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酒驾送父亲就医被查,后来怎样了?

老婆 0 58

男子酒驾送父亲就医被查,后来怎样了?,第1张

男子酒驾送父亲就医被查,后来怎样了?
导读:云南宾川县交警查获了一疑似饮酒驾车的男子,该男子对自己喝过酒的事实供认不讳。但他表示事出有因,父亲突发疾病吐血,情况危急,周围只有他一个人有驾照,不得已才酒后驾车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民警让男子坐到车后座照顾病人,帮他驾车赶往医院。将病人安

云南宾川县交警查获了一疑似饮酒驾车的男子,该男子对自己喝过酒的事实供认不讳。但他表示事出有因,父亲突发疾病吐血,情况危急,周围只有他一个人有驾照,不得已才酒后驾车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民警让男子坐到车后座照顾病人,帮他驾车赶往医院。

将病人安顿好以后,民警才对男子进行呼气测试,男子的酒精含量为29mg/100ml,达到了饮酒驾车的标准,随后对男子做出了罚款2000元、驾照扣12分、暂扣驾照6个月的处罚。虽然被处罚了,但男子及其家属还是向交警表达了感谢之情,肯定了他们人性化的执法方式。

有人认为,法律非常僵硬,很死板,没有变通的余地。其实不是的,法律也可以非常贴近生活,非常温暖,可以很柔情,云南的交警们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从结果上来说,男子的违法行为被惩处了,他的父亲也及时得到了救治,法律尊严和人性的温暖都有所体现。

执法者和民众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角色,执法者需要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才可以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民众需要执法者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维护好社会秩序,才可以安心地生活工作。

2011年,成都的王女士在过年的时候和朋友打了5元钱的麻将,被警方查处,现场共查缴赌资575元,王女士被行政拘留了15日,王女士不服从该处罚决定,认为打麻将只是娱乐而已,不应该被视为赌博,随后将公安局告上了法庭。

虽然一审和二审都败诉了,但王女士坚持申诉,5年后,最高法指令省高院再审,2018年,四川高院做出判决,认为公安局的处罚过重,适用法律错误,判公安局赔偿王女士的损失并道歉。

这个新闻曾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很多人对这样极端严格的执法方式表示不满,将麻将等同于赌博,是一种偏见,无视当地的风俗民情和人们的娱乐需求,一味地上纲上线,会导致民意反弹。成都地区的人本就有打牌打麻将的爱好,逢年过节的时候,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玩玩麻将,谈谈心,放松下有什么不可呢?这并不存在什么社会危害性,不必将其上升到"赌博"这个高度来。

但换个角度来看,基层的执法者开展工作其实也很不容易,一边要防着玩忽职守这口大锅,一边还要紧扣人性化执法这把枷锁,前后为难。若是严格执法、不分对象一点儿情面都不讲的话,往往会被批评没有做到为人民服务,而做到了人性化执法,却又有可能被批评为软弱不负责任,执法不严。

曾有过这样一个案例,某交警大队的副队长在路上巡逻时,发现了一辆形迹可疑的轿车,该车存在两个毛病,一是没有悬挂"实习"的标志,二是该车实际上需要报废处理。按照规定,交警应该强制扣留车辆,但交警念在车主还很年轻,且是初犯,态度良好,只是批评教育然后放行。

结果才过了8天,车主就忘记了交警的教导,醉酒后开着本该报废的车辆超速驾驶,出了事故,导致了4人死亡、2人受伤的严重后果。检察官以玩忽职守的罪名,要求交警承担刑事责任。

这就要求执法者们掌握好尺度,在严格执法和人性化执法中找到平衡,不能让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执法者们既要将相对人视为独立的公民,尊重其主体地位,也要保障好程序正义,将法律的规定落到实处。

公民也应该理解执法者的难处,自觉地遵守法律,违法行为被查处后及时承认错误,不要干涉执法者的工作。

两权相害取其轻。作者认为,正常人对这一情况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妻子都生命垂危了!救命要紧,哪里还管上酒驾不酒驾,至于警方查获后能不能免于处罚,这是另一码事!

一、能开,但区分情况,保持冷静!

如果旁边无人代替自己或者救护车短时间无法到达时,也就是别无选择时,自己酒后开车将妻子送到医院也就是必然选择了。如果自己醉得一塌糊涂,自己也不能正确选择,更别提开车了。越是这种紧急情况,越是要保持冷静。在车辆保持安全行驶时,首先要拨打120,清楚告诉对方自己的行驶路线,让急救车来接,他们随车有急救人员会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置。其次拨打110,详细告诉警方情况,向警方求助,或让警车来接,或者让警车给救护开道。万万不可在能求助的情况下,不向任何官方求助,自己酒驾到医院。酒驾毕竟十分危险,救不了妻子连自己也搭上,更是错上加错。即便安全到达医院,事后处理闹红灯、酒驾行为也比较麻烦。

二、交警能否网开一面?

这种情况,如果在中途被交警查处,会不会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如果当事人构成醉驾的就是刑事案件,适用的是刑法。刑法中有紧急避险规定,当事人保护他人人身安全,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十一条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中有紧急避险规定,民法典也有紧急避险归责规定。如果当事人仅是酒驾,尚不构成醉驾的情况下,处罚依据的是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却没有紧急避险免责的明文规定。这就需要交警根据具体案情判定,认为违法情节较轻,免于处罚。所以说,为了争取这个免于处罚或者从轻处罚,当事人在紧急情况下酒驾,还应当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报告为好。

三、结束语:

作者认为,这问题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提问者本意应该是“紧急情况下酒驾,是否能够免责问题?”。如果一个男人完全不顾妻子的安危,害怕被交警查到受处罚,不开车将妻子送到医院救治,这种男人就是人渣!大家说,对不对?

前一段时间大家是不是在各种平台都看到了所谓的酒驾新规,其中说了三种情况,在以前算酒驾,但是在新规里就都不算酒驾了,后来交警部门给辟谣了,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酒驾新规,网上传播的新规都是谣言。下面我就对网上的酒驾谣言跟交警的辟谣详细跟大家说一下,大家可千万不要被谣言给误导了。

先来说第一个酒后在封闭在小区停车挪车不会受到处罚先来简单说一下怎么在酒驾,分别是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必须满足这三个条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载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共通行的场所,因此向社会开放通行的小区、单位内部道路、公共停车场、地下车库等均属于道路的范畴。所以即便是在封闭的小区停车场挪车,只要车辆发生了物理上的位移,就会被认定为大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喝了酒挪车,当然算酒驾了。

第二个谣言,遇到紧急情况,比如突发疾病或其他意外需要开车送人去医院急救,这个时候车主可以拨打110进行备案,就能开车送病人去医院了。交警表示没有这个说法,说法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来判定。很多人都用发生在2018年的酒驾送重病妻子就医来举例,因为经过检察机关判定车主构成紧急避险,不用负刑事责任。但是法官也强调,醉驾救人要结合盛发的实际情况、当事人的动机、行为、后果等综合考量,一般使用的情况极少,只能算是个例,因此遇照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向公安、卫生、消防救援等专业力量求助。

第三个谣言,很多车主因为喝酒后在车内休息违法,因为在新规实施前,只要车子处于起步状态,就会判定为酒驾,比如开空调、开车的音箱都算发动车辆。交警表示,如果仅仅只是饮酒后在车内休息,是不算酒驾的,但如果存在驾驶行为造成车辆移动,比如说打火、放手刹一样会被追究责任,所以喝酒后可以在车内休息,但是最好不要发动车辆,只要不点火,车就动不了,就不算酒驾了。

再给大家详细说一下酒驾的认定标准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血液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数值标准基于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的为饮酒,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毫克的为醉酒。第二点驾驶机动车,第三点上道路行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驾驶行为,主要是指车辆启动后发生了物理上的位移,车只要动了就算驾驶。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即便是遇到紧急情况也要遵守原则,只要喝了酒,至少要等24小时后再开车,以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