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说到90年代的日本性能车,丰田supra,日本GTR和本田NSX在当时可谓是在车圈红遍大江南北,虽然账面数据只有区区的280匹左右,但是懂的人都知道,这个280远远不是他们的实力所在,不改硬件,刷个电脑,马力上500匹轻轻松松,那么是什么让
说到90年代的日本性能车,丰田supra,日本GTR和本田NSX在当时可谓是在车圈红遍大江南北,虽然账面数据只有区区的280匹左右,但是懂的人都知道,这个280远远不是他们的实力所在,不改硬件,刷个电脑,马力上500匹轻轻松松,那么是什么让它们有这般神力?现在还经常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只有日产的GTR,新的NSX 350万的起售价可以跟牛马平起平坐,离我们尚远,与宝马同平台的丰田supra暂时还没有正式引入国内。所以这次我们要看的就是日产的GTR,人送“战神”称号。
我们熟悉的GTR有三代,分别是R32, R33,R34和现售的R35。
除了R35上搭载的是V6的双涡轮。之前的几代搭载一直都是有名直六涡轮增压机器,代号RB26 DETT,它,牛在哪里?
RB26,直列六缸,每缸四气门,双顶置凸轮轴,86mm的缸径及737mm冲程组成了2568cc的排气量,压缩比被设定在85:1,在两颗涡轮的加持下马力达到了280匹,2004年停产。
技术亮点
要做到1000多匹的马力上线,铸铁的缸体是不可或缺的,在当时的发动机材料和加工工艺下,铝合金远远达不到这样的工作强度,所以日产为了超强的改装潜能只能牺牲一部分的轻量化和散热性能,但是这么做在日后看来是十分值得的,坊间的改装案例数不胜数,五六百匹只是打底,其中铸铁缸体功不可没。
与直六引擎合作的是两颗盖瑞特的T28陶瓷转子涡轮,它们分别负责三个缸的增压工作,互不影响。此外两个涡轮接三个缸的排气歧管,有自己的泄压阀,这样把发动机排气的脉冲干扰做到最小,发动机的排气更加顺畅,涡轮的迟滞也相对小了许多。10PSI的增压压力相对于发动机的抗造能力调校的还是很保守的,升级很多也是换大涡轮。效果立竿见影。
此外在活塞经过重新的设计配合强化的连杆,一体锻造式的曲轴,这是大马力输出的基础。特别的机油冷却和喷油嘴保证足够的发动机工作冷却环境。甚至排气气门都采用了不多见的封钠工艺,通过在气门体内加入钠金属,让气门更加轻量化的同时又很强的金属抗疲劳性。
这么多年过去了,随着GTR R35的面世,RB26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现在这台发动机依然活跃在很多汽车赛事上,深受很多改装车友和赛车手的喜爱。
现在搭载这台发动机的GTR很难在国内的路上见到了,更强的R35在方方面面都不输它的老前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头文字T
歌手: Tizzy T
专辑: 《中国有嘻哈 第10期》
发行时间: 2017-08-26
头文字T (Live) - Tizzy T (T-T)
词:TT
编曲:Doughboy
定位制作人:刘洲
音乐总监:刘洲
混音:时俊峰
秀导:陈倩
编舞:飞龙
舞蹈:天舞IDG
得漂得漂得咿的漂
得漂得漂得咿的漂
我带着天赋从来不用 chemical
白手起家做到 everybody know
赢得那些尊重你也带不走
我跑得太快感觉就像赛车手
Play with me
气氛别太严肃
我快要带上冠军戒指
代表这个年度
运用我的天赋
把你的想法颠覆
再敬个礼给我的兄弟
照亮我的前路
我超你车在上个礼拜
我单手握着方向盘没跟谁比赛
看我风格自成一派
你看不见我车灯因为实在太快
我太慢2014 年才拿到驾照
引擎轰轰的像放鞭炮
你来不及看清我车牌号
他们说 Tizzy Tizzy 为你骄傲
风呼啸而过的刺激
看我在转弯漂移
踩下油门加大马力
漂到底 看仔细
从0到100公里
看我在转弯漂移
谁敢与我为敌
看你跟我 的距离
你不用太惊讶
你可以让你爸爸
给你买辆 GTR
你这种水平没喝酒
也需要找代驾
我开到半山腰
你怎么都还在山下
是谁在按喇叭
我如果组个车队
你顶多来帮我洗车
脑海里每个超车的画面
我拿来写歌
我全程都是在走上坡
身边的对手太弱
我赶时间要回家
你开快一点吧 拜托
你可以模仿我的手法
别太卖力
谁活着还没几个仇家
我不在意
跑几场我都不会疲惫
不给对手留下机会
东南亚一路到西北
要的东西不用你给
快把你的念头打消
我答应我的父亲
不会再把豆腐洒掉
快看我在得意的漂
转速表越来越高
表情在自信的笑
风呼啸而过的刺激
看我在转弯漂移
踩下油门加大马力
漂到底 看仔细
从0 到100 公里
看我在转弯漂移
谁敢与我为敌
看你跟我的距离
做个 beat 来记录我的勇气
有太多 rapper 风格过于统一
好跟坏是来自谁的统计
我做的太酷
Somebody get like me
让我 homie 坐进我的副座
让你在我后视镜里度过
My crew 团结得像是个部落
你连我后车灯都无法触摸
从一档升到六档
过弯不减速
感觉易如反掌
不用兄弟做掩护
要创经典
让你来把我写进典故
在下个路口
我将要把场面颠覆
我超你已经三百公里
饮料不洒出一滴
做得细腻 豆腐送你
这结果根本无需置疑
我知道走到最后
我的对手 是我自己
得漂得漂得咿的漂
得漂得漂得咿的漂
得漂得漂得咿的漂
得漂得漂得咿的漂
粉丝礼物,商业代言。
1、根据查询搜狐娱乐网显示,粉丝礼物:爆妮可作为一名偶像,粉丝送gtr作为礼物是一种表达喜爱和支持的方式,礼物在生日或其他特殊场合时常见。
2、商业代言:爆妮可作为一位知名偶像,很可能成为汽车品牌的代言人,gtr作为一款高性能跑车,与其形象和粉丝群体相契合,因此其可能收到来自汽车品牌的赞助或赠品。
GT-R系列一直是以SKYLINE的高性能版本为依托,所以,了解GT-R就要从SKYLINE车系的诞生开始。1957年,SKYLINE车系诞生于一个名为“王子”的车厂,由于车厂经营不善,在1969年的时候被日产汽车收购。收购王子后的日产汽车为了和走在前面的丰田等车厂竞争,急需几款外观以及性能都同样出众的车型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于是,重组后一直被搁置的SKYLINE(天际线)和SLIVIA等车型被正式批准生产。GT-R系列的荣光之路就此开始。
初代天际线,厂方编号R27。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车头的造型依然很有味道。侧面也在不规则腰线的映衬下将整个车身塑造的极具肌肉感。采用排气量为1989ccl的水冷发动机,最大马力为160匹/7000转,最大扭矩180kg-m/5600转。在当时是一辆以性能著称的畅销车型。
车尾造型显得有些呆板,由威武的车头造型,漂亮的腰线所带来的流畅感到车尾好像一下子断掉了,而看上去笨重可笑的后保险杠好像是硬生生被敲到车身上一样,和整车线条极不相配。尾灯的造型简单,没有视觉效果。从外观上来说,R27是虎头蛇尾的。败笔在于前卫的车头,车身和平庸的车尾无法衔接。
短短的一年后,受市场热情的回报影响,日产汽车推出了加装空气动力套件的R27两门运动版本,正式命名为GT-R。这便是GT-R的诞生。车一出世,凭着漂亮的外观,强劲的性能即被抢购一空,也达成了日产汽车树立品牌形象,占领市场份额的初衷。在这一年里GT-R作为日产车队的代表参加了日本GT大赛并为日产汽车赢得了第一次冠军 。之后,GT-R奇迹般地创造了50连胜的战绩,而关于GT-R不败的神话也由此诞生了。其他厂商看到天际线车系作为四门房车和两门运动型轿车同样成功以后,开始纷纷提高自己车型的性能,但在外形上依然没有跳出老框框。当他们还为在外形上如何取悦买家而研究新车外观的时候,1973年日产再度发难,R28的推出可以说在当时的日本车坛刮起了一阵旋风。领先的外观设计再度帮了日产的忙,这款现在看来和阿斯顿马丁——征服外观线条极为相像的R28,在30年前看来好像梦想之车一样。流行的双圆灯设计,赛车似的入油口,长长的车头,饱满的车身,顺滑的车尾再加上不错的性能表现,但受当时石油危机影响,仅限量生产了197辆便告终结!所以在日本也被车迷称为超稀少车而成为追逐收藏的对象。1975年推出的R29,对于天际线GT-R车系的发展史可算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在R29上,首次采用了直到今天还在被使用的被称为是GT-R车系灵魂的矩形头灯设计和四圆尾灯组设计。依然是先推出四门房车版,在取得一定的销量之后立刻会推出两门运动版GT-R。这是一代被忽略的GT-R,因为生产数量仅4000余台,个人认为GT-R今后的外观发展方向自R29开始。同时也是因为产量太少,故不能认为是一代成功的产品,只能说是一个小改款的尝试。
可是好景不长,在1973年日产汽车因为受到70年代末的日本汽车工业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波以及日本国内于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推行的诸如排放规制,马力规制等一系列对于天际线GT-R这类性能车系极为不利的规制影响,而被迫停止了GT-R的生产。所以其后推出的R30以及R31并没有发售两门运动型,也就是GT-R型,仅在市场销售天际线(四门房车)型号。由于外形平庸,市场反映也不好。(不过R30和R31在中国也能看到其踪影,看来产量还不算太少)当时,很多车迷认为GT-R车系的光辉就此完结了。
80年代初,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终于自日产宣布:日产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恢复GT-R车系的生产。经过了16年的漫长岁月 ,终于在1989年8月21日推出了久违的第三代全新GT-R,厂方编号BNR32。被人翘首企盼的全新GT-R当然不能敷衍了事,而且日产也希望能在性能车上重振雄风。外形上,新车采用了R29延续下来的矩形头灯和四圆尾灯组合。造型也考虑到风阻而做的很流线。原厂空气动力学套件做的美观又极其实用。R32选用了全新的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引擎,也就是一代名机RB26DETT,及独特的扭力可分式的电控四轮驱动的底盘。最大马力为日本规制上限的280匹。搭载5前速手排档,0-100KM/H加速成绩为51秒。新车上市以后,市场反映几近疯狂,销售成绩达到创纪录的四万三千余辆。相信看过日本漫画“头文字D”的车迷能够了解到当夜婴中里驾驶着BNR32出现在秋名山路时,观众们羡慕的眼光以及无数称赞的话语就证明了这款新时代GT-R的威信所在。
在BNR3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日产汽车在六年之后,于1995年3月推出了第四代GT-R,编号BNR33。依然采用原来用于BNR32车型上的RB26DETT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引擎,经过全新调校后的RB26马力虽然略微调小为276匹,但出力更加迅速。外观方面和BNR32相比改动并不大。但是,不知是不是日产被BNR32的巨大成功冲昏了头脑,在BNR33的身上竟然出现了GT-R车系中少见的大败笔,就是BNR33竟然选用同厂豪华房车“公爵”的底盘!一款视操控性能为生命的竞速车竟然采用房车底盘,其操控性能可想而知。就算引擎再怎么有潜力,都会被被底盘的先天不足所抵消。所以,BNR33在市场上遭到了巨大的失败,销量锐减为16000余辆。日产御用改装厂NISMO也坦言,这款车的底盘令我们在RB26引擎上的努力付之一炬。
痛定思痛,日产在经历了BNR33的失败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人会在GT-R上寻找舒适性的。他们需要的是狠辣的外形,敏捷的加速,凌厉的操控。日产的工程师们靠着这个信念,终于在1998年的5月,开发出了GT-R车系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型号——BNR34!从外形上看,日产已经彻底走出了R33失败的阴影,新车的造型异常狠辣。车头巨大的进气隔栅以及变形的晶钻氙气头灯,19英寸六辐式轮毂以及露出的金色BREMBO刹车卡钳配巨型通风钻孔刹车盘,比三菱LANCER EVO系列还要醒目的大型尾部定风翼,以及改良为高光照明的外大内小的四圆尾灯组合都在透露一个同样的信息——东瀛战神又回来了!操控方面,日产设计师在BNR33上得到的教训使他们制造BNR34时格外重视操控性。除继续沿用可依轮胎附着程度而自动分配扭力的电控四轮驱动底盘外,还引入了主动式四轮转向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前轮做大幅度转向动作时,后轮依前轮转向角度的大小也进行相应的转向,其结果就是可以以更锐利的角度进行转弯。动力方面,日产提供了三款可供选择的发动机,这三款NEO STRAIGHT 6缸引擎,同样都配置着著名的「NICS」(进气歧管两段可变长度系统)以及「NVCS」 (气门正时可变机构), 籍此使引擎在各转速域均能有完美的表现。
先从起步型的2L自然进气引擎(RB20DE)说起,利用电脑控制出极佳的油气混合比,并且搭配凹顶的活塞设计,使混合气进入汽缸时形成特殊的涡流……藉此达成层状燃烧、提高燃烧效益,达成稀薄燃烧的目的,引擎的最大输出为150ps/6400rpm,190kgm/4400rpm,拜稀薄燃烧所赐,油耗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而25L自然进气引擎(RB25DE),则可发挥出最大输出200ps/6000rpm,260kgm/4000pm,这颗引擎强调的则是「LEV」(Low Emission Vehicle)的诉求,低排放废气、低污染,新开发的触媒转化器可有效抑制废气排放,使CO、HC、NOx的排出值比现行日本的废气排放限制再低10%左右。身为日产最顶尖的跑车,动力表现自是不俗!重头戏25L涡轮增压引擎(RB25DET),这是Skyline R34所搭载最强悍的心脏,最大输出达到280ps/6400rpm,350kgm/3200rpm!这样的数据远胜于R33的输出。而搭载在GT-R R34上的引擎则依然是日产的看家法宝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RB26DETT),籍26L排气量加双涡轮增压,最大出力:280ps/6800rpm 最大扭力:400kgm/4400rpm。为什么要叫看家法宝呢?就是它在改装方面似乎拥有无限潜力。
以上四款车为参加ALL JEPAN GT的GT-R R34赛车,每部都赢得过分站赛的冠军。从1969年开始在赛事中,GT-R一向是以无敌的姿态出现在赛场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不过,近年来GT-R的几大缺陷也渐渐暴露了出来,1车重问题:这个问题一向是困扰日产改装厂商以及赛手们的最大问题。GT-R的车重和其最大竞争对手丰田的SUPRA以及本田的NSX相比,分别重了100余公斤和130余公斤。在赛车厂上,1公斤的轻量化都关乎着胜败,可以想象,GT-R背着多大的包袱在和对手较量。由于车身超重,对于油耗,马力消耗,弯道操控,以及刹车系统的损耗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若不是借助表现稳定的发动机以及操控性能极佳的底盘,GT-R的荣光可能已然不再。所以,车重是近年来GT-R的胜利优势越来越微弱的关键原因。2风阻问题:其实严格来说GT-R和SUPRA、NSX并不能算是同级对手。因为后者为独立开发的车型,而GT-R则是依托于SKYLINE车系的性能版本。而日产的专属性能车款300ZX由于和BNR33相同的底盘问题而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日产只能以GT-R迎战。这就造成了GT-R以房车外形迎战赛车风阻的尴尬局面。而附属车款又不能改变外形,所以风阻问题是GT-R面临的第二大问题。3排放问题:2003年起,日本将实行新的排放规制,对于大排量高功率引擎的排放问题做了特别的规定。其结果是现行的日系性能车种如GT-R,SUPRA,NSX,300ZX,GTO等都会因为通不过测试而面临停产的恶运。日产汽车不想再一次让全世界的性能迷再一次失去GT-R,也希望GT-R能够摆脱上述几重枷锁的束缚。彻底成为无懈可击的“东瀛最速神话”。终于,日产有了大举动,2001年夏,日产发表了全新的SKYLINE,厂方编号为V35,发动机采用全新研发的VQ35DETT引擎。可是这辆新车却令全世界翘首企盼新一代GT-R的车迷感到困惑不解。车身形状绝不像性能车,过高的车高以及过长的轴距令新车没有什么高超的运动性可言,作为房车倒算是一部好车。最为重要的一点是GT-R车系的灵魂——矩形头灯和四圆尾灯组合在新车型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车迷们愤怒了,认为这是日产自BNR33以来的第二次迷失,所犯的是不可接受的错误。2001年的夏天对于GT-R的车迷来说特别燥热,而日产也在不断的推出各种R34 GT-R的限定版本,营造出绝版收藏的态度。
2001年日本东京车展日产汽车展台。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由此传出:GT-R正式脱离SKYLINE车系,成为一个独立的车系。而日产展台上展示的正是R34 GT-R的正统接班人R35 CONCEPT。从新款SKYLINE推出时车迷的黯然神伤,到R35 CONCPET发表时的欣喜若狂,GT-R的发展在牵动着多少人的心~~~~~~
没有错!刚劲的车身,简洁的线条,逼人的气势还有那熟悉亲切的四圆灯组再加上那方向盘上证明血统的铭牌,GT-R回来了!从此以后,GT-R再也不用忍受SKYLINE的羁绊,可以自主开发属于自己的低风阻车身线条,采用轻量化材料车身,灵活敏捷的底盘。还有已经经过证实的即将搭载于R35的全新7速手排挡。有的车迷认为新车造型过于圆润而失去了战神应有的威严,但前边已经提过,刚劲的车身造型已经为GT-R带来了太大的负担,这也是GT-R冲破SKYLINE羁绊的最明显的改变。东瀛最速战神即将完美无瑕。
原地转圈,相信很多人都会,打满方向给油就好了。所以在这里我加入了轨迹转圈这个课程。漂移的原理就是前后轮差速而产生的。所以掌握后轮抓地力以及车子的特性是很重要的。这个动作主要是给后驱或后轮比重很高的4wd练习用,前驱也可以用手刹达到一定的效果。
练习时寻找合适的场地非常重要。首先最好要路面平坦的,其次是不会的打扰到周围的人,最重要是绝对不能引来警察叔叔们先从打满方向开始,挂入1档后,踩住离合器,轰油门达到一定的转速。通常是扭力的峰值转速+500rpm,或者马力峰值转速也可以,因为送理合的瞬间转速会掉落很快,为了保证后轮持续打滑,首先要有足够的扭力。之后送离合,松的时候切记要快,否则一些马力较小的车容易产生推头现象而增大回转半径。就这样,原地转的课程就完成了,很容易吧?不过记住随时看看转速表,要保持在红线区域以内安全操作哦
轨迹转圈其实就是保持转圈时的轮胎spin(打滑),并且counter(反打方向)控制车子增加回转半径。
首先一如既往,让车子转起来。其实只要对车子稍微有点掌握的朋友都可以做到,只要达到一定速度的情况下反打方向,对准角度,给油的时候掌握转速,就可以达到(当然也要求一定马力)。这个动作的要求比原地转要求高很多,特别是对轮胎抓地力的掌握,对方向盘的控制, 以及对车身惯性的感觉等等练习这个动作最好有参照物,初级者可以画圈在地上。建议不要去公路的转盘随便练,一旦出事,还说不准能不能用钱解决。
开始的时候先原地转,慢慢减小方向盘的角度以及放掉部分油门时,车开始惯性向外侧滑。之后继续给油,并控制方向。逐渐让车子旋转圈的半径增大,保持到一定半径范围时,可以常识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大的侧滑角度。目的是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并记住这种感觉。
以上训练熟练后,可以摆桩子练习。保持一定速度围桩子转,然后加速,counter(反打方向),如果能顺利维持几圈,就可以在公路的转盘show了哈哈,别说我教坏,既然练好了就偶尔要表演表演,但请先确认周围环境,保证自身安全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