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你想到了什么?苹果和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在致敬谁?

领导 0 81

看到这个你想到了什么?苹果和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在致敬谁?,第1张

看到这个你想到了什么?苹果和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在致敬谁?
导读: 看到下面这个产品,你能想到啥? 没有感觉?那我们竖过来看一下: 有没有觉得它跟哪个产品很像?对了,苹果的产品iPod! 其实,刚刚大家看到的这款产品是来自1958年的德国博朗T3随身收音机。195

看到下面这个产品,你能想到啥?

没有感觉?那我们竖过来看一下:

有没有觉得它跟哪个产品很像?对了,苹果的产品iPod!

其实,刚刚大家看到的这款产品是来自1958年的德国博朗T3随身收音机。1958年?对,六十多年前的产品设计!是不是很惊奇?

好,我们继续:

有没有感觉苹果的产品设计似乎在向谁致敬?没错,无论是否在致敬,苹果的设计确实受到了一位早期的设计大师的影响,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设计师的设计师”的 迪特拉莫斯( Dieter Rams )

迪特·拉姆斯1932年5月20日于德国的威斯巴登。二战后进入威斯巴登大学建筑系。1955年他成为1921年建立的德国博朗公司的一位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1956年开始为他们设计产品。1961年他成为博朗公司产品设计和发展部门的领导,领导博朗设计部门30余年。

拉莫斯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被他称为 “少,但更好”(Less, but better) 。由拉姆斯提出,好的设计(Good design)应具备的十项原则:

好的设计是创新的(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好的设计是实用的(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好的设计是唯美的(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好的设计让产品说话(Good design helps a product to be understood);

好的设计是谦虚的(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好的设计是诚实的(Good design is honest);

好的设计坚固耐用(Good design is durable);

好的设计是细致的(Good design is thorough to the last detail);

好的设计是环保的(Good design is concerned with the environment);

好的设计是极简的(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苹果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设计深受迪特·拉姆斯的影响,甚至在iPod上市时,乔纳森还亲自送iPod产品给拉姆斯表示感谢。

无印良品顾问委员会顾问,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也曾表示自己的设计深受迪特拉莫斯影响,深泽直人曾拿着自己偶像设计的产品爱不释手。

最后,让我们看看这位60多年前的设计大师迪特拉莫斯( Dieter Rams )都设计了什么样的产品,同时重温一下这位老人家的设计理念:

1好的设计是创新的 (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2好的设计是实用的 (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3好的设计是唯美的 (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4好的设计让产品说话 (Good design helps a product to be understood)

5好的设计是隐讳的 (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6好的设计是诚实的 (Good design is honest)

7好的设计坚固耐用 (Good design is durable)

8好的设计是细致的 (Good design is thorough to the last detail)

9好的设计是环保的 (Good design is concerned with the environment)

10好的设计是极简的 (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书名:《无印良品管理笔记》

推荐语:

“下定决心,做出觉悟面对一切事物。这就是我这四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原则。”

松井忠三在本书中将其工作哲学无私公开!

也曾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的松井忠三,用了四十年时间,淬炼出了独到的工作与人生哲学,透过本书,他将亲笔与我们分享──

如果你是刚出社会的职场新鲜人,你将从本书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你是团队的管理者,你能获得带领组织、培育下属的灵感与原则;

如果你是企业***,你更会学到作出宏观决策的精要。

松井忠三将从四个方面:工作本质、领导法则、执行力、扭亏为盈——为管理者和工作人赋能。

——· 本书金句 ·——

1、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上班族大致可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1)只是为了糊口而工作的人;

(2)稍微努力的人;

(3)会为了结果而努力的人;

(4)下定决心的人。

其中,唯有第四种“下定决心的人”オ能成就大事业。我是这样认为的。

2、信任好比一张桌子,下面有四条桌腿,上面放着一块名为信任的木板。这四条重要的桌腿支撑着信任,只要确实做到四件事,就能够打造出稳固的信任基础,成为一个能够胜任工作的人。

而支撑信任基础的桌腿,就是由以下四项条件构成的:

(1)善尽职责;

(2)团队合作;

(3)坦率、诚实、公平;

(4)行动力、执行力。

3、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并不是取决于他能不能比别人更快地完成工作,或者是不是刚好做出成果。那么,真正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能不能把有限的时间运用在“本质性的工作”上。

4、上天是公平的,给予每个人一样多的时间。把时间耗在非本质性工作上的人,就是不擅长工作的人;无论再忙都能毫无遗漏地完成本质性工作的人,即使枝叶部分的工作稍有疏失,也堪称擅长工作的人。

5、尽管经历逆境,在逆境中步履蹒跚,仍必须自力救济,因为通过这些经验的累积,才能够学习到何谓“人类的本质”,何谓“组织的本质”,又何谓“工作的本质”。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在工作上遭遇挫折是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事。此时,能否努力不懈地化阻力为助力,往往就是改变日后职业生涯的关键。

6、在失去干劲、灰心丧气的时候,你的职业生涯就宣告结束了。如果不希望走到这一步的话,就必须对自己被赋予的工作、自己被赋予的任务抱持着“一定要做出成果”的强烈决心,全力以赴,尽到百分百的责任。

我建议你买一支LAMY的钢笔,很时尚,欧美年轻人的最爱,颜色很显眼,而且很好用,价格在200元左右。

Safari系列很好,很便宜。 MUJI(无印良品)的设计很简约,但是钢笔还是好用还要好看,在日本Lamy也是很热卖的。

最近阅读了《解密无印良品》这本书,被作者,即无印良品的领导才能和认真书写所打动。听过不少对日本人注重规则,死守规定,做事不灵活变通,很“轴”的评价。但松井忠三写的这本书却颠复了我对日本人的固有印象。

先介绍一下作者松井忠三,现任良品计划株式会社会长。1949年生于日本静冈县。1973年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现筑波大学)体育系,后进入西友STORE(现西友)株式会社就职。1992年加入良品计划。历任总务人事部长、无印良品事业部部长,于2001年就任无印良品社长。

他从“企业文化”着手对陷入赤字状态的公司进行改革,实现了公司业绩的V字恢复,并促其走上迅速成长的道路。2007年完成史上最高总营业额(当时数据)1620亿日元。2008年升任现在职位,继续推进公司的“机制构筑”至今。

《解密无印良品》全书看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指南”。指南真的是2000初无印良品扭亏为盈的唯一利器,没有之一。那么在指南创造者松井忠三的定义里,指南究竟是什么呢?

笔者自己在书中写到:在日本,人们对指南通常持有负面印象。经常有人指责,指南让人无法做规定以外的工作,最终只能培育出性格被动的员工。换句话说,就是枯燥无味的机器动作,毫无个性的印象。可是无印良品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那样的员工。相反,无印良品所希望的,是培养出能够制作指南的人才。

笔者接着写到:无印良品将店铺使用的指南命名为“MUJIGRAM“,而本部(具有运营机能)使用的指南则命名为“业务规范书”。因为单叫”指南“会让人误以为是严格控制工作内容的工具,因此无印良品为两本指南制定了不同的名称。无论是MUJIGRAM还是业务规范书,其目的都是”将业务标准化“。

“将业务标准化”其实就是将具体的业务规范化的做法,上到开分店的提案决议,下到每天早上的晨会的开会流程、内容,书中都有辅已案例娓娓道来,真的佩服作者的耐心。看他制作的一个个指南,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贯彻落实,落到实处,把制度变成行动力去执行,真心佩服。

作者松井忠三反对流于形式,不解决问题的会议,还有会议的提案,必须要限定在一页A4纸上,不需要PPT,更不需要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字说明,会议的目的就是讨论、决议,形成可以执行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导向贯彻落实具体事宜。

然后他也不赞成部门之间那种纵向的人事关系,彼此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遇到问题就互相推诿扯皮,不愿意承担责任。推卸责任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真正问题,反而会让解决的力度不够深入,流于表面,结果毒瘤没有根除,企业最终还是深陷泥潭,无法解决问题,顺利发展。部门机构的设置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本质然后解决,作者说当企业能够发现真正的问题的时候,问题其实已经就解决了80%了。

还有一个观点很赞的就是,作者认为领导的责任就是迎难而上,如果有简单和困难两条路走,正常人都有畏难心理,一般会选择简单的路子走,但是领导就必须要勇于面对挑战,选择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能带领团队企业走向成功。因为他坚信,越是困境就越能让人成长,也是企业转型转折的重大契机,所以不能当缩头乌龟,畏惧艰难险阻,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能打破常规,走出一条少有人走的非寻常路。带领团队企业做大做强,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