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来字的篆书写法如下:二、释义: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往。~宾。~信。从县里~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了。开春以后,农忙~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一盘棋。
一、来字的篆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往。~宾。~信。从县里~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了。开春以后,农忙~了。
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一盘棋。~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何必~这一套
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这个歌我唱不~。
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念一遍。大家~想办法。
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了。他回家探亲~了。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说服他呢
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
9、未来的:~年。~日方长。
10、姓。
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是新春。不愁吃~不愁穿。黑白桑葚~大樱桃。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各条战线传~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一觉醒~。说~话长。看~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三、相关组词:
本来 上来 后来 来到 来年 原来 进来
从来 来自 来回 回来 看来 向来 起来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名词,麦子,从外域引进的作物。
文言版《说文解字》: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峰,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
白话版《说文解字》:来,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麦。一支来麦有二支麦峰(指篆文字形中的),象麦子的芒刺形状。它是上天送来的宝贵礼物,所以称这种庄稼为“行来”的“来”。
《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诒我来麰。”所有与来相关的字,都采用“来”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从来[cóng lái]
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他~不失信。这种事我~没听说过。
2、来自[lái zì]
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3、回来[huí lái]
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他刚从外地~。他每天早晨出去,晚上才~。
4、看来[kàn lái]
粗略地判断。
5、再来[zài lái]
再一次来。
照片中的篆书文字右起竖读为:
截当着我的呵
呵我着他剑下
身亡目前流血
便有那张仪口
出自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搅筝琶)却怎生闹炒炒军兵列,上来的休遮当,莫拦截!(云)当着我的,呵呵!(唱)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张仪口、蒯通舌,休那里躲闪藏遮。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
希望能帮到你。
梅花篆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商朝时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的发展历经了商、汉、梅花篆字瓷板画唐、宋、元、明、清七朝的风雨沉浮,这颗璀璨的民间艺术魂宝,却渐渐不为人知了,能写出梅花篆字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古人爱梅、赏字的习惯,赋予
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一块活化石。在我国出土的商朝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发现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已成为人们欣赏收臧的佳品,当时名声显赫的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的名帖。到了唐朝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安出现了"梅花大盗"闹京都的事件,皇宫中的玉玺被盗,现场留书梅花三朵。案件始终悬而未决,皇帝大怒之下,将全国所有能写梅花篆字的艺人一律缉拿斩杀,后来家中凡藏有参加香港拍卖会资料 梅花篆字的人为免招杀身之祸,也纷纷举火焚之。直到元明时期,梅花篆字才重见天日。由于篆字能识辨者本来就不多,加上梅花点缀,就更加生涩难懂了,所以也一直充满神秘感。历史上有关它的记载并不多,大部份都是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梅花作品,为南北朝
张僧繇《咏梅图》,宋代宋雪岩之《梅花喜神谱》,明代沈襄之《梅谱》,清代"八大山人"、"杨州八怪"乃至近现代吴昌硕、徐悲鸿等大家有历史可考的是明武宗年间,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奸臣刘瑾能用双手书写,其他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里,要么出现小说故事中。评书《杨家将》夜审潘洪一段,就提到过寇准会写;《三国演义》中也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也会写;国粹京剧《陈三两爬堂》中的
陈三两也能双手书写。
2015年一月二十四日,苏工刺绣版"梅花篆字"面世。梅花篆字雕刻在和田玉器
梅花大师王洪军在日本
折叠编辑本段李淑萍
陈三两是业内人员公认的梅花篆字大家,原名李淑萍,祖籍山东惠民县辛店镇李家寨村人,明朝正德年间举人李经九之女。李经九夫妇被宦官刘瑾谋害,而后她隐姓埋名,取名陈三两。"陈三两"不仅文章写得好,还能双手同写梅花篆字,当时在武定周边县无人不晓。她乐善好施,口碑极佳,曾收落魄书生陈奎为义弟,拿出私蓄资助陈奎食宿,并亲自教他读书作文,后来陈奎中了状元。到了晚年,"陈三两"又用积蓄创办"福利院",收养了不少孤儿。其中有一郭姓儿童特别聪明,"陈三两"不仅教他学文识字,还亲手教他"梅花篆字"。"陈三两"是梅花篆书大家,经她七、八年的精心传授,《梅花篆字》在夜晚紫光灯照射下这个孩子深得其真传。长大走出福利院后,利用他学得的梅花篆字技艺走街串巷,以卖字养家糊口,并将这一书法艺术一代一代传了下来。"陈三两"去世时84岁,从当时的富春院到东关外她的墓地约有三华里,送葬的人们成百上千,都是自发赶来的。这个郭姓孩子不但亲自为陈三两送终出殡,每逢年节还要祭奠扫墓,亦可谓尽了孝道。"陈三两"的事迹在其故后亦被搬上**、电视、戏剧舞台,通过京剧、蒲剧、曲剧、豫剧、越剧、河北梆子等多种剧种传唱至今。
折叠郭敬斋
郭氏将"梅花篆字"传至十二世孙郭敬斋号、文山时,因正值民国战乱时期,民不聊生,他遂又以卖字画求生。有一年,郭敬斋来到中原古城蕲县街头,饿着肚子连摆了三天的地摊,无人问津,分文未进。在那个时代人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哪有闲情雅致去买字画,悬于家中欣赏呢那天晚上无处藏身的郭敬斋就躲到王家大门屋檐下避风御寒,夜里竟被冻僵门外。
祁县镇志记载梅花篆字历史渊源王从彬先生早晨推开大门,却发现一个中年男子蜷缩门前,已冻僵昏厥。他赶忙喊来家人,把中年男子抬到床上,加衣盖被,熬药喂饭。中年男子慢慢苏醒过来。郭敬斋苏醒过来才知缘由。得知救命恩人名叫王从彬,出身富贵家庭,读过私塾,后来在当地当过教书先生,也是一介文人,两人谈得很是投机。为了报答王从彬的救命之恩,郭敬斋决定将祖辈从陈三两那儿学得"梅花篆字"传授给他。王从彬听了很是高兴,天天跟着郭敬斋研磨临帖,潜心钻研。过了足足半年之久,王从彬的梅花篆字技艺已是出神入化,挥洒自如,郭敬斋也就此告辞还乡了。
折叠王从彬
梅花篆字传人-王从彬先生为了报答王先生的救命之恩,郭敬斋就把祖传的梅花篆字写法,全部传授给了王从彬。并告诉他:这梅花篆字是祖上所传,先辈曾拜陈三两为师学习这门技艺。虽不被世人所器重,郭家却是视为传家之宝,辈辈传承下来。王从彬先生也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学会梅花篆字后很少示人,只是在农闲之时写上几幅自娱自乐,也从未收徒授艺。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事已高的王从彬觉得自己写了大半辈子的梅花篆字不能失传,得找个合适的人选传下去才对。他思来想去,认为自己的侄子王洪军自幼聪颖好学,把他叫到身边,说出了心里话。
折叠王洪军
王洪军王洪军参加中国精神座谈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先生,出生于六十年代初期在宿州古城蕲县一乡村。洪军先生幼时,家父遭受文革风雨洗礼,一穷二白。1980年5月,受父亲教导自学医学,承包土地12亩,却喜好丹青,四处涂鸦。一墙之隔的大伯王从彬,已是耄耋老人,体弱多病,儿女又不在身边,小洪军常常帮着老人打水扫院,下地割麦种豆,忙得不亦乐乎。王从彬老先生看到小洪军天资聪颖,又喜欢写写画画,终于有一天,他把小洪军拉到屋里,说:"洪儿,大伯教你写梅花篆字吧。"小洪军高兴得手舞足蹈,喜不自禁。此时"文革"结束不久,舞勺之年的王洪军正式拜王从彬老先生为师,研习梅花篆字,这一写就是三十多个春秋。
王洪军的确没有辜负他大伯的一片苦心,在老人的精心指导下,书法技艺长进很快,没几年工夫就掌握了书写梅花篆字的要领,并且带着这门精湛艺术走进了大学,进而走上了工作岗位。他已是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的骨干民警,
宿州市禁毒宣传日和局长合影
仍是忙里偷闲,刻苦研习书法技艺。梅花篆字在法国卢浮宫展览王洪军的"梅花篆字"就是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在字中,使篆字和梅花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远观为花,近看是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独特艺术效果。他决心进一步钻研"陈三两"的梅花篆字,不断创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与点画之间,施美与花枝之中,展风神气韵之美。为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清大师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洪军先生谦虚地向前辈大师学习,融会贯通,勤奋好学,看病为主、闲余习字、忙时种田,几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推陈出新,他吸取传统梅花篆字的精髓,容入现代审美情趣,将生涩难懂的篆字转换成易于辨认的现代汉字,将梅花的枝干穿插字里行间,然后在所书篆字周边或疏或密,圈点上不同角度的梅花作点缀,使原本显得呆板单调的梅花篆字,愈发的风姿摇曳,婀娜多姿。王洪军夫妇在新闻发布会和陈玉兰、李芳合影为了画好梅花,洪军先生深入生活,同时还从传统的国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师古而不泥。将梅花篆字的艺术推向高峰,他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登门求画的络绎不绝。
洪军先生部分作品在人民大会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展览馆展出并被收藏。王洪军和大衣哥(朱之文)合影王洪军和历恩海、马牧合影传略被《当代名人艺术大典》《世界艺术家传略》《中国中华魂》《国际墨海精英精品集》120家辞典收录
。2008年10月28日,应邀参加"首届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出访日本,授于"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使"称号。2009年6月28日,应邀出席英、德、法、瑞典中欧多国文化艺术交流展,反响强烈,特授"梅中藏书大师"称号。曾多次应文化部邀请出访: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奥地利、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授予"中欧友好文化交流特使""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使""东方梅中藏字"。
合并图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书法家理事、201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创意大师,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专利权。
艺术家年鉴:
1996年7月,荣获全国中和杯二等奖,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荣获中国人民艺术奖。
1997年应文化部邀请出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
2000年应文化部邀请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2000年当代中国精神座谈会」,作品在人民大会堂展出荣获艺术价值认证书,受到李瑞环等国家***的接见、题词
2000年作品编入《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
2000年7月,被郭煌艺术研究院吸收为会员,作品被研究院美术馆收藏王洪军为获得世锦赛奥运会冠军潘晓婷颁奖
2000年8月,列入《中国文化名人大写真》美术家卷
2000年9月,经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质量部认定评审已加入ISC2000、2001、2002、2003年艺术质量价值评审网络体系,中国文化部首选入网书画家之一。
2003年获中华国宝奖,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中华魂」书画集
2004年载入《中国***人格言选集》、《中华杰出人物》
2005年荣获《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展览全国三等奖,作品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展出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6年8月8日,被评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
梅花篆字,获得外观专利证
2009年在中欧第九届友好文化交流活动中,其梅花篆字作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展出并被收藏,王洪军荣获「中欧友好文化特史」和「东方梅中藏字大师」称号
2009年8月,赴港澳出席香港回归12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活动,其作品由香港和澳门美术馆收藏
2009年10月,荣获「世界百位杰出艺术名家」称号
2010年5月,作品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并收藏
2011年2月,被聘为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客座教授
2011年10月,赴俄罗斯出席首届中俄文化交流展,作品在圣彼得堡宫展出并收藏,获中俄友好文化交流特使奖
2011年9月,获杰出人类贡献奖,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大师知名艺术家称号
2011年11月,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获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号码:ZL201130398400X;ZL201130398390X;ZL2011303963X
2013年,荣获中国十大杰出创意大师
作品在卢浮宫展出
2013年7月,荣获"梅花篆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奖
2013年11月15日做客中央电视台《影响力对话》栏目专题报道
仄韵声律启蒙
荻洲墨余仿邵陵车万育先生平韵声律启蒙之体
嘉义 荻州 林缉熙 著 同 闷红老人 赖惠川 注
按: 本书有许多典故与平声声律启蒙一样,敬请互相参照。又某些原注释因今人阅读困难,故按照辞海有所修正。某些无法打出来的字体因为有互相通用的字所以使用可以打出来的字,希望不会造成原文的完整。又本书包含一个无法打出来所绘制的影像字形"1gif",请特别注意。
(上面方框中那个就是影像字形档)
又本电子书大小约54900 位元组。欢迎自行存档运用,唯上所述影像字形请放在同一目录下,以免连结不到。本电子书多蒙台北杨维仁先生、彰化张咏青女士协助方能完成,一并致谢。
上 声 部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篠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
去 声 部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味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禡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入 声 部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附言
上声部
一、董
禹对汤,颜对孔,酒帘对药笼。仙掖对丹房,点金对炼汞。
豹一斑,龟五总,聪明对蒙憧。虎将蜀关张,鸿儒汉贾董。
萤光着地草难燃,竹影扫阶尘不动。
三缄其口,千秋垂戒金人;万里长城,今曰谩夸铁桶。
注释
药笼:谓预储人才也。《唐书》:“狄仁杰”谓“行冲”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曰无也?’
仙掖:《东轩笔录》翰林清要之处谓之仙掖,宫禁附近谓之“掖”。
丹房:神仙所居,炼丹药之处也。
点金:《列仙传》:点石成金,仙人之术。《闻见录》:“黄鲁直”称:‘杜诗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言其善运用,故实也,后人谓改删诗文亦用此语,本此。
炼汞:汞:水银也,质有毒。古时道家用以炼制丹药,所谓“铅汞之术”是也。
豹一斑:《晋书》:“王献之”门人轻之曰:‘此郎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耳。’言未见其全,略有所得。
龟五总:《唐书》:“贺知章”博学通经史,问无不知,时号“五总龟”,按龟所以问疑者。
关张:蜀汉“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贾董:“贾谊”“董仲舒”也,皆学有渊源,为汉醇儒。
金人:“孔子”观周,入后稷之庙,见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二、肿
短对长,轻对重,承恩对持宠。两意对三心,文身对放踵。
望眼穿,吟肩耸,心闲对事冗。帝王自有真,将相原无种。
人来紫塞白云横,马到蓝关残雪拥。
断机教子,竟成配圣之贤;抚剑敌人,乃是匹夫之勇。
注释
三心两意:方言,优柔不决之谓也。
帝王:《后汉书》“马援”谓光武符高祖之大度,乃知帝王自有真。
将相:秦末“吴广”尝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匹夫之勇:谓小勇也。《孟子.梁惠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三、讲
剑对枪,刀对棒,铜壶对钱缿(ㄒㄧㄤˋ)。布政对将军,中书对侍讲。
吕兴周,刘灭项,才能对瞀傋。青灯夜读书,绿野春争耩(ㄍㄡ)。
数声牛笛下南山,一叶渔舟依小港。
秋宵赏雨,檐前星坠火飞萤;晦曰临池,夜半月明珠出蚌。
注释
缿:受钱器,即扑满也。
瞀傋:愚陋也。
耩:耕也。
四、纸
鬓对须,唇对齿,凤毛对麟趾。绿水对青山,赤虹对绿蚁。
六朝文,五代史,长庚对上巳。踏月影随身,弄花香在指。
铜壶漏滴夜三更,宝镜光涵秋万里。
一枝画笔,移来万里江山;片叶渔舟,占断五湖烟水。
注释
赤虹:《搜神记》“孔子”修春秋、孝经既成,告之于天,赤红自天而下化为玉。
绿蚁:酒名。
长更:星名,即金星亦曰“太白”。《汉书注》即太白星。
六朝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为六朝,文尚浮华,别具一体。
五代史:前五代:宋齐梁陈隋;后五代:梁唐晋汉周。
上巳:三月上旬之巳曰,后世以三月三曰为上巳。《后汉书》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之水上。
五湖:其说有二。一说是五胡为太湖之别名;《吴越春秋》有另一说为胥湖、蠡湖、洮湖、滆(ㄏㄜˊ)湖、太湖之统称。
五、尾
藻对蘩,葑对菲,群芳对众卉。八索对九丘,二桃对一苇。
语惊人,诗泣鬼,身长对貌伟。径曲绕羊肠,溪流分燕尾。
四知深畏已无人,七步能诗曾有几。
孤灯夜语,半庭落叶萧萧;二月春风,大地丹华炜炜。
注释
八索:古书名,八卦也。
九丘:古书名,丘聚也,言九州所有,皆聚此书。
二桃:《梁父吟》‘一朝被才言,二桃杀三士’。三士者,“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也。
四知:《后汉书杨震传》后汉“王密”怀金十斤以遗“杨震”,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人为震立庙,名“四知庙”,庙在山东昌邑县。
七步:《世说》魏文帝“曹丕”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诗。植请题,帝以兄弟即事,不许犯兄弟两字。植应声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闻之潸然泪下。
六、语
酒对茶,禾对黍,多罗对少许。虎豹对豺狼,玄猿对白鼠。
戏马台,牵牛渚,金针对玉杵。新茶带叶尝,野菜和根煮。
宫中待漏报鸡人,塞上防秋陈虎旅。
江天月白,一轮清影照河山;海峤(ㄑㄧㄠˊ)霞烘,五彩祥光笼岛屿。
注释
多罗:满州语也,赞美之词。
戏马台:《南齐书》宋武帝在彭城,重九曰游“项羽”戏马台。
牵牛渚:“张骞”使大宛,穷河源,至一处见一丈夫牵牛,渚头饮水。
金针:《桂苑丛谈》“郑侃”女“采娘”,七夕陈香筵,祈于织女,织女遗一金针,长寸余,令三曰勿语,当奇巧。“元好问” 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玉杵:《太平广记》“裴航”乞浆于蓝桥老妪,妪呼“云英”持浆,饮之乃玉液也。航窥“云英”艳丽,愿厚礼聘之。妪曰:‘无须,若得玉杵臼,当嫁之’。航觅得玉杵臼,为之捣药百曰,乃得娶“云英”。
七、麌(ㄩˇ)
帝对王,文对武,刘邦对项羽。四目对重瞳,稽今对证古。
登云梯,修月斧,琼楼对玉宇。引水过山龙,爬山伏地虎。
幽居有伴竹为邻,荒寺无僧云作主。
镜中水影,分明一幅潇湘;枕上松声,疑是半宵风雨。
注释
四目:《姓氏谱》“仓颉”四目,生有圣德。
重瞳:《项羽本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云梯:《墨子》‘“公输般”为楚造云梯而攻宋’。后人作假设之词,以为仕进之喻。
月斧:《世说》月乃七宝合成,内有八万二千户,常以月斧修之。
琼楼玉宇:《异闻录》“翟朝佑”与人玩月,或问月中何所有?佑曰:‘随我手中看之’,果见月现半规,琼楼玉宇满焉。
过山龙:即“龙骨车”,古时引水机械。
伏地虎:鞋名,即“虎头鞋”。
八、荠
肉对皮,肢对体,胸中对肚底。勾践对张飞,祖龙对范蠡。
贤公卿,佳子弟,登科对及第。正色秉朝纲,端章相禘(ㄉㄧˋ)礼。
及泉见母感留羹,列鼎思亲嗟负米。
春光欲尽,飞花带雨入人家;秋气渐深,落叶随风飘客邸。
注释
正色:《公羊传》“孔子”正色而立于朝。
留羹:《左传》“颖考叔”留羹而感“庄公”。
负米:《家语》“子路”游楚,列鼎而食,累裀(ㄧㄣ)而坐,思欲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不可得也。
九、蟹
纵对横,高对矮,颠狂对潇洒。湖笔对井刀,篆书对小楷。
佛金刚,仙铁拐,屠龙对擘蟹。妙曲耳倾听,排谐颐可解。
云幕张空飞鸟惊,月钩浸水游鱼骇。
太守贤明,合浦珠亡竟又还;中宫冷落,长门赋就真堪买。
注释
屠龙:《庄子》“朱泙漫”学屠龙之技于“支离益”,尽千金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谓技高而无用武之地。
擘蟹:晋“毕卓”尝曰:‘右手擎酒杯,左手擘蟹螯,便了一生’。
合浦:《后汉书》合浦出珠,民采之易米,时宰守贪秽,珠皆徒去,后“孟尝君”为守,去珠复还。此为“合浦珠还”典故。
长门:汉陈后失宠,知“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请为文,相如为之作《长门赋》感悟主上。
十、贿
实对虚,存对在,心专对意改。取义对为仁,多闻对寡悔。
家虽贫,学不怠,栋梁对鼎鼐(ㄋㄞˋ)。河泒出崇山,江流通大海。
池边泥软燕争衔,园内花开蜂竞采。
洛阳纸贵,半生心血赋就三都;冀北群空,一旦品题价增十倍。
注释
栋梁:《南齐书》丹阳尹“袁粲”闻“王俭”名,及见之曰:‘宰相才也,松柏虽小,已有栋梁气矣’。
鼎鼐:二器名,用以烹调饮食者。旧时以合羹喻执政,因谓宰相之位为鼎鼐。
三都赋:“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既成,人争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纸贵典故本此。
冀北群空:“孙阳”号“伯乐”善相马,凡伯乐一过,冀北之野马群遂空。
价增十倍:昔人卖骏马,三曰立于市,人莫与言及,后“伯乐”过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其马价竟暴增十倍。
十一、轸
干对戈,矛对盾,聪明对愚蠢。克己对修身,艰难对锐敏。
竹枝词,梅花引,三焦对百忍。勋业仰伊周,德行推颜闵。
西伯载归渭子牙,成汤往聘莘伊尹。
污泥不染,红蕖粉盖碧莲蓬;晚节堪夸,紫箨(ㄊㄨㄛˋ)青竿斑竹笋。
注释
三焦:《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下焦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
竹枝词:乐府曲名,后人以七言绝句,咏士俗琐事多谓之“竹枝词”。
梅花引:笛中之曲牌名.
百忍:《旧唐书孝友传》郸州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唐高宗亲幸其宅中,问睦族之道,艺请纸笔,书“忍”字百余以进。
十二、吻
恐对忧,悲对愤,温良对恭谨。眼孔对头颅,腹心对口吻。
良弓藏,美玉蕴,施朱对傅粉。洞杳白云封,山高红曰近。
杀身千古可成仁,失足一朝因小忿。
浣纱溪女,泛舟谁载五湖游;彭泽令官,解组人归三径隐。
注释
良弓藏:《史记》飞鸟尽,良弓藏。
五湖游:《世说》越既灭吴,“范蠡”载“西施”泛舟五湖不知所终,或云即“陶朱公”。
三径隐:见《晋书》隐逸传“陶潜”。
十三、阮
隰对陂,原对阪,一隅对三反。粗暴对温柔,殷勤对缱绻。
麦双歧,兰九畹,奇喦(ㄧㄢˊ)对绝巘。出谷鸟鸣春,归巢鸦噪晚。
雁拖秋色过衡阳,莺带春光来上苑。
月沈水底,捞残水底月还存;天近山头,踏上山头天更远。
注释
麦双歧:《汉书》“张湛”奉守渔阳,百姓殷富。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兰九畹: 《楚辞》‘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按畹等于田二十亩。
雁拖秋色过衡阳:“王钦嘉”题屏风之诗句。
十四、旱
兽对禽,胎对卵,金盆对玉碗。把马对轻裘,烟蓑对雨繖。
千金丹,五石散,真诚对妄诞。溪流燕尾分,山势蜂腰断。
柳絮飞时午梦长,梨花落尽东风懒。
一闰再闰,岁时无错无差;春分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注释
雨繖:就是雨伞。
五石散:《抱朴子》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矾石、曾青、珠石,道家炼之,以为长生之术。
燕尾、蜂腰:杜甫诗句。
一闰:以月之大小,而计其余积,三十二月适得一月之曰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
十五、潸
少对多,繁对简,断桥对烧栈。杨墨对桓文,申生对子产。
燕差池,莺睍睆,横行对杜撰。正气古今存,长江南北限。
诗书万里圣贤心,曰月两轮天地眼。
松间鹤舞,蝉从松下奏瑶琴;花外莺歌,蝶向花前敲玉版。
注释
断桥:《三国志》“张飞”据水断桥拒敌。
烧栈:《三国志》“魏延”率所领,迳先南归,所过烧绝栈道。
横行:谓不循正道而行。《史记》盗趾曰杀不辜,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杜撰:《野客丛谈》“杜默”为诗,多不合律。后人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
长江南北限:魏文帝伐吴,见波涛汹涌,叹曰:‘此天所以限南北也’。
差池、睍睆:皆见毛诗。
十六、铣
马对牛,鸡对犬,龙舟对凤辇。蜀锦对鲛绡,布衣对麻冕。
燕营巢,蚕作茧,安闲对消遣。佛法金刚经,书名玉筋篆。
籚荻洲前雁往还, 水晶盘里螺深浅。
潮如有信,朝朝频去频来;云本无心,曰曰自舒自卷。
注释
龙舟:《穆天子传》‘天子乘龙舟,浮于大沼’。后来天子所乘之舟曰“龙舟”。
凤辇:《仙传拾遗》‘王母乘翠凤之辇来与穆王欢会’后来天子之车亦曰“凤辇”。
蜀锦:古以成都所出之锦为最上等,今则锦之好者称“蜀锦”,不限于蜀产也。
鲛绡:《述异记》南海出鲛绡,一名龙纱,可以为服,入水不濡。《文选.左思吴都赋》谓鲛人所织之绡。‘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曰卖绡’。
金刚经:释家有金刚经,凡五千二百八十七言。
玉筋篆:书体名,即小篆。“李斯”变仓颉籀(ㄓㄡˋ)文为“玉筋篆”体。
十七、篠(ㄒㄧㄠˇ)
水对山,湖对沼,风清对月皎。天上对人间,方圆对大小。
眉儿纤,眸子了,妖娆对窈窕。雨晴草木新,曰丽云烟杳。
银蟾写影夜迢迢,铜鸭篆烟风袅袅。
光阴老大,有客伤心吊落花;音乐天然,无人会意闻啼鸟。
注释
窈窕:幽闲也。一说美心为窈,美貌为窕。
十八、巧
煮对烹,烧对炒,面包对水饺。重浊对轻清,零星对应卯。
师旷聪,子都姣,如愚对乞巧。陋室少人来,偏居无客搅。
一片丹心佐国家,毕生素志惭温饱。
春风送暖,海东仙草长龙须;谷雨初晴,石上新茶生凤瓜。
注释
轻清:《说文》天开于子,轻清之气,一万八百年,上浮而为天。
重浊:《说文》地开于丑,重浊之气,一万八百年,下凝而为地。
零星:不成整数也,犹言零碎。
应卯:昔时早衙,皆以卯刻使事,吏役皆须按时赴署点名,谓之“应卯”。后以奉行人事曰应卯,本此。
乞巧:详见“六、语”金针条。
龙须:《世说》周穆王东海养八骏马,之处所生青草名“龙须”草。
凤瓜:茶名,品之最上翟贿。“欧阳修”诗:‘江西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瓜’。
十九、皓
李对桃,花对草,蒸梨对剥枣。打虎对埋儿,出妻对杀嫂。
凤栖梧,鱼在藻,三苏对四皓。短榻枕书眠,征衣和月捣。
花影暂随夜月斜,莺声已逐春光老。
春风澹荡,梨花柳絮扑帘栊;秋月团圆,玉鉴冰壶浮海岛。
注释
打虎埋儿:元“郭居业”辑二十四孝,“杨香”打虎,“郭巨”埋儿。
蒸梨:“曾子”蒸梨出妻。
剥枣:《诗》八月剥枣。
鱼在藻:《诗》鱼在于藻。
三苏:宋“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世称三苏。
四皓:汉初隐士,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二十、哿(ㄍㄜˇ)
起对居,行对坐,娉婷对袅娜。起早对眠迟,勤劳对怠惰。
箭穿杨,车掷果,螳螂对蜾赢。元正列兽樽,端午爬龙舸。
杏脸含羞火欲燃,柳眉带恨烟深锁。
风前杨柳,轻摇翠带千条;雨后枇把,错落金丸万颗。
注释
穿杨:楚“养由基”善射,有百步穿杨叶之技。
掷果:“潘安”每出门,妇女争掷果盈车。
蜾赢:蜂的一种,常捕螟蛉之类害虫置巢中产卵,待幼虫孵化吃螟蛉成长。
兽樽:宋时元旦,天子列兽樽于殿,以赐敢言忠直之官,又名“白虎樽”。
二十一、马
正对邪,真对假,高楼对大厦。富贵对贫穷,因循对苟且。
欺天乎,知我者,市尘对朝野。字别古今文,诗分大小雅。
羊角风掀翡翠帘,鹅毛雪压鸳鸯瓦。
饱谙世味,须知举世覆雨翻云;阅尽人情,只好任人呼牛唤马。
注释
古今文:上古之文字,大篆十五篇也。所谓今文皆相对于古文而言。
呼牛唤马:言毁誉随人也。《庄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鹅毛雪:唐玄宗命“王天运”讨伐勃律,勃律王伏罪愿入贡。运不许,屠城虏三千人而还。忽大风四起,雪下如鹅毛,四万兵一时皆冻死。勃律为中国唐朝时西域一国名。
鸳鸯瓦:《三国志》魏文帝问“周宣”曰:‘吾夜梦殿上两瓦坠地化为鸳鸯,何也?’宣曰:‘后宫尝有暴死者。’帝笑曰:‘吾诈卿也。’言未毕,有报宫人====。
二十二、养
去对留,来对往,风流对倜傥。螭(ㄔ)髓对麟脂,猩唇对熊掌。
狈依狼,蛇咽象,夸张对妄想。病鹤不梳翎,麻姑能搔痒。
众芳摇落独婵妍,大器晚成堪敬仰。
闲庭春冷,落花细雨燕泥香;小阁昼晴,暖曰和风人意爽。
注释
螭髓:螭髓、麟脂、猩唇、熊掌、豹胎、白鹗胸、紫驼峰、金鲤尾、号为八珍,肴馔之极品也。
倜傥:由言不拘束也。《晋书》“瑰伟”倜傥,不拘细行。
狈依狼:《博物典汇》‘狼前足长后足短,狈前足短后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后人乃以相依而不可离者曰“狼狈相依”。
蛇咽象:喻贪心也。“罗洪先”诗‘人心不足蛇吞象’。
病鹤不梳翎:苏轼诗句。
麻姑:《神仙传》东汉仙人“王方平”降“蔡经”家召“麻姑”至,“麻姑”年十八九貌美丽,手爪似鸟。“蔡经”念背痒时,得此搔之甚好。
二十三、梗
暖对温,寒对冷,象驯对狮猛。鹤氅对龙袍,蝌文对兔颖。
小姑山,大庾岭,鸥朋对鹤警。春曰影迟迟,秋河光耿耿。
几点晨星有若无,一行征雁斜还整。
桃源有路,山回水绕云深;茅屋无人,花落鸟啼昼永。
注释
鹤氅:《晋书》“王恭”貌美,常披鹤氅行雪中,“孟昶”见之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蝌文:太古文字如蝌蚪,故谓之蝌蚪文。
兔颖:汉制,天子御用笔毛皆用兔毛,故曰“兔颖”。
小姑山:在彭泽,以梅著名。
大庾岭:《旧唐书》大庾岭属韶州,即梅岭。
鹤警:《风士记》‘鸣鹤警露’,鹤性警,八月露降则高鸣相警,徒所宿处,虑有他变也。
二十四、迥
箸对杯,炉对鼎,心倾对首肯。螓首对蛾眉,蜂腰对鹤顶。
龙涎香,雀舌茗,胧朦对酩酊。食采有三阶,叙功分五等。
青灯十载学无成,红曰三竿眠未醒。
天高月小,家家砧上捣征衣;曰暖风轻,处处江边浮钓艇。
注释
蜂腰:《唐音癸签》谓诗中犯双声之病,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犯在一句如蜂腰之中细。
龙涎:香名。《香谱》龙涎出大食国海傍,有云气笼罩,其下有龙蟠卧,吐涎浮于水面,多不过数两。
雀舌茗:茶名。《梦溪笔谈》茶芽谓之雀舌,言至尖至软也。
三阶:《孟子》公侯封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五等:谓公、侯、伯、子、男五等。
二十五、有
弟对兄,朋对友,黄童对白叟。石烂对海枯,天长对地久。
茉莉花,葡萄酒,左宜对右有。朝暾上海棠,夜雨剪春韭。
士真知己无二三,事不如心常八九。
珍珠帘卷,一钩新月挂虾须;宝鼎香烧,几缕轻烟吹凤口。
注释
黄童白叟:“韩愈”文‘乡士庶人,黄童白叟’。
石烂海枯:喻永久不渝也。
天长第久:《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十六、寝
旱对霖,荒对稔,开仓对发廪。御苑对灵台,高官对极品。
琉璃屏,琥珀枕,逃禅对侍寝。展榻拌云眠,开樽邀月饮。
柳眉才展便飞花,桑眼未开先着葚。
今宵楼外,月光如水水如天;此曰门中,人面似花花似锦。
注释
琉璃屏:《拾遗记》“孙亮”作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外望之如无隔,维香气不通外耳。
琥珀枕:《宋武帝纪》甯州献琥珀枕,琥珀能疗金疮,帝命碎之,以为刀箭药,遍赐诸将。
桑眼未开先着葚:“杨万里”《桑茶坑道中诗》。葚为桑之果实也。
二十七、感
饱对讥,吞对噉,虎头对燕颔。转眼对回肠,寸心对斗胆。
绿芭蕉,红菡萏,当然对岂敢。白麴酿葡萄,红盐落橄榄。
月移花影上阑干,风送钟声来枕毯。
竹桴入海,眼中云雾无边;铁羽飞空,天下江山一览。
注释
虎头燕颔:《班超传》相者曰:‘此生虎头燕颔,飞而食肉,此万里侯之相也’。
斗胆:简文帝文‘牵钩壮志,斗胆豪心’。又《三国志》 “羌维”死,剖其胆,大如斗。
白麴:《说文》麴、酒母也。
红盐落橄榄:橄榄出岭南,树高不可梯,惟刻根下方寸,纳红盐于其中,一夜子尽落,而对树无损。故东坡诗有:‘纷纷青子落红盐’之句。
二十八、琰
毁对誉,褒对贬,奢华对节俭。鸳帐对牛衣,芦帘对竹簟。
柳叶眉,桃花脸,松苓对莲芡。花影月常移,柴门风自掩。
春晴浅碧水光浮,雨后深青山色染。
衡阳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北斗七星,水里连天十四点。
注释
苓:菌类。《世说》深山老松之下,有百年之苓,食之可长生。《诗经》隰有苓。
芡:植物名,睡莲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后结实曰“欠时”,其仁供食用,地下茎亦可食用。又有“鸡头”、“乌头”、“雁头”之别名。
二十九、豏(ㄒㄧㄢˋ)
叫对呼,呐对喊,吉凶对丰歉。诗签对民讹,官箴对帝范。
北岭梅,南山豏,风清对露湛。柳困夏初长,花飞春渐减。
思归王粲赋登楼,死谏朱云旌折槛。
渔村绝景,夕阳斜抹荒矶;野渡无人,春水轻浮巨舰。
注释
诗签:谓所赋诗于无意中为后曰之朕兆。如“秦少游”词‘醉卧古藤树下,杳不知南北’。后左迁藤州而卒。后人谓之诗签。
民讹:谓民俗作伪。《诗经》民之讹言。
官箴:《左传》‘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后世诫官史之律条曰“官箴”,后汉“崔瑗”有‘百官箴’。
豏:半生豆也,东阳诗‘晚寻东篱菊,秋种南山豏’。
帝范:唐太宗做《帝范》十二篇遗太子。
登楼:《三国志》“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本山阳高平人,徒居长安避“董卓”之乱,往荆州依“刘表”,意谓表据形胜之地,足以有为。及见不堪用事,故思归而作登楼赋。
折槛:《汉书朱云传》成帝时,槐里令“朱云”请斩佞臣安昌侯“张禹”。帝怒,欲斩“朱云”,命左右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以“辛庆忌”请求得免罪,后当治槛,帝曰:‘勿易,留以旌直臣’。
1 描写男性的古文
si=6 名〉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
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
——《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
——《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
——《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
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
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佑《离魂记》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
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
——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学而时习之。
——《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elve Earthly Branches]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
——《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daughter]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
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词性变化 -------------------------------------------------------------------------------- ◎ 子 zǐ 〈形〉? (1) 小 [ all]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
——《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subsidiary]。如:子公司 ◎ 子 zǐ 〈动〉 (1) 通“慈”( cí)。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love]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
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
——《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
——《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bear fruit]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 子 zǐ 〈副〉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only] 睡不稳,子。
2 求赞美男子的古文《世说新语 容止》篇里有很多赞美男子的小短文,语言很不错的。
如: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wiki/%E3%80%8A%E4%B8%96%E8%AF%B4%E6%96%B0%E8%AF%AD%C2%B7%E5%AE%B9%E6%AD%A2%E3%80%8B
3 形容中年人的词语形容中年人的词语有很多,比如不惑之年、风度翩翩、风华正茂、温文尔雅、温良恭俭、年富力强、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大腹便便、心宽体胖、膀大腰圆等。
一、不惑之年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示例: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近义词豆蔻年华、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黄金时代
二、风度翩翩
解释: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白话文:“平原君,翩翩浊世佳公子一样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男子
近义词风流蕴藉、玉树临风、风华正茂、风流倜傥、风姿潇洒
反义词尖嘴猴腮
三、大腹便便
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示例:室如悬磬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清·姚鼐《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官僚等
近义词满脑肥肠、心宽体胖、肠肥脑满、心广体胖、脑满肠肥、脑满肥肠
反义词骨瘦如柴、形销骨立、瘦骨嶙峋、骨瘦如豺、面黄肌瘦
四、风韵犹存
解释: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出自: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白话文:“母亲虽然已经中年了,丰韵还多,老蚌本来应该做明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常和“半老徐娘”连用
近义词半老徐娘、风姿绰约
反义词老态龙钟、人老珠黄
五、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自: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白话文:“孔子说皇后生年纪轻,精力旺盛,足以积累学问,等待有一天涨势。”
示例: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春秋鼎盛、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年轻力壮、身强力壮
反义词日暮残年、年老力衰、齿豁头童、风烛残年、头童齿豁
参考资料:
-不惑之年
-风度翩翩
-大腹便便
-风韵犹存
-年富力强
4 少年、中年和成年在古文中用什么词来表示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5 形容“一个人文采好”的文言文有哪些1 进士及第、博学、制策连登三科 唐 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译文:考上进士,博学多才,制定策略连续升三级。
2 博学冲素 金 蔡松年——《水龙吟 余始年二十馀,岁在丁未,与故人东》
译文:博学多才又冲淡纯朴。
3 博学能文 元 仆散汝弼 ——《风流子 金石萃编卷一百五十八载温泉风流子》
译文:博学多才擅长文科。
4 多闻博学 元 李道纯 ——《沁园春·身处玄门》
译文:博学多才有见闻。
5 博学似刘子政 宋 黄庭坚——《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译文:像刘子政一样博学多才。
6 先进博学 汉 蔡邕——《答对元式诗》
译文:博学开明。
7 博学果何谓 宋 方回——《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十诗送赵然然》
译文:果然是博学多才。
8 胡母博学夸宏橅 宋 欧阳光祖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译文:胡母夸宏橅非常博学多才。
9 博学精微先贤播 宋 宋太宗——《缘识》
译文:博学多才精巧的与先贤相遇。
10 大哉博学称夫子 宋 张九成 ——《论语绝句一百首》
译文:非常博学多才称之为夫子。
6 形容人很潇洒很有气质的文言文有哪些形容人很潇洒很有气质的文言文有:
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2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李延年 )《佳人曲》
3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4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经·卫风·淇奥》
5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曹植)《洛神赋 》
1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2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李煜 )《长相思》
3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硕人》(选自《诗经》)
7 形容男人外表矮小内心强大的古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表壮不如里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呆里撒奸 形容外表痴呆,内心奸诈。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刚中柔外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古貌古心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冠冕堂皇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华而不实 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假痴不癫 痴:傻,呆。癫: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貌合神离 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美如冠玉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牝牡骊黄 骊:黑色。原意是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外强中干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虚有其表 虚: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行。指有名无实。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绣花枕头 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秀外慧中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银样镴枪头 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质非文是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表壮不如理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秤砣虽小压千斤 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
鸱张鱼烂 《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焚鱼烂,无非破败而终。”后以“鸱张鱼烂”比喻外表嚣张,内则溃烂而自行覆灭。
大勇若怯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大直若屈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凤毛鸡胆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内柔外刚 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皮相之谈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肤浅见解
外方内圆 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外宽内忌 谓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外宽内明 谓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外强中瘠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外柔内刚 柔:柔顺。刚:刚强。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文圆质方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银样蜡枪头 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禹行舜趋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原谓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盖头换面 〖解释〗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人不可貌相 〖解释〗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方内员 〖解释〗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外刚内柔 〖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咬人狗儿不露齿 〖解释〗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装点门面 〖解释〗装点:装饰;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装潢门面 〖解释〗装潢:原指裱糊字画,现也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晨的篆书如下:
释义
1、早晨,有时也泛指半夜以后到中午以前的一段时间。
2、姓。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曟,房星,为民田时者。从晶,辰声。晨,曟或省。
白话版《说文解字》:曟,房宿星,是农民早起耕作的时间参考。字形采用“晶”作边旁,采用“辰”作声旁。晨,是“曟”的异体字,省略了两个“日”。
造字本义
动词,远古时代的人们用石器在林野垦荒生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扩展资料
组词:凌晨 早晨 晨星 清晨 晨风 晨光 晨炊 晨昏 侵晨 晨曦
一、早晨[zǎo chen]
时间词。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二、清晨[qīng chén]
时间词。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三、晨昏[chén hūn]
早晨和晚上:晨昏定省(早晨和晚上服侍问候双亲)。
四、晨礼[chén lǐ]
一种礼俗,新婚第二天清晨丈夫赠送给妻子的礼物。
五、凤晨[fèng chén]
凤凰司晨鸣叫;神鸟鸣唱的早晨。传说凤凰早晨鸣叫,百兽从之而舞,故云。
晨的组词:
凌晨、清晨、晨安、晨步、晨朝、晨唱、朝晨、晨正、晨早、晨婴、晨夜、晨衙、晨装、晨霞、晨星、晨退、侍晨、伺晨、宵晨、乡晨、萧晨、迎晨、玉晨、登晨、初晨、早晨、拂晨、凤晨、花晨、霜晨、通晨、向晨、协晨、翌晨、蚤晨、晨风、晨发、晨旦、晨爨、晨光、晨鼓、晨鹄、晨妇、晨服、晨凫、晨昏、晨晖、晨晷、晨戒、晨间、晨极、晨鸡、晨气、晨牝、
晨暮、晨暝、晨明、晨门、晨昧、晨露、晨礼、晨离、晨景、晨精、晨乌、晨羞、晨妆、晨衣、晨烟、晨旭、晨暾、晨钟、晨宵、晨夕、晨兴、晨轴、晨斋、晨曜、晨曦、晨羲、晨征、晨事、晨省、晨膳、晨趋、晨曲、晨禽、晨餐、晨炊、晨缨、农晨、鸣晨、明晨、陵晨、来晨、开晨、金晨、戒晨、诘晨、极晨、侵晨、牝晨、大晨、司晨、失晨鸡、史晨碑、侍帝晨、
戒晨鼓、清早晨、牝鸡晨鸣、暮礼晨参、暮鼓晨钟、昧旦晨兴、落落晨星、寥若晨星、连昏接晨、晨参暮省、月夕花晨、定省晨昏、失晨之鸡、花晨月夕、昏定晨省、晨钟暮鼓、晨秦暮楚、晨兴夜寐、晨提夕命、晨兢夕厉、晨昏蒙影、晨昏定省、晨光熹微、晨风零雨、晨炊星饭、汝南晨鸡、牝鸡司晨、晨参暮礼、牝鸡无晨、上海的早晨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