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个女孩儿跟一个家庭条件不太好的男孩子相恋,父母也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但是结婚之后,女孩的家庭遭遇到了一些变故,所以生活的非常不如意。中秋节的时候,女儿带着的礼品回来看母亲,母亲特别心疼自己的闺女,本身现在生活条件就不好,也不想讲究这么多礼数
这个女孩儿跟一个家庭条件不太好的男孩子相恋,父母也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但是结婚之后,女孩的家庭遭遇到了一些变故,所以生活的非常不如意。中秋节的时候,女儿带着的礼品回来看母亲,母亲特别心疼自己的闺女,本身现在生活条件就不好,也不想讲究这么多礼数就没有收女儿的中秋礼品。
女子结婚没多久,就碰上了公公生重病,不仅把积蓄都花光了,还欠了一堆债。自己受穷不说,还要照顾老的照顾小的,既吃苦又受累,做母亲的怎么会不心疼?母亲心疼女儿,不肯收女儿送来的礼物,让她全部带回去。对于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过的幸福更重要。正常做父母的,没有不疼爱孩子的。孩子过得好,父母还能放宽心一些;孩子要是过得不好,自己牵肠挂肚,到什么时候都放心不下。
真的印证了那句话,养儿100岁长忧99。孩子成家之后,大家都会觉得父母就会省心了,但是并不是。只要孩子们的生活还有一点点的困难,父母都是牵肠挂肚的。这个世界上能够这么无私奉献的人,也只有自己的父母,像这个女孩一样,虽然她结婚了,但是日子过的不如意,他的母亲一样牵肠挂肚。只要孩子过的好,比什么都重要。什么礼节?什么规矩?在孩子的幸福面前,一文不值,这也是大多数父母内心的独白。
母亲在女儿结婚的时候,一分钱彩礼都没有留下来,全部让女儿带了回去,就是希望女儿能过得好,只可惜天不遂人意。一个远嫁的女子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但是送礼却被母亲拒绝了。母亲痛哭着说,你的日子比我苦,女儿怕母亲不收,离开时扔下了钱。
世界上的爱有非常多种,而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感受最多的就是母亲给予自己的爱,这是一种无微不至,又是那么博大精深的爱。看到这个视频,老母亲泪眼婆娑的将礼物塞在车上不愿意让女儿将礼物放下,心疼的都看着自己的女儿:“你过的啥日子,你过得比我苦。”
作为一个女儿很能体会这种感受,有一次回娘家,母亲悄悄的在行李里面塞了几千块。当时发现这些钱之后眼泪不自禁的流下来,没有想到成年之后还要让母亲操心,本应该应该让她享福,孝敬她的时候,还让母亲不断的替自己烦恼着,母亲想通过自己的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幸福一些。
曾经听着母亲的念叨,觉得非常的啰嗦,可是当离开之后,却开始怀念起母亲的唠叨。在唠叨之中,何尝不是一种母亲对于孩子的爱。即使女儿远嫁了,心里也知道有一个人一直挂念着自己,一种真心的挂念。母亲是一个女儿的坚强后盾,母亲在,家就在 。
远嫁是一种无可奈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母亲都不愿意女儿远嫁,可是又希望女儿寻找到自己的幸福,这是一种矛盾。如果女儿能够离自己近一些,就可以给予她多一些帮助,最少可以在她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而远嫁只能尽自己的可能给她一点帮助。不管如何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那一种,对女儿的思念刻苦民心也是无法形容的。
在母亲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不能在她的膝前尽孝心, 虽说现在的交通越来越发达,远嫁已不是很多家庭会纠结的问题。到头来发现想法很好,现实很残酷,即使交通如此的发达,还是无法弥补人生的缺憾,在人生之中有太多的离别,
远嫁闺女给母亲送礼,却全部退回,她的母亲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她心疼自己的孩子,觉得孩子婆家过得很苦,所以就让女儿将这些礼品带回去,分享给她的婆家人。每一个父母都是心疼孩子的,希望孩子能够嫁得好,他们看到自己辛苦养大的女儿远嫁心里会舍不得。但是孩子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非要远嫁,父母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结完婚之后,父母看到孩子过得并不富裕,父母也会感觉到心痛。这可是自己小时候,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儿,嫁到别的家庭里去却需要干家务,每天都很忙碌也没有什么收入,父母心里五味杂陈。当远嫁的女儿好不容易回到家里看望父母时,会给父母购买一些礼品,但是父母却舍不得吃,他们心疼女儿,希望女儿能将这些礼品带回去。
家中有女儿的家庭都应该理解,很多父母在孩子婚嫁的时候,就会告诉孩子千万不要远嫁,远嫁就像是自己白生了一个女儿一样。孩子远嫁了,父母有什么需要孩子帮助的,孩子却无法很快赶到父母身边,这对于父母来说也很残忍。奉劝各位女孩子千万不要远嫁,如果一定要远嫁的话,尽量找一个家庭条件好的,这样日子可以过得富足一些。
如果在婆家住惯了,那么就可以回到娘家来住一段时间。如果远嫁,找一个家庭条件很差的,家里特别穷苦,那么想要回到娘家,可能婆家连车费都舍不得出。女孩子谈婚论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定要擦亮双眼,找一个有责任心靠谱的男人,千万不要上当受骗。很多女孩子在谈恋爱的时候被男孩子的油嘴滑舌欺骗远嫁,但是嫁过去之后却发现交通不便,生活过得贫苦。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有句台词说:因为人生很艰难,需要一个人来同舟共济。深以为然的一句话,生活有太多的未知数和坎坷,如果身边有个懂自己的人一起前行,内心将会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这也许就是结婚最大的意义了。
但是经营婚姻生活并不容易,夫妻双方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结婚后要面对的不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而是柴米油盐的琐碎,这个时候就需要极大的忍耐和尊重。
对于女生来说,多数人都不太喜欢远嫁,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远离父母远离家,一旦受到什么委屈,可能连唯一的依靠也没有了,可很多时候,爱情没有那么理智,爱上一个人时,所有的外在条件都会被忽略。
很多女人因为盲目信任爱情不惜抛却父母和家乡,选择远嫁,本以为婚后的日子会如想象中那么甜蜜,真的结婚了才发现,经营婚姻比想象中难得多。
于燕便是典型的远嫁,她和老公结婚三年了,他和老公李坤是大学同学,彼此一起经历了最甜美的恋爱时光。当初于燕打算和李坤结婚的时候,家里人都很舍不得,他们给了她很多意见,希望于燕可以重新考虑。
不过于燕不舍得放弃这份感情,因为老公确实对她很好,而且她始终相信李坤的人品是值得嫁的。为了能够让于燕的父母满意,李坤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在行动上让未来的准岳父感到放心,李坤也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对于燕好。
虽然父母很不舍得于燕远嫁,但是感情是她的事情,和谁结婚他们只能给予建议,不能强制要求,所以后来他们顺利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
于燕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但是她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所有后果。婚后于燕很快就怀孕了,李坤的家庭条件一般,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基本都得靠自己。但他是一个不怕吃苦的男人,而且很有责任心。
在于燕怀孕期间,他尽量推掉应酬,会早一点下班照顾她。
于燕坐月子的时候,婆婆很贴心地照顾,虽然过年的时候不能回家,但是婆家人对她的好,还是让于燕很感动的。孩子出生后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他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任何的经验,所以手忙脚乱。
因为远嫁的关系,于燕想要回家一趟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孩子,李坤是愿意和她一起回娘家过年的。但是儿子还小,出门不方便,所以结婚后的前两年,于燕都没有回娘家过年。
每次只能通过视频与自己的父母交流,虽然在婆家于燕得到了尊照和爱,可是她每次到了春节的时候,还是很想念家人。老公为了让于燕不要太孤单,会带着她一起去亲戚家走动,或者一块参加他的同学聚会等等。
不过,于燕的性格比较内向,她非常慢热,想要和老公的亲戚与朋友都熟悉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李坤后来只能尽量不去和朋友交往,而是多花时间陪伴妻子。于燕为了照顾家庭,付出很多心血。她如果没有嫁给李坤,找个条件更好的当地男人结婚,她如今的生活一定是更轻松的,于燕说不定也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
为了弥补对妻子的亏欠,李坤在生活中一直让着于燕。虽然他们没有办法回娘家过年,但李坤平时会主动给岳父母打电话,或者送一些家里的特产给他们。
不过他做的这些事情,从来没有和于燕提起过。因为李坤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不需要特意和妻子说明。
一转眼,于燕的孩子两岁多了,她很希望能够带着他一起回娘家过年,但是之前她随口说出来的时候,婆婆却有点不太高兴,她依旧觉得孩子太小了,带着回去不放心,路上也很折腾。
可是于燕的父母从来没有亲眼看过自己的外孙,他们也很想要抱抱他。远嫁三年,于燕都没有回娘家过年的机会,心里还是很难过的,就在她的心情很低落时,有一天晚上意外听到了老公给自己父母打了一通电话,忍不住哭红了双眼。
当时李坤对岳母说:“妈,今年我带着于燕和孩子一起回娘家过年,本来就应该早点回去的,但孩子实在是太小了,为了安全考虑才拖到现在,真是对不住二老了。”
原来,老公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不过是想给于燕一个惊喜罢了,听到李坤这么说,于燕再一次泪湿眼眶,为自己嫁了一个这么好的男人而感到欣慰。
对于女生来说,远嫁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勇气,婚姻就像一场赌注,我们都无法预知当初选择的男人究竟是不是对的人。
和老公相处的这几年,于燕并没有受什么委屈,老公一直对她不错,他能够看出她内心的难过和不安,不过于燕又不好意思给家人添麻烦,所以就算很期待回娘家过年,但她还是忍着。
李坤不想让妻子失望,所以提前安排了回去的行成,他的做法真的让于燕无比感动。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话题:远嫁的你是否后悔了?评论区里有很多网友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数人都感到后悔了,结婚后才发现自己所托非人。
多么令人难过的结果,远嫁能够幸福的例子真的很少,但是于燕是幸运的,她遇到了懂得心疼她的老公。
作为父母,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远嫁,他们并不是害怕没有人为自己养老送终,而是担心女儿在婆家过得不好。
不过李坤没有让岳父母失望,他每个月都会定期给他们打电话,也会给一些生活费尽尽孝心。之前没有带妻子和孩子回娘家过年,主要是儿子刚出生还太小了。李坤还对妻子说:“以后过年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地都回去,不用每次都在我们家过。”
远嫁对于女生来说,确实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但未必注定是不幸福的,最关键的还是要选对男人。于燕和老公一起经历了最美好的恋爱时光,她当初之所以有勇气嫁给他,就是相信老公的人品。
如今结婚多年后,于燕依旧觉得自己的婚姻过得很幸福,她从来都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杂感集》中有过这样的一句话:“世间极少有姑娘,愿意离开从小长大的故乡去远嫁。如果有,那一定是深爱之人在远方。”
女生愿意选择远嫁的原因就是因为足够爱对方,所以不管以后会经历什么,她都毫不顾忌。有一个这么爱你的女人是人生大幸,希望所有男人都能够学会珍惜,并且在生活中做到多理解伴侣的感受和考虑她的需求。
远嫁的女生,最怕的就是过年了,可能她表面看起来充满笑容,但内心却是寂寞和难过的,因为她看不见自己的家人。
不管你给予多少关心,她已经和原生家庭有了几十年的感情,这份爱是无法全部被填满的,所以只要条件允许,过年的时候就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娘家看看吧。
婚姻很难,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愿所有远嫁的女生都可以得到最好的爱和尊重。
远嫁确实是一场豪赌,希望你当初选择的爱人不忍心看你哭泣,他可以成为你的依赖,并给你此生最好的美景。
远嫁的女儿待在异地他乡生活,会让不少父母感到非常难过,因为从小带在身边教导养育的女儿,突然有一天成为人妻、成为人母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如果说是在离家不远的小县城或者邻市,可能父母并不会觉得有些许的变化,但是这名女儿与父母相隔的距离却有几百千里远,交通的便利并不能够让他们的距离变得近一些,想要看一次女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且在结婚生子的影响下也让女儿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更少,而这次也是女儿婚后第一次回到家中。
这名父亲在看到外孙和女儿的时候有些许的错愕,面部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能内心的激动难以用语言和面部表情,甚至行动做出来,抱着自己的小外孙也格外的亲切。在还没有抱上小外孙的时候,其父亲突然看到两年未归家的女儿、女婿和外孙手足无措。心情的激动易于言表,在抱上小外孙的时候更是四肢呆呆的不敢朝前挪步,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但是眼神中满是宠爱。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如果是女儿外出打工上学,待两年的时间可能让其父母担心她在外面会吃不好穿、不好,然而其却远嫁千里成为人妻。如果待在婆家,遭到了不好的对待,父母的担忧又不能够让他们立马赶到家中为女儿抱不平,所以远嫁的女儿让其父母少不了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父母对女儿有千般不舍,但是孩子长大毕竟是要嫁人的,能够嫁到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是父母所期待的,所以就算他们心里感到忧伤和难过,也不会阻拦女儿寻求自己的人生和幸福。
曾经热热闹闹的家庭,在女儿出嫁后变得冷冷清清,平时假期的时候女儿也不能够回家看望父母,吃上父母做上的一顿热饭。所以这也是父母不希望女儿远嫁的重要原因,远嫁会让双方之间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深,就算有牵挂隔着的距离较远,让他们也不能够真正的待在一起。
娘家按理说来是女人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女儿出嫁之后,唯一一条会为自己永远敞开大门的后路,为什么就不愿意回了呢?
情况一: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一次不容易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使自己的父母把自己当成了水,我想也没有几个女儿是真的把自己当成水的。
只要娘家有需要都是第一时间往家里赶的,除了被需要,当自己在婆家受了委屈,跟丈夫闹了矛盾的时候,也会从娘家寻求安慰和庇护。
可是,很多时候娘家也不是想回就能够回的:
1远嫁,再想回也不能想回就回。
2怕父母担心自己在婆家过的不好,所以才总回娘家。
3怕婆家有意见。
情况二:想回,但不敢回
有些女儿嫁的很近,但是一个月也不见得能回娘家一次,原因无外乎这些:
1本来回娘家是想跟父母诉一下苦的,自己还没开口,先听父母诉起了苦。听听没什么,重要的是自己又没有能力帮上忙,所以感到内疚。
2有兄弟姐妹多的,你回娘家多了,人家以为你想回去跟他争家产。
3没有钱,不敢回娘家。
4父母的态度太伤人,例如重男轻女。
5回娘家总被催着生二胎。
女儿不管嫁的多远,嫁了多久,血脉亲情是割不断的。女儿永远把娘家当成自己心灵休憩的港湾,如果在这里都不能让她感觉到温暖和安全,她又如何回得去呢?
对一个女人来说,一旦结婚,就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处处恋着原生家庭了。像姑姑家的女儿就找了个外地的老公,嫁过去之后,姑娘在事业上顺风顺水,男方家也对姑娘疼爱有加,在大家眼里,这姑娘在工作上节节高升,家庭美满,可以说生活无忧了。然而,她也有她的烦恼,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不能随时赶回去陪伴父母,心里苦楚又无奈。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远嫁他乡的姑娘们宁愿躲在被窝里哭,也不愿回娘家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一位同样远嫁他乡的大娘是怎么说的。
1、开始了新的生活
女人一旦结婚,生活重心就发生了变化,有了孩子以后,绝大多数的心思、精力都在老公、孩子身上。结了婚就是一家人而不再是一个人,新的家庭需要经营,要学着做合格妈妈,也要处理婆媳关系,精力不够再加上不一起住,给父母的关爱便不如之前多了。
2、路途遥远,开销大
路途稍远一点的,回一次家,要提前预定车票机票,要计划着请几天假,还要考虑到带着孩子方不方便…远嫁远嫁,要回家的时候这个“远”字就体现出来了。多回几次家,都赶得上给孩子报培训班的费用了,时间紧张、旅途劳累、再给父母亲戚带上大包小包的礼物,回一次家太不容易了。
3、“成了别人家的人”
结婚前,父母毫无保留地对女儿好,女儿也全心全意依赖父母。结婚以后,不能再长住父母家,要是回家多了,婆婆这边也会有意见。父母生病了,是弟媳在照顾,父母有事了,也是其他兄弟姐妹在打理。父母这边已经又成了一个小团体,很多事自己并没有亲力亲为,回去了也没有话语权,倒像个局外人。
4、不想让父母担心
再好的生活,也避免不了鸡毛蒜皮的事。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结了婚,父母再多一层担心。原本就见面少,平时跟父母在电话里也是报喜不报忧。状态好的时候想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老公,状态不好的时候回家容易让父母担心。结了婚的女人,很少有三天两头往父母家跑的,跑多也了会让父母担心自己受了气。
虽然现在交通方便,通讯也方便,无论是回家还是联络父母都比过去容易些,但是回娘家这种情况也没多大改观,着实让人很无奈啊。大家不妨将心比心,能多陪陪父母就尽量多陪陪,陪不了的多给父母打个电话,不要到时候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想起父母当初劝自己不要远嫁时,也是很心酸的,其实父母也是满含泪水的,只是为女儿的幸福,只能选择成全。在农村,为什么女儿嫁人后就不愿回娘家了?大娘的回答让人很无奈。
1 我三岁那年,父母亲在一次沉船事故中不幸丧生。哥哥与我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因了哥哥的关爱,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没想到,十二岁那年,一场矿难又夺走了我唯一的亲人,哥哥也撇下了我。那时候,嫂子刚刚嫁到我家。
没过多久,就有人给嫂子说媒,对方是一个死了老婆的屠夫,家境不错,人也结实。嫂子问了一句,“带着康明行吗?”那个穿红戴绿的媒婆便再也没有登门。此后,又有几家相继来说媒,嫂子始终只有一个要求,带着康明可以,不然就不行。
嫂子是殷实人家的女儿,当初嫁给大哥时,遭到了家人的竭力反对,甚至要和她断绝关系,可是嫂子仍然嫁了过来,她看重的是大哥的人品。
大哥去世后,嫂子没少受娘家人的奚落,逼她早日改嫁,她那蛮横的弟弟甚至扬言要烧了我们的房子。嫂子还是那句话,“改嫁可以,必须带上康明。”尽管嫂子美丽贤慧,但谁家又愿意她拖着个累赘嫁过去?她的家人气得直跺脚,再也很少来往。
嫂子在一家毛巾厂上班,一个月才一百多块,有时厂里效益不好,还用积压的劣质毛巾充作工资。那时,我正念初中,每个月至少得用三四十块。嫂子从来不等我开口要钱,总是主动问我,“明明,没钱用了吧?”一边说一边把钱往我衣袋里塞,“省着点花,但该花的时候不能省,正长身体,多打点饭吃。”
我有一个专用笔记本,上面记载着嫂子每次给我的钱,日期和数目都一清二楚。我想,等我长大挣钱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嫂子的养育之恩。
中考之前,我对嫂子说,“嫂子,我报考了中专,可以早一点出来工作。”嫂子一听,愤怒地看着我,“你怎么能这样,你将来要考大学的。不行,得给我改过来。”第二天,嫂子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去找老师,硬是将志愿改了过来。
我顺利地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嫂子得知消息,做了丰盛的晚餐庆贺,“明明,好好读书,给嫂子争口气。”嫂子说得很轻松,我听得很沉重。
第二天,嫂子是红肿着眼睛回来的。我问她怎么了?嫂子沙哑地说了声,没事儿,刚才让沙子撞进眼睛里了。说完赶紧去打水洗脸。第三天她弟弟过来嘲讽她我才知道,嫂子为了给我筹集学费,去向娘家借钱,被娘家人赶了出来。
看着嫂子还有些浮肿的眼睛,我说,“嫂子,我不念书了,现在文凭也不那么重要,很多工厂对学历没什么要求……”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嫂子一巴掌打了过来,“不读也得读,难道像你哥一样去挖煤呀!”嫂子朝我大声吼道。嫂子一直是个温和的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发火。
那段时间,嫂子总是回来很晚,每次回来都拎着一个大编织袋,疲惫不堪。我问她袋子里装的什么,嫂子始终不给我看。有一天晚上到同学家取书,远远的看见路灯下蹲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面前铺着一块白布,上面摆满了鞋袜、针头线脑什么的。是嫂子。
我没有走过去“揭穿”嫂子。我远远的看着她时而躬着身和别人讨价还价,时而把零碎的钱理了又理。昏暗的灯光下,嫂子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十一点半,嫂子才提着编织袋回来,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一脸疲惫,却绽满笑容。看见我坐在桌前温书,走过来摸摸我的头,“明明,饿了吧?嫂子做饭给你吃。”我背对着她点点头,不让她看见我眼里盈满的泪。
那天晚上,嫂子晕倒在了厨房里。我听见轰隆一声之后冲进厨房,她侧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我赶紧将她背往医院。
医生说嫂子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贫血,加上劳累过度才导致晕厥。我要在医院照顾她,被嫂子轰了出来,“快回家温习功课,就要开学了,高一是很关键的一年。”
嫂子住了一天院就回家了,脸色仍然苍白。但她照常上班,晚上依然拎着那只编织袋去摆地摊。我实在忍不住,跑过去一把将编织袋夺了下来。嫂子似乎知道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微笑着对我说,“明明,还差一点,再挣些就够了。”说完轻柔地从我手里拿过编织袋,斜着肩膀走进夜色。
靠嫂子每晚几块几毛地挣,是远远不够支付学费的。嫂子向厂里哀求着预支了三个月的工资,还是差一点,她又去血站卖血。嫂子本来就贫血,抽到300cc的时候,护士实在看不下去,才自作主张地拔了针头。这些嫂子都不曾说,是后来那位护士——我同学的姐姐说的。
嫂子亲自把我送到学校,办理了入学手续,又到宿舍给我铺床叠被,忙里忙外。她走后,有同学说,“你妈对你真好!”我心里涌过一丝酸楚,“那不是我妈,是我嫂子。”同学们吁嘘不已,有人窃语,“这么老的嫂子?”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家离学校很远,每个月我才回去一次。每次回去,嫂子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临走还做好多的菜,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告诉我哪些要先吃,哪些可以后吃。每次都是看着客车走远,嫂子才放下挥动的手。而每次回家,都发现嫂子又比上次苍老了许多。
发现她头上竟然有了白发时,我念高二。为了供我上学,嫂子不光在外面摆地摊,还到纸箱厂联系了糊纸盒的业务,收摊回来或者遇上雨天不能外出摆地摊,她就坐在灯下糊纸盒。糊一个纸盒四分钱,材料是纸箱厂提供的。那次回家,看见她在灯光下一丝不苟地糊着,我说,“嫂子,我来帮你糊吧!”嫂子抬起头望了我一眼,额头上的皱纹像冬天的老树皮一样,一褶一褶的。失去光泽的黑发间,赫然有几根银丝参差着,那么醒目,像几把尖刀,锋利地插在我的心上。嫂子笑了笑,“不用了,你去温书吧,明年就高三了,加紧冲刺,给我争口气。”我使劲地点头,转过身,眼泪像潮水一样汹涌。嫂子,您才二十六岁啊!
想起嫂子刚嫁给大哥的时候,是那么年轻,光滑的脸上白里透红,一头乌黑的秀发挽起,就像电视里、挂历上的明星。我跑进屋里,趴在桌上任凭自己的眼泪扑簌簌直落。哭完,我拼命地看书、解题,我告诉自己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嫂子好好读书。
我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嫂子买了很大的一卷鞭炮,长长的一溜铺在地上,像条红色的火龙。嫂子点燃一支香,递给我,“明明,你去点鞭吧!”我接过香,就像接过嫂子所有的期盼和祝福。噼哩叭啦的鞭炮声引来了四乡八邻的人们。
那天,嫂子的爹娘还有弟弟也来了,站在人群中。嫂子看见他们,走了过去,扑在她母亲肩上,失声痛哭。晚上,五个人围着一张桌吃饭。她弟弟拍拍我的肩膀说,“康明,你真该好好读书。”
我挨个敬了嫂子的家人,真诚地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好嫂子。最后敬的是嫂子,她站起身,笑着说,“明明,一家人,就不要跟我客气了!”
大学里的生活和学习比在高中轻松得多,每年我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的助学金。而且,还有许多课余时间去打工,半工半读,基本不需要家里的钱。嫂子却仍然每个月寄钱给我,要我吃饱穿暖,注意身体。某一天我对着那个记载着嫂子每次给钱的笔记本时,突然恨起自己来。嫂子给予我的,岂是一个笔记本可以记载?我狠狠地扇了自己一耳光,将笔记本撕得粉碎。
大三没念完,我就被中关村的一家IT公司特招了。我将消息电告嫂子时,她激动不已,在电话那头哽咽着,“这下好了,这下好了,嫂子也不用为你操心了。康英也可以安息了。”
我突然迸出一句话来,“嫂子,等我毕业了,回来娶你!”嫂子听完,在那边扑哧笑出了声,“明明,你说什么混帐话呢!将来好好工作,争取给嫂子讨个北京弟媳。”我倔强地说,“不,我要娶你。”嫂子挂断了电话。
终于毕业了,我拿着公司预付的薪水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时,嫂子已经备好了饭菜,只等我回来。饭桌上,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看见我回来,嫂子说,“康明,快叫张大哥。嫂子以后就去跟他过了。”那个男人站起来,和我握手,一边啧啧地说,“真不简单,大学生呢!”我和他只握了两秒钟,就跑到房间里去了。
那天晚上,我没有吃饭。躺在床上一遍遍地在心里问,“嫂子,为什么,为什么不给我照顾你的机会?”
没过多久,嫂子和那个姓张的男人就结了婚。我去了,喝了很多酒。嫂子也喝了不少,隐约听见她对别人说,“看,这就是我弟弟康明,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呢!在北京工作。”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
后来,因为工作繁忙,我不能时常回家,只将每个月的工资大半寄给嫂子,可每次嫂子都如数退回。她说,“明明,嫂子老都老了,又不花费什么,倒是你,该攒点钱成家立业才对。”还时不时给我寄来家乡的土特产,说,“明明,好好工作,早些成家立业,等嫂子老了的时候,就到你那里去住些日子,也去看看首都北京,到时可别不认得老嫂子啊!”
我的眼泪就像洪水一样泛滥开来,我亲亲的嫂子,弟弟怎么可能忘记您?! 2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