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民风民俗——鲅鱼水饺

领导 0 65

威海的民风民俗——鲅鱼水饺,第1张

威海的民风民俗——鲅鱼水饺
导读:鲅鱼饺子胶东一带很有名气,威海人也特别爱吃。因鲅鱼鲜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更深得当地人喜爱。做为饺子馅料儿的鲅鱼肉质更鲜美,无需加其他多余的调料,和入少许姜葱、韭菜,细腻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基本在威海各大小饭店都能吃到,不过做

鲅鱼饺子在胶东一带很有名气,威海人也特别爱吃。因鲅鱼鲜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更深得当地人喜爱。做为饺子馅料儿的鲅鱼肉质更鲜美,无需加其他多余的调料,和入少许姜葱、韭菜,细腻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基本在威海各大小饭店都能吃到,不过做得好的那些靠海的渔村或饭店,靠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多选用刚刚上岸的新鲜大鲅鱼做馅。因此若来威海旅游,选择住在渔村的朋友,可别忘了尝尝特色的鲅鱼饺子。

温馨的胶东饺子食俗

2011年,胶东海鲜饺子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胶东饺子食俗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许多老威海人的日常生活中,元旦、春节、中秋等传统佳节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在除夕之夜,更要吃饺子。饺子被称为“馉饳儿”和“元宝”,寓意辞旧迎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结婚时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馅要有包括鲅鱼馅在内的八山八海(即八种山珍、八种海产品),祝福新婚夫妻日子过得八面玲珑。结婚时新郎新娘吃的馉饳儿叫“遇见盅”,寓意一见钟情、姻缘美满。

孩子出生时、金榜题名时、迎客送行时、亲友团聚时等都要吃饺子。

我市周边地区曾流传这样一句俗语:谷雨到,鲅鱼跳,老丈人笑。意思是谷雨前后,鲅鱼最为肥美时,女婿要送老丈人两条大鲅鱼,回来时还要拿回来一条,表示孝敬和分享。此外,新女婿刚上门时也要拎一条新打捞上来的鲅鱼,越大越好。鱼越大,表明女婿越能干,岳父岳母在街坊四邻眼里就越有面子。

如今,以鲅鱼水饺为代表的胶东饺子食俗已经融入威海人的血液里,有着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和特征,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社会的发展盒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的人想尝尝威海的鲅鱼水饺,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发扬威海的民风民俗。

福和楽是威海长长行行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自主品牌,主打威海地域美食,鲅鱼馅,黄花鱼馅,鱼香虾饼,虾滑等等。充分吸取了民间制作工艺,结合现代生产技术,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新的餐食选择。

女婿给岳父岳母送鲅鱼的习俗是有起源的。岛城开埠之前,在民间流传着一个质朴无华的故事,说有一个父母双亡名叫小伍的孩子,被一位忠厚慈善的老人收养,待他长大成人后,因受环境和家庭的熏陶,同样成长为老实厚道的青年,收养他的老人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小伍为妻,小伍为报答老人的恩情,天天勤奋劳作,早晚种地,白天捕鱼。

有一年春天,正值鱼汛期,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时想吃鲜鱼,可天公不作美,天天刮大风,无法出海捕鱼,眼看老人病情越来越重,小伍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出海了。家里的老人危在旦夕,女儿守在母亲的身边不停地说:“娘啊娘,你先别咽气,小伍一会儿就回来了。”老人听后点了点头:“好孩子,难为小伍了,罢了,罢了……”话没说完老人就咽了气。

就在此时小伍拿了一条大鲜鱼跑了回来,可老人已经去世了,夫妻二人悲痛欲绝,抱头大哭,只好把鲜鱼做熟后供在了老人的灵前,从那以后,小伍夫妻每年都要在老人的坟前供上这种初春刚捕到的大鱼,并按老人死前口中念叨“罢了,罢了”的哀叹为这种鱼起名为“罢鱼”,即现在的鲅鱼。从此,人们从小伍的经历中得到启示,那就是,老人能吃的时候,一定要让老人吃够,老人想吃的东西一定要让老人吃上,尤其是春天的鲅鱼。于是,春天送鲅鱼孝敬岳父岳母就这样积久成俗,流传至今。

如果我有那末大1条鲅鱼(马鲛鱼),分成2份,1份鱼头尾,1份中段,

鱼头可以做汤,

临出锅的时候,撒1把韭菜,

鲜香味别提多美了。俗语说“加吉头,鲅鱼尾”,

鲅鱼尾是最鲜的了,鱼尾可以红烧,

干烧,

糖醋,也能够和鱼头1起炖汤。中段的做法多了,

我想做点鲅鱼饺子,

鲅鱼丸子,鲅鱼片(涮火锅吃),还可以做成熏鱼,

我们家都喜欢吃熏鱼,

每次熏上45条,

几天就吃的光光的,

这类方法易做,且好保存。

熏好了放在冰箱里,过年过节下酒最受欢迎了。这么多做法,你还忧愁那条10几斤的大鱼吗?

如果想要熏鱼的做法,

短我哦。

(^__^)

嘻嘻……

现代人生活好了,嘴也越来越叼了,有时真的说不清什么东西最好吃,饿了什么都好吃!这句话虽然浅显,但是我觉得却是普世真理。比如说:早市上的煎饼果子,夜宵的小龙虾,饥肠辘辘的晚上,一碗打着荷包蛋、热气腾腾的面条;又或者寒冷的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这些都会成为美味,所以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境遇,好吃的定义也就完全不一样。我记得小时候吃上一碗白米饭仿佛就像过年一样,但现在白米饭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嘴里所说的“好吃的东西”。

靠近海边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的4-6月份是鲅鱼的春汛期,也是渔夫大量捕捞的好时候,一旦过了6月份就进入封海期,就吃不到新鲜肥美的把鱼了,所以在我们烟台地区,有一个风俗习惯“谷雨到,鲅鱼跳,丈人笑”,意思是说每年的5月份新鲜的鲅鱼上市时,女婿要在第一时间买两条大鲅鱼送给丈人爹以示孝敬,所以这鲅鱼也叫“爸爸鱼”,你知道吗?你们那里关于鲅鱼有什么风俗呢?

说到鲅鱼,又叫马鲛鱼,素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的美誉,可见鲅鱼真的好吃,新鲜的鲅鱼刺身是最美味的,而鲅鱼饺子也是最鲜美的,是我们胶东的一大特色,鲅鱼不但好吃而且特别的营养,富含提高人脑智力的DHA元素和大量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钙、铁、钠等微量元素,还具有提神和补钙的食疗功效。

鲅鱼经过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长了一身的肥膘,相比秋天的鲅鱼,那是格外的鲜美,而且价格也不是特别的贵,一般一斤在20元左右,但是大家都知道,海鲜市场的水比较深,你稍微一个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买到臭鱼烂虾也不足为奇,我家出门便是海鲜批发市场,因此和老板比较熟络,所以一来二去我也学到了许多购买海鲜的经验和方法,如何分辨鱼的新鲜度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懂行人买鲅鱼,专挑这几点,保证新鲜肥美口感好,又不会花冤枉钱。

一看鱼鳃:

经常买鱼的懂行人都知道,买鱼的时候先看一下鱼鳃,鱼鳃的颜色越是鲜艳,说明这鱼新鲜度就越好;反之,如果鱼鳃颜色灰暗,这一定是放的时间长了,建议不要购买。

二看眼睛: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对于鱼类同样适用,新鲜的鲅鱼,眼睛是又黑又亮,黑白眼珠分明,一点也不浑浊,给人一种望眼欲穿的感觉,说明新鲜度高;如果发现眼珠已经瘪了,这样的鱼已经发了很长时间,建议不要购买。

三按压鱼身:

还是老话,人的触觉是鉴别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用手按压一下,鱼肉立马回弹,这鱼就是新鲜的,可以购买。

四看鱼皮颜色:

这是海鲜店老板着重强调的一点,那就是看鱼皮是不是有光泽,锃亮锃亮,而且要泛绿光,这种鲅鱼一定不是秋天冷鲜的,这是春天鲅鱼特有的,春天买鲅鱼时,有人看鱼腮,有人看鱼眼,海鲜店老板:看这最重要,那就是鱼皮,春天的鲅鱼皮是泛绿光的。

如何理解“一只鲅鱼饺子,喂饱了半个山东”?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那再山东人眼里最好吃的应该就是鲅鱼饺子了。

鲅鱼,这是胶东独有的叫法。在象山港,乡人叫它"蓝点马鲛鱼",大大咧咧的渔民又像是精通饮食文化的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鰆鯃。无独有偶,鰆鯃游到胶东,摇身一变为鲅鱼。

鲅鱼算不上是名贵海鲜,但一定是山东人最常见的家常海鲜,家常的炖鲅鱼,红烧鲅鱼,熏鲅鱼等等,但最让他们骄傲的是鲅鱼饺子!

胶东沿海一年四季盛产,并且有个习俗,说的是女婿不论贫富,必须在谷雨前后给丈人怂鲅鱼,且要送成双成对。正所谓“春天到,鲅鱼跳。鲅鱼跳,丈人笑”,没有一个叫动人不知道这句谚语的。

于是,有个戏说,如有刚出生的婴儿,旁人还未知性别,若这家男子调笑一句"得挖个鲅鱼池子了。"那就意味着他生了女儿,要挖个水池来装女婿送的鲅鱼。此虽笑谈,但足见鲅鱼在胶东饮食中所处的位置了。

从日常到逢年过节,鲅鱼的终极荣耀,就是女婿给老丈人送的鲅鱼礼。尤其对于青岛女婿来说,把肥美个大的鲅鱼送到老丈人手里,这事传到左邻右舍,都是倍儿有面儿的一件事儿。

北方人最爱的饺子和胶东人最爱的鲅鱼,强强联手,打出了王炸美食——鲅鱼饺子,就这样,没有一条鲅鱼能够活着游出山东,最终,他们都困在了饺子里。

山东人为什么对鲅鱼饺子情有独钟?

鲅鱼饺子的肉很嫩,非常容易制作成鱼肉蓉,所以,用刀剁鱼肉的做法一定不正宗。地道的胶东人,把鱼肉或用刀剔,或用勺子刮,又没有细小的碎刺,因此,鱼肉落入碗中,然后加一小块肥肉,连同鱼肉蓉,一起用筷子搅拌,再陆续加入葱姜水,并用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上劲,这样才会有弹牙的鱼肉馅料。

朴实的山东人把劲道的口感,更是运用到了馅料里。有时,为了增加味觉上的层次,还会加入其他辅料,比如:春天的韭菜更适合和鲅鱼搭配,趁热交迫薄而透明的面皮,露出白嫩多汁的鱼肉,细细一嚼,汁水鲜甜四溢。

胶东人还有句俗语:”心情好,鲅鱼饺!“如果哪家有什么喜事,一定是要包鲅鱼饺子的,现如今的食物更过的承载了人文情怀,犹如”接风的饺子,送行的面“一样,都有美好的寓意在里面,我想山东人对于鲅鱼饺子的喜爱,也源于此吧!

鲅鱼饺子之于山东,就像酸菜饺子之于东北,满足的不仅仅是饱腹之欲,更是从小吃到大的餐桌上的记忆与餐桌上以家人喜乐荣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