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二月二古诗七首:二日旧传挑菜节,草芽菜甲一时生

妈妈 0 85

仲春二月二古诗七首:二日旧传挑菜节,草芽菜甲一时生,第1张

仲春二月二古诗七首:二日旧传挑菜节,草芽菜甲一时生
导读:古诗里的二月二,是青龙节,中和节,春耕节,挑菜节,簪花节,花朝节 农历仲春二月二是传统民间的节日,起源于古老的对天象和春天的祭祀。 上古运用的是天象纪年划分四季和节气,春季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称为”抬头“。 而雨水节气和惊蛰节气时

古诗里的二月二,是青龙节,中和节,春耕节,挑菜节,簪花节,花朝节

农历仲春二月二是传统民间的节日,起源于古老的对天象和春天的祭祀。

上古运用的是天象纪年划分四季和节气,春季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称为”龙抬头“。

而雨水节气和惊蛰节气时段,雷雨增多,大地回绿,万木萌发,也有如青龙复苏。

一,二月二是青龙节,龙抬头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唐朝元稹虽然是写的雨水节气诗,但是这雨水节气中,平原见龙,对应的就是龙抬头时段。

古代的很多民间的节日和祭祀是以节气为核心。可以知道唐朝之前祭祀青龙,是在雨水节气左右,而节气和月历的有所隔差,雨水节气祭祀青龙应该是古俗。

而雨水节气也往往横跨正月二月,所以长期演化,定在了农历二月二日左右。

农村会有迎接青龙,土地神,雨神的祭祀活动。

因为这段时间对于农事来讲,也至关重要,是一年春耕的开始。虽然正月初就有打春牛的活动,但是大规模的春耕,往往在农历二月,或者雨水,惊蛰节气之后。

那么民间的节日得到重视是在唐朝中期的唐德宗时代,他采纳了丞相李泌的建议,将农历二月一日,定为”中和节“,实际作用也是让各级官员重视这农业最重要的时段。

百官上农书,表达重视农业,重视农本。

重要官员这天都有庆祝集会,普通官员放假,地方官员,则投入到民俗民风之中,强调春耕的重要,那么各地的青龙节,也就应该是这个时候,基本固定在中和节后的一天,二月二日了。

二,二月二是中和节和踏青节

而官方中和节放假一天,实际也从上到下,扩展了二月二的影响力,二月二日成为城市踏青聚会的良辰吉日。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 唐 · 白居易《二月二日 》

在唐朝中晚期,二月二已经是个相对重要的日子,比如年轻人专门等着这天,哪怕是下雨,也不影响他们出游的兴致,何况是这天雨后初晴。

长安的草地上已经是小草茁生,菜园里有新鲜的春蔬和野菜,雨后茂盛。

白居易特地谈到菜甲,固然是他对农桑的喜爱,但是很有可能,二月二吃春菜野菜的风俗已经深入民间,应着节令,大家都准备吃这天最新鲜的蔬菜和野菜。

那么年轻人在做什么呢,他们穿着最美丽的春衣,骑着高头大马,几个人一起在码头集合,打算渡过河流,去下乡旅游,去草地赛马。

二月二在唐朝已经是城市的人踏青的日子了。此时是最美的春天,小草萌发,天气温润,气温舒适,而长安附近的桃花杏花李花,甚至还有梅花,都在盛开。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唐 · 白居易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节录

老年的白居易和刘禹锡同龄,晚年都居住在洛阳,早春的时候,天气还冷,两个人已经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耐得了早春的寒冷。

他写给刘禹锡,这早春不适合咱们,太冷了。我和你约在仲春二月二去踏青赏花,那个时候,春风和暖,春花如醉,咱们这两个老骨头可以一起喝酒,享受春光。

那么可以看到白居易看重的不是官方的中和节,而是民间的二月二青龙节。

也可以看到当时官方的中和节,实际是对二月二有着推动作用,人们本质上还是钟情传统的二月二青龙节。

三,二月二是春耕节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讶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唐 · 李商隐《二月二日 》

这是晚唐李商隐在四川过的二月二。这里是唐朝边境地带,但是二月二日非常热闹。

他是沿着江上散步,和暖的春风吹过,他听到了音乐声。

这音乐声是民间过二月二青龙节的欢快声,人们在河岸的田野间穿行,迎神庆祝,而绝对不是都市人那种只是高乐游春。

因为这是江边,他看到的是繁茂的田野间水边盛开的桃花,长丝的柳条,有各样的紫色的蝴蝶和蜜蜂翻飞。背景却是大面积的农田,或者还有农田上盛开的菜花,才惹得这么多蝴蝶蜜蜂来。

重点就是,如果李商隐看到的是城市景区的人在赏花游玩,他不会写下下面深沉的感慨。

他说我在万里之外的这里,想回到家乡,像陶渊明一样耕种土地,和田园相伴。只是我在这里军营工作,已经三年,无法回乡。

这江边的潺潺流水,不要惊讶我这样的思乡,这水声如同春雨,都打在我渴望回家的心田上啊。

这民间二月二的原野和迎神的音乐声,让他渴望回到自己的家园和田园。此时他已经多病。但是站在这春气勃然的江边和田野上,他还是开心和舒展的。

二月二是春耕的开始,是春耕节,也激起了李商隐的田园梦。

四:二月二是挑菜节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宋朝贺铸《二月二日席上赋》节录

仲春时节正是原野野菜茁生之时,中国人的蔬菜本来就是由野生驯养而来,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草本不适合家养,但是在某些季节可以食用,药食同源。

饥荒战乱,土地贫瘠,疾病,各种原因都会让人寻找野菜,只是二月是草木最为茁壮初生的时期,许多可以吃的草芽茁生,如果不采摘,可能就随时变老或者化作绿肥。

肯定是先有挖野菜的传统,而后二月二才成为挑菜节。至少唐朝白居易的二月二,他的眼睛就盯上了初生的菜苗。

到了晚唐,二月二踏青挑野菜回家成为传统,因为此时的野菜得地气之先,最可口,且有治病防病的功效,比如蒲公英利水,荠菜明目养肝。这些野菜不挖食,也浪费了,何况人工挖掘,只要不过分,是可以疏松土壤,让土地和苗木更肥沃的。

晚唐,五代和宋朝,二月二就还有民间的另外一个称呼,叫作挑菜节。

这是宋朝的贺铸在宴席上,谈到二月二的风俗。

大家都出去找野菜,这样的活动,轻快古朴,这是贫寒中的乐趣,想起来就让人开心。

多少烦恼都在这无边向上的春色里化掉了。

你看那草也是青的树也是青,江山城池在最美的春色里亲近我们,欢迎我们。

我在想,他是不是酒宴的凳子上还放着一大筐野菜,让他如此杯酒得意?

五,二月二日是簪花迎富节。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南宋 · 魏了翁 《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

二月二日戴花迎富的风俗起源于晚唐五代,正月是一年的岁首,年节庆祝长达一月,这个中间,衍生出送年送穷的说法,正月底折杨柳,表示送穷,而仲春二月戴新花,表示春天回归,一年开始,迎接富贵。

这种风俗在宋朝民间被强化,人们二月二踏青之时,带着满头鲜花,表示吉利富贵。

这也拉动了宋朝花木的需求。因为几乎每个重要的节日,宋朝人男女头上都顶着小山一样的鲜花。

其实这位诗人也是应着民俗调侃,他也重在参与。

比如大家一起去北边的郊区看花,还有个由头,迎富。

他调侃说,若是富贵像贫穷一样赶不走,逼着我富贵,那我决不推辞。

这样的街头巷尾的传说,已经很久了,我也乐得和大家一起去看花赏花,簪花,去迎接富贵。

那么你就是知道海棠花为什么别名“玉堂春富贵”了吧,这种二月初的美花,正好开得是时候,踏青的时候带着一头归来,那叫头顶富贵花啊。

六,二月二日是花朝节

实际花朝节,从古到今,各地风俗不一,二月二有之,二月八有之,二月十五有之。

“ 花朝恰了一分春,雨雪阴霾占两旬。

翻忆昔年成感慨,长官出郭劭耕民。 ”宋朝 杨公远《花朝》

这首诗里的花朝显然是二月初,因为花朝节到来,正月就过去了。三春的初春也就结束了。

只是这年的花朝,20老天都是雨雪阴霾。

那么他回忆去年此时,天气好,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地方长官亲自到乡村,去勉励春耕的农民。

那么可以知道这首写的是花朝,是在二月二青龙节春耕节。

实际二月真的是春天的花季啊,梅花落,桃李开,杏花开,菜花儿开,海棠花儿开,迎春花儿开,玉兰花开,是百花开放的美好季节。

整个二月都是花的生日。

你还知道二月二有哪些来历,掌故和别称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简介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老京城流传至今的一个“节令”。不但京城这样,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华人也仍保留着这个“讲儿”。

民间传说着二月初一龙睁眼,二月初二龙抬头,二月初三龙出汗。自打年下前后,“春打六九头”的那会儿,老街旧坊碰面就一准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念叨着“二月二”这个日子口的讲儿、礼儿和令儿。冬仨月的“委冬儿”,着实的让憋屈在小屋里的老老少少心里慌慌、痒痒。

说了,沉睡在泥土里的龙都闲不住、睡不着了,那这人还等什么?那就别闷儿在屋里聊闲篇,到屋外透透气吧!论讲儿、论礼儿、论说道的老人们听着“惊蛰”的雷声震动着大八櫈小八櫈的窗户纸沙沙地响动,开始编排着、告诉着还是“孩子芽儿”的晚生后辈龙是啥模样,龙是咋样睁开双眼,龙是咋样抬头威风,龙是咋样出汗翻身!

在这个当口,家里主事的女人们,抢在二月初一的头里儿,为家里老老少少脱掉了一头的冬装忙碌。按照老礼儿,初一到初三不能做活儿,不能动用剪刀和针头线脑儿。善良的女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头几天儿就喊着唬着,全家上上下下的人千万别动刀剪之物,甚至背着家里的老小,把忌讳的东西一堆儿的收了起来。甭管您有多急有多恼、有多要紧,从那老太太嘴里铁定是套不出来东西搁哪儿,逼急了,老太太恼了,会不论秧子的一通怒骂:“动那家什干吗,你就不怕扎瞎了龙眼?划破了龙皮?”再逼急了,她老人家会赌气说:“我哪,都藏在耗子窟窿里了,你找去吧!”您说,您有辙吗?那耗子会说话吗?

棉裤变夹裤,棉袄变夹袄,真难为了家里主事儿的娘儿们,一家子七八口子,刚过完年下,还没缓过劲来,就又忙活着赶在二月二头里换季,甭说,起早搭夜、点灯熬油是跑不了的事儿!

说句心里话儿,说句实在话儿,这老娘儿们对过二月二的事儿忒揪细。

都说“二月二打房梁,蝎子游蚓(蜈蚣)不下墙”。

古老的旧京城,四合院的房子都该有着几百年的年候儿了,老旧的屋,为寻暖的虫虫蚁蚁提供了地方儿,谁不怕在屋里呆得好好的,房梁上掉下了东西,就算是掉下个蝎拉虎子(壁虎),也够您吓掉魂儿的。敲打着,嘟囔着,敲醒了梁上的活物,是让您挪挪地方,别睡过头儿一机灵掉下来!“二月二扫锅底,省柴省火不费米”。

老辈子的京城睡炕烧柴锅,一冬儿下来,取暖做饭烧火的树叶、柴火和烟煤,会把锅底沾上很厚的黑灰,趁着这节令的时会儿,大扫除一回也不是个坏事,至于费米不费,那估摸着是为了说着顺口,您家人口多,把个锅底扫薄了,也是该吃多少一点也不能少!“二月二扫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

冬天儿的炕,咋说也比外面露天地儿里暖和,这炕缝里、炕的犄角旮旯、炕被的下头,保不齐藏着钱串子(百足虫)、潮虫什么的。老头老太太时不时地吓唬那些不懂事、还小的小子丫头们,数落着这虫子爬这钻那的玄乎话,为的是震唬住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上手玩儿的孩儿。不过这二月二之后,虫子们活泛起来,万一被它们叮了咬了,大年初儿的,咋说咋是晦气。有两种虫子必须在这会儿消灭,那就是在墙壁、明柱缝里、炕被破棉絮里躲着冬眠不醒的土鳖和臭虫,别看它们一个是饿得没了样儿,一个是饿成了两层皮,别信它,它们可是活着有气呢,过一两个月,那土鳖,公的带着翅膀飞,母的跑得快了去了。那臭虫,变着法儿的在后半夜爬到人身上吸血,吃成一个个黄豆粒大小鼓溜溜的小红灯笼。早已不提倡的六六粉,是它们致命的克星。

“二月二”这里面的妈妈论儿、讲儿、礼儿真是太多了,老人们却喜欢得没完没了,年轻人也喜欢得乐乐颠颠,要不咋会在龙年里添了那许多的龙子龙孙呢!

其实,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老百姓不就是找个事儿说事儿吗。再说了,吃好了才能说着有劲儿,有说道儿。

农历的正月二十三,吃完年下的最后一顿荤汤荤菜,就该盘算着二月二咋过了。

正月里,甭管您家有多少鸡鸭鱼肉,省着吃也好,费着吃也罢,到二十三这天儿,麻利儿的得“打扫”干净,想是图个吉利?或是天热了起来留不住了?反正说不清这事儿。但是有一桩,您可得想明白,二月二没几天就到了,那天吃啥,年年咋过,不用想都明摆着。

“二月二,龙抬头”,既说了,就得为这龙添彩儿不是,为啥先说吃,吃好了,身子骨硬实才能腾飞。您瞧着吧,老娘儿们们,把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

元宵,是龙眼睛;面条,是龙须子;褡裢火烧,是龙舌头;饺子,是龙耳朵;薄饼,是龙皮;米饭,是龙子;馒头,是龙蛋。最让人不解的是,摆上几对鸡爪,愣说是龙爪。助兴的菜有:芥菜缨炒黄豆嘴儿,芥菜的谐音是“借财”,黄豆嘴儿(不是黄豆芽)代表“金豆”;老腌儿鸡蛋切开流油儿,叫“财源滚滚来”;上一盘豆腐,取个名儿叫“兜福”;特地留下的白菜头,把叶整个剥开洗净,用来把桌上的菜、饭包起来捧着吃,这叫“包财”。吃着“包财”千万别说散喽,使劲捧着吃图个好说头儿。

习俗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理发(有习俗正月理发死舅舅)。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相关记载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 《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 《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传说故事

故事一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故事二

“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囊。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合好。”小伙子听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

再说公主离开龙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非常恼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天天想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故事三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民俗活动

1、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3、民俗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人抬头。”这句老话为人的昂扬向上定下了调子。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代名词。此间,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零摄氏度以上,由于天气转暖,因对流而形成的积云逐渐增多,降水量自然明显转多。

“二月二”是一个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等等都相关的日子,讲究特别的多。既然想龙抬头,就要设法引龙出来。自打明朝以后,就有撒灰引龙之举,沈榜的《宛署杂诗》写道:“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每到二月二,各家都从大门外到屋中,再到厨房绕水缸一圈撒上石灰,这天不许扫地、做针线活,说是怕伤了龙。撒石灰粉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让复苏的虫子在屋内繁殖。为此,要用明火遍照墙壁房梁、犄角旮旯,“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老奶奶一边说着“敲炕谣”一边手握笤帚敲打炕:“敲呀敲,敲炕头,金子银子往家流,敲呀敲,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在农村,这天早晨,庄稼人要在院子里用灶灰画五个大圆圈,把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之为“打囤”,预祝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囤圆。要不怎么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呢。

在北方,二月初二,已是春开解冻,阵雁北飞,犁牛遍地,即将是整地播种的好时节了。据《古今北京》载:清代定制,每岁仲亥日,皇帝要到先农坛祭祀农神。行礼完毕,还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样子,就算是玉帝亲耕了,然后,坐在观耕台上观“庶人终亩”。皇帝在此时祭祀农神,本意是号召人民起来春耕,后来经过一些人的神化,成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传说。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去理发,据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这天,理发的地方,会忙得不亦乐乎,皆因人们一个多月没理发了。所有的理发师傅,歇了整整一个月,赶到二月二这天,早早开门,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拥而至,“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二月二这天所有吃的东西均和龙有关,饭叫龙子、面叫龙须、饺子叫龙牙、馄饨叫龙眼、春饼叫龙鳞、肉卷馍叫懒龙。酱肉必吃不可。汉族的传统习俗是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以前人们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初一、破五、十五都完了,肉也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到了二月二,就把这“龙头”作为供品拿来享用了。

二月二,也是接闺女请女婿的日子,俗称“闺女节”或“宝贝儿节”。按北京旧习俗,出嫁的闺女在正月不许看娘家灯,故此正月刚过,父母便急急忙忙接闺女了。有道是:“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二月二,除了是龙的生日,也是土地爷的生日,旧时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庙祭拜。光拜土地还不行。北京还有一个风俗是进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额上贴了金字,骑上毛驴相继来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庙烧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顾。名为到庙上香,实则踏青外游。《岁华纪丽谱》记载:“二月二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

民俗食品

春饼

春饼是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驴打滚

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经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虎占福)做的最有名气。

气候节气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1、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

2、二月二,拍簸箕,虱子跳蚤不敢上炕。

3、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4、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5、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6、龙下频主旱,多龙多旱。

7、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9、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

10、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11、身无斩龙刀,也敢下东海。

12、是龙到处行雨,是蛇到处伤人。

13、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下来,掉眼泪儿。

14、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

15、仲春二月二,谷种好落地。

16、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往。

17、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18、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19、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20、二月二,不喝茶,去到地,打了铧。

21、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22、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来小仓流。

23、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24、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25、是龙来去大海,是蛇草里钻。

26、二月二,敲门垴,大的领着小的跑。

27、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28、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29、二月二扫锅底,省柴省火不费米。

30、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31、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32、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33、二月二,敲门墩,坐下不动也生金。

34、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35、擒龙不怕浪涛涌,打虎不怕虎逞凶。

36、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37、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38、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打好囤,备好梯,丰衣足食无忧愁。

39、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40、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41、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2、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43、二月二,敲瓢叉,蝎子蚰蜒往外爬。

44、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45、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

46、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47、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48、二月二,不吃窝,去到地,打了锅。

49、二月二,龙不抬头我抬头。

50、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51、二月二,撒石灰,蝎子、蚰蜒死成堆。

52、二月二扫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

53、二月二打房梁,蝎子蚰蜒不下墙。

54、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55、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

56、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57、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58、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

59、二月二,敲梁头,大囤满,小囤流。

60、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61、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62、二月二,龙抬头,虫虫蚂蚁往外游。

63、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64、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65、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

66、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67、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住家滚。

68、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1、女子结婚后,忌在娘家过二月二。

2、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女子结婚选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妇。“回头”和寡妇。

4、从春节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5、走亲访友。看望病人忌初一。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6、商店忌说“关门”,晚上关门叫“靠门”。

7、造房木材忌用桑木(“桑”谐音“丧”)。槐木(“槐”谐音“坏”)。

8、为人贺喜忌穿白鞋,忌扎白腿带或白腰带。父母死后,一月之内不能为人贺喜。

9、渔民或船户忌说“翻过来”,称“滑过来”。

10、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二月二,双倍幸福暖心头,双倍财运鼓腰包,双倍好运开大道,双倍开心乐悠悠,双倍祝福送你手,愿你二月二里抬龙头,蒸蒸事业做龙头,幸福欢乐把你抱。下面是关于2月2龙抬头祝福的内容,欢迎阅读!

 1、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2、二月二,盖瓦屋,小河沟里跑老鼠。这里钻,那里藏,狸猫趴在囤沿上。挪一挪,走一走,逮住老鼠咬一口。

 3、二月二,龙抬头,龙神驾临幸运舟,祥瑞之气跟你走,风调雨顺庆丰收,好事成双有缘由,快乐加倍无烦愁,吉祥如意更长久,愿你好运绵绵无尽头!

 4、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雄风抖,好运和你长相守;龙抬头,送如意,大事小情都顺意。龙抬头,财源来,幸福吉祥乐开怀。

 5、二月初二龙抬头,为你抬走烦恼与忧愁,为你抬来生活喜与乐;为你抬走疾病与伤痛,为你抬来健康一整年;为你抬出事业步步高,为你抬出财富滚滚来。二月二快乐!

 6、二月二龙抬头,鸿运当头好兆头,祝你:工作有干头,做事有劲头,目标有准头,经营有赚头,未来有想头,日子有奔头!

 7、二月二,龙抬头,短信祝你好兆头:抬走烦恼与忧愁,让你生活无担忧;抬来幸福与满足,让你生活美滋滋。二月二日龙抬头,祝你生活顺利,开心有盼头!

 8、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大家都来啃猪头,满大街的晃猪头,其中就有你一头!

 9、二月二,龙抬头,走的走,留的留:疾病走、健康留,忧愁走、快乐留,晦气走、财气留,眼泪走、微笑留,悲伤走,吉祥留!

 10、祝您二月初二龙抬头,幸福快乐无尽头,财源广进不用愁,友情亲情暖心头,事业更上一层楼!

 11、二月二,龙抬头,送来吉祥好运头:微风吹,细雨飘,愿你事事有准头;说悠闲,道娱乐,轻松自在有奔头;短信传,祝福送,希望曙光好兆头。祝你快乐!

 12、嘘!赶快回家,今天是二月二,啃猪头。你在外面很危险!当心别人把你当猪头啃了!

 13、二月二龙抬头,祝你幸福快乐没有头,万般好事找上头,天天好事不断头,钞票财宝砸到头,亲情友情暖心头,团团圆圆到白头。

 14、二月二,龙抬头,短信送来好兆头,问候帮你开好头,顺便送只大猪头。愿你幸福生活无忧愁,前途光明无尽头,钞票满满大金斗。

 15、生活有了你的陪伴,烦恼都已统统走光,快乐来到我的身旁,幸福轻轻地在流淌。二月二龙抬头,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祝愿我们的爱情更加甜蜜幸福!

 16、二月二,龙抬头,春风吹来‘财’头,春雨飘来‘福’头,工作带来‘顺’头,生活带来‘甜’头,新年到,好运来,祝你今年大发财。

 17、二月二,龙抬头,吉祥的日子,祝福送不够。愿你事业高升无尽头,夫妻恩爱到白头,吉祥如意跟着走,平安健康每一周,幸福生活无忧愁!

 18、二月二,龙抬头,短信送来好兆头。祝你生活顺利开好头,事业高升没有头,忧愁烦恼不开头,爱情甜蜜到白头,一生平安幸福如意头。

 19、二月二,龙抬头,好兆头,新开头。龙抬头,吉祥头,好日子,有盼头;龙抬头,如意头,好工作,有奔头;愿你,好运多,幸福多,好事多,无尽头!

 20、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金豆开花,五谷丰,财源滚进你的兜!

 21、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这把喂蚂蚱。蚂蚱撑得伸了腿,喜得小孩咧着嘴。

 22、二月二,龙抬头,头份祝福送给你!人生一世,要起好头:踏实工作不出风头,实事求是不争彩头,奋发有为不减势头,头脑清醒不栽跟头,每天都有好兆头!

 23、二月二龙抬头,龙神驾临幸运舟,祥瑞之气跟你走,风调雨顺庆丰收,好事成双有缘由,快乐加倍无烦愁,愿你好运绵绵无尽头!

 24、龙抬头,人理头,从此好运赶不走!二月二,人洗头,从此没有烦与愁!龙的传人要抬头,从此昂首又挺胸,从此快活乐悠悠!

 25、二月龙抬头,人人去理发,争抢交好运,不要动针线,恐伤龙王眼,美食祭神龙,祈雨盼丰登。

 26、二月二龙抬头,我来送你三抬头:一抬头,金钱事业双丰收;二抬头,亲情友情暖心头;三抬头,爱情甜蜜共携手。节日快乐!

 27、二月二,龙抬头,祝福送上好兆头,祝你:未来有奔头,工作有干头,做事有劲头,生活有拼头,努力有准头。二月二龙抬头,祝你美好生活始开头!

 28、二月二龙抬头,收到短信好兆头:幸福快乐开了头,生活甜蜜在心头!事业腾飞无尽头,亲朋好友常聚首,夫妻恩爱到白头!

 29、二月二,龙抬头,吉祥日,大仓满、小仓流,共庆贺,大家来,啃猪头,满大街,晃猪头,左一头,右一头,南一头,北一头,前一头,后一头,其中有,你一头!

 30、二月二龙抬头,我来送你三抬头:一抬头,金钱事业双丰收;二抬头,爱情甜蜜共携手;三抬头,朋友祝福天天有。友情提醒,没事你就多抬抬头!

 31、二月二,龙抬头,抬走烦恼与忧愁;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幸福与满足;二月二,龙抬头,抬走苦闷与波折;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吉祥与好运。祝你快乐!

 32、二月二,吃猪头,幸福快乐留心头;二月二,引灰龙,财富元宝流仓库;二月二,敲房梁,赶走烦恼和忧愁;二月二,煎年糕,工作事业步步高;二月二,龙抬头,好运永远伴左右。

 33、二月二来龙抬头,人群攒动街上走;舞龙舞狮热非凡,吉利开心双丰收;龙抬头来雨儿下,万物复苏润心田;作物丰收人们乐,其乐融融好一年!

 34、二月二,围大仓,谷子黑豆往里装。先装米,后装面,再装几个咸鸭蛋。娃娃娃娃你别看,货郎挑子到门前。

 35、二月二,龙抬头,紫气东升,昭昭鸿运照。福禄寿喜同道,幸福快乐最逍遥。身体康健好运缠绕,业绩喜人奔头好美妙。财到福到运到喜上眉梢!

 36、二月二,龙抬头,吉祥日,送吉祥,送如意,财源滚滚流向你,爱情甜蜜粘着你,工作顺利美着你,幸福快乐属于你。

 37、二月二来龙抬头,提醒自己要微笑,繁忙生活有情调,快乐把你来围绕,忧愁烦恼都忘掉,平凡日子真美妙。希望你看到短信能笑一笑,祝你一生幸福乐无边!

 38、二月初二龙抬头,祝福短信送到手;读着短信啃猪头,好吃好喝好兆头;看着短信去剃头,有说有笑有朋友;发个短信给朋友,事业更上一层楼。

 39、二月二,龙抬头,精彩有看头:一场大戏叫龙争虎斗,一场**叫卧虎藏龙,一场音乐会叫虎啸龙吟,一场运动会叫龙腾虎跃,龙兄虎弟与你一起龙行虎步!

 40、二月初二龙抬头,祝您:爱情事业双丰收,相亲相爱到白头,事事如意暖心头,福禄双全上层楼,幸福快乐无忧愁。

 41、二月二,龙抬头,愿我的祝福,为你的幸福画龙点晴:龙飞凤舞好姻缘,龙韬豹略好事业,生龙活虎好身体,龙行虎步好前途,飞龙在天好运程!

 42、二月二,龙抬头,好运连连涌上头,每天快乐无尽头,爱情友情在心头,健康平安不断头,金银财宝砸到头,愿你每日乐悠悠。

 43、一横一撇竖弯钩,一撇一点龙抬头。二月二,愿你龙凤呈祥好姻缘,生龙活虎好身体,龙腾虎跃好事业,步步高升跃龙门,虎距龙盘今胜昔,飞龙在天添锦绣。

 44、龙头抬一抬,好运跟着来,日子麻溜溜,快乐开笑口,财源似水流。二月初二到,祝福送朋友,幸福藏心头,万事不用愁。

 45、二月初二春龙节,好事成双不停歇。祝你爱情双飞,福禄双至,名利双收,智勇双全,才貌双绝,快乐成双成对,幸福双双而至!

 46、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吃猪头的习俗,预示着“家家户户吃猪头,年年岁岁好兆头”!

 47、二月二来龙抬头,短信祝你好兆头,新年快乐在心头,爱情甜蜜心里乐,生活幸福样样有,事业顺利好彩头。愿亲爱的朋友生活甜蜜,万事顺意!

 48、二月二龙抬头,收到祝福好兆头,好运连连开了头,幸福快乐记心头!马到成功无尽头,升职加薪碰到头!合家团圆乐悠悠。

 49、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50、二月二龙抬头,前程似锦乐悠悠。二月二龙抬头,福运伴你解烦忧。二月二龙抬头,财神走来把你揪。二月二龙抬头,爱情友情双丰收。

 51、二月二,龙抬头,炯炯眼神映猪头,活像一个乖小丑,乐得大家泪水流,左瞅瞅,右瞅瞅,发现是你在里头,嘿嘿,猪你二月二,龙抬头快乐。

 52、二月二,我送你一个刚抬头的“龙太子”,我送你一个理烦恼的“大剪刀”,再送你一块品最美味的“猪头肉”,请你看着信息,笑品福乐!

 53、二月二,炒豆豆,逗龙引凤好兆头。炒黄豆、爆红豆、炸蚕豆,噼噼好劲头;发财豆、顺溜豆、开心豆,“豆”是好前程。金豆不胜数,招财又纳福。

 54、二月二龙抬头,眼睛放光,看见前途;龙须飘逸,触到幸福;犄角坚挺,指引明路;声音远播,吼出威武。愿您吉祥如意!

 55、龙抬头节,理发店的生意火,这一天理的发,俗称“剃龙头”,把头一年的晦气都剃掉。用新的“龙头”去思考,事业新发展、理想全实现。祝龙抬头节快乐。

 56、心情总是烦躁,因为没有你味道。开口总是乱叫,因为没有你关照。二月二已到,还不快来我这里报道,二月二龙抬头,你快乐。

 57、二月二龙抬头,祝福短信没有头,好运频频向你点头,爱情如蜜尝到甜头,事业顺利登上顶头,**期期都中彩头,钱财滚滚没有尽头!

 58、二月二,龙抬头,祝你:父母,身强体健,龙行虎步;夫妻,相亲相爱,龙凤呈祥。愿你:住房,宽敞明亮,虎踞龙盘;生活,充实快乐,龙颜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