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人送葬需要扎些什么

老人 0 83

给老人送葬需要扎些什么,第1张

给老人送葬需要扎些什么
导读:老人己故,要讲排场可扎各种纸人纸马,牛羊猪狗,奔驰汽车,洋楼公寓,花圈花环,古装人物等等,想扎什么就扎什么淄博市淄川地区的殡葬风俗,在亲人故去的时候都要手工制作一匹纸马,亲人故去后要把尸体从床上移到平地,再有自家的大儿子手拿秸秆,上段绑上一

老人己故,要讲排场可扎各种纸人纸马,牛羊猪狗,奔驰汽车,洋楼公寓,花圈花环,古装人物等等,想扎什么就扎什么淄博市淄川地区的殡葬风俗,在亲人故去的时候都要手工制作一匹纸马,亲人故去后要把尸体从床上移到平地,再有自家的大儿子手拿秸秆,上段绑上一串纸钱,站在院外的木凳上,面朝西方,喊着爹或娘,你到此处,路上雇好马夫,或去:西天道路朝佛;连喊三声一声比一声高,最后把凳子踢到,这叫指路,用意让故去亲人西方路上走好的意思,然后把扎好的纸马在大门外烧掉,马的嘴上放上一把草,代表喂马吃饱好赶路,把纸马的屁股捅个眼,代表能吃能排(拉粪便)在马背上放好钱袋内有纸钱代表一路盘缠,还有故去亲人的一件衣服,纸马烧掉以后开始第一次为故去的亲人送饭(叫送浆水),古时候,每个村子都有土地庙,送浆水要到土地庙,传说人死后的阴魂在没出殡前还在家里游荡,所以把他送到土地庙暂住,亲人们要每天根据人间的每日三餐给他送饭,叫(送浆水)

黑色是哀悼的颜色,人们常穿黑色衣服参加葬礼。

中国传统以白色为孝服,去探望时别谈开心的事,别大声喧哗、别大笑。丧服是黑色的,孝服是白色的。自古就有披麻带孝一说。黑色是参加葬礼的人穿的,表示哀悼。白色是死者晚辈穿的真正的孝服。这本是中国人丧礼的传统礼规习俗。

不宜穿着的服装是发亮的深色服装是绝对不能穿的,晚礼服、运动服、休闲服、洋装也是属于不够严肃的服装,因此是不可以穿的。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是讲究丧礼着装的,亲人去世时,要穿孝服。长辈去世,子孙要披麻戴孝。即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布,表示沉痛和哀悼。

披麻戴孝一类丧服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这种制度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等级制。按照亲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服装。在三国两晋时期开始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中国传统丧服的第二个特点是白色。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起,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燕国太子丹为荆轲送行时,送行者全是白衣白帽,实际上含有送终的意思。白布丧服,现在还流行于某些地区的农村。孝服是白布衣服或麻布衣服。

至亲的头上会披上一块大的白布。鞋子上也要缝上白布。一般的友人、邻居束上一根白腰带,肩上披着一根白布。

丧葬习俗流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1、圆坟

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烧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死者亡故后100天,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此亦为小祭,也称“百日”。

周年分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头周年、二周年皆为小祭,三周年最为隆重,一般都要过大事,搭设祭棚,请鼓乐手、阴阳班子打醮念经、呈献纸活、花圈等。

扩展资料:

丧葬中,所有人手握牵引灵车绳索的人一起合唱挽歌。汉代田横的门客写的挽歌的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当时田横自杀,门客哀悼他,就悲哀地唱起来了。歌辞的意思是说人就象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灭亡,又以为人死了灵魂回归到泰山南边的蒿里。所以有这两章。

-丧葬习俗

-丧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