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卡算不算自愿赠与

老公 0 900

亲属卡算不算自愿赠与,第1张

亲属卡算不算自愿赠与
导读:亲属卡算自愿赠与。亲属卡属于赠与,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因此,亲属卡算作自愿赠与。当使用亲属卡消费时,消费的金额会从代付方的账户中扣除资金,如果对方没有钱,则只能由赠与人掏钱。亲属卡,是对亲人的

亲属卡算自愿赠与。

亲属卡属于赠与,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因此,亲属卡算作自愿赠与。当使用亲属卡消费时,消费的金额会从代付方的账户中扣除资金,如果对方没有钱,则只能由赠与人掏钱。亲属卡,是对亲人的一种代付产品,简单来说就是亲属买东西,别人付钱。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上向父母、子女赠送亲属卡,对方在使用亲属卡消费时,消费的金额系统会自动从代付方的账户中扣除资金。赠与虽然不可能成为社会中财产所有权移转的主要形式,也起不到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现代社会,赠与仍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赠与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财富平衡分配;另一方面,赠与可以沟通赠与双方当事人的感情,进而融洽社会气氛,减少社会矛盾。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合同和单务合同,即赠与人无对价而支付利益,受赠人不负担任何对待给付义务既可获得利益,这一合同关系导致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严重违反公平和等价有偿的交易原则。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请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2、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3、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综上所述,为均衡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赠与合同的立法中,立法者都尽可能采取措施优遇赠与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亲情卡实际上是一种代替支付的功能,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设置有亲情卡的功能,用户可以选择与父母、子女或者伴侣之间互相绑定亲情卡,并将其中一方设置为支付方,那么当另一方消费的时候,支付方就会收到账单。

亲属卡,是微信于2018年6月上线的产品功能,用户可通过在微信上给父母、子女及其他亲人等开通(赠送)亲属卡 ,对方消费时由发放亲属卡一方代付。

主要功能

用户可以选择为父亲、母亲、子女及其他亲人等赠送亲属卡。赠送亲属卡即可代使用方进行支付,亲属卡的每月消费额度由代付方设置,最高可设置3000元/月。开通亲属卡后,代付方可根据自身意愿对额度进行修改或解绑亲属卡。代付方和使用方在开通、使用、修改、解绑亲属卡期间产生的纠纷由双方自行解决。

亲属卡消费资金将从代付方的账户扣除,系统将根据代付方的使用习惯推荐优先扣款方式,可自行切换。如优先扣款方式扣款失败,将尝试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完成扣款。

亲属卡实现了一种沟通与连接,帮助用户实现了一种对亲人日常生活的陪伴,满足了用户被关心和被需要的情感需求,践行了"不在身边,依然陪伴"的理念和价值。

赠送方法

1 在微信中,依次进入我-支付-钱包-选择亲属卡

2 选择赠送亲属卡后,可以选择送给父母、子女或其他亲人,最多可以开通10张,

对方需要在24小时内及时点击领取使用 。

使用方法

1 用户收到亲属卡后,卡片会存入微信我 - 支付 - 钱包 -银行卡页面。

2 在需要支付时,选择亲属卡即可。

使用场景编辑 播报

赠卡方和收卡方需实名认证后才可使用;每张亲属卡的每月额度上限为 3000 元,赠卡方可自行设置额度,超额后亲属卡当月不可用;亲属卡可用于红包、扫二维码支付,支持大部分微信支付的消费场景,暂不支持转账、理财、境外商户消费使用;如亲属卡交易发生退款,将原路退回出资方的扣款账户,使用方的额度不恢复 [。

解绑方法

解绑方法(2张)

1 付款方可在亲属卡管理界面操作解绑。

2 使用方可在银行卡列表查看操作解绑。

给女朋友的微信亲属卡设置多少合适,这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

1 如果你的女朋友还是学生,一个月1500的额度基本上是够用的。

2 如果已经工作了,那么额度建议在2500到3000,或者根据你们日常交往中的消费情况来决定。

总之,微信亲属卡额度设置多少合适,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来决定,既要满足日常消费需求,也要合理控制消费额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