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对于哈工大所推出的这种妈妈式的学生返乡政策虽然让本校的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让其他学校的学生很羡慕,但是这种方式和方法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可以借鉴的。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哈工大所推出的这种妈妈式的学生返乡政
对于哈工大所推出的这种妈妈式的学生返乡政策虽然让本校的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让其他学校的学生很羡慕,但是这种方式和方法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可以借鉴的。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哈工大所推出的这种妈妈式的学生返乡政策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耗费了很大的成本,别是给学生安排包机返校,这件事情就是很多学校所无法做到的,这是需要一些高等院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源,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而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的高校来说,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想让所有的高等学校借鉴这样的方法,并且推广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而且对于专属的灯机柜台,这样的服务也同样是很多学校难以实现的,所以说虽然我们应该为哈工大的这种为学生服务的方式方法点赞,但是其实对于其他学校而言也是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和返校政策,同样能够让本校的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怀,比如说可以帮助返乡的学生提前预订好车票或者是联系周边的机场和车站上门来给学生办理订票业务,或许这样也能够同样的让本校的学生得到方便,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出国留学,享受国际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时尚。出国留学不仅要看孩子的素质和学习能力,还要看家庭是否有条件支持孩子出国留学。下面我带大家看看家庭达到哪些条件可以考虑送孩子出国留学。
家庭达到哪些条件可以考虑送孩子出国留学条件一:留学家庭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家庭群体背景日趋多样化
1高产家庭(年收入百万以上),在留学生群体的占比逐渐减小。这个阶层的留学孩子基本不用担心怎么出国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出国。
2中产家庭(年收入30—50万),正在逐渐成为留学群体的主力。留学费用基本可以完全自费,不用考虑其他渠道,留学孩子在国外也会过得比较轻松点,基本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3工薪家庭(年收入10—30万),在留学生群体的占比逐渐变大。但他们选择去英、美、澳、加这些国家,如果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这个阶层基本属于交了学费就没有生活费,需要靠孩子打工解决。
4家境不好(年收入10以内),也能出国。在以前这样的家境被认为出国基本不可能,除非成绩足够优秀被公派留学。但是现在出国也是可以的,一种是通过选择不同的留学国家,或者是靠奖学金、贷款,先工作自己攒钱出国。
条件二:做合格的家长,具备开放的视野、思维、引导和培养能力
1要孩子出国留学,家长首先必须有开放的视野和思维,能够接受新鲜事物,能够与孩子共同成长。出国留学学习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国外的新观点和视野,必然接触到不同的人文化、思维和视野,影响到孩子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如果一个孩子在外面学习的新理论、新思维、新观点,回国后家长无法接受或非常排斥,这无异于否定孩子的留学付出成果和留学成绩。
2国外留学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家长要重视其心理教育,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比如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在国外尽快平稳着地,找到一份内心的安全感,尽快适应当地学习和生活人文环境。家长也要通过关注各种留学资讯,尽可能发掘孩子的潜力。比如国外很多学校偏重于文科教育,偏重于写作和阅读,很多数学不太好的孩子出国后的感慨是:“老师居然表扬我数学好!”其劣势反而变成了优势,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3家长从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多项特长,如果孩子有体育、音乐或其他天赋和爱好,尽早出国留学。这样既能让孩子坚持自己的爱好,又能在将来考上好大学。国内大学的录取机制导致了中国孩子很难把这些特长一直坚持到初中和高中,很多有体育和音乐天赋的孩子,被迫放弃擅长的项目,专攻文化课分数,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教育一直无法改变的事实。
条件三:让孩子成为优秀留学生,家长要有狠心苦心及耐心信心,付出的努力不比国内少
1孩子出国留学,意味着孩子在未来几年将基本一个人面对陌生的世界,独立扛起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孩子学业要靠自己约束,生活要自己照顾,矛盾要自己化解,未来要自己把握。因此,面对孩子出国留学时,父母往往会心比较软,做出这个决定总是比较难。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为了孩子未来更好的发展,需要父母下狠心。
2孩子出国留学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对孩子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有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一定的理财能力。尤其是初中生,刚刚离开祖国,会时常出现想家或者其他的烦躁情绪。但是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这也是孩子成长最快的时候,所以家长自己就要稳定住情绪,对孩子耐心劝解和安抚,孩子最终会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的。
3一部分在国外留学归来的孩子,回国后因找不到工作而尴尬,需要对孩子有信心和耐心。有些单位不愿意招收这些有过国外经历但对中国没有任何了解的学生,这时家长需要放平心态,鼓励和激励孩子。同时家长也要明白,孩子出国留学后,理想的选择就是让孩子在国外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回到中国发展,这时孩子就会成为很多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条件四:凡事都有利与弊,留学未必是孩子成才的选择,家长要有留学失败的准备
1无法适应国外生活,不能完成学业而提前归国。面对海外孤身一人的环境,很多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会无法融入新的环境,无法综合提升能力素质和适应能力,结交新的朋友,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心理抑郁。
2孩子走向极端,变成香蕉人。孩子在初中毕业后自己走出国门,没有家长的监督,会随着国外的环境的变化,越来越脱离中国的教育模式,在思想上全盘西化,甚至与父母越来越疏远。所以选择初中毕业后让孩子出国留学,建议由父母陪读,否则不建议让孩子单独出国。
3因为父母的干涉出国,因困难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本身就没有很强的出国意愿,不太想出国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归因于父母为自己选择的错误道路,更容易抱怨别人而不是自己努力去面对,最终失败而归。
总之,留学千万种,家庭万万千,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选择,不盲从,是每个留学家庭必须懂得的道理。
扩展阅读:出国留学优缺点介绍
一、出国留学优点:
1出去几年,首先,你可以领略国外的优美风光并开阔了眼界,而且在国外生活工作几年之后你可能就有了西方国家那种先进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的意义毫无疑问会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很深远的影响。
2其次,出国后你会改掉某些陋习,比如说拖拉懒散,缺乏时间观念等等,你的道德素质也会有很大提高,至少你不会再象某些中国人那样随地吐痰和乱闯马路,不乱扔电磁和白色垃圾等等。当然,也许你没出去之前就已经很有教养。
3出国对你的毅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能很好的培养你吃苦的精神,也许出国这几年就能让你拥有一辈子这样的顽强品质。
4有张过硬的洋文凭和真正的本事,此生衣食无忧!
5练就一门地道的外语,前途无量!
6或许你还能赚回一笔美圆,欧元或英镑,能就你创业前的原始积累!
7没准移民了,过上某种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8没准能成为外国公司驻中国的业务代表,领国外工资,在国内生活,想穷都难!
9短短几年的国外辛苦拼搏后,就能从此坐享稳定的高收入,这是其他人干一辈子的活都难以实现的梦想!
10如果你是男的,男儿志在四方,理应乘此青春年华好好磨练一下自己,然后再闯出一番大事业,那是何等的辉煌!如果你是个女的,出国镀了金之后,身价自然提高了,从传统意义上讲,这也就注定了你的老公要么很有钱,要么很有文化,权利或地位,你将过上富裕的或高品位的生活!
11现在大学毕业工作难找,与其在国内考研不如到国外去镀金,从时间上讲都差不多,但含金量自然不可相提并论了。
二、出国留学缺点:
1首先这是一种赌博,赌注是你的青春,父母的期待,以及老爸老妈一辈子的积蓄(有钱人例外),你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且你要在这种压力下度过好几年!你要万一撑不下去了
2国外的生活可能会和你所想象的差别很大,许多欧洲国家人口稀少,冷清的街道,低矮的平房,城市市容还不如中国的上海和深圳,甚至象是农村!
3国外的高消费往往会让你囊中羞涩,你总是得去挑选别人看不上的便宜货。
4生活上的不习惯到处都有。
5你会发现你很难和外国学生打成一片,你很难容入到他们的生活。
6毫无疑问,不论在哪,穷人往往是不会让人尊敬的。在国外,你的身份地位要比别人低,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7某些外国人有很强的排外情绪。
8国外大学都是宽进严出,你会发现毕业总是那么艰难,甚至有些时候你会想到放弃。
9最难克服的是深深的“乡愁”,出了国的留学生很少有没哭过的。当你很努力了学习却老跟不上时,当你很勤快工作了却还被老板无情的羞辱和扣钱时,当你满肚子牢骚地回家却发现钱包丢了时,特别是当你生病了,全身难受却只有一人呆在窄小的房间里时,当这时你母亲给你打了电话你还要勉强笑着说:“妈,我在这边一切都很好,别担心”时,那种感觉该是多么的痛苦!
10回来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朋友都已经有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和家庭,而你除了一张文凭之外,一切还得从头开始,而这时也许你会觉得年轻时的闯劲已经不再,说不定你甚至会去羡慕别人稳定的平淡的生活,他们尽管不是很富裕,但却很幸福!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贴切当今的社会,孩子出国留学这个问题,我的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他是我的小学同学,当我们小学还在玩耍的时候,他的妈妈已经给他请了外教,为的就是让他以后出国留学,到了初中以后又花费了更多的资金去聘请更高级的教师去辅助他学习英语。那么多钱都砸下去了,他的英语也学得很好,到了高中,自然而然的去了高中的国际部,接着后来又直接保送去了国外的大学。
给孩子出国留学这个问题在当今的社会其实非常的普遍,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出国,其实我对于这个问题表明的是一种赞同的态度,但是首先你要有这个经济实力,你的家庭条件要好,你要有这个充足的资金,去让自己的孩子在国外生存,并且学习。毕竟国外的学费还是挺贵的,来回机票也不是很便宜。而且我觉得让孩子出国,为的不是一个海归的名声,而是为了出去开阔眼界,看一看中国没有的东西,去学习一些中西方的差异,就比如中方和西方表示友好的方式就不一样,而西方会有亲吻脸颊来表示,这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虽然说你海归回来平时生活中可能用不到,但是在你的工作中,可能就那么一次是你表现的时候。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的前提就是你的家庭条件要好,要有这个资金。不要盲目地去随大流,看着别人家孩子出国也要送自己孩子出国。
中国的留学市场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正逐步进入一个理性发展的阶段,但仍有很多人在思想上存在很多误区,而这些误区可能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不利。在决定送孩子留学之前,家长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毕竟,出国留学只是一种途径和选择,最终获得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留学也可以获得,那又何必花着冤枉钱去冒风险呢?
首先说攀比心态,父母的攀比心态经常能“遗传”给孩子,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相互攀比已经不是新闻了。你开本田上学,我开奔驰进校;你天天打的回家吃饭,我周周坐飞机带衣服回家洗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这一现象已经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孩子在中国的攀比倒还是小事,到了海外,他们要攀比的话,就不是几百几千元人民币的问题了,而是几千甚至几万美元的事情,就算你有家财万贯,也终有告罄的一天。
再说崇洋心态,不可否认,西方的教育制度是比中国的完善,西方的基础设施是比中国的先进。然而,完善的、先进的,不代表是适合的。西方采取的是启发式教育,中国采取的是填压式教育,从一种方式转变成另一种方式,大部分的中国孩子都不会适应。不说到海外,在中国,孩子上了大学,没人管了,很多学生不适应就变得懒散,学习态度变得消极也是这个原因。
最后说让孩子出去闯一闯的心态,现在适合出去留学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差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家里,饭都得要家长帮着打,你能指望他到了海外就会自己做饭洗衣服?而且,当那些受惯了约束的孩子(特别是未成年的中学生)一下子拥有那么多自己掌握的时间,真的会不知所措,少数能很快就调整过来,有些则百无聊赖,用睡觉、玩电子游戏、互相串门、逛街、看**、吃喝等来打发时间。还有一些因为家长给的生活费不够,孩子通过非法手段来赚钱(如卖*)的现象也屡有发生。而且在一些国家,赌博、嫖妓是合法的,吸毒是普遍的,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这才是最大的风险。
而且,送孩子留学的投资还要冒着亏损的风险。大概的算一下帐,送一个孩子到美国读大学,学费一年两万美元,其它费用一万美元(包括生活费、来回机票等),一年三万,四年十二万,折合人民币就是九十多万。等他毕业了,要工作多少年才能赚回这九十万?而且,目前国内“海归”遍地走,如果没有真材实料,即便你有了“海归”的名头,恐怕也只是短时间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而已,并不能为你带来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作者 | 七央
前 几天,江苏南京民警接到报警,一男子声称要用刀砍杀自己的父亲。
男子从英国留学回来10多年,一直不找工作,父子俩为此经常吵架。
父亲看不惯儿子整天在家没事干,一怒之下将给儿子买的轿车卖掉了,儿子得知消息后反过来把父亲的车给砸了。
父亲怒火中烧,将儿子家砸得一片狼藉,于是儿子又要砸父亲的家,还声称要砍死父亲。即便警察赶到现场,儿子还是一个劲儿恶狠狠地冲向父亲。
视频中,家居和地板上星星点点的血迹,不知道是儿子的还是父亲的,看得让人心生悲凉。
父亲说,儿子上学已经花了几百万,房子是自己给儿子买的,车也是自己出钱买的,他对这个儿子失望透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父亲的悲伤。
父亲伤心地大吼:「我不想活了。」他不明白,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却收获了一个白眼狼。
一位网友的留言给出了真相:「再成功的事业,也弥补不了教育的失败。」
父亲怒砸儿子的车子和房子,他的理由是:这些都是我出钱买的。但儿子却不这么认为,在儿子的意识里,父亲的就应该是自己的,父亲没有理由拿回给自己的这一切。
在这次事件中,父子俩都有错,但这个错的背后隐藏的,是父母长期教育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往往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早年教育的缺失,会给孩子成年后带来诸多隐患。童年时日积月累的错误认知,现在再去教育,哪里还来得及?
想起去年的一个新闻。
48岁的大卫毕业于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但是回国6年一直不找工作,白天在家里睡觉,晚上起来玩 游戏 ,靠老妈的退休金生活。
妈妈已经82岁了,患有尿毒症,每月除去2000元的医药费,3500元的退休金已经所剩无几,供养儿子实在是力不从心。
无奈之下,妈妈只好把儿子告上法院,希望能够逼儿子工作。但是律师告诉她:「就算胜诉,法院也没办法逼儿子去工作。」
妈妈哭着撤诉:
「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这一幕真是让人心酸。
抚养孩子长大本就不易,把孩子培养成高端人才更是不易,谁成想竞然是这样的结局。
一位网友吐槽自己8岁的小侄子就像一个太上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侄子成绩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他却嫌弃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他说自己的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他的同学都拿着iPhone7,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
「我努力优秀,是为了早日脱离无知无能的原生家庭。」 这个被父母捧在手里的孩子,对父母没有一点感激之情。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中国很多父母都是以儿女为中心活着,付出得太多,孩子却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常态被打破,孩子很容易心生怨恨,甚至开始仇恨父母。
我的一个亲戚家在农村,靠种地为生,两口子都非常节俭,但对儿子却是非常大方,几乎是要什么买什么。16岁的儿子在市里上高中,苹果电脑、苹果手机,各种运动名牌都配了个齐全。
一次去亲戚家,正好赶上她的儿子回来。见儿子手里提了两个非常大的编织袋,亲戚忙接了过去。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她儿子攒了一个月的脏衣服。
亲戚买了半个西瓜切好给我们吃,转身便去厨房收拾。我见差不多一人两三块的样子,就吃了两块,心想给亲戚留两块。可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一直把最后一块吃完,也没有想要给妈妈留一块。
亲戚再次进屋收拾桌子时,什么也没有说,可同样身为母亲的我,真的替她感到难过。
这样用心养育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未来怕是父母和孩子都会两败俱伤吧。
卢梭在《爱弥尔》中提道: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孩子,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父母事事包办,会让孩子学不会感恩,付出越多的父母,可能越容易让孩子觉得受之无愧感。
一次去朋友家吃饭,我们边聊边吃。朋友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光吃菜,碗里没有米饭,便问:「你怎么不吃米饭呀?」儿子生气地回道:「你又没给我盛。」「不给你盛,你就不吃呀?」朋友边生气责备边动手给儿子盛了满满一碗饭。
明知道儿子的做法不对,朋友却还是动手帮了儿子,她并不觉得这是多么大的一件事。
是啊,这是一件小事。可今天一件小事,明天一件小事,很多小事凑在一起,就是一件大事了。
因为爱,我们太容易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什么事都帮孩子做,然而这对孩子来说不是爱,而是害。
孩子不是突然有一天就学会独立的,独立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小事。
孩子想要吃水果,自己去洗;
想要准时到校,自己要早起;
想要房间整洁,自己去收拾;
想要穿衣服,自己学会扣扣子;
……
孩子每次在自己解决完问题后,都会收获到经验,上一次哪里做得不好,下一次我要改哪里。在一次次反复反复的磨练下,孩子才会收获真正的独立。
泰国有一个很戳人心的公益广告。妈妈没上过什么学,靠卖菠萝为生。
女儿不会切菠萝,妈妈没有帮她,而是切给女儿看;
女儿提议要卖冰淇淋,妈妈便放手让女儿去尝试;
女儿卖不出去冰淇淋,妈妈告诉她自己去菜市场找方法;
女孩在妈妈的信任与鼓励中,独自学会了卖萝冰淇淋,这背后藏着的是妈妈深深的爱。
这位妈妈说:「有一天她不在我身边了,我也相信她能过得更好。」
父母之爱,计于深远。
看过一个短视频《离家》。
母亲十分疼爱孩子,每次孩子吃饭前都会帮孩子涂抹上果酱。父亲则比较严格,他给儿子一个行囊,让孩子到外面去独立。
可连续送了儿子很多次,父母都没能把儿子真正地送走。儿子在外面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会立即跑回家,因为他知道妈妈会在家等他。
可突然有一天,妈妈去世了,儿子在一夜间长大。当父亲再次把行囊交给儿子后,孩子终于独立地走出了家门。
视频中的爸爸,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把儿子从身边「赶」走,可以说是相当「无情」了。身为父母我们都应该明白,孩子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
一只老鹰如果从来没有教小鹰飞翔,等小鹰长大后却突然要求它从高处飞下,那小鹰的结局多半会是粉身碎骨。
在孩子长大前,父母最重要的是教会他自食其力。
爱孩子,不要只心疼眼前,想要孩子未来能够生活得更好,有时我们需要一点「狠心」。
没有孩子会一夜长大,只有在陪孩子一起走时,教会孩子独立、教会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在放手那天,我们才能放心地目送他远行。
我们留给孩子最好的遗产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