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友“老母亲式”叮嘱上老年大学的妈妈,这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妈妈 0 54

天津网友“老母亲式”叮嘱上老年大学的妈妈,这是个什么样的场景?,第1张

天津网友“老母亲式”叮嘱上老年大学妈妈,这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导读: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仿佛都会听到妈妈的叮咛,比如在我们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妈妈事无巨细地都要帮我们准备好生活用品,无论我们怎样不耐烦,妈妈都会一遍遍地叮嘱我们很多注意事项。如今,很多人退休之后开始去上老年大学,天津的一位网友在她的妈妈准备去上

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仿佛都会听到妈妈的叮咛,比如在我们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妈妈事无巨细地都要帮我们准备好生活用品,无论我们怎样不耐烦,妈妈都会一遍遍地叮嘱我们很多注意事项。如今,很多人退休之后开始去上老年大学,天津的一位网友在她的妈妈准备去上老年大学的时候,就在视频中重现了那些妈妈们最经典的叮咛,让网友们捧腹大笑。

这位网友上传的视频非常搞笑,比如她帮妈妈收拾书包和上学需要的用具,边收拾还一边以幽默的口吻嘲笑妈妈上学会很辛苦,这一番吐槽可谓是说出了广大学生的心理,这次,也轮到妈妈去尝尝上学的滋味了。视频中的这位女儿还帮妈妈准备了给同学的小礼物,叮嘱她与同学们搞好关系,互帮互助,可谓是非常用心了,让我们自然地想到了学生时期家长们对我们的一万个不放心,总是唠叨很久才放心让我们离去。

这位女儿在送妈妈上车的时候还叮嘱妈妈要好好学习,不要搞对象,将心思全都用在学习上,这一番话一经播出,让无数的网友都捧腹大笑,简直是和在我们青春期时候,父母万分叮嘱我们的话一模一样,这个场景可谓是非常的好笑。很多网友都在视频中找到了共鸣,也有很多网友追忆起了自己的学生时期,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回想我们的学生时期,家长给了我们很多保护,用心呵护我们长大,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家长总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这个视频虽然搞笑,但背后却表达着我们对于爸爸妈妈付出的感谢和思考。希望父母在我们长大成人后可以有更多自我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他们能够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做梦也没想到,妈妈会变成“老小孩”。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老小孩”就开始耍她的小孩脾气。  以前,我工作的时候,她从不打扰我。看我累了,会端给我一碗荷包蛋,当做夜宵。现在,我在电脑上工作时间多一点儿,她就会不时地来看看我在干嘛,要么就默默地站在我身后,使我根本无法安心写作。又可气又可笑的是,来个电话,她就会凑到跟前听,实在听不清,就睁大好奇的眼睛仔细询问一下。她最大的乐趣是拽着我聊天,聊一些我已经可以倒背如流的话题。有时候,她会因为做菜少放了一勺盐掉眼泪,因而放弃整顿饭,干等着我下班回家重新做。妈妈这是怎么了?这样缠着她的孩子。憋闷的心情使我时常想对着她大喊一声:妈妈,你能不能自己去干点儿啥?别缠我!

妈妈自己能干点儿啥?这个想法一经大脑,我顿时感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点。她已经到了古来稀的年龄,很多反常行为表明她已经进入 “老小孩”阶段了。妈妈变成“老小孩”,我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很多女友们探讨了各自母亲的现状。结果表明,大部分曾经坚强勇敢、一辈子吃苦受累的母亲们的确变得小孩气了。有位女同事提到了母亲的现状,还委屈地抹起了眼泪,说她的妈妈变得不可理喻,每天不是对着她发脾气,就是万事不顺心,她出门离开一会儿,母亲也生气。顺着她吧,自己没了空间;不顺吧,家里的空气就紧张。

听着她的抱怨,我突然生出了一个想法:妈妈变成了孩子,我们是否可以变成妈妈呢?也许心态上换了位,我们的日子都能好过许多。

别和“老小孩”硬碰硬

妈妈年轻的时候喜欢唱几句,自从父亲走了以后,再也没听她唱过歌。能不能让妈妈从新开始唱歌呢?家不远处有一所老年大学,我去给妈妈报了名。怀着喜悦的心情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没想到她一听就急了,冲我发火道:“你这不是叫我丢人吗?没听说这么大岁数还去上学的!你是嫌弃我了吧!?”看到她反应如此激烈,我不敢强求,只好暂时作罢。

每年中秋节,小区居委会都邀请一些社会的歌舞团来小区表演。今年中秋节,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老年大学的合唱班邀请来,一定要引导妈妈重新爱上唱歌,恢复她的自信。于是我想尽办法,早早就开始运作这件事情,终于把合唱班的阿姨们请到了。那一晚,台上那些歌声嘹亮、打着彩妆的老太太们把妈妈镇住了,她一直张着嘴巴,惊奇又激动。

送妈妈去老年大学那一天,她紧紧地攥着我的手。我想起第一次背上她缝制的布书包去上学,也是这么紧紧地握住她的手,那一声声鼓励和叮咛,犹在耳边。母子关系不可逆转,可转换的唯有我们彼此的爱啊!

自从妈妈去了老年大学,脸上的笑容明显增多了,新学了什么歌,都会在家里给我唱一唱。有时候,还会不好意思地问我:唱功进步没有?每次出门,妈妈都认真地照镜子,打理自己的形象。最经典的动作是用自来水把花白的头发抹得溜光。我有时会因妈妈的雷人形象暗暗发笑,但我知道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审美观去打击“老小孩”,她的自信和开心是最重要的。

给“老小孩”找朋友

今年,妈妈有了轻微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她有时呆呆地站在房间里,自言自语,原来她想要找什么东西,想不起来了,就自我埋怨。看到这些,我就会拉住她的手,告诉她别着急,啥时候想起来再找。妈妈看我的眼神,就像一个无辜受了委屈的孩子,而我真的就像母亲对待犯错误而内疚的孩子那样,抱抱她,拍拍她的肩。

听说老人时常下下棋、打打牌能锻炼大脑,缓解痴呆症的严重发展。妈妈来我这个小区居住时间不长,因为口音原因,她和小区的老年人并不太熟悉。小区有棋牌室,老人们都在那里玩。我抽出时间去拜访了几位个性开朗的老太太,还给她们带了小礼物。就像小时候妈妈为我寻找玩伴一样,我希望妈妈尽快找到好朋友,融入“扑克帮”。

妈妈第一次参加老太太们的“扑克帮”,显得有些局促,反应也有些缓慢。但没过几天,那些老太太就打来电话约母亲出去玩。偶尔和我聊天的时候,她会告诉我哪位爱玩猫腻儿,哪位老太太牌技太差。这时候,妈妈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眼神也灵动起来,就像个识破对方诡计的侦察兵。

有几次,我看见妈妈回到家总是神神秘秘的样子,后来就发现家里储物室多了纸壳子、矿泉水瓶子等等东西。看到洁净的地板堆了一堆破烂,我心头掠过一丝不快,和她说了多次,不要去捡废品回家,她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只是废品不在储物室了,而是换到柜子后面了。当我因无奈而生气的时候,又想起了角色互换的事儿。我小时候,为了学母鸡孵蛋,把鸡蛋捡到被窝里,压得被褥一片污渍,妈妈笑弯了腰也没舍得打我一下。我想:妈妈此时不就是个孩子吗?一个只会想到为家中赚一分钱也好的孩子。也许,她还期望得到我的表扬呢。

妈妈一辈子是个同情心泛滥的人,她一向宁肯自己吃亏,也给予别人方便。我因此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告诉她,小区有位老人,孤苦伶仃,收入有限,平时靠捡废品卖钱贴补生活,你都捡了,那个老人怎么办呢?她听了,连连点头,内疚之情溢于言表。此后,再也没看到家中堆积废品。相反,家中的废品她总单独收起来,像个孩子那样等在垃圾桶边,亲手送给那位老人。

妈妈永远是妈妈

很多时候,妈妈爱抱怨人老不中用了,只能当子女的累赘。为了让妈妈感觉自己仍然是个有用的人,我不定期给她买玩偶。以前她喜欢做手工,我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我告诉妈妈,给玩偶缝制衣服,卖的钱可比卖废品多多了。于是,妈妈便欢天喜地把大把时间用在拆旧衣服给玩偶缝制新衣服上。看着戴着老花镜的妈妈把缝好的玩偶衣服一件件摆在床边,我知道妈妈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她终于回到快乐充实的生活轨道了。我偷偷地把玩偶送给朋友,然后自己拿钱给她,告诉她又大卖了。每次妈妈接过钱,都会小心地包起来,满足地塞进兜里。我偷偷乐,妈真像个“爱钱”的小孩子。

近来,我的工作量增加很多,每天下班回家都很疲倦。妈妈有时候会做点儿我喜欢的食物看我一口口吃下去,表情满足又欢喜。渐渐地,我好像又回到了做女儿被呵护的日子。有一天,刚进屋,就看到餐桌上摆着一个大大的蛋糕。望着价位不菲的大蛋糕我愣住了,女儿跑过来说,姥姥给你定做的。蛋糕上还写着:女儿辛苦了,生日快乐!我惊讶地望着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台灯下,她一直用温柔、慈爱的眼神看着我。感动使我说不出话,我连自己都不记得生日,患病的妈妈却一直能准确记着。自从患了轻微老年痴呆症,她怕走丢,几乎没怎么去上街。她怎样一步一步把这个蛋糕提回家啊!我尽力控制自己别在她面前掉眼泪,还故做轻松地问她:哪来这么多钱啊?妈妈得意地答:你真当妈傻啊!羊毛出在羊身上呗!妈妈狡黠地一笑,起身利落地去厨房端菜去了。

自从我和妈妈之间用角色互换的心态相处,妈妈好像又从“老小孩”变回妈妈了!有时候她还会问我:怎么不去写书了?日子可不等人呀。 每到这时,我心就有些酸。我想,妈妈即使真的变成了小孩,也是个懂得惜时的好孩子。

后记:在我们的身边,常会见到这样的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缺少自我价值感;情绪多变,自控力降低,常会因小事而生大气;缠着孩子,可又会与儿孙们斤斤计较,让人啼笑皆非。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返童现象”。它是老年人主观上缺乏自制能力,客观上缺少别人关心慰藉,与周围人失去正常沟通的一种表现,也是大脑功能退化的结果。作为这类老人家庭中的成员,应时时宽待他们,碰到有意见分歧时,尽量不计较他们的态度,要用温柔的语言去帮助老人控制情绪,使他们感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温暖关怀。只要我们耐心地用爱去关心、引导他们,大多数“老小孩”是会慢慢调节自己,回归正常的。(责编/诗坤)

不知你的妈妈有什么特长,如果有做手工的特长,就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小手工,然后交给街边的一些小店帮助销售,利润共得;

如果妈妈没有这些手艺,也可以给妈妈联系看有没有能帮别人看孩子的事情或守大门的事情;

还可以给妈妈联系老年大学,让妈妈到老年大学里去学习一些如绘画、唱歌、跳舞、弹琴等,我们这里很多人都是在上老年大学的。

想给自己的父母报一个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报名方式,其实还是挺简单的,你可以通过网络报名登录当地老年大学的官网,搜索的基本都能找到,也可以去当地老年大学的所在地带着本人的身份证,去那里现场报名,这都是没问题的。

老年大学是设立的,适应社会老龄化,让老人去终身学习的学习,适应社会所做的一个教育机构,他和年轻人的大学有所不同,课业当然也没有那么紧,而且更多的就是一个兴趣类的学习,不会像正常的大学生那样每天有三节大课或者说4节大课,然后每一科都有着严格的分数要求,那么可怕,所以老人学一学这个东西还是有好处的,在二线城市基本上只要设立了老年大学的,然后年龄达标的基本都没问题。

对身体状态可能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为最基本老人是要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的,年龄太小的不行,大部分地区是50岁或者55岁,即以上年龄上限基本不限制,但是年龄太大的老人自我糊弄能力也有限了,90岁乃至更大的岁数的老人,他们可能自己在家里呆着或者上下楼梯去买菜都很费劲了,自然也不会去报考什么老年大学了。老人去了这个老人大学,也可以交一些新的老伙伴们拓展自己的人际圈子,给单调的生活带来一些趣味,还是可以的。

基本上只要设立了老年大学的城市,对招生的人数都不会有特别严格的限制,至少没有到那种爆满的程度,因为现在大多数人,尤其是老人,对于上老年大学基本没有什么热衷度,就是他们不喜欢去,因为觉得自己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还要天天去上学,多尴尬的一件事情啊,所以名额基本都是空闲的,想要报名是完全没问题的。

相信有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曾经有过装病不愿意去上学的心理,不过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最近在网络上面曝光了一个新闻,有一个妈妈不想要去上老年大学,所以在家装病,最终被父女二人直接拆穿,那么这一位妈妈为什么不想要去老年大学上学呢?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学习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我们需要枯燥的在那里学习知识,才能够让我们掌握自己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有很多人都没有耐心一直待在那里,也正因如此,所以正因为妈妈对于老年大学并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

除了这一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的生活相对来讲是比较枯燥的,也是比较轻松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轻松的生活,那么再去面临学习的压力时就很难重新接受,在这种情况之下,也会让他们对老年大学产生反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发现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对于老年大学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的,也愿意去老年大学学习,但是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就会让他们感觉到特别的疲乏,同时兴趣也会不断下降,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去老年大学继续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了以上的了解,大家就可以发现,导致这一位妈妈不愿意去老年大学继续学习的原因还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些原因在我们看来也是让大家忍俊不禁,并且也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而这一件事情也说明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实,就是对于任何人来说学习从社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也容易让大家产生抵触情绪。不过如果想要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那么我们还是需要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