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4年前的“皮包骨弃婴”吗?24岁网红收养她,现在过得还好吗?

老公 0 46

还记得4年前的“皮包骨弃婴”吗?24岁网红收养她,现在过得还好吗?,第1张

还记得4年前的“皮包骨弃婴”吗?24岁网红收养她,现在过得还好吗?
导读:这位“皮包骨弃婴”很幸运,能够被一位年轻网红妈妈所收养,如今的她,在这位网红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健康成长了,生活的很好。一、这位弃婴被网红收养的经过。孩子是赐给我们的小天使,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都应该被她的父母所呵护,因为他们是带着对

这位“皮包骨弃婴”很幸运,能够被一位年轻网红妈妈所收养,如今的她,在这位网红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健康成长了,生活的很好。

一、这位弃婴被网红收养的经过。

孩子是赐给我们的小天使,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都应该被她的父母所呵护,因为他们是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世界上的。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可是,并非每个婴儿都会被她的父母所善待,有的婴儿一出生,就被父母所遗弃,本文提到的这个婴儿,是一位泰国的小孩。

这名小孩,刚开始被遗弃的时候,她的一张弃婴照片,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疯传,照片中的她,眼神空洞,并且黑而且还呆滞,非常的瘦弱,甚至腿上的血管,肉眼都能看得到。

尚在襁褓中的她,没有父母的呵护,只有饥寒交迫,冻得瑟瑟发抖。浑身上下,根本就没有一点婴儿的娇憨模样,就好像是被抽走了灵魂的娃娃一样,惹人心疼。

从照片上看,此婴儿眼神空洞,没办法聚焦,目光很涣散,不仅如此,而且手指内扣的厉害,可能有一些人不太懂,婴儿手指内扣代表的是什么?

其实,婴儿手指内扣,一般都属于先天愚型的宝宝,所以,当时就有很多人猜测,可能这名婴儿的父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选择抛弃她的。

她被当地的好心人所发现,并把她及时地送到了医院,当时的她,早已奄奄一息了,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这名婴儿才慢慢地缓过气来。

对于这名弃婴,医院也没办法收留,只能联系当地媒体,对婴儿的事情进行报道,只求有好心人能够收养这个可怜的娃娃。

其实,大家心里也是非常的清楚,收养一个先天不足的娃娃,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不仅仅需要物质基础,而且也是需要精神上支持的。医院也想到了这一点,求助媒体也只是最后一丝希望,如果没有人能够收养这名婴儿,其实,医院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很幸运的是,这件事情被报道后,就传来了好的事情,一位泰国网红**姐,非常愿意收养这名婴儿,而且意愿坚定强烈,可以说她是一位很有爱心的网红了。

但是,当时医院还是对这名网红表示怀疑的,因为她仅仅24岁,并且还是一个单身的姑娘,对于抚养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可以说,对这位小姑娘是有很大难处的。

医院主要是怀疑她的经济能力,但是,当时很多网友却是对这名网红的目的表示怀疑,认为她是不道德的,认为她是蹭婴儿的热度。

当然了,也有人表示,她人美心善罢了。对于这件事情,网友们的看法不一。不过,这名泰国网红,收养孩子的意愿还是很坚定地,在这名年轻网红的苦苦哀求之下,医院最终同意了,帮她办理了相关的手续。

其实,关于网友的看法,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网红这个职业,不能说这个职业吧,只能说部分网红的行为破坏了网红这个职业的名声,都认为网红为了流量,都可以不择手段去做一些事情。

不管她的目的如何,毕竟,别人做了实事,不像有的网红,一直游离在法律道德的边缘,为了自己的热度,在网上搔首弄姿。

任何事情不是绝对的,网红人员,也有很多正向的人,传播者正能量,不会把利益摆在第一位置。而这名泰国网红就是这样的人。

尽管当时收养这名婴儿,其实她是受到很多非议的,她不仅顶着舆论压力,而且也顶着家人的压力,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放弃这名婴儿。

为了解决非议,她就让网友见证她的真心,经常把自己精心呵护孩子的细节,上传到网上,让广大网友监督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

二、这名泰国网红的现状。

现在这名网红,她也结婚了,她的丈夫并没有嫌弃她和收养的孩子,对她和孩子都很好,而且夫妻俩人也有自己的孩子,组建了四口人的幸福家庭。

她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也让很多网友闭上了嘴巴。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人会为了单纯地炒作而去收养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

因为收养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就行了,而是真的需要付出很多的东西。有孩子的妈妈,应该都明白,即使抚养一个健全的孩子,在生活中,都是非常艰辛的,更何况不是健全的孩子。

可以说,这个孩子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好的养母,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之中。或许,她的亲生父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三、总结

像她这样的婴儿有很多,有的婴儿生下来,因为先天不足,很多狠心的父母,会选择让他们匆匆的来,又会送他们匆匆地走,希望国内的网红也能够像泰国这名网红一样,不管你干啥事,只需要你为公众做点实事,我们都会敬佩你。

01

上午11点半我到了医院。这家医院“防控疫情”做的好啊。我们送饭像探监一模一样的,隔着双层栏杆说话。

在门口递饭盒时,有人多说几句话,就会被保安催促,撵他们走,恨不得拿出警棍驱赶(当然这个没有)。

给人的感觉不仅是在维持秩序,还有可下有点权力了,用权过猛的现象。这是我最讨厌的我们“东北地方病”。

很多人不会客客气气的说话,除了喊就是横,不知为啥脾气总是那么大?作为东北人,真为这些现象脸红啊。有话好好说,就不行吗?

其实不至于这样严格、严肃和严厉,多说几句话又能怎么滴?我认为就是对工作厌倦、不耐烦的表现。

现在我好像知道了,疫情期间,为什么小区门口保安和社区居民总发生冲突了?开始保安态度也不敢恭维,然后个别居民也不冷静,所以就冲突不断呗。

我不说医院这个送饭制度,制定的合理不合理。首先,保安在执行这个制度时,态度、语言都感觉是消极的。把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当成监狱管教的职务了。

医院食堂没开放,送饭符合规定,不犯啥法,你吼什么呢?真是“医闹”来了,别说吼,你打他抓他,我们都没意见。

据我观察,在门口侧面递饭的瞬间,有人说了几句话,就直接撵人,态度还很不好。就我这性格,都有跟他们吵一架的冲动。但谁真那么做了,就会被扣上“妨碍疫情防控”的大帽子。承担不起啊。还是忍了吧!

02

我把饭盒递给老公,等老公上楼吃完,下来再把饭盒还给我,我再走。所以才有时间看到一些现象。

走出住院处大楼,看着门诊部排队准备就诊的患者和家属,也同样被维持秩序的保安喝来喊去的,听着他们喊叫的声音也是很不舒服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就不能相互尊重点?只把尊重给了领导,至于服务对象,就像“孙子”。

我想,不是全国各地医院都这样管理吧?至少西藏就不这样,上次我去山南人民医院吸氧,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有问必答不说,态度恭敬且温和。可能咱这人太多,恭敬不过来了。

东北人的特点就是干点啥,都吵吵把火的,不大喊不大叫,好像就没认真工作似的。

03

要不说都逃离东北呢,不是没有道理的,一点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啥大事吗?我一听吵吵喊叫心就堵的慌。

回到家,我和姐姐通电话,姐姐说:估计这都好不少了,疫情期间我来医院看病,门口保安和患者都打烂桃了,天天“星球大战”。患者或家属也有不讲理的,说话不好听的。但主要责任在保安,个个横乎的,几乎没有一个人好好说话的。

回来乘公交车是下午1点来钟,公交车还是人满为患。在西藏乘公交车没人,看这里人多,还不习惯呢。

在天津只要不是上下班高峰,公交车人也不算太多,不知哈尔滨是咋回事,啥时人都很多。

还说东北人口缩减呢,我看哪哪都是人满为患,车堵为患啊。主要是地铁不发达,没起到分流乘客作用,全指公交车运输造成的人多吧。

我家门口的地铁(这次回来,半边马路又拦上了),从2010年开始动工修建,现在还没通车呢?十年了,八年抗战都过去了。

主要街道有小黄车,但马路上骑小黄车的人也很少,因为马路没有自行车道。骑自行有危险。

不出门不知道自己家乡存在啥问题,一出门,一对比,才知道我们(看得见的)问题确实不少啊!

看这个你就别联系了

东莞市东华医院医患纠纷引发疑雾

“母亲动手术前我还想,东莞东华医院这么大的规模,看着就让人放心。谁知道我母亲从进这家医院当天噩梦就开始了:给我母亲做脑手术的五六万介入材料竟然不是通过医院进货和验收,而是来源不明地由主治医生直接从外面购买;三天用掉9万多元费用完全对不上账;我母亲生死关头医生照收红包。”昨日,刚为母亲办完丧事的刘大龙回到东莞,他拿着一叠厚厚的投诉材料,向记者揭示了发生在东莞的一宗离奇医患纠纷。

家属质疑:医院管理黑洞造成手术失败

医院回应:手术失败是患者体质特殊造成

2005年10月31日晚,王芳香女士在家突然昏倒,其儿子刘大龙急忙将母亲送到东莞市东华医院看病。医院诊断为“前交通脑动脉瘤破裂”,医生说需要抢救,刘当即交纳了1万元押金。

刘称,11月1日,其母亲的主治医师、东华医院神经外科曾文胜医生称,初步估计病人可能为动脉瘤破裂,建议他们采用介入双栓手术,并要他们准备5万元手术费。

11月2日,曾医生又称,手术要用4个血管支架,医院没有该材料,要临时购买。并称要从广州请专家来主刀。“当天下午,一个20多岁的外来女子匆匆将我母亲手术用的材料直接送到了医院2楼的手术室,医院请的李教授也于当晚开始手术”。刘大龙称,3日凌晨1时30分,曾医生从手术室出来称,因患者脑血管破口太大,2个血管支架放不进去,手术不成功。

“我母亲术后昏迷不醒,我们认为主治医生自己联络购买来源不明的手术材料;对我母亲脑部手术需要的血管支架尺寸术前没有进行正确判断;医院术中术后缺乏有经验的医生等,医院这些管理黑洞太大是造成手术失败的根本原因。”

对于患者的指责,11月12日,东华医院给刘大龙一份正式的答复文字称:“整个手术是家属同意后才进行的手术,整个手术严格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最终手术未获成功,是由于患者体质特殊等因素所致,并非诊疗操作失误。”

家属质疑:护士签收手术材料涂改价格

医院回应:护士签收在医院属“正常”操作

刘大龙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从医院方面获取的原始材料称:“这张广州达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手写的供货清单错漏百出,送货人是一个叫‘赖稀奇’的人,收货人竟然是当天手术的护士刘玉梅;5万多元的材料清单上的各项价格护士当着我的面就涂改,因为这些钱与医院打印给我的电脑收费清单对不上号。”

对此,11月9日,东华医院一位姓赵的副院长和该院监理委员会副总监殷小基先生在接受《新快报》记者和南方电视台记者联合采访时称,“我们医院每个员工都受过专业培训,有鉴别、签收手术材料的能力,我们的医生和护士是可以直接签收手术材料的,尤其是这种急诊手术,我们通常是这样操作的。没有任何不妥。”

在11月12日出具给患者家属的书面答复中,院方进一步表示:“关于王芳香介入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医疗器械,是我院从正规渠道统一购进,均具备相应证明及购货发票系合法产品”。

家属质疑:医院收费清单一改再改

医院回应:会在事后出具详细清单

刘大龙称,11月3日,医院将其母亲转入普通病房。11月4日,其母病情恶化,曾医生要求他们办理出院手续,并回家准备后事。“11月4日11时,曾医生通知我们欠费1万1千元,12时又称欠1万5千元,到13时又说差了1万8千元。我就不明白,手术押金交了75万元,治疗清单显示,到11月3日24时止,只花了2万多。可到11月4日竟花了9万多,而且11月4日根本没有其他治疗费用。”刘大龙称,医院方面对收费账单一改再改,让人难以信服。

“这张《东莞市东华医院病人费用明细清单》上,包括价值15元的‘备皮刀’和价值02元的‘布类、消毒品’等医疗费用都有清楚记录,但高达62134元的医疗费用在‘费用名称’一栏却含糊分别描述为10项‘材料费’;2项‘检查费’,而且这12项费用少则相差三五百,多则悬殊上万元,我们完全对不上账。”

刘大龙称,他曾就此提出疑问,该院的护士却称还少算了他们2000多元钱。

对此,11月9日下午东华医院赵副院长和医院监理委员副总监会殷小基先生表示:“医院病人的种种费用肯定会有清晰记录,并且是透明的,不会隐瞒患者。至于王芳香女士的医疗费用明细不清,医院一定会在事后及时出具详细清单,让家属满意。”

11月12日,院方给患者家属的书面答复中附了一份介入材料收费说明,说明上写道:“第8项应计金额为3105元,录入员错记为4105元,少收26945元”。

家属质疑:医生收红包出事后尴尬退还

医院没有正式回应

“主治医师曾医生还通过暗示收了我们的红包。”刘大龙妻子称,11月1日晚,曾医生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称其婆婆要马上手术。“当时曾医生的态度不怎么友好,我生怕他故意为难我婆婆,立即拿了2000元现金塞进他口袋,他摸了摸厚度,态度马上好了起来,说立即安排做手术。”“手术前曾医生还向我们索取了2000元‘会诊费’,说没有发票。我们都一一给了,直到11月6日和8日,因为我们投诉,这两笔2000元才退回。”刘大龙告诉记者。对此,医院没有正式回应。“我在医院留下了4万多元的欠条才把母亲转走送回老家,医院补给我们的收费单依然对不上账。”刘大龙说。11月27日,王芳香女士在湖南去世。

脑科专家:器材采购应由专职部门负责

监管部门:医院采购的器材须有注册证明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脑科专家向记者表示,正常情况下,手术所需的器材应由医院专职部门负责采购、验收。如果是紧急情况,可由医生进行联系,但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跟进采购,并验收材料资质等。由手术相关医生、护士来操作手术材料的采购与验收是不合适的。

关于王芳香手术失败的问题,该专家认为,由于对患者实际情况无法进行全面详细地了解,很难作出判断。但就患者所述情况来看,“2个血管支架放不进去”有可能是弹簧尺寸不符合规格造成的,这属于术前判断和准备的失误。而且,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还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广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器械监管处刘志深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医院采购的手术相关器材必须拿到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明,经营企业要有经营药品器材的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医院具体的采购验收方式虽然无具体规范,但应有一个严谨的程序,一般大医院都由自己的检验科或者设备科等专职部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