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的老奶奶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见到奶奶是在87年,大学一年级的我刚放暑假,跟着父母回了趟河南老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的老奶奶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见到奶奶是在87年,大学一年级的我刚放暑假,跟着父母回了趟河南老家。那年奶奶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虽然耳聋、眼花、背驼,脑子却很清醒。
父母跟我坐着拖拉机“突突突”地往村里跑,父亲赶前去报信,见到奶奶在门口晒太阳,激动万分冲上去叫了一声“娘!”就又返回帮我们提行李。奶奶耳朵不好使,知道有人与她搭话,但说什么没听清,就问旁边一老头:“刚才谁跟我说话哪?”老头一乐,大声说:“你小儿子回来了!”奶奶一愣,赶紧跌跌撞撞追过去。“我还以为是区里来的干部那。”奶奶过后说,大伙哭笑不得。
奶奶喜欢与人闲聊,一天中午她跟隔壁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聊天,俩人有一搭没一搭挺带劲儿。我在一旁听见,差一点儿没笑掉大牙,原来俩人谁也听不清对方说什么,自说自话,内容互不相干,却仿佛很投机的样子。
奶奶是个很风趣的老人,操着一口地道的豫方言,一见到我们,她就说:“就差你们这一窝子人没见着了,这下我死也闭眼了”。一天,我跟母亲一左一右搀扶奶奶去新屋吃饭,途中奶奶瞅着母亲长叹几声:“唉,我年轻时比你妈还高一截,现在人跟个半大小子似的,真没劲!”
晚上坐在院子里纳凉,奶奶摇大蒲扇给我讲故事。讲着讲着,忽然“啪”的一声,她把扇子往腿上一拍,嘴里骂到:“娘的,以为我这腿是树啊,嗤溜哧溜往上爬”。原来是只刚从地洞里钻出的蝉,正准备爬到树上高歌一曲呢。
老家很穷,奶奶一辈子苦惯了也节俭惯了,我父母结婚时带回家的一把汤匙她居然一直在用,锈迹斑斑,跟出土文物差不了多少。回去那年,家里已经盖了两间砖瓦房,但那是给孙子跟孙媳妇住的,奶奶仍呆在土屋里,一个人摸索着进进出出,久而久之,地上竟被她踩出一个个圆圆滑滑的小坑。虽然爸妈每月都从他们不多的工资里省出一部分汇给奶奶,她却舍不得花,存下来都用在了儿孙们身上。
一日,一家人坐在院中闲聊,我给奶奶削苹果,奶奶在一旁使劲扑闪着那把大蒲扇,怕我热着。爸爸偷偷把这一切摄了下来,成为我和奶奶之间永恒的纪念。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每当我看到这张充满亲情的珍贵照片时,不由怀念起我那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的淳朴、善良、乐观、豁达、勤劳、节俭曾经深深打动了我。
奶奶一辈子虽然没有我们年轻人见多识广,她的人生却是简单而丰富的,每一个故事都浓缩了她们的人生体验。人们说每一个老人都是一部历史,我真后悔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读懂奶奶,读懂黄土地上另一种生存。
蒲扇造句如下:
1、奶奶的大蒲扇散发着古旧而又淳朴的气息,它仿佛记载着些被汗水肆意浸透的岁月,那一成不变的蝉鸣和那把大蒲扇的徐徐清风,使我安然地枕着盈盈的月光和微微的清凉入睡。
2、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3、窣窣珠帘淡淡风,香里开尊俎。
4、枫树叶火红火红的,在树上摇摇欲坠,风婆婆轻轻一吹,枫叶就如同小娃娃一样又唱又跳的落到了地下。
5、且将朱彤流火夏,转向青黄锦屏秋。
6、秋已至,天渐凉,落叶飘零雁南翔。花已谢,寒又至,一街萧索夜正长。枫又红,菊又黄,迎风斗寒何惧霜。
7、这片叶子多么小巧,叶片周围有许多波浪形的边,一条一条的也叶脉十分清楚,像一把精心为王帝做的扇子,也许以前城堡在边疆,在运送时这扇子不小心掉了,从此落入了人间。
8、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沙沙’地作响,好象奏起了交响曲,在为秋天的到来而欢呼。不时,还有一把黄绿色的扇子从我眼前飘下来,像百灵鸟在轻盈飞翔。我收集的叶子还有很多—火红的枫叶,又短又小的决明子。
9、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10、那时候的夏天啊,人们在树下成荫,一把蒲扇摇一摇,西瓜是地里刚摘的,在井水里泡着,晚上睡在院子里,数着星星,外婆在在旁边,一把蒲扇摇一摇。
11、锦瑟繁弦,凤箫清响;半帘花影,一溪寒水。冥烟千里,落红如洗;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12、清水艳明兰,红叶染远川。凝塘霜似雪,冷月抚寒蝉。
一把老蒲扇,轻轻一摇,就把整个夏天的暑热扇走了。再热的夏天,就凉悠悠的啦。
老蒲扇,是用蒲葵的叶子制作的,样子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轻巧密实扇风大,还可以驱蚊、遮阳、挡雨,很是实用。渐渐长大后才明白,这是蒲葵对夏天的极致贡献。试想,没有老蒲扇,那盛夏酷暑,该是如何的让人心烦意乱?那闷热难当的夏夜,又哪来数着星星、望着萤火虫在夜幕中一闪一闪、陪着皓月当空,在街沿边、在院坝里、在黄桷树下消夏纳凉的那份童趣童真?
那时,没有电扇,即或经济富有点的家庭有台电扇,大多是小型的坐式台扇,风小无力,加之经常性停电,台扇完全就是摆设而已。酷夏暑热折腾得让人受不了,就只好借助廉价实用的蒲扇。于是,在那个年代,老县城的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好几把大小不等的蒲扇,随时取用,信手拈来。一把价值几毛块把钱的蒲扇,是寻常人家必备的物件,也是妆点夏天巷陌人家烟火的实物道具。
讲究点的人家,买来新蒲扇之后,会用质地绵软且着实的布条或较厚实的塑料条镶边,但多半是用布条,好看,又耐用。给蒲扇镶边的针线活儿,毛头小伙是干不下来的,基本上是外婆级、奶奶级的亲手操持。戴上老花镜,端着小凳子,来到老黄桷树下,一针一线细细密缝。三、五把蒲扇,就要费时一下午,可见缝制蒲扇是个精细活儿,毛糙的人是不适合干这事儿的。镶好边的蒲扇在外婆级、奶奶级的手上,翻来覆去把玩、细看,就像观赏一件艺术品。看得心满意足之后,才一手抱扇,一手端凳往家里走。街坊们对镶边蒲扇的夸赞,让外婆级或奶奶级的老人们笑得舒展。一句夸赞蒲扇漂亮的话,消除了暑热,带来了街坊邻居的和气、和睦。
傍晚时分,左邻右舍的人家就像约定俗成的一样,纷纷从自家提出一桶凉水,或端来一盆清水,在各自门前的青石板路上泼水降温。大方点的邻居会把邻家街坊的地面同时泼洒了,让邻居感动多多,嘴上直说谢谢,连忙凑上前去,递上一根劣质香烟,吧啦几口,吹几句闲龙门阵,邻居间亲如一家似的。
末了,家家户户门口就摆上凉板床、竹躺椅、小板凳,开始了夏夜的纳凉。男人们泡一杯沱茶、花茶,或打光胴胴,或穿挂挂背心、火幺裤,清一色的光脚板或木板鞋,下的下象棋,吹的吹垮垮。娃儿们则三五成群,围在一起,或看小人书,或下珠子棋。女人们则有的还在脚盆里给一家老小洗刚刚洗澡后换洗的衣服,有的坐在自家男人的旁边,观棋,听男人们讲或玄乎或现实的龙门阵,荤的素的都往耳朵里面装,却不插话。荤得有点过头的,女人们就不自觉的转过身去,埋头手里的针线活,脸上泛起点点红晕。
这个时候,就是老蒲扇的高光时刻了。无论男人们、女人们,还是老人们、孩子们,几乎手里都有一把或新或就、或大或小的蒲扇。没有蒲扇的,也有一把草扇。蒲扇轻轻扇动,夏夜就清凉起来。除了街坊四邻摆龙门阵的声音、下棋的声音、喝茶的声音,老蒲扇发出的声音也是很美妙的。急促的“噗噗”声,是驱赶蚊虫的声音;均匀的“呼呼”声,是加力扇风的声音;快而狠的“啪啪”声,是俩口子说笑时女人用蒲扇拍打男人光背背的声音。还有一种声音稀里哗啦的,是娃儿们闹气小矛盾小别扭,以蒲扇为武器,最终双方互不相让,把蒲扇打得稀烂的声音。蒲扇的声音里,有烟火人家的味道,有夏夜纳凉的舒服,有发小伙伴的童趣,在窄窄的河坝街,成为一道风景线。
孩子们是天真的,但也总是偷懒的。一把老蒲扇摇久了,手臂酸软,娃儿们就想不劳而获。倚靠在母亲打扇的迎风面,吹着舒适的风,翻看着手里的小人书,一会就瞌睡迷兮的。母亲顺势把娃儿放在凉板床上,顾不上自己打扇凉快,给娃儿扇着风,还不时将蒲扇对着床下猛摇几扇,以此驱赶夏天咬人吸血的蚊虫。
几个发小伙伴聚集在某张宽敞的凉板床上,做着“石头、剪子、布”的 游戏 ,输的一方为赢的一方打扇,而且要不紧不慢,风力得劲。如果风卷残云般或有气无力式的,则不算数,推倒重来。赢的一方则仰躺在凉板床上,悠悠的数着数,嘴上还不断地催促“没有风啦,加点力,使点劲”“没吃饭麦?连风渣渣的没得点。不作数,重来重来!”
街坊中漂亮的大姐姐们,则调动着娃儿们的兴趣,“来给姐姐打扇,一哈儿我拿砂炒胡豆来吃”。娃儿们一听有零嘴儿吃,纷纷争先恐后给大姐姐打扇。大姐姐边享受,还边唱起“我给**打扇,**说我勤快”的童谣。**姐也没有食言,不一会儿,从家里抓来一土碗砂炒胡豆,分给打扇的娃儿们。得到零嘴儿香香的娃儿们,高兴极了。吃着砂炒胡豆,心里却盼望着漂亮**姐又叫去打扇呢。
夏天夜晚的乘凉时光,老蒲扇是少不了的。左邻右舍围坐在一起,话题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老蒲扇上面。张婆婆说“我这把蒲扇用了七、八年啦,还舍不得换新的呢”,李娘娘说“我这把蒲扇镶了边的,用起顺手,经得扇”,黄奶奶说“我这把蒲扇是我儿媳妇从北京给我买回来送我的,扇大风大,用起来安逸惨啦”。一把老蒲扇,几家肺腑言。不知不觉间,整个夏天的暑气就在老蒲扇的陪伴下消弭啦。
老蒲扇,巷陌人家的物件,烟火人家的情怀。
作者简介: 黎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文学学会原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办公室高级经理。已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歌词(曲)作品1500余首(篇),获奖无数。著有歌词集《爱在心底流淌》、《爱的音符生动点缀》。代表作《老家在中国》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美国北美电视台播出之后在华人中引起广泛好评。近年来,为纪录片《非遗中国重庆瑰宝》创作片尾曲《传承》,还相继创作出《中国故事》、《美丽中国》、《腊月》、《向你靠拢》、《中国,我的永远爱》、《我的名字叫七一》、《红军党员》等歌曲广泛传唱。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