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小猪佩奇》有怎样的教育意义?

妈妈 0 34

动画片《小猪佩奇》有怎样的教育意义?,第1张

动画片《小猪佩奇》有怎样的教育意义?
导读:一开始我是不喜欢的,感觉动画形象太幼稚,画的一点都不好看,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动物们动不动吼一声,简直就在拖延时间。然而没办法,家里小丫头超级喜欢看,每天晚上睡觉前让她看一集,连刷牙都乖乖主动去(作为交换)。然后看着看着,慢慢发现,哎呀,真是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的,感觉动画形象太幼稚,画的一点都不好看,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动物们动不动吼一声,简直就在拖延时间。

然而没办法,家里小丫头超级喜欢看,每天晚上睡觉前让她看一集,连刷牙都乖乖主动去(作为交换)。

然后看着看着,慢慢发现,哎呀,真是超级适合2~4岁宝宝的动画片!

每一集看似无聊,仔细咂摸,都有一点点教育意义!比如佩琪和最好的朋友小羊苏西怎么一起玩,和弟弟怎么和谐共处,发生争吵要如何和好,男孩子们和女孩子们的交流方式,在医院里要注意什么,到别人家做客的注意事项,幼儿平时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有用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而且内容浅显易懂,方便孩子无意识地学习。比如前几天有客人来我家做客,丫丫颠颠跑去给客人分水果,一边分一边念叨:“分享、分享。”客人说谢谢你,她一板一眼回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把一群大人逗得前仰后合。再比如我妈在家里唠叨,她颠颠走到姥姥面前说:“姥姥,你每天说呀说呀说个不停,你真是个话匣子。”全都是佩琪里的经典台词,而她就这么学会用了。

而且,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太可爱啦!大大咧咧,好吃懒做,有点爱吹牛但其实很可靠的猪爸爸,热爱臭美,温柔可亲但认真起来没人敢惹的女王猪妈妈,超级爱说,争强好胜还有点小心眼的猪小妹,和她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小羊,温柔礼貌的小象,内向爱害羞的小兔子,爱耍帅的小马,和女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小狗,每天互掐了一辈子的猪爷爷和狗爷爷,以及超级boss羚羊夫人……是的,现在我也彻底迷上这个动画片了,强烈建议家有萌宝的家长抱着宝宝一起看!

小猪佩奇》里面的人物名称有:佩奇、乔治、猪妈妈、猪爸爸、猪奶奶、猪爷爷、小马佩德罗、小羊苏西、小兔瑞贝卡、大象艾米丽、羚羊夫人、小狗丹尼、斑马苏怡、狐狸弗雷迪、小狼温蒂、小兔理查德、大象埃德蒙、大象医生、小猫坎迪、小熊贝琳达、棕熊医生、毛驴戴芬。

百度网盘高清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VstvH3HIZWjA0CjRBhmIQ

  提取码:4kew   

 

小猪佩奇四岁了,是一只腼腆可爱而又有些专横的小猪,与她的弟弟乔治、猪妈妈和猪爸爸生活在一起。佩奇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玩游戏、化妆游戏、郊游,以及在小泥坑里快乐地跳上跳下。 《小猪佩奇》每集长度为 5 分钟,故事围绕每天在家发生的趣事和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展开,很贴近生活,每一集都充满了欢乐有趣的内容,小朋友及家长都非常喜爱。

《小猪佩奇》乔治和佩奇分别代表男孩女孩,乔治是男孩,佩奇是女孩。

他们是一对姐弟。

佩奇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猪,她和她的妈妈、爸爸以及弟弟乔治生活在一起。

她最喜欢跳泥坑,最喜欢吃的是意大利面和巧克力蛋糕,最喜欢扮成小仙女公主,最喜欢喝橙汁,很喜欢去拜访她的姥姥爷爷和到伯父伯母家玩。

介绍:

猪妈妈是佩奇和乔治的妈妈,是个非常温柔贤惠的妈妈,主要是在家里给全家做饭做家务。也工作,但是是在家里工作,喜欢吃蛋糕。

猪爸爸是佩奇和乔治的爸爸,会开车,也会做饭。有时有点迷糊,但非常疼爱佩奇和乔治,也非常喜欢逞强,经常说自己是某方面的专家(实际上他基本全都不擅长),是跳泥坑的世界冠军。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7mnn8dXkaeln8vIkUioQQ

提取码:x56R

这里有小猪佩奇全部系列的中英文双版本,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小猪佩奇 的剧情简介 · · · · · ·

佩奇(海莉·博德 Harley Bird 配音)是一只可爱的粉红色小猪,她有一个名叫乔治(Oliver May 配音)的弟弟,乔治不喜欢吃蔬菜,最喜欢的东西是巧克力蛋糕和恐龙。猪爸爸(理查德莱丁斯 Richard Ridings 配音)有着一个胖胖的大肚子,在一家绘图公司上班,他的上司兔先生(布耐恩·布莱塞得 Brian Blessed 饰)的女儿和佩奇同在一间幼儿园上学。

猪妈妈(莫温娜·班克斯 Morwenna Banks 饰)喜欢做蛋糕,而它们一家人全部都喜欢的事情,就是穿上各自的靴子,在泥坑里跳来跳去!佩奇和乔治在幼儿园里有着一大群快乐的好朋友们,它们的老师是慈祥善良的羚羊夫人。在老师和朋友们的陪伴下,小猪佩奇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快乐和幸福!

近两年最火的一只小粉猪,无疑就是小猪佩奇。

掌声送给社会人。

《小猪佩奇》为什么能赢得亿万中国孩子们的喜爱?

一句评价足可概括:《小猪佩奇》提供了一种最让人认同的家庭生活。

是的,在这一家子里有温和的妈妈、宽厚的爸爸,父母很相爱。

这样的说法有何根据吗?

来看看社会人小猪佩奇一家的家庭生活,可谓戳中了中国式家长的八大痛点!

01

最好的教育是有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

佩奇的妈妈,可以说是现代社会诸多妈妈的榜样:从来不生气,永远是和蔼可亲的样子,遇事从来从容面对,即使有不高兴的时候,也只是那么一小会儿,连大声说话都不会有。

佩奇常常喜欢跳泥坑,满身污泥,妈妈只会轻轻地说“只是些泥而已”;

佩奇无意中犯了错误,她也只是说:“佩奇,你不该……”

因为从来不生气,所以这种温和的批评反而更有力量。每次佩奇都会及时认识到错误并道歉,也总能换来妈妈的谅解。

在教育孩子方面,猪妈妈坚持原则,比如佩奇和乔治永远在晚上7点上床睡觉,但偶尔也会允许宝宝们打破规则。

某天晚上,佩奇睡觉前忽然很想看星星,猪爷爷有一架天文望远镜,猪爸爸想借来,但是怕猪妈妈反对,便犹豫地说现在太晚了。

作为家里的“领导”,猪妈妈说了一句“或许我们不该错过这样难得的机会”;随后就和猪爸爸一起,带着佩奇和乔治来到猪爷爷和猪奶奶家里看星星。

旁白里说,这是佩奇和乔治第一次在晚上外出,作为孩子,他们一定觉得很新奇很开心。而正是这种偶尔打破规则的小插曲,才会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惊喜。

试想一下,换了中国父母,谁会准许孩子为了“看星星”这样的近乎娱乐的事情而耽误睡眠呢?

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是孩子童年最大的幸运。

02

一个从不缺位家庭教育的爸爸

要说《小猪佩奇》里的搞笑担当,非猪爸爸莫属,他承担了至少80%的笑点。

猪爸爸是上班一族,但总是喜欢吹嘘自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可惜只要他指路,从来都把地图拿倒,就这么个人。但不得不承认,猪爸爸天赋是很高的,其运动细胞和音乐细胞都相当强大!

猪爸爸不仅是跳泥坑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长跑、游泳、跳水、滑冰样样精通,他的手风琴一样拉得有模有样,架子鼓同样拿手。

更值得一提的是,猪爸爸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也是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乔治的恐龙丢了,猪爸爸帮着一起找,并先发现了恐龙但没有说,而是引导佩奇自己去发现,然后大方地称赞:“干得好,你真是个出色的侦探!”

很多时候父母没必要跟自己的孩子较劲,放手让他们去“赢”,这种胜利的喜悦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最好方式。

教佩奇滑冰的时候,佩奇第一次滑冰就摔到了,沮丧地说“我再也不滑冰了”;

猪爸爸这时候没有说教告诉佩奇要勇敢,而是用自己的摔倒来告诉佩奇,大人也会摔跤,摔跤并不可怕,重新站起来就好。

小猪佩奇学骑自行车这一集,可能会唤起很多大人童年的经历。

佩奇学骑两轮自行车,知道后面有猪爸爸扶着,所以不再害怕,等到猪爸爸适时放手,佩奇发现自己已经学会了骑车。

虽然佩奇最后撞碎了猪爸爸心爱的南瓜,但猪爸爸说的是:“佩奇,你没事就好。”

这就是非常真实的父爱,平凡中带着感动的力量。

03

父母的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小猪佩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的亲密互动,让我们充分体验到父母感情相处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

猪妈妈生日这天,猪爸爸专门给她放假,让她出去玩。猪爸爸自己则和孩子一起为猪妈妈准备神秘的礼物,做早餐、做蛋糕折腾了一天,最后礼物出炉:猪爸爸和猪妈妈的单独约会。

看着爸爸妈妈穿戴一新去赴浪漫的约会,孩子心里也会埋下一颗种子,这对他们未来自己建立的家庭提供了一个模仿的范本——父母的互相尊重和彼此相爱。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恩爱,会给他们最大的安全感。

温和的猪妈妈不仅对宝宝们和颜悦色,对自己有点懒、爱犯傻、爱逞强的老公也从不批评指责,而总是用一种非常温柔的态度来对待他。

有一天周末,猪爸爸想什么都不做,就坐在院子里看报纸,猪妈妈说花园里“乱七八糟的”,爸爸警惕的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猪妈妈笑着告诉他该割草了,但犯懒的猪爸爸说喜欢这种原始的感觉,没有动。

猪妈妈什么也没说,就在一旁静静地等待。

直到佩奇的球滚进草丛找不到了,猪爸爸才真的要去割草。

到了猪爸爸的生日这天,猪妈妈和孩子给爸爸送上了一双靴子和一个自制的大泥坑,猪爸爸像孩子一样开心。

幸福的婚姻有一个“孩子定律”:

孩子永远是孩子,丈夫也是孩子。

当你的丈夫引起你的不满时,请读一遍第一条。

猪爸爸和猪妈妈从来不避讳在孩子面前表达爱。

有一次,猪妈妈不小心陷在蓝莓灌木丛里,猪爸爸勇敢地上去救下了猪妈妈,并在孩子面前甜蜜的一吻。

在孩子面前展现父母的相爱,恰恰是教给他们学习如何去爱的最好方式。

04

二胎照猪养!就照小猪佩奇家这样养!

二胎,是有孩子的家庭无法避而不谈的话题。

很多妈妈在生下二宝之后,才充分体验到什么叫满地狼藉,鸡飞狗跳!

父母的爱就这么多,怎样分给两个孩子才叫公平?

小猪佩奇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在佩奇家里,所有人都优先照顾乔治,包括佩奇自己;但是一些“重要的”决定或任务,就会由佩奇主要承担。

遇到好玩的东西,两个孩子轮流来玩。

一般佩奇会抢先一步,而爸爸会说:“佩奇,你玩完了要给乔治玩。”

有一次佩奇和苏西玩,冷落了乔治,猪妈妈及时把乔治叫走“帮忙”舔干净碗里的巧克力。

猪妈妈用这种难以觉察的“干预”,悄悄的平衡着两个宝宝之间的关系。

整部动画看下来,真心佩服猪爸爸猪妈妈,他们是实打实做到了教育公平。

05

称赞孩子,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猪爸爸猪妈妈时常说:“做得好,佩奇!”“做得好,乔治!”之类的称赞语挂在嘴边。

不但对孩子,猪爸爸和猪妈妈之间也经常互相称赞:“做得好,猪爸爸!”“说得好,猪妈妈!”

不要小看了这些夸奖和赞美,它们不但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甚至对每一位家庭成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

有一次佩奇被人说成“话匣子”,她很是受伤,决定不说话了,然而却发现根本做不到。

猪爸爸这时劝她:“这又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佩奇,我觉得你非常擅长说话!”

于是,佩奇很高兴地继续当起了“话匣子”。

猪爸爸只用了一句话,向佩奇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勇敢做自己。

生命就像一个盒子,装在里面的东西也许并不都是美好的,关键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打开它。

如果用鼓励、赞赏的方式去打开它,孩子的乐观精神、探索精神和对生命的热情会被激发出来,他们会更愿意积极的面对这个世界,将来也会活得更幸福。

06

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

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责任感有一个好办法,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

《小猪佩奇》里,猪爸爸眼镜不见了,猪妈妈会让佩奇帮助猪爸爸找眼镜;

佩奇一家去海边度假的时候,猪妈妈让佩奇帮忙看好别落下什么东西;

在爷爷奶奶家的阁楼上,爷爷奶奶让佩奇来决定扔掉什么东西……

把这些大人的工作教给孩子,他们会觉得自己被重视、被信任了,尽管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

佩奇和乔治帮忙洗车,本来洗干净的车被两个孩子越洗越脏;

妈妈做蛋糕让两个孩子帮忙搅拌,他们弄得到处都是;

两个小家伙帮爷爷奶奶洗菜也会弄得到处都是水……

可是即使这样,猪爸爸和猪妈妈还是会给孩子很多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练习中成长。

有一天,乔治不停打嗝,但是佩奇和乔治想去花园里玩,猪妈妈说:“你们可以去花园里玩,但是要照顾好乔治。”

结果在佩奇的努力下,真的治好了乔治的打嗝。

赋予孩子一定责任,胜过给孩子提要求。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发挥出你想象不到的潜力。

07

给孩子最简单的物质生活

小猪佩奇一家住在“独栋别墅”里,明显家庭条件非常充裕,但他们家的生活并不奢侈。

去超市购物前,他们会先写好购物清单,按照清单购买生活必需品。

小猪佩奇的鞋丢了才会去买新的鞋,生日礼物是玩偶的裙子;

这一家子也几乎从不乱花钱(除了一次猪爸爸在学校的募捐义卖活动上被“坑”,高价买回了自己的旧沙发),但是他们仍然生活得非常快乐。

佩奇一家向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孩子的童年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满足。

丰富的活动,好的朋友,足够的关注和爱,已经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可是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却需要我们拿出更多时间和耐心来分给孩子,认真和他们一起玩,了解他们的需要。

多么熟悉的场景,不正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吗?

08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陪伴是重 要一环

《小猪佩奇》最感动的地方,还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猪爸爸和猪妈妈花了大量时间来陪伴两个孩子的成长,跳泥坑、吹泡泡、放风筝、自行车之旅、度假……佩奇和乔治丰富的业余生活,其实都是爸爸妈妈花了大量时间陪伴他们的结果。

这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教育在每一天里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孩子的心灵。

每一次生病时父母的照顾,每一顿父母做的饭菜,每一次的支持和鼓励,这些记忆会留存在孩子生命中,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而这种滋养又是相互的,爱的给予和支持也是相互的。

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这种陪伴不是放弃自我,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就像猪爸爸和猪妈妈,在家里永远都在一种放松和喜悦的状态中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喜欢看“小猪佩奇”?小猪佩奇拥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家庭,仿佛外国来的这头小猪离孩子们更近。

也许,我们给不了孩子小猪佩奇那样的童年,至少我们能做到:认真陪伴孩子,享受做父母的快乐。

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方式。我接触过的很多家长对于「快乐教育」的认知都不尽相同,不过每次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会以《小猪佩奇》为例,因为这个风靡幼儿界的动画片所呈现出来的家庭教育和生活模式,就是我心目中的「快乐教育」典范。

1、认知启蒙需从生活入手

作为动画界里的「顶流」,《小猪佩奇》在儿童圈里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事实上,不光孩子们爱看,连我这个「过期大儿童」也会N刷自己喜欢的那几季。作为教育工作从业者,同时也作为一名普通妈妈,最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短小凝练的剧情,还有它能够带给家庭教育的那些思考。

在《小猪佩奇》最新出品的第九季里有一集叫《佩奇记日记》,讲的是猪爸爸猪妈妈为了能让佩奇有事可写有情可叙,两口子一起充当魔术师,陪伴佩奇和乔治表演节目。这种沉浸式体验生活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亲子间的互动,绚烂了佩奇的记忆,也让她能够「写」(其实是画)出真情实感。

由此我想到我的很多学生,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写作文始终是头号难题,除了基础不够扎实以及日常阅读积累少以外,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世界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体验。事实上,每次遇到一个新的作文题目,如果是与生活实践相关的内容,绝大部分父母是不愿意带娃去亲自体验和感受的,毕竟父母工作很忙,如果自身要参与陪伴,不但耽误时间,家长也很容易疲惫,所以更多的父母选择从网上搜范文借给孩子抄。然而只抄范文却缺乏体验,孩子也就很难做到言之有物,写不出真挚诚恳的好文章。于是家长抱怨作文难,孩子抱怨作文苦,负面的情绪干扰着他们的亲子关系,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非常欣赏《小猪佩奇》通过猪爸爸和猪妈妈的行为传递出的家庭教育理念——在理解孩子内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安排多一点的亲子陪伴,带领孩子多去尝试不同的生活,看懂更多的人生,并且在实践中启发孩子认知。

无独有偶,在第九季的《露营》那一集中,猪奶奶和猪爷爷带佩奇乔治外出露营,当佩奇在海里发现了很多塑料瓶的时候,猪奶奶立刻严肃地告诉佩奇,「它们不应该出现在大海里」,环境保护的意识就这样住进了孩子的心里——与其在课本上读一百次要爱护地球的口号,不如带孩子在生活中真正地体验一次对大自然的保护。

再比如,《拯救兔子**》那一集,通过猪爸爸耐心而温和的提醒,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孩子们去图书馆等公共场合需要保持安静,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并不需要耳提面命地要求,像猪爸爸这样淡然处之,也能起到提升认知的效果。

所以,「快乐教育」真的是什么都不教吗?不是的。真正健康的「快乐教育」就像佩奇一家这样,把学习知识和感受快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亲身的实践,带给孩子的认知启蒙才最深刻,正所谓寓教育于生活,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便是如此。

2、亲子共情给予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底气

《小猪佩奇》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季第一集:雨过天晴,佩奇非常想出去踩水玩,猪妈妈不但没有以各种理由制止,相反,她非常支持佩奇,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能让玩耍变得更干净也更安全的方案——穿雨靴跳泥坑。佩奇欣然接受,后来也把这个方案传授给了乔治。故事的最后,猪爸爸猪妈妈陪佩奇乔治一起在泥坑里肆意地蹦跳,最后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猪爸爸猪妈妈作为父母,打心底尊重孩子的游戏方式,也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力满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孩子的游戏中,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陪伴,哪怕这个游戏在大人世界里只是看起来很普通的跳泥坑;而猪妈妈不仅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柔软细腻中还带有难得的坚定,要知道猪妈妈她并不是无底线宠爱,而是在信任孩子接纳孩子的同时,还引导孩子去遵循家庭规则。

比如:她允许佩奇去泥坑里跳跃(这其实有一定危险,容易滑倒),但需要穿上雨靴(雨靴可以防滑,这就是玩耍的规则),大概因为猪妈妈一直是这样温柔而坚定地教育孩子,所以佩奇对于「规则」(或者说妈妈提出的要求)没有任何抵触,而是欣然接受,并且还教给了弟弟。这让我想到很多生长于80、90后的孩子,小时候也许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刚提出来就可能会接到父母的否定,比如:

「妈妈我去爬山……」

「我看你长得像座山!」

「妈妈我要吃薯片……」

「我看你长得像薯片!」

因为被漠视、被否认、被打击的次数多了,也就慢慢稀释掉了自己对父母的亲密依恋,稀释掉了那份来自于家庭的安全感,于是在青春期甚至更早一点的时间里,就出现了逆反、对抗甚至敌视父母的行为,而父母此时只会责怪孩子不够懂事,全然没有想到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可能才是万事的根源。

反观猪妈妈和猪爸爸的做法,这种有信任、有规则的引导,比起不管不顾的一票否决式的教育,真的会给到孩子更多的快乐,而「跳泥坑跳水坑要穿雨靴保证个人卫生和安全」的生活常识,也就在无形中被传递给孩子。

最让我感动的是,《小猪佩奇》中并不是只有猪爸爸和猪妈妈在用爱和陪伴去鼓励孩子多尝试,动画中的很多人物的教育理念都趋于一致(我知道这是导演安排的),比如在盖房子那一集中,面对佩奇乔治的好奇,公牛先生邀请乔治来第一个「动土」:

而佩奇自己设计的秋千也并没有因为她是小孩子而被忽略,连负责质检的工作人员都在提醒公牛先生忘记做秋千了,最后秋千落成,大家都夸奖佩奇设计的好:

这些小细节,都在默默地彰显着一个重要的理念:尊重孩子,陪伴孩子,认可孩子,亲子共情,让那些充满爱意的亲子回忆,变成生命里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给孩子思考新方法、探索新领域、尝试新世界的底气和勇气。

3、亲密依恋会增加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说起「给孩子思考新方法、探索新领域、尝试新世界的底气和勇气」,我想到了一个在儿童发展研究领域特别著名的实验——由哈里·哈洛进行的恒河猴实验。

简单来说,就是哈洛将刚出生的小恒河猴与妈妈分开,然后设计了两种类型的母猴进行代替,一种是用铁丝做的猴妈妈,一种是绒布做的猴妈妈,同时,哈洛在铁丝猴妈妈身上绑上了母乳,本来以为小恒河猴会比较依恋能给他提供母乳的铁丝猴妈妈,没想到的是,小猴子在铁丝妈妈那里喝完母乳后,大部分时间都是黏着绒布妈妈;而且,如果有绒布妈妈在现场,小猴子就会开始探索周围,无拘无束地玩起来,即便出现什么令它害怕的「怪物」,它会第一时间跑去绒布妈妈那里,提供触觉的绒布妈妈成为了他内心的安全基地;最神奇的是,当小猴子在绒布妈妈的安全基地那里获得了能量之后,它竟然还会反过来去挑衅刚刚令他害怕的「怪物」,直面自己的恐惧。

这个实验特别值得我们深思:于孩子而言,能赋予他们自我认同感的,不是没有什么情感联结的陌生人,也不是仅仅能够提供吃食的父母,而是那些能够提供身体安抚和亲密陪伴的父母。

就像小猪佩奇中的猪爸爸和猪妈妈一样,他们欣赏孩子、认可孩子、接纳孩子,也经常拥抱孩子,亲自参与了孩子的成长,也伴随孩子去观察和体验整个世界,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一点一滴的爱的积累,就赋予了孩子继续探索世界的勇气和自信,内心澄澈的孩子,自然对自己的认可度更高,性格、举止、态度、三观都会更开放向上。

我和老公刘大夫都是在生活中很佛系的人,但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一直秉承的原则是「倾力陪伴、用心引导」,比起孩子的成绩和成就,我们更关注他的习惯养成、品格情绪和自我认知,所以我们总是会竭尽全力去带孩子欣赏世界、触摸世界:

陪孩子去玩冰球,感受冰雪世界的竞技之美;

带孩子去击剑、去CS,了解坚持与忍耐的魅力;

引领孩子走进大唐盛世,从沉浸式的游览中感悟半个盛唐的光辉;

春末夏初,一起探访深林里的红樱,让天地之美浸润心头;

艳阳高照,一起去策马奔腾,体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

我们陪着陪着,孩子就长大了,这一路虽然疲惫,但并不后悔。因为我始终相信,「快乐教育」不是让家长什么都不管,也不是让孩子永远不与困难、磨练相逢,恰恰相反,快乐教育对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更专注的陪伴、更真诚的欣赏、更博大的包容度与信任度,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那所谓的快乐教育,不过是家长规避教育重任的说辞。

「像佩奇一样生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成为「猪爸爸猪妈妈」一样的父母是我的愿望,最近《小猪佩奇》第九季刚刚上线,我就已经刷完已经更新的13集了,也在小猪佩奇的微信公众号上搜到了官方的看片指南,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认知启蒙、自我认同、亲子共情的相关剧集,获得更多快乐教育的灵感。对了,我还从公号上下载了季度日历,你们看这张图,是不是超有冬日氛围:

作为佩奇的成年铁粉,打算用这张图当最近的微信头像,也愿看到这幅冬日佩奇的父母,都能成为在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陪伴、信任、欣赏,真正「看见」孩子的父母,愿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更加有生命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