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痛风患者可以吃杂粮吗?不是的,杂粮是可以食用的:以往认为粗粮中豆类、玉米的嘌呤含量较高,不建议痛风患者食用,近来研究发现玉米、高粱中粗粮中的嘌呤属于植物性嘌呤,和海鲜、牛、羊肉、动物内脏的这些动物性嘌呤不同,不容易引起人体尿酸波动,粗粮可以
痛风患者可以吃杂粮吗?
不是的,杂粮是可以食用的:以往认为粗粮中豆类、玉米的嘌呤含量较高,不建议痛风患者食用,近来研究发现玉米、高粱中粗粮中的嘌呤属于植物性嘌呤,和海鲜、牛、羊肉、动物内脏的这些动物性嘌呤不同,不容易引起人体尿酸波动,粗粮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中胆固醇、脂肪的吸收,降低糖吸收速度,对于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均有好处;
五谷杂粮含有较多的植物纤维,痛风患者适当食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杂粮热量较低,对血糖影响较小,尤其适合伴有血糖升高的痛风患者食用。
推荐痛风患者进食多种类杂粮,如小米、玉米、薏米、红薯等,但也要控制进食总量。
其它可以吃的种类:
蛋奶类:鸡蛋、鸭蛋、牛nai、酸nai、nai酪、炼乳等;
水果类:新鲜水果均属于低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可以直接使用或榨汁饮用,如西瓜、苹果、香蕉、梨子、橙子等都可以吃;
蔬菜类:大部分蔬菜痛风患者都可以食用,不仅嘌呤含量低,而且营养价值高,痛风患者可以多吃青菜、芹菜、茼蒿、笋、白菜、油菜等;
坚果类:低嘌呤的坚果有杏仁、开心果、腰果、板栗、核桃、葵花籽等;
不能食用的主要有:含有高嘌呤,特别为高动物性嘌呤食物,即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超过150mg,最常见的如海鲜、动物内脏、牛肉、火锅、啤酒以及蔬菜中的笋类、豆制品、海藻、紫菜等。
痛风患者除要限制高嘌呤食物食用外,还要增加每日饮水量,以促进尿酸代谢。
春节本该是阖家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美味佳肴的日子。
但对一些人来说,却只有浑身关节的钻心疼痛以及看着满桌好酒好菜却不敢拿起筷子的精神折磨。
这种能让人彻底告别啤酒海鲜和美味佳肴的病——就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堆积引起的关节炎症,主要和我们血液中尿酸的浓度有关。
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我们的肝脏会分解食物中的嘌呤,产生一种叫 尿酸 的代谢产物。
正常情况下,尿酸会溶于血液,然后随着我们的尿液及时排出。
但如果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者肾脏无法及时排泄时,多余的尿酸就会在血液中堆积沉淀,引发 “高尿酸血症” 。
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尿酸就会在关节处形成一种针状的尿酸结晶,这时候我们免疫系统中的 白细胞 就会攻击 尿酸晶体 ,诱发关节炎症导致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和关节炎症,人就会 痛风 。
针状结晶听起来已经足够吓人,但严重的痛风还会进一步让人“手脚生石”。
长年累月沉积的尿酸盐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 “痛风石” ,平均形成周期10年左右。
但不是所有高尿酸的人都一定会得痛风,临床上只有5%-15%的高尿酸者会最终发展为痛风。
因为尿酸增高到痛风的症状出现所需时间,在数年到数十年不等, 所以我们往往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痛风的患病率会增加。
可如今,这种原本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的痛风, 正在离年轻人越来越近。
甚至连1996年出生的郭麒麟也不幸中招,一年爆瘦70斤之后才得以缓解。
根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981~1985年间,痛风患者平均初发龄为478岁,而到了1996~2000年患者痛风初发龄则是415岁。
其中小于40岁的初发病者分别占341%及583%,也就是说,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痛风的初发平均年龄下降了63岁,不足40岁初发病者增加了242%。
而根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数据显示,2008~2013年,青年痛风患者的比例从39%上升至52%, 年轻人几乎变成了痛风的主力军。
那么问题来了,年纪轻轻的我们为什么会被痛风缠上?
痛风分为 原发性 和 继发性 两种,其中原发性痛风主要和家族遗传有关,现在年轻人患的更多是继发性痛风,主要由饮食、作息、肥胖等因素决定。
随着物流业发达和物质条件的优渥,现在年轻人的饮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丰富。
20~40岁的年轻人饮食中含高热量、高嘌呤类物质显著增多, 例如:红肉、动物内脏、海鲜、酒。
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导致体内嘌呤代谢增加,生成过多尿酸,就很容易引发痛风。
而长期饮酒导致痛风的原因则是,酒精代谢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抑制肾脏对尿酸排泄。另外,还会加速腺嘌呤核苷的转化,使得尿酸始终维持在高位。
年轻人饮食习惯里的“海鲜配啤酒”、“火锅喝酒撸串”就是最常见的痛风套餐。
有研究表明,经常感觉疲劳和作息不规律的人发生痛风的危险性比普通人高0605倍和1645倍。
经常 疲劳 和 作息不规律 是两个最相关的因素。
作息不规律导致疲劳进一步加重,代谢产物堆积和机体内环境变化等现象,同时也会导致体内尿酸的代谢受到影响,进而增加患痛风的危险。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很难不熬夜,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通宵熬夜的情况不再少数,紊乱的作息让年轻人和痛风的距离又亲密了一些。
首先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下面是一张各种食物嘌呤含量的图表,大家可以参考对照。
食物之外的另一个因素是酒精,有些人说喝啤酒嘌呤高喝白酒没事儿,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酒精会导致体内生成更多尿酸,还会降低尿酸排泄,和酒的种类无关。
所以无论什么酒,都一定要克制。
总结一下就是动物内脏,肉汤,海鲜适量吃,酒精也最好别碰。
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心生疑惑:为什么我平时饮食很注意还是会痛风?
关于尿酸形成的原因,外源性摄入占20%,而内源性代谢紊乱占到了80%。 所以除了忌口,我们还要从提高代谢入手。
规律运动
每天锻炼30分钟,一周锻炼五天,养成规律的锻炼习惯,可以选择慢走或者游泳等运动方式。
增加排尿
大量喝水,保持每天喝水量在 2000ml 以上。
但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事是, 千万不要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代替。
咖啡因饮料会让排尿频繁,影响肾脏本来的排毒功能,提前释放了过多的水,这种情况反而会脱水,阻碍尿酸的正常排出。
及时就医
但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还是没有控制尿酸,更科学的做法是及时就医,谨遵医嘱采用药物控制使血尿酸达标。 血尿酸控制在 360μmol/L以下 ,痛风的发作几率就会大幅减小。
这里还有个小建议,因为尿酸值是波动的,有痛风史的朋友可以每个月花十几块钱定期去医院查查自己的血尿酸,防患于未然。
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反推饮食结构和用药是否合理,控制稳定后调整出适合自己的食谱。
眼看快过年又到了吃香喝辣的时候,原本的饮食作息一旦被打破,就会成为痛风的高发季。
当你准备大快朵颐时,要清醒一些,当你推杯换盏时,要低调一点。
节制和自律,才能让我们远离痛风的折磨。
痛风的经典句子有:
1、第一次过这种夏天,冷的把我痛风都快整出来。
2、只能吃鸡胸肉和牛肉了最近海鱼海虾吃多了被医生说尿酸高可能要痛风。
3、痛风患者经不起诱惑,吃了一只。不知道今夜要不要紧急送院。
4、尿酸高的人偏偏爱吃痛风组合一定是被自己作死的。
5、周末遛娃真的太累了,今早第一脚踩在地上,我以为我得了痛风我需要五天时间恢复元气,然后继续恶性循环。
6、痛风犯了这半年,输尿管结石、痛风都犯了,不同的疼痛难忍啊。
7、时不时要摸摸大脚趾,看看是否发亮,是否肿胀,总觉得痛风要发。
8、吃完这顿痛风套餐,加上喝的上不上下不下的卡在喉咙里,可能这个礼拜都不会想吃海鲜,啊,真想吐出来。
9、一个脂肪肝一个痛风一个拉肚子一个未成年。
10、刚听老师说完高尿酸血症,我这个右胳膊的关节就开始酸痛。第一反应,我痛风了。
11、零点洗的头发睡了一觉它还是湿的,我以后会不会得痛风啊?
12、搜了一下痛风该忌口的东西,我觉得我可以瘦了。
13、人生就喜欢吃海鲜吃肉跟喝饮料这两点爱好,结果你还让我痛风。这是人干的事吗?
14、不喜欢啤酒的原因,除了喝了会痛风以外, 就是容易躁, 得起来释放一下。
15、两个人都挂水,一个痛风一个噪子痛,臣服生活突发事件,停下息一息再向前。
你好,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断根
这个词,我想这位贤惠的妻子应该是指:
往后余生,只有她与老公,痛风这个“小三”永远不再出现于他们的二人世界?
那,只要你遵照我所说而做,我能保证你老公同痛风“断根”。
痛风发展的4个阶段
痛风的临床病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题主28岁的老公已处于第三期,据乔老师经验推测,若不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未来3-5年内,患者多处关节将会出现痛风石,并且很可能已经或将出现肾结石、尿道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此时情况已不容乐观。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浓度高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通常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会有第一次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或是其他临床表现,这时候才开始称之为痛风;从未有过关节炎发作或其他临床表现者,只能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此时虽然血中尿酸浓度高,但临床上无症状,必须经由血液检验才能发现。高尿酸血症只是一种生化上的异常,注意增加运动、增加水分摄取、调整饮食等生活型态调整,或找出引发高尿酸原因予以矫正,血尿酸值可能会回复正常。
但若仍持续出现高尿酸血症,未来进展到罹患痛风的机率,随着血液中尿酸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需要注意的是,90%一直只在轻度升高范围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终生都不会痛风发作。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需要立即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但必须找出潜在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并控制相关问题和疾病,尤其是未来可能恶化心血管风险的代谢症候群相关疾病。
2急性痛风关节炎——突然剧烈关节疼痛
急性痛风关节炎,大多为单一关节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关节疼痛,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但后期可多处关节炎发作和发烧。大多是突然发作,常在午夜或凌晨发病,半夜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有些病人可有轻微疼痛或刺痛为痛风发作的先兆。急性痛风主要侵犯下肢远端关节,初发时好发关节的频率依序为第一脚趾关节、踝、膝关节等,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触碰,甚至不能盖被子。哪怕是轻微的风吹过或者活动一下脚趾头,也会立刻感到钻心般的疼痛,但这种疼痛来去如风。
若血尿酸值持续过高,经过一段时间产生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急性痛风关节炎的发作频率大多会随时间增加,久而久之,关节会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
3不发作间歇期——间隔时间差异较大
不发作间歇期是指两次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间的无症状不痛期间。急性发作后可自然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而完全复原,此时无症状期称为不发作间歇期。
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风发作之间隔时间差异颇大,根据研究,约有4%的患者终生不再发作,大约61%在一年内复发,约88%在两年内复发,有些人甚至十几年后再复发,但一半以上患者发作的频率会随时间经过而增加,不发作间歇的期间越来越短,尿酸盐沉积也越来越多。
4慢性痛风石关节炎——关节和软组织形成结晶
长期没有治疗时,痛风病人的疼痛会逐渐波及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有些会导致关节变形,严重时关节丧失活动能力。
痛风石也可能在耳朵、皮下、脊椎关节、软骨等处发生,也可能沉积在内脏器官,尤其是肾脏,而影响脏器的功能。此种痛风石出现距离第一次痛风发作的时间自3至42年不等,平均为116年,但近年来报告已经缩短到平均5到6年即出现痛风石。
慢性痛风石关节炎虽然可能不如急性发作的剧痛,却会引起该关节、组织的破坏、变形或功能损伤,而且痛风石在身上出现的部位会不断增多、体积增大。后期表面伤口容易破皮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处理不当易并发细菌感染,造成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不得不截肢与死亡。
另一方面,由于尿酸结晶长期沉积,关节会造成永久性畸形和功能障碍;尿酸盐还会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临床出现水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现象,提示肾功能的损害逐步加重。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护士领进医生门,往后余生皆靠个人
每一个急性痛风发作、坐上轮椅被护士推进诊室的患者,在那一刻起就需要明白,这一辈子都需要与尿酸“战斗”了。就如同糖尿病病人与血糖“战斗”一样。
大多数人都知道,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过高所致,而大多数人也都认为,痛风就是吃出来的!
其实这个结论不完全对。
痛风,由多个因素共同长期影响所致。而吃这个因素,通常只能算诱因或者是加剧病情的帮凶,本质原因还是自己的体质,从出生时基因就决定了的体质。
人体内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内源性,主要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约占80%;二是外源性,由摄入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20%。因此嘌呤吸收过多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中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当大量摄入高嘌呤饮食后,可以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如果同时伴有尿酸排泄减少,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甚至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而继发于其他疾病或使用药物所致的称为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对应病因如图:
可以看出,除继发疾病与药物影响外,大多数因素都是由基因决定了,决定了占你体内尿酸池总量80%的内源性尿酸去留,决定了你这个个体就是比别人容易出现嘌呤代谢问题,更容易得痛风。
所以,要想往后余生与痛风一刀两断,你必须要做好你所能做的一切。而你所能做的,首当其冲便是那占尿酸池总量20%的外源性尿酸来源,说白了就是管理好“吃”这个因素。
须尽一生拼,换得自我无恙,家人无虑
那对于患者来讲,该怎么做,才能将痛风“断根”?
首先你得知道痛风的治疗目标。
痛风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包括:
迅速有效地终止急性发作;
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或逆转因尿酸/尿酸盐结晶对关节、肾脏或其他部位沉积所导致的损伤;
预防或逆转伴发的相关疾病,如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在日本指南中还提出“将改变生活习惯,改善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生命预后,作为最终的治疗目标”。
可以看出,治疗痛风,不止是让它不再痛,还得将尿酸水平调回去,还包括预防或逆转与高尿酸血症狼狈为奸的“三高”。
非药物治疗是痛风治疗的基础,多数治疗方式尤其是健康的饮食方式和合并症的治疗需要伴随患者一生。
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的作用,并且是其他痛风治疗策略的基础。
痛风的非药物治疗
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治疗过程显得十分重要。简单的说要做到“三少一多”,即:少嘌呤、少热量、少脂少盐、多饮水,同时限酒戒烟。
1行低嘌呤饮食
低嘌呤饮食可带来五大好处:可使血尿酸下降60-120umol/L;减少痛风急性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期时间;减少痛风石形成量;减少药物使用量及对应副作用。
每日嘌呤摄入指标
处于痛风急性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100mg;
处于痛风缓解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150mg;
处于高尿酸血症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200mg;
为了预防高尿酸,建议
正常人每日嘌呤摄入不超过250mg;聚餐时嘌呤摄入通常会达到600-1000mg,建议
每周不超过一次。
建议痛风患者,对照着食物嘌呤含量表,计算着量来进餐。最新痛风诊疗指南,鼓励进食多样化,不禁止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只需控制住每日摄入总量。
2进食含丰富钾、镁离子丰富的食物
人体的碱性体液环境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和排出,含钾、镁丰富的食物经人体分解后,形成钾离子、镁离子,使体液pH值略微上升。这类食物主要为蔬菜与水果,包括:樱桃、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红萝卜、大豆、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梅干、柠檬和菠菜。另外醋也有相同效果。
3控制酒精总摄入量,禁饮啤酒和白酒,可适量饮红酒
研究显示,酒精总摄入量与血尿酸升高呈正相关,过量的酒精一方面可造成体内乳酸和酮体堆积,抑制尿酸排泄;另一方面可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而使尿酸合成增加;饮酒时多同时进高嘌呤、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更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啤酒和白酒可使血尿酸明显增高,啤酒是所有酒类中含嘌呤最高的,富含鸟嘌呤核苷酸,导致血尿酸增高;而适量的红酒使血尿酸轻度下降,且红酒富含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凝刺激物等,可减轻酒精对尿酸的影响。研究提示,每日喝两听以上啤酒者的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每天喝两杯以上酒精含量为15g的白酒者,患痛风的危险是不饮酒的16倍;饮含铅的威士忌可使痛风发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
4每日饮水3000ml,保证足够尿液排泄
肾脏是排泄尿液的器官,而尿酸是溶解在尿液中的,患者排出的尿液越多,排出体内的尿酸也就越多。要想多排尿,怎么办?多饮水。痛风患者尤其要注意摄取充足的水分,如果水分摄取不足,尿量就会减少,尿中溶解的尿酸浓度增高,容易在尿路中形成尿路结石。只要您的肾功能正常,在摄取足够的水分之后,尿量也就随之增加,尿色也会变淡,尿酸也容易溶解在其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不容易形成晶体,能够有效预防尿酸盐在关节结晶、痛风石、尿路结石和肾功能障碍。并且,饮水充足后,还能使血液黏度下降,对于预防痛风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好处。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约为1000~2000ml,平均约为1500ml。而对于痛风患者而言,由于体内尿酸的“库存”丰富,在同样的肾功能条件下,要想排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尿酸,就必须排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尿液。建议痛风患者每日饮水量达到3000ml,以保证尿量能达到2500ml以上。
而且最适合痛风患者引用的水包括:偏碱性,有助于碱化尿液,而当患者尿液中的pH值增高时,尿酸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有助于体内尿酸的排出;含热量低,如果痛风患者饮用的水分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等能量物质,会破坏一天的饮食规划。白开水、淡茶水和苏打水是痛风患者的理想选择。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不要在体内缺水状态下补水,而一定要学会主动出击,闲暇时就喝上几口水,同时睡前要形成饮水的习惯。
坚持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尿酸的排泄。鼓励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使运动时心率达110~120次/分及少量出汗为宜,每日早晚各30分钟,每周3~5次,以打球、跳舞、游泳和健身运动为好。避免剧烈运动和无氧运动,这可使肌肉中三磷酸腺苷分解,向血液里大量释放肌苷和次黄嘌呤,使血尿酸增高。
控制体重
使得肥胖患者达到理想体重指数以促进整体健康。痛风患者往往较肥胖,减轻体重不仅有利于痛风病情的控制,而且有助于缓解代谢综合征。减肥应循序渐进,每月减1~2kg。饮食上,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及低脂饮食,尤其是脱脂奶和植物蛋白,限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总热量应较正常饮食略低10%~15%,一般每日1400~2000kcal。
脂肪应控制在40~50g/d以下,蛋白质应稍低于1g/。摄入过多的脂肪可使血中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上升,抑制尿酸的排泄;高蛋白质饮食可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高,增加尿酸前体,同时还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和增加肝肾代谢的负担。此外,饥饿疗法不可取,因饥饿时,脂肪将作为能源而分解,使血酮体增加、有机酸增加,抑制尿酸的排泄。
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理论上痛风是一种较易诊断、容易处理的疾病。但实际上,对许多患者来讲,包括那些已经正确诊断的患者,处理得并不理想。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应归咎于依从性的问题。在对患者依从性的走访中,一些患者表示在间歇期没有症状时坚持治疗很困难,还有一些患者认为戒酒的要求太苛刻。
此外,一些患者被现实生活所迫,不愿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和饮食方式。可能最重要的还有这样的一个事实,患者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服用不同的药物,这对很多患者来说比较复杂和烦琐。
但如果通过医生的详细介绍,患者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在不同的时期服用不同的药物,为什么要改变生活和饮食方式,那么相信患者会有更好的依从性。例如将尿酸结晶比作火柴,患者被告知当火柴划燃时会引起痛风发作。要熄灭火焰,患者需要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秋水仙碱或激素,但尽管火焰已熄灭,火柴依然存在;为预防下一次的发作,需要服用秋水仙碱等预防药物,这样会使火柴潮湿而不易划燃;而降尿酸药物实际上是将火柴彻底清除。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患者对痛风的认识会加深,如果将痛风不积极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预后,以及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进一步告知患者,相信患者的依从性会得到改善。
当然,由于多数患者在门诊就诊时间有限,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教育的工作还需多种途径,例如各种媒介及形式的科普宣传,组织患者间的相互交流,定期召开病友会等。总之,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对改善我国痛风患病率不断攀升的趋势有着重要意义。
降尿酸治疗,维持达标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所有痛风患者都要积极执行的内容,而
降尿酸治疗
也是大多数痛风患者需要接受的事实。
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预防急性痛风发作、预防痛风石的产生、促进痛风石的溶解以及预防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出现。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血尿酸水平维持在<60mg/dl的范围内,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症状长期不缓解或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应<5mg/dl。维持达标是调整降尿酸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的根本目的。
所以,如何让痛风“断根”,简单地说就是这三点:
先自己做力所能及的改变;
当你尽最大努力了效果仍不理想时,医生再来助你一臂之力;
养成习惯,坚持下去,你能坚持多久,痛风就能远离你多久。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转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
痛风作为常见病症,痛风的误区有哪些?
1血尿酸高是痛风的主要原因,但血尿酸高并不是百分百会导致痛风,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终生不会发展成痛风。
2血尿酸不高,也有可能患痛风。当痛风急症发作时,患者自行服用一些降尿酸药物减轻疼痛,如果用量不规范,用药后再检查尿酸,此时血尿酸浓度虽不高,但还是可能引起痛风。
3极少数患者对降尿酸药物不耐受,若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只要及时发现并到门诊处理,便能尽快恢复。
4即使关节不疼了,药物也不能停。药物自行吃吃停停易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尿酸值忽高忽低,极易损伤肾功能。
5痛风需要接受正规治疗。有不少朋友误以为患了痛风,只需吃点止痛药就行。实际上,痛风并不会自愈,患者必须接受正规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痛风反复发作。
6长期喝苏打水,并不能降低血尿酸水平。市面上销售的苏打水不同于医生开的碳酸氢钠片,虽有一定碱化尿液的作用,但效果远不碳酸氢钠片。有些苏打水中还添加了糖,长期喝反而会增加痛风、肥胖及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7是否患痛风与胖瘦无直接关系。只是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更容易升高,患痛风的几率也更高。
8海鲜啤酒虽被称为痛风套餐但不一定会导致痛风。海鲜含有大量嘌呤,啤酒影响尿酸排泄,两者都是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但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偶尔吃海鲜,喝啤酒并不会导致痛风。
9痛风患者并非绝对不能喝酒吃海鲜,只是偶尔喝一小口问题不大。一般低嘌呤的海鲜,如海参、海蜇、海藻等的食用几乎可以不限制。
10关节疼并非就是痛风。关节疼痛只是痛风的一个表现,不是所有关节疼痛都是痛风。关节炎、滑膜炎等疾病和扭伤同样会引起关节疼痛。想要判断是不是痛风,需通过临床检查,综合病史、症状、体征、血尿酸测定、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