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幼儿园开学家长蹦蹦跳跳开心送娃上学,看孩子的烦恼在哪里?

妈妈 0 12

广西一幼儿园开学家长蹦蹦跳跳开心送娃上学,看孩子的烦恼在哪里?,第1张

广西一幼儿园开学家长蹦蹦跳跳开心送娃上学,看孩子的烦恼在哪里?
导读:看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缺乏社交,一整天忙忙碌碌,而且压力倍大。广西一所幼儿园开学了,家长蹦蹦跳跳的将孩子送去上学,不得不说只有全职带娃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这种感觉,总算是能够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了。首先,看孩子严重缺乏社交。很多人总是抱怨上班

看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缺乏社交,一整天忙忙碌碌,而且压力倍大。广西一所幼儿园开学了,家长蹦蹦跳跳的将孩子送去上学,不得不说只有全职带娃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这种感觉,总算是能够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了。

首先,看孩子严重缺乏社交。很多人总是抱怨上班太累,却不知道照看孩子其实更累。要知道上班最起码还能有午休的时间,和同事一起吃饭聊天,闲着无聊还能够看看手机,但是在家看孩子却需要24小时集中精力,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出幺蛾子。原本的好友早已经失去了联系,不记得多长时间没有去逛过街,看过**,想去做却完全抽不出时间。

其次,看孩子实在太累。相信每一位全职妈妈对于这句话都深有体会,如果家里是一位天使宝宝,可以自己乖乖坐在那里玩积木看图书,那妈妈还能够相对轻松一些,如果家里是一个普通的淘气宝宝,感觉一整天都闲不下来。早晨起来要给孩子穿衣服、刷牙洗脸,制作早餐、吃早餐,之后还要带着孩子到楼下遛弯,回来买菜做午饭,有些孩子根本不愿睡午觉,妈妈就需要在一旁陪玩,晚上则是继续忙碌着做晚餐和吃晚餐,还要抽空做家里的所有家务,每天周而复始,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每个月1万元的工资。

最后,看孩子压力倍大。这也是全职带娃的最大烦恼,孩子带好了是全家人的功劳,孩子没有带好是一个人的罪过。稍微有一点磕了碰了,内心满满的负罪感。其实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也未必轻松,毕竟老师三天两头的打电话,家长还需要配合很多工作,但是不管如何看孩子,都是烦恼满满。

孩子长大了渐渐的会离开父母的身边,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做家长的只能慢慢接受。个人认为父母是通过人生的三个阶段渐渐退出孩子的生活,从小朋友上幼儿园的那一天、结婚的那一天、成为父母的那一天。

原来不是你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你

很多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一天,才恍然发现原来在彼此的陪伴之间,自己已经深深的离不开孩子了。有些孩子上幼儿园完全不哭闹,反而是妈妈一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脑子里想的都是孩子。孩子的突然离去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空虚,而这只是孩子退出自己生活的第一步而已,也是在这个阶段妈妈才会真正的意识到,原来孩子在渐渐的长大,他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他开始拥有自己的小朋友、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拥有自己的生活。

结婚成立一个新的家庭

而孩子再一次退出父母的生活,是在他成家的那一天。这一天起他和伴侣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对于彼此而言已经是独立的两个家庭,他往后生活的重心可能更多的是在于维护这个小家庭。而结婚之后父母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子女是真的长大了,他们需要更多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成为一名母亲/父亲

当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了一名母亲/父亲时,父母才算是真正退出了子女的生活。这个阶段他有养育孩子的责任,也明白了父母对于孩子拳拳的爱。父母这个阶段能够给予的也越来越少,孩子已经长大了,也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压力,作为父母只能帮忙协助不能全权代劳。

父母要学会身份习惯的改变,孩子是不可能永远关在自己身边的,要学会渐渐接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这首诗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就像是孩子行到千里之外,母亲也会记挂在心担心儿童,吃不饱,穿不暖,照顾不好自己。河南商丘就有一位母亲,在那女儿走进校门后,她突突的在校园外的草坪上哭了将近4个小时,真得是一万个舍不得,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每当开学的时候,新生踏上求学之旅,父母也跟着忙忙碌碌,每个孩子都有父母陪伴着进校门,有时候父母甚至帮儿女提着行李,让孩子能轻松一点吃一点,虽然在假期里家长总是嫌孩子闹腾,觉得孩子在家里不听话,但是当孩子到学校里去上学以后,家长总是充满了担心和忧伤。这位河南商丘的母亲先是有说有笑的将女儿送进了学校大门。短暂的分别仪式后。母亲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坐在校外的草坪上伤心落泪。

也许是这位母亲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照顾不好自己。怕孩子在学校里面受委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时刻惦记着自己孩子的爱。他们还生怕孩子看到自己担心的样子给孩子带来影响,所以他们总是把不好的情绪留给自己,把坏心情留给自己。他们把阳光把微笑留给孩子,把生活中所有的温暖都在自己肩上。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他们省吃俭用供孩子读大学。为了孩子能够安心学习,他们尽量把忧伤掩盖起来。为了孩子,他们想到是那么细心周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再也找不到像父母的爱这么求回报,真心付出的感情了。父母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守护神。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守护我们一生的平安。有了父母的呵护,所有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让我们祝天下的父母平安,健康,长寿。

现在好多孩子已经收到大学通知书了,开学早的大约是在9月上旬就要开学了。妈妈们都在为孩子打点行囊。开学的时候,家长要不要去送孩子到学校报到,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大一新生报到,家长要不要送行,这个没有标准答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是看看孩子考的大学离家远近吧。有的孩子考的就是本省,就在家门口。这个家长可以不送的。如果离家很远,几千公里出去了,孩子是头一次单独出远门,还要拿着很多的行李,你说这要是家长不送,你说哪个家长能放心的下呢?感觉父母还是送一下为好。

其次是看看孩子的要求。有的孩子独立性很好,不需要家长送。那么家长就没必要去送。以前亲戚家的一个男孩子,考上了石河子大学,就拒绝家长接送,自己一个人去的。独立性差的,想叫家长送的,那就送好了。

有些人认为最好不要送孩子,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叫孩子一个人去学校报到。我个人觉得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不在这一回吧,将来四年呢,不都是孩子一个人去上学,而第一次去的时候,带着的行李比较多,很多孩子没有出过远门,就算是出去过,也是有父母的跟随,独自一个人的旅行很少,尤其是女孩子,家长怎么放心的下呢。所以家长有时间,孩子也愿意家长送的,我觉得送孩子上学挺好的。

毕竟孩子将来要学习生活四年的地方,家长很有必要去看看,了解下。前年我的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四川某个美术方面的大学,头开学,同事把自己的旧汽车卖掉,换了一辆新车,于是一家人来了个自驾游,比孩子开学的时间早出去几天,一边走一边玩,看景色,品美食,在开学那天赶到学校,帮助孩子报到。然后夫妻两个租住在学校周围的旅店,(提前预定,晚了就订不上了)又在附近逛了逛,吃了吃附近的美食小吃。然后夫妻二人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这是一次充满了美好记忆的旅游。

今年又有好几位同事家的孩子要上大学了,同事们的意思都是要去送的。一个是路途远,行李多,又都是女孩子,头次自己出门,家长根本就不放心,都做好送去大学的准备了。

今年因为疫情,有的大学里不让家长进去,有的让一位家长进去。但是你叫家长不送孩子,家长们心理肯定接受不了。哪怕是送到孩子门口,看着孩子自己进去,家长也是心安的。从且家长们的心里关注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城市。

不要为了什么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而拒绝送孩子,锻炼孩子真的不在这一次,这次去大学是孩子真正走向独立的一个起点,家长送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从在家里买票开始,打理自己的行囊,路上有什么事,家长都不要出头,让孩子自己去做,去问,必要时可以提示,但是家长只是陪伴,监督,告诉孩子一些注意事项。到了学校,也是以孩子为主,家长可以打打下手。这样一来其实也是在锻炼孩子的个人能力的。

再者家长要是不去送孩子,家长的心里会放心不下的,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大人,而是大人离不开孩子。上了大学,孩子就真的长大了,从此后,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从此家乡就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好多孩子大学之后,就留在了他乡打拼,不再回到故乡。所以故乡的父母才会这么迫切的想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这可能就是一家人最后的一次集体行动了。

想去送就送吧。留下这份美好的记忆也挺好的。

您会选择送自己的孩子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经历和看法。

开学会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校的原因有很多

一因为有些父母不放心孩子,害怕路上不安全,出现问题。尤其是女生的父母最多,毕竟女生是受害人群里面比例最高的,所以这也是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校的原因。

二就是因为有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面是被父母宠坏了的,只知道学习,普通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所以父母要陪着他们到学校来,把他们整理东西,铺床之类的。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被家里宠大的,因为家里就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也让许多的独生子女成为了高能低分的人,甚至有些人成为低能低分的人,低能低分指的就是那些自理能力没有,在学习成绩方面很不行,一天到晚只知道玩的人。这种人到了最后就是啃老了。这样低能低分的人,在最近就有一个比较火的例子,那就是在最新一季变形记中的刘思琪,就是这样的,家里的亲人都太宠爱她了,他们的宠爱简直就是溺爱,她严重到吃饭要人喂,衣服鞋子要人帮着穿,自己什么都不会,就会玩。所以在这里提醒那些宠爱自己家孩子的父母一声,您宠爱可以,请不要溺爱,因为到最后受累的还是您和孩子。

三就是有些高考后填志愿的时候,有些同学并不想填这个志愿,是被父母逼着填写的,到最后还被录取了,所以父母的心里不放心,害怕孩子中途不去了,或者离家出走,那到时候父母更担心,所以就陪着孩子一起去,在这里说是陪着孩子一起去,不如说是押着孩子去上学。

四就是一些父母想去看看学校如何,因为在那之前他们没有去考察过学校,不知道这个学校到底怎样,好不好。食堂如何自己的孩子到了那里能不能够吃好,担心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就是孩子的班主任,辅导员人怎么样,好不好相处之类的,这些父母的孩子就是在填志愿时根据自己的喜好所填写,父母不知情。

五就是一些大学生的父母,他们自己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读过大学,所以他们想到自己孩子所读的大学看一看,大学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以此来满足一下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