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农业银行预授信30万什么意思农业银行预授信30万指的是农业银行综合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之后给出的预估可贷款额度有30万,但是这个额度只是初步预估的额度,并不是真实的授信额度,后续想要将授信额度提现,往往还需要再次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
农业银行预授信30万什么意思
农业银行预授信30万指的是农业银行综合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之后给出的预估可贷款额度有30万,但是这个额度只是初步预估的额度,并不是真实的授信额度,后续想要将授信额度提现,往往还需要再次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 授信额度是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为客户提供的、可以循环使用的贷款资金额度,只有授信额度才可以进行提现操作,借款时要弄清楚。
一、银行信贷,是类似于信用卡的,是银行会给用户一定数量的钱,用户他们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任何时候使用,但信用贷款通常需要用户的房地产到银行进行抵押;而银行贷款,是银行按固定利率贷款给个人或企业,并在固定日期偿还的一种经济行为。
1、银行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提供的资金,或为客户在相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和支付责任提供的担保,其业务种类多,涉及十分广泛。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预支等表内业务,以及汇票承兑、信用证开立、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确认书、债券发行担保、贷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出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2、银行贷款是指银行按照国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将资金借给需要资金的人,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的一种经济行为。一般要求提供担保,住房抵押,或收入证明,良好的个人信用都可以申请。现在的人大多通过银行贷款来进行买房、创业等,而且国家也积极鼓励我们通过银行来贷款,这样使国家经济越来越生机,越来越好。
二、办理了银行授信额度不会影响我们去银行贷款,我们办理了授信额度还更有利于我们去相应银行进行贷款,因为办理了授信额度我们受到了银行对我们的资质认可,这也从侧面也就说明了我们本身不缺钱,日常收入稳定,有能力支付每期产生的利息以及最后偿还贷款。
如果我们要申请贷款,那首先银行会查我们的征信,但是查征信之前会告知我们并要受到我们的许可后才能查询,否则银行私自查询是属于违反法律的行为。我们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征信,如果之前有贷款行为,我们要及时支付利息以及归还贷款,以免对我们的征信产生不好的影响。
农行给我发预授信是什么意思?指的是银行已经给予用户预授信特定额度的可用额度了,一般是最高可贷款额度。例如,预授信30万,是农业银行给客户的一个预估额度,一般是客户可以参考的最高贷款额度。当然了这个额度只是预估数据,是银行根据客户资质给的初步预估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授信额度。想要将授信额度带出来,贷款人还要经过银行的严格审核才行,经过银行的评估以后,最后的授信额度可能会比预估的要高。
扩展资料
农行预授信备用金是什么意思?
农行预授信备用金是指银行根据用户的综合资信给出的一笔可用资金,这笔额度不会占用信用卡授信额度。不过用户有了预授信备用金后需要正式提出申请,通过以后才能获得,然后进行使用。农行备用金是指信用卡客户申请以后额度会直接到账在信用卡中。
需要注意的是,农行备用金到了信用卡账户后卡片的转账和取现功能将会被关闭,得到的钱只能通过刷卡消费的方式使用。在平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申请农行备用金,比如官网、手机银行APP等。
农行备用金使用后要按照规定偿还本金和分期手续费,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持卡人是否已使用资金,均须按信用卡对账单所显示金额归还。每期应还分期本金≈分期本金金额÷分期期数,分期手续费一次性收取的,首期收取分期总手续费。
农行备用金使用后必须按时归还,不能出现逾期的情况,因为逾期后会产生罚息,时间越长罚息越多。而且在逾期后会上传至征信中心,导致个人征信变不良。值得一提的是,欠款归还后还会保存5年时间,5年后自动消失。
预授信30万是什么意思预授信30万是指银行已经给予用户预授信额度为30万的可用额度,其中这个30万则是客户参考的最高可贷款额度。而预授信是指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根据用户的综合资质给出的预借款额度。需要注意的是,预授信30万并不是申请后才会提醒的,一般情况下,预授信额度比实际下款额度要高。也就是说,预授信额度并不代表实际下款额度,实际下款额度是以用户申请后系统审核结果为准。
预授信备用金是指银行根据用户的信用资质条件,额外提供一笔可贷款额度,这个额度不占用信用卡额度,因此被称为预授信备用金。但是,有了预授信备用金额度,不代表用户一定可以申请成功,即使申请成功了,实际下款额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预授信备用金其实就是银行给用户的一个预借款额度,收到这个短信提示以后,用户可以尝试去申请贷款。农业银行预授信30万指的是农业银行综合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之后给出的预估可贷款额度有30万,但是这个额度只是初步预估的额度,并不是真实的授信额度,后续想要将授信额度提现,往往还需要再次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授信额度是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为客户提供的、可以循环使用的贷款资金额度,只有授信额度才可以进行提现操作,借款时要弄清楚。
预授信额度是指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资信条件,预授信额度一般比实际下款额度要高。预授信额度并不代表实际下款额度,实际下款额度以客户申请后系统的审核结果为准。一般是客户可以参考的最高贷款额度。当然了这个额度只是预估数据,是银行根据客户资质给的初步预估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授信额度。想要将授信额度带出来,贷款人还要经过银行的严格审核才行,经过银行的评估以后,最后的授信额度可能会比预估的要高。
银行预授信是什么预授信是指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根据用户的综合资质给出的预借款额度(贷款额度)。
预授信的额度是指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资信条件来核定的、供客户参考的、最高可贷款额度,预授信额度并不代表实际下款额度,实际下款额度以客户申请后系统的审核结果为准。
用户在办理贷款时可以咨询不同的商业银行或金融机,因为不同的机构给出的贷款利率是不同的,通常选择贷款利率低的办理,这样在办理贷款后支出的利息会较低,有利于后续归还贷款。
在办理贷款后必须按时归还,不能出现逾期的情况,因为逾期后会产生罚息,时间越长罚息越多。同时逾期记录会被上传至征信中心,导致个人征信变不良,影响后续各种贷款的办理,比如车贷或者房贷。
如果办理的贷款不能按时归还,这时可以向身边的好友借款还,这样就不会出现逾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借款逾期,用户在办理贷款时最好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知道自己使用什么方面的收入归还。
预授信30万是农业银行给客户的一个预估额度,一般是客户可以参考的最高贷款额度。当然了这个额度只是预估数据,是银行根据客户资质给的初步预估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授信额度。
想要将授信额度带出来,贷款人还要经过银行的严格审核才行,经过银行的评估以后,最后的授信额度可能会比预估的要高。
预授信通过指的是银行已经通过了贷款申请者提出的贷款额度要求,并且已经审核了用户的资料出台了相关的预授信额度。需要提醒的是,预授信额度一般比实际下款额度要高,主要是为了吸引客户申请,具体以实际结果为准。其中预授信管理是在客户尚未明确提出业务需求之前,银行主动为客户预先核定授信额度。
相对而言是有的。
农商银行一年的存款利率是百分之二点一,两年的存款利率是百分之二点八,三年的存款利率有百分之三点八,相比其他大多数银行,存款利率还是比较高的。至于礼品,存款5万元以下的话,有一瓶洗洁精赠送,存款5万元到10万元的话,有一瓶18升的食用油赠送,存款10万元的话,有一瓶5升的食用油赠送,存款20万元的话,有两瓶5升的食用油赠送。以此类推,每10万元,就一瓶5升的食用油。
问题:大额存单的列报?
问
视野网友:
请教陈版及各位有经验的小伙伴们:对于1年以上大额存单(可转让、不可提前支取)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报,以及其损益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益,我查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年报,但是貌似各家理解都不太一样,有“货币资金”、“其他非流动资产”、“债权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等等,而且关于这个“持有意图”也不可能从一份报告中精准读出,所以一番查下来感觉没法确定该如何列报。我司持有上亿的大额存单,类型如前文所述,目前是将其在债权投资列报的,且其损益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披露,但是领导觉得作为“债权投资”、损益算作非经常性损益列报不太合理。这里该怎样判断呢?
答
视野版主chenyiwei:
预计持有期限超过一年(或者持有意图不明确)的,列报为债权投资;有明确意图和能力在一年内转让的,可列报货币资金或者其他流动资产。
大额存单一般属于对定期存款的替代,其利息收入一般不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我曾经给客户做过17亿的理财,至于从最开始到完成的过程有多曲折我就不说了,每次都是我上门去给人家服务,人家只要盖盖章就好了,领导全程电话跟踪办理进度。让人家来银行办业务,你还想不要想理财和存款了?
同样是这家企业从我这边贷款3个亿。领导打了个招呼,后面的就都我自己来了,当然也会遇到坎儿,找领导合计合计,想想办法,搞不定的领导出面搞定就行了。从领导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了。
再说了,存款业务是银行的负债业务,没有任何风险,而且我国有准备金制度,存在银行的存款有着多倍放大的功能,你看他存的是3个亿,实际通过存款乘数银行获得的存款收益是原存款数的几倍,当然是一本万利。
贷款业务是银行的资产业务,贷款资金是银行的资产,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险,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还有银行自身的合规风险和人员风险等。做贷款对银行来说并不是最划算的买卖,但是贷款是拉动存款,维持 社会 实体经济运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同样重要的。
没有任何悬念,肯定是接待存3亿元那个人。
我们都知道,挣钱很难,花钱却像流水。对银行来说,拉存款就是挣钱,竞争是非常大的。孔方兄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银行上班,最疯狂的时候,领导把我们几个人,用面包车拉到乡下场镇上,去争农民的存款,那时候正是农民卖粮食的时候,手里有钱。其他银行也是开着面包车,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其他银行之前,把农民拉到我们面包车上,各种手续印章都是齐备的,当场就能拿到存单或者银行卡。
在银行内部,存款也是最重要的考核任务,银行工作人员每年都会存款任务抠破脑袋,压力非常大。银行招新员工,也会考察你的资源背景,如果你的存款资源够多,就很容易被录取。但贷款是不会有考核任务的,顶多只有贷款质量的任务。
中国的银行业,其核心的盈利模式就是赚取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这种模式的前提,就是先有存款 ,才可能有钱放贷款,存款越多,贷款也才可能越多。银行的钱从来是不愁放不出去的,个体户还有私营企业拿到贷款就不容易,甚至有些还要靠走关系,给贿 赂才能拿到贷款。既然银行从来不缺贷款的客户,那么贷款3亿的客户也就显得相对不那么重要,对银行来说,排队贷款的人一大堆,数都数不过来,根本就不缺你一个。
3亿贷款的基本步骤
有能力贷款3亿的人,都是各地方大工程项目的大老板,上市公司的老总,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客户贷款,这些大企业大总裁贷款不可能跟银行的客户经理谈贷款的事情。
第一步:先找银行的董事长或者行长,能计划贷款3个亿的客户,本身资产规模都超过3亿,也是有头有脸的 社会 人士,在主动营销的竞争中,银行的高层领导都会认识这些大老板,甚至可以成为生意上的伙伴和酒桌上的朋友,客户有贷款意愿自然就会直接去高层领导办公室说明情况;
第二步,银行高管领导感觉客户的贷款计划切实可行,有抵押有担保,风险可控,自然就会安排客户经理跟客户对接这个贷款业务;
第三步,客户按照银行客户经理提出的要求提供抵质押物证明材料、担保人证明材料等一系列材料,提交材料完毕,等客户经理去考察,考察通过,然后通过贷审会决定后放款。
3亿存款的基本程序
只要不是行长亲自拉来的存款,就不可能有行长这么大的领导下楼接待存款客户。而是由客户顶任务的银行工作人员或者网点负责人来接待客户比较现实一些。
第一步,客户先开户。客户来存款之前,一般都是有员工找他拉存款顶任务,客户答应来存款前没有银行账户的需要先客户。对公账户需要携带财务章、公章、法人章、经办人身份证、法人身份证,一般户还要带上开户许可证。个人账户需要带身份证即可。
第二步,转账比较符合实际。现实中不可能有人带着3个亿的现金去银行存,资金太多不好携带,而且风险也大,都是从其它银行转账汇款的,3个亿可能需要分几次汇款,而且困难阻力很大。
第三步,银行工作人员的表示。一旦客户来开户,表示来存3个亿,银行工作人员就要跟进服务,该接待的热情接待,该送礼品地送一送,该请客吃饭的请吃饭。具体由谁来接待客户,并不重要,主要是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满意为上策。
[总结]个人还是觉得贷款3个亿客户受到接待的可能性更大,一来贷款客户能到3个亿,和行长都很熟悉,直接上行长办公室找上门去了,二来贷款是银行主要盈利的来源;存款客户主要还是针对营业这部分,只要客户不去找行长,估计行长都不知道客户来存款了。
这还用说,行长当然是优先接待存款人,应该是早就布置好VIP室,而且存款3个亿的人不可能是一个人前来办理业务。这个时候,行长会将之请进贵宾室款待,可能还会邀请几位业务熟练的美女工作人员陪侍左右。至于存款事宜就由专门的助理与银行理 财经 理对接。
准确的说,像一次性存款过亿的,基本都是不会直接跑银行来的,起码在之前就与银行行长面对面沟通几次,真要到了存款日,银行会提前安排押钞车上门服务的。
而且如此巨款也不可能去银行大厅处理,会有专门的绿色通道服务,不仅仅是安全性更是要凸显贵宾身份的待遇。通常这类客户,肯定不会也没有多余时间亲自跑银行办理业务,应该是坐在五星级酒店里就把事办了。因此,银行行长用不着优先接待,因为早就接待了。
至于说,贷款3亿元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但比起存款的人来说,刚好相反,对于银行信贷资产来说,你是有求于人的。最起码行长不会求着你贷款的,因为那样的人有很多每天都在银行门口排队呢。
总之,这就是让普通老百姓一乐呵而已,真正的存款3亿或者贷款3亿元的人,完全没有必要亲自去银行办理业务。因为所有需要他或者她本人处理的事都已经提前办妥了,只需要派出得力干将或者助理前去按流程办理即可。
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我工作在银行,也是个小行长,哈哈哈!
作为银行肯定是优先接待存3个亿的!
存款是银行的业务基石,没有存款拿什么去投放贷款,在银行市场是,只有不好拉的存款,没有不好拉的贷款!3个亿,无论是小的城商行,还是大的国有银行,看到可以存3个亿存款的客户,都会像饿狼一样扑过去的!3个亿的存款,存进来,那就是妥妥的业绩!钱存进来,我们可以配理财呀,那就是妥妥的中间业务收入呀!
3个亿的贷款需求,最终能不能贷下来,那可不是行长说了算的,客户能符合贷款条件吗?有担保吗?担保够吗?用款需求符合政策要求吗?虽然3个亿的贷款,为银行带来妥妥的利息收入,但是3个亿能否真正待下来,那是一个未知数!而且贷出去3个亿,不一定能带回3个亿的存款呀,毕竟有3个亿的存款,那又何必来贷款呢?
一个人要存3亿的人和一个要贷款3亿的人同时到银行,行长一定会优先接待存钱的人。
想贷款的人很多,但是多数是不靠谱的,必须经过严格审核。不给这个人提供贷款,还有无数人抢着要贷款,总之是不用发愁的。对于银行来说,贷款是收获利息差的时候,但是同样也是产生坏账的时候。
银行是以钱生钱的金融机构,钱就是他们的武器,赚钱的法宝。躺着赚存贷款利息差,这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
3亿元存款交给银行,先扣除准备金,剩下的资金都可以用于贷款,保守来说一年都能有一两个百分点的利息差,轻轻松松赚三五千万元。考虑到货币乘数效应,这笔钱一边放贷,一边有人还着贷款,还回来的钱还可以继续放贷,从而有更多的利息收益。
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如果不是大企业,如果没有中间人引荐,你以为贷款3亿就能见到行长?
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往往在10%以上,这还是相对较低的利率。有的企业能够轻松获得数十亿上百亿的贷款额度,最高甚至能够获得万亿级授信,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规模小的想贷款千万都要求神拜佛。无数资金掮客活跃在金融市场中,降低行长们的风险,为贷款牵线搭桥,收取不菲的“中介费”。
银行不缺想贷款的用户,并且出于风险考虑会严格要求贷款人资质,贷款还要有足够价值的抵押物,因此对贷款者没那么看重,多数贷款者还没见到行长都已经被拒了。但是银行最喜欢存巨额资金的用户,这才是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基础。
不要说3亿了,小地方的支行有3000万都能得到行长接待,有3亿的话一定会有行长称兄道弟,没事吃茶喝酒联络感情,有亲戚想进银行上班也是一句话的事情。如果是贷款的话,那么一定是反过来的。
两个人同时去一家银行,一个存3亿,一个贷款3亿,毫无疑问行长会接待存款3亿的人,因为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来都是缺存款,而没有贷款放不出去的时候,正所谓缺哪门补哪门。
我国商业银行对利润的创造严重依赖于贷款,而存款又是贷款之源。虽然银行业改制转型在不断推进深化,但与国际发达银行业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以号称业界“零售之王”招商为例,2018年报显示,该行营收达到248444亿,而净利息收入就达到160384亿,占总营收比例645%,说明利润的取得超过一半以上是依靠借贷利差获取,对于贷款利息依赖性较强。而在国际发达银行业,这个比重恰好相反。他们创利方面,主要依靠对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保险、代保管等中间业务获取,贷款利息收入占比一般不会超过一半,有的银行甚至根本就没有贷款业务。招商行的个人业务堪称业界标杆,即使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无与伦比,可见其他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贷款利息收入的依赖不会更低。
而银行不可能无限放贷,在过去曾经一段时期,央行有一个监管指标叫做 存贷比,即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不能全部用于放贷,而是按照一定比例放贷,当时比例在70%左右,也就是说吸收100万存款最多只能有70万用于放贷,超过比例则停止放贷或收旧放新。现在虽然没有存贷比指标,但又增加了资产负债比监管指标,同样卡着银行的脖子。银行要要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扩张,但都离不开利润的增长,最终寄托于贷款规模的放大。而存款规模的大小直接制约了贷款规模的扩张或萎缩,没有存款,贷款就是无源之水,存款立行应运而生。
在现实中我们更是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一方面银行揽存活动如火如荼,不仅存款利率步步高升,民营银行曾经545%利率成为最高,可最近又冒出6%的智能存款。就连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坐不住了,近期大额存单利率涨幅从过去40%直接拉到52%,还推出所谓的小额存款,绕开监管直扑存款。其他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地方性小银行则不仅提高利率,还大张旗鼓搞存款送积分送礼品等等,试问贷款何时搞过这些活动?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微企业却因融资难融资贵在大倒苦水。就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企业产权问题,贷款门槛高,还是与银行可贷规模有关,同样是因为存款规模上不去。有限的资金也就只能用在刀刃上,因为希望获得贷款的个人和企业实在太多了,哪怕提高利率,只要敞开大门,估计都会挤破头的。
效仿行长的心理:
哪个更难营销呢?
要存3个亿的,绝对大户,储户会开什么条件呢?
想贷3个亿的,也是黄金户,他还钱靠谱吗?
存款3个亿的那位,哪天不高兴全额转走,那我这个分行明年的考核任务怎么做?
至于贷款3个亿的,没有点底气,不是大企业,能开这个口要贷款么?流动性风险如果不可控,我能放这个贷款么?
要不,还是先揽储呗?好好做维护,给高息,送油米,逢年过节多问候,万一要全额提款,到时候上门做工作,总还是有可商量的。
贷3个亿的那个,还是要小心一点,做什么行业的,应收账款多不多,账期长不长,现金流怎么样,如果溪水长流,那也能挣不少利息,如果行业前景不好或者财务状况太差,闹个不良就不好了。
想了想,行长和秘书说,那就先跟存三个亿的聊下啊?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无聊,无论是存款有3亿,还是贷款3亿,说真的:不用你上门,银行找到你公司或者家里,让你当行长都行。
如果非要让我选接待谁,那我选择先服务存款3亿的客户 。
首先,你要明白3亿元是什么概念的存在:
以我所在的农商行为例,坐标四线城市,2018年我们银行一家揽储业务排名靠前的二级支行全年揽储任务是3000万,整个银行存款总量在3-4个亿之间。同区域内的五大行之一的农行,和他们行长一起吃过饭,他们一年的存款任务量也是5000万左右的规模。
如果你有3亿元的资金,在任何规模的银行你都有和银行谈利率的权利。
不做银行这个行业你不知道现在拉点存款有多难:一个百万量级的客户在我们这种四线城市都算得上大客户了。去年为了开发一个百万级别的客户,和行长一起请客户吃了两顿饭,又是端茶又是递烟,喝的孙子一样。。。
大客户我们都是上门开户,各种业务都不需要你亲自办理,所以谈不上行长先接待谁的问题。
另外说一点,现在银行内部也是很势力的。无论是入职面试还是每年行长或重要部门负责人竞聘时,都会让你先写一张表: 社会 关系表。这种暗示还不明显吗?
至于贷款3亿的为什么不先接待呢?
其实有能力贷款3亿的客户也是重要客户,能够贷款3亿必定有大于3亿资产的抵押物作为支撑。另外贷款3亿元的客户必定是公司客户吧,这么大的公司员工应该不下于千人,无论从贷款收益、相关衍生业务,都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不要以为贷款客户就是弱势群体,有些客户你基准利率放贷给他人家还要挑选一番呢。
之所以说先接待存款客户,是因为贷款客户尤其是3亿这么大资金规模的贷款,最起码要经理资料准备、审查、评估、上会审批、抵押、放款这一系列程序,最少也要一个月时间吧,既然有意贷款,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办结的业务。但是存款就不一样了,资金转账进来,分分钟给你开个账户,半个小时以内全部搞定。
我以前在银行干过,这样告诉你吧,银行的生态圈是什么样的。
那就是,行长求着存款的客户,贷款的客户求着行长。
这样一来,上面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吧。肯定是先接待存3亿的,那可是大爷。也就是所谓的高净值客户。
这样的客户在每个银行都是极其稀缺的资源,行长领导看的比命根子还宝贵。以前做对公客户经理的时候,什么业务都是给这帮大爷们先办,没办法,有钱才是爷。
至于贷款的,面对银行真的是孙子,我见过工商中心贷款经理的客户,前前后后围着银行跑一个月,各种手续都弄了,最后银行领导一句话,贷款就不批了。因为这年头拿了贷款跑路的不在少数,不少国企背景的都出事了,你觉得银行会怎么办?
现在银行已经不是单纯靠赚利率价差生存了,各种业务万得飞起。这前提就是要有钱。
总而言之,有钱就是爷,没钱靠边站。
银行备用金是什么意思
备用金是企业拨付给企业内部用款单位或职工个人作为零星开支的备用款项。企业拨付的备用金,根据管理需要,可以采用一次性备用金或定额备用金制度,在“其他应收款一一备用金”明细账户中进行核算。
备用金(petty cash)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等拨付给非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或工作人员备作差旅费、零星采购、零星开支等用的款项。
备用金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转借给他人或挪作他用。
扩展资料:
备用金计算公式:
备用金=上年累计未分配利润+本年全年实现净利润-本年已分配利润
本年已分配利润=被没收财产损失和违反税法的滞纳金及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备用金
银行贴息是什么意思?银行贴息指的是贷款人在贷款时所产生的利息只需要支付其中的一部分利息费用,剩下的那一部分利息由银行进行支付。银行会提供半贴息贷款和全贴息贷款,半贴息贷款指的是银行支付一半的利息,全贴息贷款指的是银行支付全部的利息。
银行揽储是什么意思银行揽储是什么意思?
银行揽储即银行方面为了吸收存款,给前来办理大额存款的客户一定的金钱或其他物质回报,但不为银监会所允许。也可以解释为银行非市场人员(即不是按照客户经理考核的员工)制订的存款计划,客户经理的任务不属于揽储概念。具体是在一年内必须发展存款数目,包括时点(考核点)余额和时段日均,对公和对私存款都可以互相折算,总额到了即可。
在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般银行都崇尚全员营销,也就是说,上至老总(行长一般没有),下至最基层员工,都有揽储任务,如果完不成,根据未完成的比例扣除考核工资,一般不影响基本工资和奖金,股份制银行也是如此。考核工资一般是基本工资的30%左右。
国内监管部门有要求,银行的存贷比要达到75%也就是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要大于75%,而考核一般是月底和年底,所以如果银行想要将更多的贷款放出去,必然会相应的增加存款的余额。而如果在月中或者年中银行已经发放出了超过存贷比的下限的贷款,那么他就必须在监管部门考核之前吸收监管要求的存款,所以为了不被考核部门惩罚,每到这个时间点银行都会制定严格的任务,不惜高息揽储,也要确保其存贷比在合格基准线上,否则将会被处罚进一步锁紧其贷款余额。
揽储是指银行、储蓄所、包括信用社,给自己的业务员定指标,要求他们招揽存款业务。其危害严重:银行为了吸收存款,向储户支付法定利息以外的费用和馈赠物品等不正当手段,严重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扰乱了存款市场正常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
非法揽储
以高息为诱饵,骗取储户存单,私下取走存款。或者是个人以高额付息手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揽储的招数
根据多数银行的通常做法,银行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有揽储的任务。不同的是因行而异,有的多些,有的少些。
采取传统的请客吃饭或送小礼品行不通的时候,银行或明或暗地推出了不少吸引居民储蓄的招数,变相抬高存款收益率。或者直接用一些比较赤裸裸的贴息做法揽储。
除使出高息诱饵进行揽储外,还推出一些类似送积分换现金的回馈大额储户活动,进行招揽储蓄。
另外还有有奖揽储,储蓄有礼。只要存款达到一定金额,银行就送储户两桶名牌植物油。多存多得,且上不封顶。银行如此大方地招揽储蓄业务,确实让不少储户动心。
这个行为叫做违规返利揽储,在银行属于命令禁止的行为,因为一旦有人举报,那么银行及员工会受到银保监会的处罚(扣分+罚钱),而你的不当得利也要返还。当然虽然其属于违规行为,但是私底下银行的员工仍然屡屡违规使用这个方法进行揽储。
为什么说违规?
在2018年6月份的时候,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通知》,在第二条强化合规经营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规范吸收存款行为,不得采取以下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 (一)违规返利吸存。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四大行之一,合规审慎经营是必须的,即使私底下默认员工的行为,至少在明面上绝不会承认存大额存单,每1万元返70元的这种事情出来。
员工为何要返70元
说实话70元在业界水平属于较高的一个水平了,这个一般只有在年末季末的考核时点才可能给出这个金额,那银行员工为何要这么做呢?因为付出的成本高于为他带来的收益。在银行工作的人员应该知道,银行员工特别是客户经理,是有存款任务的。完不成存款任务要扣绩效、降职等、降薪,甚至降职。存款对于客户经理来说至关重要。
大额存单起存为20万元,如果客户一次性存20万元,按照70元的标准,客户经理一次性就得付出1400元的成本,200万元,就得14000元的成本,这个成本还是蛮高的,200万元一般情况下在农行给客户经理带来的效益远远达不到14000元,所以只有在年末及季末涉及考核时点时(考核时点决定绩效及职等),且客户经理离完成任务差额较小时,才有可能给出1万70的返点。
总结
如果你的存款时点,是在季末或者年末,那么完全有可能出现以上情况的,但如果非考核时点,只是普通时候,客户经理给出了这个利率水平,那么你就要多打一个心眼了,存在骗存款的可能性,因为一万额外返70元,较市场上的水准而言明显偏高了,特别是在农行这种大型国有银行。
这很不正常,而且明显属于违规吸收存款的行为。如果你说这是某地方中小银行比如农商行或者农信社等,甚至邮储银行倒是很有可能的。但对于国有六大行之一的农行来说,压根儿没到为了揽储需要而如此拼命地(存款送礼或者返现金)地步。
农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202631亿元,同比增长49%。此外,农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261万亿元,同比增长74%。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润方面都是稳居国有六大行中的第三,前两位分别为工行和建行。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2018年员工总数以473691人位居六大行第一。说这些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农行并没有太大的负债端压力,更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提出存款返现金,而且是存1万返70元这有点狠。
按照《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任何在利率之外主动提高或者降低利率的行为都属于违规行为。也就是说,银行不得以存款送礼送积分活动甚至返现金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另外,在存款利率的基础上返现金,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成本负债行为,这对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来说是一种考验。虽然题主并没有指出这是起投门槛在多少金额的大额存单,但最起码要20万元起存,以此类推就是返1400元?如果按照20万元起存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385%计算,则年化利息为7700元,再加上1400元就是9100元,这样以来年化利率高达455%,相当于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6545%,这比部分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上浮55%还要高。显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农行不会这么做,就是同业利率指导也同样不允许。
总之,题主的条件不充分,也没有说明返现金70元是一次还是每年都有呢?反正无论如何对于农行发行的大额存单产品来看,这都是不靠谱的。
银行现在很少有返现的方式拉存款,拉大额存单返现就更少了。所以,题主要考虑是否为农行的产品,或者是银行工作人员私下与你交涉完成任务的存款。
农业银行也是金融机构,金老师时常会去农业银行办理业务。给我的感觉是,很少有大堂经理、工作人员或者是柜员推代销产品、理财产品。虽然对金老师如此,但不能代表没有。如果是银行的代销产品、理财产品,然后进行返现,这就需要题主注意了,可能不是大额存单,而是大额定期存款,最有可能的还是保险理财。
保险理财虽然产品风险系数低,没有本金损失的风险性。但是,细则众多,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比较麻烦。而题主所说的大额定期存款一年,可能并非一年,而是三年、五年。如果是长期限的产品,到期以后是不能兑付的,如果兑付可能还会出现损失本金的可能。这种情况,一定要谨慎处理,一定要询问清楚到底是一年大额定期存款,还是保险理财。如果是保险理财,题主就要看清楚细则,到底是一年还是三年、五年,并且要合理斟酌适不适合。
再一种可能就是银行工作人员私下与题主交涉的返现,这种情况一般工作人员是自己掏钱补贴。可能临近季度、年度还有一部分任务没有完成,然后帮忙其完成任务,将所得的绩效奖金然后给客户。
如果不是大额存单而是大额定期存款,并且为一年期,金老师认为可以选择低风险、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现在银行基准利率一年定期存款为15%,农行虽有上浮,但一般不会超过30%,也就是195%的水平,就算是每万元返70元,年化收益率也只在265%,而同期低风险、中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35%-6%之间。显然,后者要划算得多。
农行大额存单定期一年,每万元返70元现金。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少。
原因之一,增加了利率负担。
大额存单,是起点是20万元的一种新存款产品。由于起点标准高,利率也会更有所倾斜。定期存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0%~30%,大额存单可以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55%。
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5%,上浮50%就能够达到225%。也就是1万元一年只有225元的利息,如果能够返现70元。
不管是存款后返现,还是结息时返现,相应的利率都在295%左右。确实会大大增加银行的负担。
大家以为3%左右的利息不算什么,实际上银行的平均利率非常低。根据农业银行的2018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目前吸收的存款储蓄高达164万亿元,平均的付息率只有139%。其中个人存款956万亿,平均付息率143%;公司存款684万亿,平均付息率133%。
按理说,农行这样的大型银行不会差那几十万元存款。
原因之二,违规操作
《商业银行法》第47条规定:
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严禁采取有关行为,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最明确的一条就是:
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以前见到的送油、送伞、送米、送面,跟存款返现一样都属于违规操作。不过,一般来说受益人是不会举报的。
个别银行网点可能会存在从办公经费、福利费中套现出一定的现金或者实物,用于吸收存款。这也是很难避免的事。不过一般很少有大张旗鼓的打宣传标语、条幅,去公开宣传的。
综合来看,存款返现活动是违法违规的。按理说,农行这样的大型银行不太可能会搞这样的活动。
不过我们也不要担心我们的存款安全。只要我们将存款以大额存单的名义存到我们自己账户中,相关密码不告诉任何人,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题主所说的农行指的应该是农商行或农信社。
我这么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大额存款返现金是正常现象,但不属于合规经营。 对于储户来说不用担心,心安理得的拿走70元就行;对于银行来说,却需要格外小心,一旦被人向当地银保监局举报,银行是需要向监管机构作出书面说明的。
不是所有银行都会对客户的存款发放现金的,这种情况一般只局限于规模相对较小,存款吸收相对困难的银行。比如城商行,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等。民营银行的存款吸收也比较困难,但因为受到物理网点的局限,所以,有办法直接派发现金,但他们也会通过直接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来吸引存款客户。
除了以上这些规模较小的银行,还有一家银行,规模很大,但也对储户发放利息以外的优惠:或者是现金,或者是礼品。这家银行就是邮政储蓄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之所以会发放礼品或现金,我觉得主要是与它历来的传统有关。早期邮政储蓄银行还不是银行的时候,是受到人民银行贴息的。
那个时候邮政储蓄银行吸收来的存款也不是用作贷款,而是直接上交人民银行。人民银行给付邮政储蓄的利息,减去邮政储蓄支付的利息,就是邮政储蓄收入。邮政储蓄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它会拿出一部分利润通过礼品或现金的形式吸引客户。
那些股份制银行甚至国有大行,虽然不在线下发放现金或者礼品,但是他们通过线上积分商城的方式也对客户实行了补贴。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行为是没有差别的。
从现实情况来看,各家银行发放现金,礼品的行为依然存在。可见监管机构对于银行补贴存款客户的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不做的过分离谱,不影响银行的流动性运营,监管机构也是不愿意管的。
实际上大额存单的诞生也有各家银行补贴现金,发放礼品这样的一个大背景。 人民银行看到了各家银行对大额存款在吸收过程中的乱象,所以干脆设计了以基准利率上浮50%左右的大额存单。具体利率由各家银行自己来确定。一方面减少了银行直接拿钱补贴客户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大额存款客户的高息诉求。
总结:
无论是农商行给现金,城商行给礼品,还是大银行给积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营销客户的一种手段。对于储户来说,还是给现金最实惠,因为钱存银行就是为了得利息。只要认准是银行,安心拿走礼品或现金就可以。
先说答案,正常。 很多银行都有存款返现金的现象,虽说这是当地银监局明令禁止的行为,但是别的银行送,为了揽储或者被动的留住存款,也逼迫着你所在的银行也去搞这样的活动。
别说存款返现金不被允许,就连存款送礼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是银监局重点检查的事项。例如我们当地的农商行银行就被邮储银行阴了一次,举报其存款送礼品,最 搞笑 的是农商行反手就把邮储银行举报了,两兄弟银行一人交了30万的罚款。从这件事情就能感受到银行之间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存款返现金的现象真的很常见!
打个比方,20万元放在农行,3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为39875%,如果每万元返70元的话,那就是70 10000 3 100% 023%,也就是说实际利率为42175%。而地方银行以及农商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多为42625%,比农行利息加返还现金的总和还要高,所以说在农行办理大额存单并按比例返现的情况是很容易理解的!
综上所述,在农行办理大额存单业务,每一万元返现70元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农行的存款利率太低了,和其它城商行以及农商行相比不具任何优势,为了揽存也是无奈之举!
存款给付利息之外返现,行话叫贴水,是严重违规行为。除非是地方银行(为了让他们生存,当地银监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级检查在沟通),其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一经发现必下罚单、同时点名通报批评(通报等级视检查等级而定)。哪个领导包括农行的不可能这么明目张胆的违规。为获取存款,都是在国家规定基准利率下向上浮动(规定允许,有上限,好像是55%)。如果想加大力度,一般都要变通。最普遍的做法是,给员工下达任务,指标跟奖励工资挂钩。把钱给员工作为奖励不是毛病,由员工给储户也无据可查。银行不违规,储户得实惠。当然,如果员工不花钱也能拉存款,那贴水这部分就是自己的奖励工资,多劳多得皆大欢喜。
这么说吧,农行才不在乎你这三瓜两枣的呢,人家的业务流水随便一个网点每天都是几十几百万的,还会在乎你的万元返70?
当然,这种行为属于违规揽储,这个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正常去情况来说,四大行从来也不会因为揽储发愁,所以四大行做这种事情的可能性比较小。
其实现在各家银行的竞争确实是比较激烈,但是对于国有四大行来说,还是坚若磐石、稳如泰山的。竞争主要是集中在中小型的民营银行和地方新的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之间。
央行给了银行很大的利息定价权,例如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的比例,可以推行大额存单,可以发布理财产品等等。
虽然央行给了利率上浮空间,一般性的存款可以上浮30%左右,大额存单可以上浮40-45%,但是你看看四大行,他们在一般性存款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上浮,也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偶尔有一些利息差异也是因为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异,但绝对不是为了揽储。
四大行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遍布大街小巷的网点,所以他们根本不缺业务。
你说的这个极有可能是农行推出的一种理财产品。
如果是理财产品,那就慎重选择,毕竟现在打破刚性兑付之后,保本型理财产品几乎绝迹。
揽储返现金或者返礼品都属于违规揽储,在2018年初银保监会一直在强调整顿市场乱象,其中就有这方面的要求。在2018年6月份,银保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文中关于强化合规经营中第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规范吸收存款行为,不得采取违规返利吸存,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题目中所说农行大额定期一年,每万元返70元,已经是不正当的吸储返现,违反了银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制度上虽然是这样要求,但是某些地市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进行揽储也比较正常,在三四线城市的农村地区,揽储返现,揽储送礼品是已经发展成为行业潜规则,尤其是农信社和邮储,揽储返现金在某些考核时间点已经是一种常规手段,比如每年一季度的开门红、每季度的季度底考核时间点以及年期的银行的MPA考核,银行的揽储压力是非常大的,农行采取这种手段也不稀奇。
以我们行为例,一季度开门红,为了维护一些大客户不流失,会私下跟客户沟通采取以下返现措施,但是力度没有这么大,一般1万元返现在30元-40元之间,这已经是行里承受的最大极限,毕竟农行一年期定期利率仅仅只有195%,1万元一年的利息也只有195元,返现70元,相当于变相增加了36%的利息成本,对于农行来说这种力度的返现行里的资金成本压力会成倍的上升,毕竟银行最终的利润一大部分取决于息差,银行对于1年期的短期定期资金是有很高依赖性的,采取这种高成本的揽储方式,对行内的利息收入是不利的,可以说是饮鸩止渴。
看来这提问不火都不行啊!那 哥顶你上去!!!农行大额定期一年,每万再返70,起存20万则要返还1400。那我问你农行20万大额存单到期究竟有多少利息???4350!!!这有 有 可能吗?至少非官方,马路消息爱怎么的怎么的,听听也就算了,如果认真?你 就输了!
坦白交代:我就是农行一员!客官如有什么问题,欢迎对质。我承认,农行存款确实有过小礼品,特别是每年的“春天行动”期间,什么锅碗瓢盆,春联年画,牙膏牙刷,香皂肥皂洗衣粉……可谓一应俱全,大爷大妈确实来势汹汹,整个大厅热火朝天。但 但,哥哥我确实没有听过返现金的,更没看过,更不必说每万返70这么耿直大方滴!这阵势,恐怕很多城商行和农商行都汗颜吧?其实,我的同事和熟悉农行的朋友都知道,农行虽然贵为四大金刚,基层的费用管理(尤其营销费用)是够严格的,不仅仅是被监管盯得紧,更是因为家底不宽裕 捉襟见肘让你们见笑啦,家丑不外扬哈 咳咳
本传说最有可能的版本是:一位师兄在“春天行动”中因任务过重,不堪重负,在不断的问责和训话中,含泪自掏腰包,给捧场的朋友一些茶水钱,因为如果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被扣的绩效会远远超过1400,这账哥们也得算啊?还有可能被转岗 甚至 哎,还是不说的太白了,不是说家丑不……那个啥 咳咳
但愿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否则如果监管被红包的话,我辈也会被连累啊,想想都心痛。但是,即使有此事,我再次提醒大家别认真,口头承诺的东东,多半空头支票一张。负重而行的师兄,可能也没有过多考虑此话的后果,如果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等不缺钱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哐啷一声摔来2000亿,我看你连跑的机会都悬了。 拿来……14亿元返还!
话不多说,各位且行且珍重,哥随风而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