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的时候宝贝是跟着妈妈好还是奶奶好

老人 0 16

断奶的时候宝贝是跟着妈妈好还是奶奶好,第1张

断奶的时候宝贝是跟着妈妈好还是奶奶
导读:我觉得还是可以让宝宝跟奶奶一段时间,因为如果还是跟妈妈在一起的话,宝宝会找奶吃,而如果妈妈头软了又喂奶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我们断奶时,是让宝宝跟奶奶睡了两天就断奶了,因为半夜宝宝醒来找奶吃,发现找不到妈妈,只哭闹一会,奶奶哄着他又睡着了,过了

我觉得还是可以让宝宝跟奶奶一段时间,因为如果还是跟妈妈在一起的话,宝宝会找奶吃,而如果妈妈头软了又喂奶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我们断奶时,是让宝宝跟奶奶睡了两天就断奶了,因为半夜宝宝醒来找奶吃,发现找不到妈妈,只哭闹一会,奶奶哄着他又睡着了,过了两天宝宝白天看到我也不找奶吃了。

那如果你家小孩才几个月,她就放家里给老人带,其实的话,总体来说是不好的,因为你都没有,就是嗯,太大了,然后就是让他在家里老给老戴,他这样会缺少一定的关爱,这样的孩子的话肯定是不太舒服的,而且不太好的,就是说这个孩子的话,就是自豪,自己带带多待段时间,一个孩子在自己身边的时间越长,肯定越好,如果放假给老师带话,容易被溺爱,容易被惯坏,哎哎,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包括一些那个其实生活方面都不太好嗯,这都是那个相当于留守儿童一样,这样肯定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有机会的话,或者是有条件的话,最好待在自己身边,这样更好一点,起码的话就孩子在自己身边,他成长会好很多的,放在家里面肯定不太好,所以说自己考虑一下经济情况了,或者其他情况综合考虑就行,根据情况来

断奶是每个吃母乳的宝宝必然要经历的一劫。但把宝宝送回乡下断奶,真的有必要吗?个人认为,像狠心把母子分离、摸辣椒水或苦瓜汁这种堪称“粗暴”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宝宝断奶,还有可能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并不可取。

长时间的母子分离,会让宝宝缺失安全感,特别是部分对母乳依赖性特别强的宝宝,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使宝宝更加厌食、睡眠差、不愿和别人交流、精神萎靡,甚至生病。

那么该如何科学地给宝宝断奶呢?其实也并非像有的宝妈想象中那么难,从半断奶到断奶,只要你在这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轻松断奶不必愁!

半断奶要进行的准备工作

1、所谓半断奶,是指让4-6个月的宝宝养成吃母乳以外食物的习惯,比如牛奶、羊奶、米糊、果蔬汁等。

2、在开始半断奶之前,要先练习用奶瓶和匙子吃食。如给宝宝喝30ML的果汁,可以先用匙子喂一部分,剩余的装在奶瓶里喂。

3、刚开始,宝宝可能会排斥,也许舌头不好使,有时会把奶和果汁撒溢出来,但宝妈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而应耐心继续努力,坚持直到宝宝适应为止。

4、对于母乳不足或厌恶牛奶的宝宝,可以适当让他吃些面汤、米汤、肉汤等,并在他习惯适应之后开始在里面添加代乳品,并加少量其它有形食物。

5、假如宝宝怎么也不肯用匙子、奶瓶吃食,就说明半断奶可能稍微有些早了。

断奶如何进行

1、宝宝从开始断奶至完全断掉需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这也是我们逐步给他添加辅食,量从少到多乃至全部代替母乳的过程。

2、宝妈们平时就要做好给宝宝断奶的准备,改变宝宝的饮食结构,否则突然断奶,会致使宝宝无法适应,持续哭闹、连续消瘦,影响宝宝的健康。

3、通常宝宝4个月开始就可以添加辅食了,面粥汤水、饼干、水果汁、蔬菜汁等等,减少哺乳1次,使肠胃消化功能慢慢适应。

4、宝宝10个月以后,就可以以米、面类食物为主食,奶类、代乳类为辅食。这样,一但宝宝断奶,就不至于“断粮”了。

5、准备断奶之前,宝妈可以吃一些回奶的食物,如:用生麦芽60克、生山楂30克煎水当茶喝,连吃3-4天,奶水即会慢慢变少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宝妈断奶时涨奶的痛苦。

宝宝即将断奶,意味着他不再唯一依赖妈妈而生存。我们为他步入成长的新阶段而感到欣慰,同时也有小小的“失落”感——宝宝不再那么需要我。所以,在宝宝还没有完全断奶之前,宝妈们请好好珍惜和享受这只属于你和宝宝二人的亲密时光吧!

不应该同意,因为孩子是父母的不是爷爷奶奶的,既然选择生下就要对他负责,小孩儿正是养成良好习惯、开发智力的时候,老人的想法、做法,与我们年轻人不同,教育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孩还是自己带,以免留有遗憾。

宝宝到适合的年龄,妈妈就需要及时的断奶,但是断奶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宝宝离不开妈妈,一离开妈妈以后就会哭闹不止,那么断奶到底要不要离开妈妈身边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说宝宝断奶妈妈不能走开,因为失去母乳已经比较痛苦了,妈妈在离开就等于雪上加霜。如果妈妈在身边,可以适当的给予安慰,可以减轻失去母乳的痛苦。

其实,妈妈要留意宝宝的表现。如果宝宝平时比较黏人,妈妈不在的时候哭闹不止,说明宝宝不能很好的脱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妈妈最好不要在断奶时离开,至少可以给宝宝心理上的安慰。

相反,宝宝平时表现良好,不会特别黏妈妈,即使妈妈不在也不会苦恼,那么可以考虑在断奶时离开。这样孩子不哭不闹的,就会顺利的度过断奶期。

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考虑,就算是妈妈离开宝宝身边也应该有一个熟悉的抚养人,比如宝宝的爸爸奶奶或者外婆。这样至少可以给宝宝心理上的安慰,同时也能保证宝宝安全,不要把宝宝托管给别人。

宝宝带到多大给婆婆带会比较好一点?

我认为三岁以后交给婆婆带比较好。因为孩子在三岁之前跟父母比较好,比较有利于感情的链接,有利于亲子关系。

孩子在三岁之前是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的。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知道,而且三岁之前的孩子特别难带,就交给婆婆带,等孩子大了再自己带,其实,这样就错过了最佳亲子关系的培养阶段。

我认识一个妈妈就是这样,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婆婆带,后来自己带,孩子还是跟婆婆亲,妈妈就很伤心,其实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孩子三岁之前确实很难带,自己带会很累,但会获得孩子的爱。

还有就是,孩子太小了,交给婆婆带,婆婆也带不好,也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特别是农村,交给婆婆带的孩子,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各方面都会比较差,因为两代人的 育儿 观念不一样,婆婆那代人都是散养孩子,做事情为主,带孩子为辅。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婆婆那代人带孩子都是凭经验,凭感觉,不懂得科学 育儿 ,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性格。

所以,带孩子最好还是父母自己带,如果万一自己带不了,也尽量等孩子大了,再让婆婆帮忙带。

自己带孩子,对孩子好,对自己也好。

因为现在生活成本快速提升,很多家庭为了给宝宝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得不把宝宝交给家里的老人帮忙照顾。不过也不是说宝宝一出生就交给老人照顾的,作为妈妈生下宝宝,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亲自照顾宝宝,体验下当母亲的生活。

先说我自己的例子:

我家大宝是在外婆那边医院出生的,生完大宝不到2个月我就出远门回去公司上班了,孩子给外婆带着。由于宝宝身体不好,在4个多月的时候得了肺炎,然后我就请了假回娘家照顾宝宝,这样带到6个多月我就带宝宝回了婆婆家里,和婆婆一起带到8个月我又去上班了,然后就是婆婆帮我一直带到孩子3岁上幼儿园。

我家二宝就是我全职在家带的,因为有个大宝要照顾,那我索性就辞职再家里带孩子了,没理由让老人家一直帮我带孩子的,虽然人家不说辛苦,但我们也懂的带孩子的心酸。

所以,我的建议:

如果妈妈要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那产假休完肯定要按时回去上班的;如果新妈妈要重新找工作,那最早也应该哺乳到宝宝6个月后再交给婆婆带;如果新妈妈家里条件优越,那最好亲自陪伴宝宝成长,这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如果新妈妈不喜欢带孩子,那也可以和婆婆一起带或者找个保姆一起带。

反正,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你的生活也是你自己做主,别人说的都只可参考,合适不合适还是自己知道。

孩子最好是自己带,如果迫不得已非得婆婆带,那么断奶后就可以给婆婆带了,但是6岁以后,上小学前,孩子最好还是由父母来带比较好。

这里讲个自己的故事,我小的时候由于父亲在当兵,母亲在纺织厂工作,都挺忙的,所以把我交给了奶奶带。那时候只有周末偶尔能见到父母,我还有个表哥,情况和我差不多,也是奶奶带着。奶奶出门牵着表哥,背着我这样的画面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家庭聚餐的时候,经常被家里的长辈搬到饭桌上作为谈资,我也能够回忆起一些。

后来表哥去上了幼儿园,我还是奶奶爷爷带着,奶奶爷爷给我的印象都是勤劳慈祥的。小的时候奶奶自己做米凉虾和木瓜水出去卖,有了一定积蓄后,又开了个包子铺。当时奶奶包子铺每天都是爆满,还有很多人排长队等着买奶奶做的小笼包,不大的店面却请了十多个工人帮忙,所有的包子馅都是奶奶亲子制作的。爷爷每天都会带我写毛笔字,从来也没对我发过脾气。

后来长大了,我发现我的脾气比同龄的孩子要温和的多,从来也不闯祸,到是校里校外有名的乖宝宝,这应该和奶奶爷爷的性格分不开。

后来5岁的时候,我被接回去上了一年幼儿园大班,这时候我的母亲亲自带我了,因为母亲调到了市委工作,有了带我的时间。我也很庆幸在这个岁数的时候,父母能回来带我,因为我发现,因为奶奶爷爷什么都依着我,所以我很不习惯被拒绝,开始有一些娇惯的表现。

而恰恰在5岁开始能够记住一些事的时候,妈妈把我娇惯的脾气给改了过来,让我知道无理取闹是没有用的,不是什么事情长辈都会为我说话,学会了自己反省自己。如果上了小学还是爷爷奶奶带,可能性格上会比较叛逆吧,毕竟习惯已经养成,加上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改变自己的习惯上面和父母的冲突会更大一些。

爷爷奶奶始终要比父母更容易“溺爱”孩子一些,6岁以前,这种关爱可能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温暖,但是如果一直这样“溺爱”下去,孩子的反而可能变的更加叛逆和敏感,毕竟他已经习惯了那份温暖,突然离开了温室,自然会极力反抗。

所以我建议,孩子入学前可以给婆婆带。入学后,一定得接回来自己带,这是为了孩子好,也是为了你们以后少受点“折磨”

这个要看婆婆的态度喽,大宝的时候婆婆很宠孩子 我怕给惯坏了就带到六岁,等孩子一些道理都懂了就放手给婆婆了,二宝不打算给婆婆带了因为二宝也是女孩,从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不停的说她:你怎么不再长二两肉再出来,咋就不是个小子。现在孩子一岁多了还在说,我怕孩子被她带着自卑所以就算没工作也要亲自带她,如果找工作也要找不耽误接送孩子的活

不知道你说的给婆婆带,指的是什么样的限度。是让婆婆协助你带,还是完全扔给婆婆去带?

1、0—3岁是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口欲敏感期、语言敏感期、依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等等,这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这个时候父母是绝对不可以缺席的。

这个时间段无论婆婆是否在帮你带娃,你都不可以全部放给婆婆,可以让婆婆帮你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你来陪孩子玩耍,陪孩子早期阅读,晚上陪孩子睡觉,建立良好的亲子感情,既利于孩子的 健康 成长,也有助于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

2、3岁以后—6岁,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养成、优良品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父母可以短期与孩子分开(比如妈妈上班,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让孩子去奶奶家、姥姥家住几天等等),但是并不能长时间分开(每个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孩子适合父母一起度过的),更不能把孩子放在老家,夫妻外出工作之类的,一旦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没有建立好,将会影向孩子一生,当然你和爱人也会后悔一生。

总之,老人可以帮助带孩子,切记是帮助,只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幼儿园接送和短期外出游玩工作,亲子陪伴、亲子教育等工作是必须由爸爸妈妈来做的。

本着对宝宝负责的原则,我建议宝宝还是妈妈带比较好,最好至少能带到三岁上幼儿园,因为:

1、有利于语言、人际的发展,因为妈妈精力比老人旺盛,活动区域较老人更大,婆婆的活动范围多在公园、广场、小区附近,婆婆接触的人群大多数也是婆婆,即便是妈妈,但因为婆婆与妈妈是隔代原因,婆婆跟妈妈人群也是很少能够搭上话的,而妈妈就不同了,妈妈年轻,接触到的人群都是跟自己一样年龄的男女,他们有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对现下的 社会 行业比较了解,带给孩子的有关一切,都是现在 社会 还在用的一些东西,更加贴近 社会 发展,跟这样的人群在一起,明显占优势。

2、有利于自理能力的培养,婆婆比较疼爱孙子辈,孩子做什么事都会想要去代劳,或者孙子孙女说什么,就是什么,极尽可能的宠,容易把孩子惯坏,时间一长,孩子产生依赖,自理能力差或没有自理能力。而妈妈则是不同的,我相信大多数的妈妈,都会从小教自己的孩子吃饭、坐姿、走路和礼貌行为等等,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家宝宝在一岁多点,刚学会走路没多久,我和孩子推车出去玩累回来,我会先让孩子坐车上推回到快到家的地方,就把她放下来,让她自己跟着我走路回家;孩子犯错,我会直接打她手心,并告知她错的原因,如果再犯,我还打你手心,我不会去溺爱孩子,该宠时,得宠,该教育时,得教育。

3、有利于性格塑造,妈妈带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对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更有益处,婆婆的话很多都是老思想,容易忽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每次和孩子在外面玩累想回家前,我都会教孩子跟其他的孩子和宝妈一边说再见,一边拿起她的手教她掰掰,到后来,我只要一说回家,口头说让她跟小哥哥**姐掰掰,她就知道摆摆手,做出掰掰的手势了,好像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一般了。

人们都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三岁前的孩子的心里特点和个性倾向,是孩子以后长大成为青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说直白点,就是孩子在三岁前,正是开始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的好时机,没有一个好的开端,不利于长大后的性格养成。

当然如果家庭因为工作或经济原因,需要老人带,建议尽可能带到一岁,再交给婆婆带,因为这时候孩子长大点了,不容易生病,戒奶也没问题,但孩子成长的路上缺少爸妈,确实多少对孩子都有些影响,而且有句话叫“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不知道孩子小时,爸妈不在身边陪伴会不会都不幸,但我却知道,如果孩子的童年真过得不好,就真的如上面所说的,以后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了。

1 老人到子女的城市看小孩。 牺牲的是老人的利益,离乡背井成为“老漂”一族。

2 老人在老家带孩子。 牺牲的是孩子,以及年轻夫妻对孩子的思念。老人也辛苦,但起码是在自己家。

3 请保姆。牺 牲的是孩子,保姆无论如何不如家人放心,以及自己的生活品质,毕竟要多花一笔钱请人。

4 辞职自己看。 牺牲的是自己小家庭的生活品质,毕竟少了一个人工作。

现在很多夫妻都忙于工作,导致生了孩子后没人带。于是大部分会让老人帮忙带孩子,而婆婆带的居多。但是让婆婆过早带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成长,建议最好自己把孩子带到一定年龄后,再交给婆婆带。

家长最好把宝宝带到三岁,上幼儿园了再让婆婆带。因为三岁前宝宝的习惯就会养成,对其未来影响是很大的。

婆婆年纪大,思想比较陈旧,过早把孩子交给她们带,宝宝会受其影响,思维受限,而且会影响妈妈与孩子的感情,导致孩子和老人亲,但不和自己亲。

1、体弱多病

有的老人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家长无论再忙,都不要把孩子交给她们带。不仅会加重老人的身体负担,而且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孩子可能会被传染,也容易患病。

2、固执的老人

一些老人很固执,一根筋。这种老人也不适合带孩子。因为他们带孩子会倾向于按自己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而且不听家长的建议,不仅会把孩子带偏,还容易和家长发生矛盾。

3、迷信的老人

还有些老人很迷信,对一些没来头的民间说法深信不疑。这种老人带孩子很容易危害到宝宝。因为可能孩子生病了,她们不会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而是用所谓的偏方来给孩子医治,这很容易加重孩子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家长在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什么都不想就直接把孩子丢给老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 育儿 ”,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说句实话,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忍不住想发火,为什么会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什么叫“孩子带多大给婆婆带会比较好一些?”

我只想问一句,孩子是谁生的?孩子是父母生出来的吧,为什么要给婆婆带?看似想把孩子带大一些再给婆婆带,是为孩子好的行为一样呢!

我真的要奉劝所有的父母们一句,如果你没有能力带孩子,那就不要生孩子,如果你选择生孩子,就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养孩子是你的责任,不是婆婆的责任。

这个观念如果不改变的话,等你真的把孩子塞给婆婆来带,孩子将来不上路的时候,你哭都来不及,你会毁掉孩子的一辈子的。

不要觉得我危言耸听,我给大家分析以下三点,就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说了。

首先,“隔辈亲”让奶奶带不好孩子。

父母可以请奶奶帮忙做家务可以管孩子的吃喝拉撒,但是一定不要把孩子的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奶奶来做,要知道奶奶是做不好的。

我所说的做不好,不是说有些奶奶做不好而是所有的奶奶都做不好,比如孩子犯错误,你能指望奶奶会教育孩子吗?那是不可能的。

奶奶只会无条件地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奶奶根本不可能教育孩子的,这就是“隔辈亲”。

你可以想一想,当你当了奶奶以后,你会教育你的孙子吗?你肯定也做不到,那凭什么指望奶奶做得到呢?

这是不能让奶奶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凡是全权指望奶奶带孩子,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必定是不成器的。

第二、奶奶不会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的,父母能指望奶奶帮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吗?那纯粹是做梦了。

大家一定看过因为孩子作业多,奶奶带着孙子一起逃走的新闻吧?这样的奶奶你还指望她会严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吗?

在奶奶的心目中,孙子最好是养尊处优的,最好是什么事情都不干,就等着她来喂得饱饱的,养得白白胖胖的就好了。

至于什么懂礼貌、讲卫生这些个人习惯,还有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学习习惯,奶奶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她们即使知道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性,她们也不会做的,毕竟这不是她的责任和义务,她只要把孙子喂饱喂好就行了。

第三,奶奶只负责吃喝拉撒就好,教育一定要父母亲自来。

对于很多工作忙碌的父母来说,奶奶绝对是带孩子的最好的帮手,这是现实没有错,但是父母不能因此把孩子都扔给奶奶。

即使父母工作再忙,一定要把孩子的教育抓在自己的手里,不能指望奶奶给孙子吃好喝好,还给你教育好,那是对奶奶最大的误解。

阅读习惯的培养,你能指望奶奶吗?陪写作业,你能指望奶奶吗?奶奶能帮助做好一日三餐,让孩子吃好就是个好奶奶了!

父母才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奶奶只是协助父母的帮手而已,千万不要把奶奶逼到养育孩子的第一线上去,你这是对奶奶的逼迫。

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不是说奶奶都不行,而是再有能力的奶奶,一旦她做了奶奶,她的心态就不一样了,父母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

总之一句话,一定不要把孩子全都扔给奶奶带,这是万万不可以的,你会毁了孩子的一辈子,也绑架了奶奶的后半辈子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全职在家带了3年半的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上的班,没让婆婆带过一天,主要是婆婆也没来帮忙,如果想更多的陪伴孩子的话,那就选择孩子上幼儿园后再让婆婆帮忙接送就行了,因为幼儿园上下课时间跟上班时间还是有冲突的,只是帮忙负责接送,这样的话也会减少很多摩擦,也不会出现很多 育儿 问题,更利于家庭安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断奶,不论在什么年龄,对孩子本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但是,对叛逆心理(什么都和你对着干的心理)较重的两岁儿童来说,尤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