导 0 55

读书伴我成长(作文600字),第1张

读书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导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我认为:读书,要讲究,不像某些人读书时走马观花,只寻求爽。读书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应当全身心地投入,不受环境的影响。书读人,会越读越死;只有人读书,才会越读越活。书的用途成千上万: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我认为:读书,要讲究,不像某些人读书时走马观花,只寻求爽。读书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应当全身心地投入,不受环境的影响。书读人,会越读越死;只有人读书,才会越读越活。

书的用途成千上万: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读书是一种享受,我读书时,感觉仿佛是久旱逢甘露,那会让我感觉心旷神怡。知识也需要新陈代谢,每当我看完一本书时,那里面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知识,将会在智慧中被筛选,每当看到更新更科学的内容,我便将以前书的内容删去,灌输新的知识。“以铜为镜,可知仪表;以古为镜,可晓历史;以天为镜,可知风云;以木为镜,可断春秋;以书为镜,可知真我!”

“读美文如饮醇酒。酒,越酿越纯;文,愈久愈香。”这句话出自儿童文学20年经典选刊《岁月留香》,书如其名,在20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磨练出了经典,这是我的爱书之一。“岁月流转,情怀依旧”,它令我感觉到了书的伟大。博大精深的文学告诉了我以前写作的方法,时代的变迁,当之无愧的群书之首。读书中:笑、叹、痛、愤、苦,感觉诸态纷呈。品书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品得深,品得真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小到大,书就像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伴我成长。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常常给我读我喜欢的《幼儿画报》、《100个经典童话故事》‘《古诗三百首》等,每天晚上,我都是在妈妈的读书声中进入梦乡的。稍长大一些的时候,我认识字了,自己会读书了,渐渐地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现在,我已上小学三年级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读书的兴趣更浓厚了。而且,我也不再满足于那些童话和漫画之类的书了。我已经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童年》等中外名著。我的书很多,在家里,我的书有满满一书柜,桌子上、床上、沙发上到处都堆放着我的书。我对书爱不释手,只要一有空,我都会读书。我还经常到书店里看书、买书,有时在书店里看书、买书,有时在书店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比如: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我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惊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读《中国国家地理》中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仿佛游览了我国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于我读的书多,所以我的作文写得好,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平时,凡是我感兴趣的书或是名句名篇,我总是认真地、有感情地读,有时还读给爸爸妈妈听,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分享我读书的快乐,我还被同学们称为“读书大王”呢!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读书是我快乐,读书让我进步,读书伴我成长!

苏联强人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

1、追随列宁,革命生涯

广为人知的斯大林,竟然出生于格鲁吉亚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皮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就连“斯大林”这个姓氏都是后来自己改的,寓意为“钢铁”。也许是出身寒微,斯大林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自己的家庭,穷且志坚的少年很快就走上革命的道路。1898年,20岁的斯大林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高加索和彼得堡等地积极活动。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俄国的社会民主工党发生分裂,斯大林坚定地站在列宁这边,成为布尔什维克坚定的支持者。比列宁小8岁的斯大林,从此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1904年,斯大林来到巴库组织工人运动,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中,斯大林被逮捕、流放、再逃亡。丰富的经历下,斯大林被选为党的中央委员。

1912年,斯大林开始在列宁的指导下,创办《真理报》。一战期间,他曾经被沙俄强征入伍,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免于战争,而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回到圣彼得堡的斯大林继续革命工作。对于当时的临时政府,斯大林先是支持临时政府,后来又追随列宁,与临时政府决裂。

十月革命中,斯大林是领导层的一员,成功夺取政权后,又参与了粉碎国内外叛乱的活动。在保卫察里津的战斗中,斯大林英勇作战、冲锋在前,不仅因此荣获红旗勋章,而且察里津还因此改名为“斯大林格勒”。然而,1918年的苏波战争中,斯大林公开对抗托洛茨基和列宁,受到中央的严厉批评。

2、权力巅峰,工业强国

对于自己的问题,斯大林不仅没有幡然悔悟,反而将责任推到中央,这给列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4年,弥留之际的列宁口授一些信件,对苏联的几个***给予了客观的评价。“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尽管认识到斯大林的种种问题,但是列宁还是高估了其他人的能量。在列宁的政治设想中,苏联的未来掌舵人,就从斯大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等人中选择。然而,无论是革命元老托洛茨基,还是精于理论的布哈林,都没能限制斯大林的权利,反而成为一次次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先是斯大林联合其他人,打倒托洛茨基;接着又协同布哈林,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开除出党;最终又将布哈林剔除出局,在大清洗运动中秘密枪决。眼看着对手们一个个倒下,斯大林真正成为苏联的***,如何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当务之急。自1928年开始,苏联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当时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现状,让苏联不得不优先发展重工业。电力、化工、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业,仅仅两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的工业产值就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然而,工业化强劲发展的背后,却要牺牲农民的利益。集体农庄和轻工业长期滞后,畸形发展的苏联,表面的繁荣下潜藏着危险。

3、绥靖政策,二战领袖

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之日起,西方国家便把苏联当作敌人。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德日法西斯的盛行,“祸水东引,欺负弱小”的绥靖政策,成为大国们惯用的伎俩。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此时也实行绥靖政策,在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借机侵略波兰,制造骇人听闻的卡廷惨案。苏德战争爆发前,还趁机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德日威胁,苏联还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牺牲中国的代价,换得日本的相关承诺。然而,德国法西斯的梦想是称霸全世界。在进攻英国受挫后,德国转而向东进攻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国以闪电战突击苏联。仅仅数月时间,苏联就一路溃败,德军的兵锋直指莫斯科。

强大的苏联为何在战争初期如此表现?除了战略判断失误,还有很大的原因是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这场从1934年开始的肃反镇压,在1937年和1938年达到顶峰,不仅使苏联大量的党政人员受到迫害,而且也让红军大量的指战人员被牵连。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由斯大林主导,也因此招来无尽的非议。

“苏联虽大,但已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当德军兵临城下,国家到了危难之际,斯大林作为红军统帅,在莫斯科红场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阅兵,荷枪实弹的苏军从克里姆林宫走过,直接奔赴前线。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后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让战局彻底转变,百万苏军浩浩荡荡开向德国,最终取得了卫国战争的彻底胜利。

4、后记

二战中的苏德战场,成为反法西斯的主战场,而斯大林钢铁般的意志,更是成为苏联人民的伟大英雄。尽管斯大林的肃反与大清洗,让他饱受历史的争议,但是领导苏联走向强大、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斯大林,仍然成为俄罗斯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5件事

养女儿最不该做

1不应该要求女孩子安静

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长成一个落落大方的淑女,但是举止端庄、有礼貌和沉默寡言、内向腼腆是有区别的。家长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安静,只会限制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害怕说话、害怕大笑,变得越来越腼腆。

2不应该给孩子买具有性别区分的玩具

没有人规定女孩子只能玩芭比娃娃、毛绒玩具,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男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女人一样可以完成的很漂亮。家长如果长期给孩子灌输:你是女孩子,你就应该···怎么怎么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感觉快乐,相反还会压抑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3不应该只赞美孩子漂亮

夸奖孩子漂亮的确会让孩子感到开心,但是如果经常这样夸奖孩子,那么孩子会产生虚荣心,会产生“漂亮就是通行证”的错误认知,从而忽视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

4不应该让孩子觉得女孩子就是娇弱的

很多场合是不分男女的,家长如果给孩子灌输了“女孩子不能不能千此重活等等思想。那么孩子在就真的会觉得自己是女孩子,这些活自己做不了。

5不应该要求孩子只跟女孩子做朋友

因为孩子的性别,而限制孩子交友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事情。孩子因为自己的性格,而选择不同性格的朋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父母限制女孩跟男生做朋友,那么孩子以后在面对自己的配偶、异性同事、异性领导的时候,会很难与他们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