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照顾一个老年痴呆不能自理的老人,真的是靠一腔热血就能搞定的吗?我弟的岳母因为长期照顾她老年痴呆的娘,岳父已经闹到把房子挂到中介去了,就准备房子一卖就各走各的了。(为方便阅读,我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母亲80多了,三年前冬天,因为天气猛一降温,
照顾一个老年痴呆不能自理的老人,真的是靠一腔热血就能搞定的吗?我弟的岳母因为长期照顾她老年痴呆的娘,岳父已经闹到把房子挂到中介去了,就准备房子一卖就各走各的了。(为方便阅读,我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母亲80多了,三年前冬天,因为天气猛一降温,她身体还没来得及适应,半边身子突然就不能动弹了,后来虽及时送医,可毕竟年龄大了,恢复的并不好。
母亲还有糖尿病,这一下子引起了很多并发症,脑梗,伴随着小脑萎缩。脑梗导致她生活不能自理,小脑萎缩导致她的智商退化到孩子时代。这种情况,必须得有一个人长期在身边伺候她了。
我们姐弟商量,姐姐说她血压高,家里还有小孙子要带,弟弟说他做生意,弟媳看店,推来推去就推到我头上了。说实话,我也难,我是远嫁,女儿也快结婚了,我得在家给她操持。
后来说送养老院,可是弟弟不同意,怕街坊邻居背后指指点点,毕竟把老人送去养老院的在农村还不普遍。都说一个老人能够养好几个孩子,好几个孩子却养不了一个老人,这话一点也不假。
最后的结果还是硬推给我了,因为我年龄适中,身体尚可,女儿能照顾自己。别人愣是不管怎么办?为了不让母亲沦落到无人看管的地步,我只能接下了伺候母亲的任务。
这一照顾就是三年。
说实话,照顾这样一个老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母亲个子高,骨架大,生病后虽然瘦了很多,可是体重也一直维持在一百二三十斤左右。这对于身高只有1米60,体重只有90多斤的我来说,格外的吃力。
母亲变得手脚笨拙,身子也不灵活,她上厕所的时候,我得跟在后面,不仅仅是为了给她擦屁股,还为了把她拉起来。而且她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她病了,隔三差五的就开门出去,想像正常人一样去街上溜圈。
我生怕她走丢,只能无时无刻的盯着,后来有一次她自己去地里了,回来就迷方向了,走到别的村去,我们大天黑的才一路打听着找到她人。从这之后,我上个厕所都不敢关门,边竖着耳朵,边听着动静,一溜小跑的快去快回。
而且她经常尿裤子,往往前脚我刚问过她要不要小便,她说不要,后脚她就把裤子尿的顺着裤腿流。她的房间,我天天晒,天天拖,还是一股尿骚味,训也训不得,讲道理也不听。
而我的家庭,也快散了,老公每天下班家里黑灯瞎火的,我们吵了很多次,他就算再理解,也不能再接受这样生活下去了,说句难听的,谁也不知道母亲哪天会走,难道我要一直这样下去吗?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各位朋友,请先不要说这孩子真不孝顺,慢慢听我把话说完。
中秋佳节,本该是团圆的日子,但在经历一年多的居家护理后,小亮(化名)还是选择在这个中秋假期把老年痴呆的父亲, 送到专业的养老院去 。
对于老年痴呆的患者来说,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活着面对将要来临的病痛。
更痛苦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家属们, 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一纸诊断书,父亲被确诊老年痴呆
“我当时以为爸爸是因为妈妈走了,心情不好。没想到那时就是得病了,如果早知道,应该当时就带他去看医生的。”
小亮是家里的独生子,3年前,他的母亲去世了,走得十分突然,只留下小亮和父亲相依为命。
在母亲去世后,才60岁不到的父亲,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大半。
我和父亲同住,我忙于事业应酬,总是不能回家吃饭。每次晚回家后,父亲总忍不住因为多煮了晚饭太浪费的问题,而唠叨不停,我们父子二人总是争执不断。
有一次,我早早给父亲打电话告知不能回来吃饭。可那天晚上,当我回到家里时,却发现父亲还坐在饭桌前等我吃饭。
对于之前和我通电话的事情,父亲竟然毫无印象。 后面父亲又有过好几次“说完就忘”的情况,我以为他是上年纪“老糊涂”了,一直没放在心上。
但随着时间推移,父亲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失眠,还出现健忘的情况。
我也劝过父亲去看看中医,但是情况并没有改善。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父亲竟然出现大小便失禁,才终于意识到:父亲的情况不对劲。
去年病情变化很大,从疫情期间偶尔可以聊天,可以正常地生活自理到现在人比较木讷,话语变少,也说不清话了,没有办法说出完整的话语。
在我带父亲去医院检查一番后,医院的一纸诊断书告诉我,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医生和我说, 早期老年痴呆主要是记忆力衰退、健忘,还会让老年人精神和行为异常,例如变得焦虑不安,易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也可能会表现为情感冷淡。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还会出现不知饥饱、无法自理卫生(大小便失禁)等生活能力下降情况。
回头想想,之前父亲记忆力下降、事情说完就忘其实就是典型的记忆障碍征兆。
父亲现在可以说智力已经不如三岁小孩了。
总是找不到厕所,每次都需要人指,如果没人盯着会在客厅、阳台垃圾桶里小便,甚至直接在客厅地板上小便。
偶尔会拉裤子,随地吐痰。会不停地剥眼前的东西,以至于常常水果都不敢放桌上,怕他一直剥一直剥,剥了也吃不完就放坏了。
上厕所也不会关门,当着我的面小便也不会感到不妥,当然也不会冲厕所。
真的很难过,一个年轻时能干聪慧的人变成了现在这样。
两个病人,老年痴呆患者与家属
“有时我在想,如果父亲不在了,我是不是就能过得更好呢?”
起初,我以为自己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老年痴呆的父亲。
最开始,我也选择了在家护理老年痴呆的父亲。父亲的身体情况还算良好,除了偶尔会大小便失禁,最麻烦的也就是记忆力十分差,记不住事情。
但有一次下班回家,一进屋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我赶紧冲进厨房把煤气阀关上。
这件事让 我 深感后怕 , 父亲必须24小时有人跟着,一不留神,就会有危险。
因此,我花了4000元在家政中心找了一个阿姨,负责煮午饭和晚饭,还有在家帮忙照顾父亲。
在我的预想里,每天早上安顿好父亲,等到家政阿姨来到家里,自己就可以安心去上班,晚上回来正好阿姨走了,自己哄好父亲睡觉,就可以结束一天。
但是在第一周里,父亲就差点走丢过一次,在家里开煤气忘记关火两次,家政阿姨和我抱怨“一个人根本看不住他”。
一个月过去了,第一个家政阿姨就就和我提出不做了,在她看来,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太辛苦了,还不如去普通家庭打扫卫生煮煮饭要舒坦。
接下来的几个月,第二、第三个、第四个家政阿姨也走了。
社区的家政中心负责人也表示实在找不到人了,普通的家政护工大部分都不愿意照顾老年痴呆老人,而且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在老人身体或者行为出现问题时做出相应的护理。
无奈之下我只好辞掉了工作,自己在家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
一年的时间下来,我的生活接近崩溃,人生似乎进入了一种无序状态。
每天照顾父亲,我不能随意和朋友逛街,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不敢奢望感情生活。
我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的情况,常常半夜忍不住哭,人也越来越瘦,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而且一个人的体力有限,父亲在我的照料下,身体并没有变得更好。
以家庭看护为核心的传统方法,并不能最有效地解决老年痴呆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看护需求,甚至有时会成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正常生活的阻碍。
一方面是因为家属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让老年痴呆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得到专业有效的治疗;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往往行为异常,这些特殊情况也让普通家庭没办法进行有效地照料。
另一方面,没有收入一年多,每个月的生活费、父亲的医疗费、以及各种开销,之前的积蓄已经渐渐变得捉襟见肘。
父亲每月的药费就需要1000多元钱,一旦不小心因为老年痴呆导致发生意外住院,开销就更大了。
得了老年痴呆这个病,如果没有好的药物控制,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
老年痴呆的父亲,逐渐成为压垮我的沉重负担。
当一个家庭成员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后,其照护服务提供者很容易成为第二个病人。
我的家里有两个病人,一个是老年痴呆的父亲,一个是照顾老年痴呆病人的我。
自己一个人是无法照顾好父亲的
在父亲确诊老年痴呆后的一年,我终于明白,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无法照顾好父亲的。
这一年多照料老年痴呆父亲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用传统的孝道观念衡量子女的孝心是愚昧的,不能自理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痴呆,在家养老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决定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后,我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并准备在附近重新租一个房子,每天可以方便去看望和照顾父亲。
目前,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进养老院,或许是很多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相信在未来随着多元养老发展成熟后,以及社会上对老年痴呆的养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进专业养护机构,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治疗养护,或许会成为很多人“何乐而不为”的更优选择。
中秋假期当自己把父亲送进养老院,办好各种入住的手续,将要离开父亲的那一瞬间,眼泪“唰”的流了下来,心好痛!但又好无奈!
也许很多人认为我是不孝的,但我真的尽力了
不是所有的陪伴就一定是快乐的、幸福的 。
这个孩子做的其实没错,母亲得了老年痴呆,如果这个孩子在上学,要以学业为重,还要每天上课,没有很多的时间照顾母亲。如果已经就业,有了自己的家庭,一个人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照顾老婆儿子。将自己那老年痴呆的老妈送去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