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20世纪上半夜的上海滩的风云人物绝对少不了杜月笙,名声最响亮的青帮大佬,他被称之为上海滩的土皇帝。他娶了5位貌美如花的妻子。第1位是他的原配夫人叫沈月英。当时的杜月笙还在黄金龙的府邸里干仆人,黄金人的夫人做的媒,让杜月笙取了沈月英。沈月英是
20世纪上半夜的上海滩的风云人物绝对少不了杜月笙,名声最响亮的青帮大佬,他被称之为上海滩的土皇帝。他娶了5位貌美如花的妻子。第1位是他的原配夫人叫沈月英。当时的杜月笙还在黄金龙的府邸里干仆人,黄金人的夫人做的媒,让杜月笙取了沈月英。沈月英是江苏商人的女儿。可惜大太太一辈子不能生养,只领养了一个孩子。在杜月笙得势接连娶了两个老婆之后,沈月英受到了冷漠,1942年便郁郁寡欢中死亡。
杜月笙的第2位夫人是在上海舞厅的交际场所认识的陈国英,那时候的陈国英还是一位学生,业余时间靠跳舞赚点钱。陈国英当时嫁给是杜月笙的时候才15岁。陈国英跟杜月笙生了三个孩子之后,又随着杜先生去了香港,后面两人不和,陈国英一气之下,带着一个孩子回到了上海,晚年在贫苦凄凉中度过。
杜月笙的三房太太是典型的苏州大美女孙佩豪,孙佩豪嫁给杜月笙的时候只有16岁,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杜月笙逃到香港之后,孙佩豪一直跟随朱元璋去世以后,孙佩豪带着孩子移民到了英国,日子过得很滋润,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去世。四方太太是享誉上海滩的京剧演员姚玉兰。此人不但漂亮,而且多才多艺轰动上海滩,她和她的妹妹姚玉英都同时被杜月笙拦入怀中,可惜他妹妹早逝。姚玉兰一直跟着杜月笙,杜月笙死后他也移居到了台湾,最后是葬在了杜月笙的墓中。
杜月笙的五房太太是最有名的,是大名鼎鼎的孟小冬,她可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旧爱,同样她本人也是京剧界的名角,还是杜月笙四姨太姚玉兰的师妹。她能嫁个杜月笙全拜姚玉兰所赐。姚玉兰经常受到前三房太太的压制,而此时的孟小冬由于跟梅兰芳离婚,一直情绪低落。结婚后孟小冬也是跟随杜先生去了香港,杜先生去世后,她移民到了台湾,70多岁去世。
蒋家王朝覆灭前夕,金陵王气已尽了,曾经烜赫一时的海上闻人杜月笙,也流亡去了香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后,他就在香港咽了气,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中国 历史 上有许多知名的游侠豪士,但像杜那样混到八面威风,名闻中外的,却也不多。
从“水果月生”到君临“十里洋场”的“第一闻人”,从贩卖鸦片到工商业巨子,从北洋政府到蒋介石好几个时期,他都能如不倒翁般存在,他的成功要诀是“应顺潮流”。最后几年,他挣扎于新旧 社会 之间,彷徨挣扎,企图再起,但时代的发展最后还是抛弃了他。
徐铸成先生在他写的《杜月笙正传》里,曾经这样精彩的区分了“大亨”和“闻人”的区别。
他说,“在旧上海,到处可见有挺胸凸肚,跷着大拇指横行过市的,在一定的场合,他们也“说话算效”,有权威性。他们往往被称为“大亨”、受到周遭的畏惧。但他们和“闻人”之间,毕竟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如瘪三和“大亨”之间存在有地位、声势、能量的差距一样。
在旧上海的报刊上,经常冠以“闻人”头衔的人,总数大概至多不超过二十个吧。其中像虞洽卿、王晓籁是商界人士,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无恒产,甚至没有固定的职业,但可以挥金如土,一呼百诺。他们没有什么高官显爵,而那些达官贵人、军政显要,见了他们仿佛都还矮了一节,趋奉唯恐不及。他们没有一技之长,而盛名远播,威灵显赫。
尤其是杜月笙,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十里洋场”上,连蒋介石、帝国主义分子、租界当局也要“买”他的“账。同是“闻人”,虞洽卿、王晓籁成名还比杜早,但一切还安看杜的颜色行事,有时还要借助于他的声光。”
徐先生和杜月笙有过一面之缘,他是这样记录见到杜的初印象的。
…我原来想象,这样一个“人物”,纵使不是红眉毛、绿眼睛、总该是一个粗壮的赳赳武夫。见了面,原来只是一个修长身材、面色带青的瘦削老人(大概五十多岁吧),看上土真是"手无缚鸡之力”,而谈吐间,一口浦东土话,似平也很少带这类人物所常带的习惯词汇。
他迎我们到中间客厅就座,寒暄几句就去接待别的客人了…
这就是杜月笙,而且喜欢日常里身着长衫来示人,看着文弱似个老儒生。
当时有人送他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堂前尺五楼”,尽把他比做春申君,孟尝君一类的人物了,可见风头之盛。
但流氓终究是流氓,他要狠毒起来,也是常人所想象不出的。
据说他的第四个小老婆,家乡来了一个表兄,曾几次相会。有好事的向他告密,他不声不响、叫他的“四大金刚”之一,硬把那个表兄拉到郊外,折断了两条腿。把接送他们相会的 汽车 司机,用石灰弄了两只眼睛,把这个四“姨太”幽闭在住宅顶楼一间小层里,关了十几年。直到她的儿子1947年结婚时,经人说情,才被放了出来。被关闭时是一个青年**,出来已是白发婆婆了!
流氓帮会势力到了杜月笙这一辈海上闻人的时代,大致发展到了顶峰,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这一困扰了中国 社会 千年以上的毒瘤才被从根上拔除,杜也就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流氓传奇了。
徐先生特别根据史料,罗列了杜的一份“履历表”,是1947年初写的,大概是由杜亲自审定的吧,颇为有趣,也可见他当时的显赫。兹抄录如下:
姓名杜镛 表字月笙 籍贯上海 年龄六十担任职务上海市参议会参议员
上海地方协会会长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
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董事长
上海市 社会 救济事业协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机制纺织工业同业联合会董事长上海市商会监事
上海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轮船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第四区面粉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国营招商同理事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董事
中国通商银行董事贡兼总经理
中汇银行、浦东银行、国信银行董事长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董事长
华商电气公司董事长沙市纱厂、荣丰纱厂、恒大纱厂、中国纺织公司董事长
西北毛纺织厂董事长
大达轮船公司、上海市轮渡公司董事长
华丰造纸公司董事长
大中华橡胶公司董事长
上海鱼市场理事长
通济贸易公司董事长
正始中学主席校董
浦东中学主席校董
复旦中学校董
大东书局主席董事
《申报》董事长
《商报》董事长
《中央日报》常务董事
《新闻报》董事
业余 娱乐 平剧
家庭状况子女十人其中三人在美学习教育、纺织、银行,均已归国
一人在中央军校毕业现都在金融、实业两界服务
他当时的头衔之多,恐怕是中外古今少见的吧。
但纵是如此,一旦腐朽的蒋家王朝崩溃了,皮之不附,毛就不存了,杜的那些风光和荣华也就成了过气的神主牌,该丢的丢,该烧的烧,最后那个曾经呼风唤雨,手眼通天,极会做人的海上闻人杜老板,和他的旧时代一样,被 历史 无情地扫进了垃圾堆,成为了后人用来反思 历史 教训的典型人物了,也算他最后的一点价值了吧。
杜月笙死后,他最牵挂的女人孟小冬,晚年靠什么生活?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千金散尽不复来, 传奇人物杜月笙,寥寥财产!1951年的初秋,,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巨头,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因病逝世。
在离世的前一年,久卧病榻的杜月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人搀扶着,和自己的五太太孟小冬补办了一场婚礼。
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有了真正的归宿!
孟小冬(1907-1977),北京宛平人,著名的京剧演员,民国时期有名的“冬皇”,出生于戏曲世家,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天生聪慧秀丽,气质高贵的小冬,一出道就是很多达官贵人、公子王孙心目中的偶像!
混迹黑帮的杜月笙,也是小冬的超级粉丝。他的大半人生,始终围绕着小冬,尤其是感情世界里,小冬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杜月笙从1925年对孟小冬暗生情愫,之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终于感动了孟小冬!
然而,杜月笙,这个过去在上海滩一掷千金的土皇帝,曾经拥有让无数人渴望而不可及的财富的男人,并没有多少家底。
临终之际,他烧毁了所有欠条,最后只留下寥寥财产。
他的遗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10万美金,另一部分是他一直藏在枕底的7万美金。
孟小冬,这个杜月笙用了自己的后半生一直去爱的女人,最后分得大约2万美金的遗产。
孟小冬的一生,坎坷不平!在这个人情冷漠,动荡不安的 社会 ,风风雨雨中,始终只有杜月笙欣赏她,相伴她。
孟小冬拿走了杜月笙戴了多年的一条金表链,作为最后的念想,离开了四分五裂的杜公馆!
茕居香港,深居简出虽然在杜月笙临死前,一再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照顾没有子嗣的孟小冬,但杜月笙死后,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
杜夫人姚玉兰奉柩台湾,葬杜月笙于汐止。孟小冬则留在了香港。
同年11月,孟小冬搬离坚尼地台18号的杜宅,迁入铜锣湾使馆大厦,从此深居简出。
在香港,她一直是一个人,只有三只狗陪着她。
她不喝酒,但她给自己三个爱犬分别起了三个好听的酒的名字: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平时的她也不喜化妆,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头发,在脑后挽着个没有生气的髻。
谁都无法相信,这个朴素的普通老太太,就是当年红级一世,令无数人追捧的“冬皇”!
她偶尔兴起,会唱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坐在一棵老树下,看着不远处三只狗在布满阳光的草坪上嬉闹,静静地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有的时候,孟小冬也会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打几圈麻将,说说笑话,也让家里热闹热闹。
是的,在香港平淡的日子里,孟小冬打打麻将、遛狗、看电视、练习太极拳,就是,就是不唱戏!
当年,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请她录音,她拒绝。也有很多人,希望她能够登台演出,她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委派章士钊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也遭到了孟小冬的婉拒!
当时的孟小冬,即便不再很富裕,却仍然一身傲骨!
那个年代的年轻女子,出来唱戏是可以的。但嫁了人便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再抛头露面对丈夫而言,是不大体面。
为了杜月笙对她的情意,孟小冬从此再也没有在众人面前唱过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唱戏也是如此,没有了知音,再唱有什么意义?!
1956年,梅兰芳带团去日本,途径香港,梅兰芳乘车到孟小冬的住宅看望她。这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于1927年分手后的首次会面,也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和大画家张大千的友谊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平生也是京剧爱好者。1951年,一袭长衫的张大千从国外回到香港,特意到使馆大厦拜会孟小冬。
据说那一天,因孟小冬诚心礼佛,曾向张大千求画佛像一张。
同时,她也答应张大千的要求,由王瑞芝操琴,破例唱了一段拿手好戏,并灌成了录音带,赠送给张大千,还与与会10人合影留念。
到了1962年,香港大会堂落成。5月,在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张大千再次到回香港,百忙中的张大千专程到摩登台,拜访好友孟小冬。
可是,时隔10年,再度聚餐,再度合影,听曲的张大千的胡须,早已不复当年的乌黑。而唱曲的孟小冬,早就是白发依稀,沧桑尤存!
岁月,无情啊!
晚年的孟小冬,何以为生?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继承了2万美元。在那个年代,2万美金已经不算少,够孟小冬一人花销很久了。
当初,一生傲骨的孟小冬,在结束和前夫梅兰芳的婚姻之后,意识到不管如何,女人都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
于是,她再次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终于成就了一代京剧大师!
唱戏这些年,又是京剧名角,孟小冬手里肯定有不少的积蓄!至于有多少,这个谁也无法知道准确的数字。
后来,一生酷爱京剧的孟小冬,把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剧上。
不过,孟小冬对弟子的选择很挑剔!收徒的原则和她的师傅余叔岩一样,必须是肯吃苦又肯为艺术献身的人。
她对教授弟子更有非常高的要求,极为严格认真。因此,她门下好几位京剧大师,都成为了港台两地的名角!
那一年的春天,在香港菽园严欣祺府上,由孙养农举香,孟小冬正式收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为徒,15年间得学余派名剧12出!
因为学生钱培荣经商,常往来日本,孟小冬特别允许他在教学时录音,以便他在出差中继续练习。当然,这些录音,最后成了孟氏传承余派戏曲的珍贵文献!
学习艺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个很费钱的事。何况在那个时期的香港,也许很多人还食不裹腹,衣不遮体。
所以,学习京剧,尤其是拜著名的孟小冬为老师,绝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为老师的她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在没有杜月笙的日子里,低调的孟小冬,在金钱上是不需要特别发愁的!
实际上,孟小冬的晚年生活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奢侈,她多数时间深居简出,花销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移居台湾,一代名伶香消玉殒。再后来,孟小冬收到了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离开了香港,来到了台北。
姚玉兰,也是京剧爱好者,和孟小冬是结拜姐妹,感情很好。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终能走在一起,这个四太太姚玉兰制造了很多机会,帮了很多忙。这份感情,是和其他几个姨太太,不能比拟的。
1967年,孟小冬带着她的三只爱犬,乘安庆轮来到台湾。
那天的孟小冬,一袭绛色旗袍,一件灰色黑边毛衣搭在外面,一副深色的墨镜架边,一对精致的珍珠耳环。
此言一出,再次惊讶一片!有人惋惜地说:余派雅歌,广陵散已将成绝调。
由于孟小冬的名气很大,再加上当时台湾流行京剧艺术,许多人还是想请她出来唱戏教戏,但都被她婉拒 。
孟小冬定居台湾后,没有正式再收徒弟。
晚年的孟小冬生活的还算幸福,偶尔昔日老友或者杜家子女来看望她,没事就打打太极拳看看电视,身边也有许多的朋友陪伴,她平淡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年。
在台十年,她依旧非常低调。
不接受电视、广播访问,不录音、也未演出。除了遛狗外,她多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偶尔也会打牌。
孟小冬在台湾的生活,主要是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照顾。杜美霞与孟小冬感情非常要好,杜美霞病逝前夕曾要求与义母孟小冬葬于一处。
1977年,孟小冬70大寿。亲戚好友齐聚一堂,给孟小冬过了一个极为热闹的生日。
孟小冬非常高兴,还清唱了几句戏词,可能是受累了,加上她一直有肺气肿,生日后,她咳嗽一日比一日重。
到了五月二十五日晚上,一阵剧烈哮喘以后,孟小冬把头一低,人就昏迷过去了。
家人立刻送她去医院,经医生剖开喉管,把痰吸出,但是孟小冬仍昏迷不醒!
二十六日午夜,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70岁,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和孟小冬告别的时候,台湾各界名流雅士、学生民众数千人,自发前往孟小冬灵前追悼行礼!
最后,他们把孟小冬葬在台北山佳佛教公墓。两旁植桂花数丛,馨香常萦,这个是她生前亲自为自己挑选的。墓碑上是张大千题的字:“杜母孟太夫人墓”。
多大的繁华到了都是虚空,愿桂花丛中的小冬,安息!
导读:公元1951年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杜先生-杜月笙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由于抗战时期就离开了上海,所以侨居香港后收入并不多甚至有传言曾经借钱度日所以临终遗产只有十万美元。而作为第五位太太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此时刚刚四十出头的孟小冬无依无靠那么她是凭借谋生手段来躲过余生的呢?
孟小冬是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位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因为此时的杜月笙已经不是那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时刻了,而仅仅是生活比较拮据躺在香港病床上的普通老人了。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1950年自知来日无多的杜月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和孟小冬补了一个正式的婚礼。因此孟小冬成为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任妻子,所以享有杜月笙遗产的继承权。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缘分
杜月笙迫于生计来到上海市区后,现在水果摊做小伙计。后来为了谋求发展跟了大亨黄金荣。在黄金荣的麾下先后负责赌场生意和其他生意,逐渐发达。在孟小冬14岁登台的时候,杜月笙就跟随老大黄金荣台下听戏。
杜月笙是个戏迷,孟小冬唱功好人又长得漂亮所以他很喜欢孟小冬。在他的劝说下,孟小冬在杜月笙发迹成立三鑫公司的那一年去了北京进修学习。后来杜月笙娶了自己的四夫人京剧演员姚玉兰。姚玉兰和孟小冬也曾经同台演出,也是不错的朋友。抗战胜利后姚玉兰发电报给孟小冬请她来上海,这也成就了杜月笙和孟小冬的姻缘。随后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移居香港。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祖父、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小冬耳濡目染的走上了京剧的道路。她九岁开蒙,十四岁就在上海和一些名角童泰演出。其中就有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当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的跟班。
京剧京剧,那是在北京才算地道和正宗。因此孟小冬在1925年离开上海去了京剧圣地北京,经过客观详细的钻研她决定投身余派拜余叔岩为老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都说关门弟子最吃香,所以一个愿意教一个玩命学孟小冬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赢得了京剧冬皇的美誉。
孟小冬由于演出上的关系和梅兰芳先生接触比较多。随着彼此的了解二人结为夫妻成为梨园佳话。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双方分手。抗战结束后,应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约返回上海。
孟小冬的独居生涯
在杜月笙去世后,虽然分了一些遗产但是远不足渡过余生。孟小冬没有选择再婚,而是选择用自己所学的京剧来教学。一来收取一些费用;二来是打发漫长的余生。孟小冬自幼学习京剧吃过很多苦,因此她一直认为只有天分加刻苦的学习才能在京剧上有所突破。
所以呢孟小冬在选择学生上非常苛刻,必须在有天分和能吃苦两个条件上都具备才会像自己的老师余叔岩对自己那样倾其所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虽然她的要求很严格,但是由于她京剧冬皇的名号实在太响亮,所以前来送孩子来学习京剧依然络绎不绝。所以孟小冬的生计根本不是问题。正是由于她认真选择和教授,弟子中除了不少京剧名家。
这种生活持续多年后,孟小冬应邀去了台湾生活。邀请人就是度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到了台湾后衣食无忧的孟小冬正式进入了养老生活,不再教授弟子的孟小冬和其他退休的老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最终,孟小冬在1977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人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他同行,孟小冬一句:“我跟着去,到底是使唤丫头,还算是你的女朋友”的问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于是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
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因为孟小冬的陪伴,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安慰。然而两人的婚姻持续时间很短, 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一年后,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去世前,请秘书还有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以支配的现金就只有十万美金,十万美金全部被分给杜家以及和杜家有关联的人。
另外杜月笙临死之前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杜月笙分给了孟小冬三千美金。在杜月笙死后, 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的遗产,因此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确实不多,有资料说:当孟小冬听到只能分到两万美金的时候,她说:“这怎么够……”的确,孟小冬得到的遗产不多,可想而知她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大不比从前。
杜月笙一死,杜家人纷纷离去,各奔东西,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孟小冬没有子女,和其他杜月笙的夫人相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杜月笙临死之前告诉孟小冬:“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爱好唱戏,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死后孟小冬为了生计抛头露面,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孟小冬深知杜月笙为了她着想,因此痛快答应。
作为曾经的一代京剧名皇,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有时候自己有兴致了,也是关着窗户自己清唱一曲。
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 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是有点不容易的,甚至有点艰苦。
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
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 社会 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
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
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
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
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孟小冬,杜月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杜月笙强占了孟小冬,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孟小冬本来是梅兰芳的妻子,奈何梅兰芳却是个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终只能选择与梅兰芳离婚。
在这之后,孟小冬经常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说是照顾,其实杜月笙早已开始垂涎冬皇孟小冬的美色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孟小冬作为京剧界的冬皇,放到现在也是一线明星的地位,受到上海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垂涎,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即使是垂涎孟小冬,杜月笙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动用黑帮大佬具备的强硬手段。
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晚年生活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虽然杜月笙与孟小冬一直都没有结婚,但到了杜月笙快要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却暗示杜月笙向自己求婚,两人这才算做了真正的夫妻,而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留给孟小冬的钱财也不过两万美元而已,虽然这笔钱也不少了,但让那些习惯了富贵生活的阔太太拿着这点钱生活,终究还是不太现实。
只是,孟小冬压根就不需要别人养活,孟小冬可是曾经的经济界巨头之一,即使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生活拮据了很多,孟小冬依旧有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年纪大了,再登台演出明显不适合了,因此晚年的孟小冬并非依靠登台演出生活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京剧底子,开班收徒生活的。
可以说,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并未受什么苦,只是由于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同为杜月笙妻子的几人也分别去了上海,台湾,美国居住,孟小冬的晚年过得比较孤单罢了。
直到已经六十多岁,孟小冬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才应了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不仅有姚玉兰子女的照顾,还能感受到难得的,阔别已久的亲情。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 在学习戏曲方面,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天才。从九岁起便开始学艺,十四岁就能登台演唱,这或多或少跟她的身世也有关系。出身于京剧世家的她,从祖父那一辈起,在京剧界便很有名望,后来家里的叔伯和父亲兄弟五人都继承了这门艺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孟小冬的进步比一般人学艺更快。
(孟小冬)
孟后来拜“戏曲界牛人”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教育弟子严谨而又灵活,唱腔丰富而又深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孟小冬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戏曲上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底子本身就很扎实,所以学习进步很快。
在师傅病重以后,孟小冬形影不离、倍加照顾,更是得到了余叔岩的认可,后来成为余派最成功的一位继承人,声名大噪。1928年天津《商报》副刊专门为她开了一个专栏,称她为戏曲界的“冬皇”。
(孟小冬年轻时)
杜月笙因戏结缘孟小冬杜月笙有一个很大的爱好,那就是听戏。 每次孟在上海唱戏的时候,杜都会去捧场并且还时常在场下叫喝,鼓掌
本身杜月笙就是风流成性,一共娶了五个老婆,当时的母女三人非常有名,每次演出都座无虚席,在一次演出中,杜月笙注意到母女三人,并且被深深吸引住了。
曾经看到有人说,“杜月笙在他传奇的一生中爱上了母女三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杜月笙被称为“传奇人生”,一个上海滩和杜月笙,无数的英雄事迹。有多少人梦想成为辉煌时刻的杜月笙,但最终他们成功地成为了最穷困时期的杜月笙。
杜月笙从一个地痞流氓,慢慢的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上海滩黑帮老大。他的一生完全可以用“传奇无比” 来形容,成名后的杜月笙也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其感情经历也是变得丰富了起来。我们都知道杜月笙一生取了5个老婆,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这样说的“杜月笙一生共计娶了5个姨太” 杜月笙的原配夫人是沈月英,但是杜月笙本就就风流成性,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喜新厌旧。
关于杜月笙爱上母女三人的是这样的,也就是杜月笙的第四任妻子姚玉兰,这个人非常大度。他有一个妹妹姚玉英,母亲是筱兰英。当时她们母女三人也是非常出名的,每次演出的时候都是人山人海。一天母女三人来到上海滩演出,当时的杜月笙也在场,一下就被台上的母女三人吸引住了了。后来杜月笙就旁敲侧击地接近她们母女三人,在上海滩初来乍到的母女三人 能够快速得到这样大人物的“保护”心里开心的不得了。后来他们就越来越熟,走的越来越近,最后杜月笙索性就把她们母女三人接到了自己的公馆中。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章太炎建议他改号为月笙。
杜月笙依靠黄金荣,经营过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涉足过法租界鸦片提运、以及上海金融业。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63岁。
杜月笙一生总共娶了5位太太。分别是:
大太太沈月英;二太太陈帼英;三太太孙佩豪;四太太姚玉兰;五太太孟小冬。
杜月笙的妻妾们结局各不相同,但是,都会令人唏嘘一番。
大太太沈月英:吞食鸦片、撒手人间
沈月英是黄金荣与夫人林桂生的丫头,平时服侍两位主人抽大烟。
沈月英生得水灵漂亮;
黄金荣经常看得出神;
林桂生看管很严,绝不容许黄金荣与沈月英单独相处。
随着沈月英渐渐长成花一样的姑娘,林桂生做主把她嫁给杜月笙,这样既解除了心头的痛点;又在杜月笙面前做了一个人情。
沈月英与杜月笙结合之后,感情很好,可惜没有生育孩子。
他们领养了一个男孩,起名为杜维藩。
杜月笙感觉到自从杜维藩进入家门后,做什么事情成什么事情,真是顺风顺水。随着金钱增多、业务扩展,杜月笙觉得在 社会 上混,没有出名的、漂亮的、年轻的女人陪伴,是非常掉价的。
后来,杜月笙又娶了几房姨太太。
虽然杜月笙心中还是很珍惜沈月英,但是,时间、精力都不允许再像以前那样与沈月英如胶似漆了。
对于曾经的甜蜜爱情,沈月英也只能在脑海中回忆。
被爱情遗忘的沈月英,经常用吞云吐雾来麻醉自己,有时候发发脾气,狂躁时候还会嚎啕大哭。
沈月英的痛苦,引来了表哥傅方林的同情与安慰。
傅方林人怂家穷,是表妹沈月英一手带到杜公馆,然后才成家生子的。
傅方林看见沈月英如此沮丧与消沉,经常过来陪沈月英聊聊天,以解烦闷。
精神极度空虚的沈月英在内心里恋上了表哥,主动要求傅方林陪自己过夜。
女人的眼泪是男人的软化剂,傅方林看见表妹不停流淌的眼泪,斗胆在情色的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第一步。
沈月英与表哥傅方林在欲望的河流中,欲罢不能。
杜月笙的四太太姚玉兰终于发现了大太太沈月英的秘密,并讨好性的密告了杜月笙。
杜月笙自己享受妻妾成群,但是绝不能容忍太太给自己戴绿帽子。
傍晚的黄浦江边,沈月英与傅方林刚从小树林中走到马路上,一辆 汽车 飞快向傅方林撞来。
被撞飞到几丈开外的傅方林,下肢双腿粉碎性骨折,导致终身瘫痪。
沈月英回到杜公馆更加郁郁寡欢,托佣人把一座镶嵌一颗大钻石的纯金吊坠送给傅方林,资助他度过穷困潦倒的晚年。
被囚禁在院子角落小屋里的沈月英,含着眼泪、带着遗憾,吞噬过量鸦片,撒手人间。
二太太陈帼英:生养三子、晚年穷困
迫于生计,陈帼英从苏州来到上海大世界。
凭着亭亭玉立的身姿,为富豪们陪舞,获取生活资费。
15岁时,青春活泼的陈帼英被杜月笙看中了,并娶回家做二姨太。
陈帼英嫁给杜月笙后,生养了3个儿子,名字分别是杜维桓、杜维翰、杜维宁。
1949年,杜月笙举家搬到香港。
在香港期间,陈帼英因为生活费用多少,与杜月笙发生口角。
气愤难消的陈帼英带着杜维翰和杜维宁,回到了上海,留在大陆。
解放后,陈帼英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上捉襟见肘。
由于两个儿媳妇不尊敬、不孝顺,陈帼英晚年生活穷困潦倒。
三太太孙佩豪:生养两子、病逝美国
16岁的孙佩豪在上海花花世界当服务**时,被杜月笙喜欢,并迎娶进家。
孙佩豪为杜月笙生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杜维亲、小儿子杜维屏。
1949年,孙佩豪跟随杜月笙来到香港。
四太太姚玉兰总是要强,事事要站孙佩豪的上风。
孙佩豪不甘心屈服于姚玉兰,便带上两个儿子移居台湾。
两个儿子后来都到美国读书,大儿子杜维亲留在美国工作生活。
孙佩豪跟随儿子迁移到美国居住,1993年,孙佩豪在美国病逝,享年82岁。
四太太姚玉兰:京剧名角、爱笙一生
姚玉兰是著名的京剧演员。
1928年,姚玉兰与母亲筱兰英、妹妹姚玉英来到上海,在大世界剧院演出,轰动了黄浦滩。
杜月笙看中母女三人,将她们全部带进杜公馆,并且巧设迷局,顺利占有三人芳心。
不知道什么原因,8天后,姚玉英生了一场暴病,不幸去世。
姚玉兰与母亲筱兰英住进杜公馆,姚玉兰成为杜月笙的第四个太太。
姚玉兰十分要强好胜,杜月笙单独为姚玉兰母女盖了一幢大别墅。
姚玉兰非常珍惜与杜月笙的爱情。
在这幢大别墅中,姚玉兰不仅为杜月笙生养了二子和二女,也就是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美霞;而且还把自己的结拜妹妹引进家门、成全了杜月笙几十年的爱情梦想。
1949年,解放前夕,姚玉兰跟随杜月笙,移居香港。
杜月笙逝世后,姚玉兰将丈夫的灵枢迁居台湾。
在台湾,姚玉兰得到了宋美龄很多照顾。1984年,姚玉兰病逝于台湾。
五太太孟小冬:老年婚礼、孩子妈咪
杜月笙成群的妻妾中,孟小冬名气最大,因为他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爱得死去活来。
在四姨太姚玉兰的大别墅中,杜月笙得到了追求19年的梦中情人——孟小冬。
但是,直到1949年,杜月笙迁居香港后,还是在四太太姚玉兰的撮合下,杜月笙才与孟小冬举行了正式的婚礼。
婚礼现场61岁的杜月笙坐在轮椅上,40岁的孟小冬情意浓浓趴在杜月笙的后背上。
杜月笙命令在场子女全部对孟小冬行下跪礼,全部异口同声称呼孟小冬为“妈咪”。
一辈子没有生养孩子的孟小冬,得到了杜月笙所有孩子的尊敬。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在香港教授学生,影响不小。
因为杜月笙的孩子们都到了台湾或者美国,姚玉兰把孟小冬接到台湾,与自己在一起生活。
1972年,孟小冬病逝于台湾。
杜月笙上海青帮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二三十年代时期上海的大红人 ,与黄金荣、张啸林号称上海三巨头。其不仅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而且还成立实业,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的金融界。后转往香港,于1951年病逝于香港。
杜月笙一生共娶五房太太,分别是沈月英、陈帼英、孙佩豪、姚玉兰、孟小冬。
一 沈月英 是杜月笙的大太太,当沈月笙还在黄金荣府中做事的时候,沈月英的母亲是黄金荣夫人的梳头娘姨,后由黄家做媒将沈月英嫁给杜月笙。她与杜月笙没有孩子,后因杜月笙娶妾而受冷落,后与表哥之间发生感情,杜月笙将拘禁,后吐食鸦片而亡。
二 陈帼英 是当时上海出名的舞女,在十里洋场的上海非常受欢迎,这当然逃脱不了杜月笙的眼睛,最后将其纳为妾,生有三个儿子,后岁杜月笙移居香港,但因为与杜月笙发生争执,带着孩子回上海居住,晚年较为凄惨撩到。
三 孙佩豪 是杜月笙三姨太,苏州人,当然是智慧与美貌并存,筱桂荪外甥女,在十六岁时就嫁给了杜月笙,并生有二子,在杜月笙去世后,孙佩豪去了英国,晚年生活不错。
第一排右一为姚玉兰
四 姚玉兰 是北京人,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在一次上海的京剧表演中,遇见了杜月笙,杜月笙强行占有了姚玉兰和她的妹妹姚玉英,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随杜月笙赴香港,她为杜月笙生下两男两女。后赴台湾定居安享晚年。
五 孟小冬 是杜月笙第五房太太,也是著名的京剧女老生,被《天津大风报》评为京剧冬皇,是姚玉兰的师妹,后嫁给杜月笙,到香港后多侍候已患疾病的杜月笙。杜月笙死后,其迁居到台湾,1977年5月27日终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
作为近代风云人物,杜月笙一生明媒正娶的共有五位太太,分别是沈月英、陈帼英、孙佩豪、姚玉兰和孟小冬。1951年,杜月笙病逝于香港,那么他的五位太太又是何结局呢?我们分别来谈谈:
1、大太太沈月英 。沈月英是杜月笙的原配夫人,江苏吴县人,沈母原为黄金荣夫人的梳头姨娘,后由黄家做媒,沈月英嫁给了杜月笙。沈月英并未给杜月笙生下一儿半女,但却领养了一个儿子,取名杜维藩。杜维藩虽然是养子,但在其进门之后,杜月笙却事事顺利,故而对其极为疼爱。杜月笙发迹之后虽然妻妾成群,但对沈月英却仍然相当看重,不仅出资在冶长泾造了一座石拱太平桥,而且在沈母亡故后为其修了一个大坟。不过,杜月笙和沈月英的关系还是出现了裂痕,沈月英便和傅方林私通,此后两人一次幽会时遭遇“车祸”,傅方林下肢瘫痪,沈月英也因过量服食鸦片自杀(另说被幽禁至死),而她的养子杜维藩则在杜月笙去世后去了台湾生活。
2、二太太陈帼英 。陈帼英原为舞女出身,而作为上海滩大佬的杜月笙难免经常出入风月场所,两人因此结识。舞女虽然看上去外表光鲜,但毕竟不是件光彩的差事,能找个不计过往的人嫁了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于是陈帼英便给杜月笙做了二房。婚后,陈帼英先后给杜月笙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杜维桓、杜维翰、杜维宁。1949年,陈帼英本打算迁居台湾,为此还特地到台湾看房子,熟料却在香港和杜月笙发生争吵,一气之下便带着杜维翰、杜维宁回了上海,晚年穷困潦倒,郁郁而终。
3、三太太孙佩豪 。孙佩豪是苏州人,筱桂荪的外甥女,16岁便嫁给了杜月笙,并为其生育了两个儿子,分别是杜维屏和杜维亲。后来,孙佩豪跟随杜月笙前往香港生活,但因为与四太太姚玉兰不合,便经常带着儿子和佣人前往轮渡居住,1951年在香港为杜月笙送终后,就此迁居英国,1990年前后病逝于美国。
4、四太太姚玉兰 。姚玉兰是京剧老生筱兰英与梆子青衣姚长海的长女,9岁便在汉口坐科学艺,12岁便正式上台演出。一次在上海演出时,姚玉兰和妹妹姚玉英均被杜月笙看重,并将姐妹二人全部占有,但姚玉英不久之后便病逝了,而姚玉兰则就此开始跟着杜月笙,并于1928年嫁给杜月笙做了第四房夫人。1949年,姚玉兰跟随杜月笙前往香港,杜月笙去世之后,姚玉兰迁居台湾,孤儿寡母得到宋美龄和孔二**的照顾,最终于1980年病逝于台湾。
5、五太太孟小冬 。孟小冬是梨园世家出身,乃是极为出色的女老生,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被《天津大风报》评为“京剧冬皇”。孟小冬曾和伶界大王梅兰芳有过一段交往,然而这段感情带给孟小冬的只有痛苦和失望。1946年,在杜月笙的邀请下,孟小冬返回上海,在好友姚玉兰的撮合下,有感于杜月笙的情深义重,孟小冬最终以身相许。1950年,孟小冬正式嫁给杜月笙做了第五房太太。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独居香港,深居简出,专心教授弟子。1967年,孟小冬迁居台北定居,闭门静养,最终于1977年病逝,终年70岁。
杜月笙的五位太太,除了大太太沈月英和二太太陈帼英结局较为凄惨之外,其余三位晚年至少是衣食无忧,得以善终。
大太太沈月英是杜月笙的原配夫人。最初,杜月笙很是宠爱她,因为一方面,沈月英嫁给杜月笙,是黄金荣的夫人做的媒,媒人的面子很大;另一方面沈月英虽然不能生育,但领养的儿子杜维藩进门后,杜月笙的事业出奇的顺利,很快就奠定了在上海滩的地位。因此,杜月笙即便后来身边美女如云,可最看重的依然是沈月英。沈月英回娘家,要经过长泾河。沈月英要杜月笙修一座桥,以方便她回娘家。杜月笙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三个月后,一座漂亮的水泥桥立于河上。但沈月英由于对杜月笙迎娶姨太太的做法醋意大发。为了报复杜月笙,就勾搭上了表兄傅方林。奸情败露后,杜月笙将傅方林撞成残废,将沈月英幽禁终生。
第二个太太陈帼英,解放后留在了大陆
陈帼英原本是个好学生,不过出身贫寒,在上海读书不得不自己赚钱,于是去了舞厅做兼职,机缘巧合,杜月笙遇到了陈帼英,而且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青春活力的女学生。后来,年仅15岁的陈帼英就成为了杜月笙的二太太。
陈帼英给杜月笙生了三个儿子,在国民党败退后,杜月笙举家迁到香港,但是陈帼英此时和杜月笙产生了矛盾,一气之下回到了上海,后来就留在了大陆,然而她的晚年生活凄惨无比。
三姨太孙佩豪
当时年仅16岁的孙佩豪贪慕杜月笙的荣华富贵,杜月笙也看到了孙佩豪的花容月貌。于是一拍即合,婚后两人生下维屏、维亲两个儿子。
由于和四房姨太的矛盾,在杜月笙死后,孙佩豪侨居英国。后来到了美国后去世。
四太太姚玉兰她父亲是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自己也是著名的京剧演员。1928年,姚玉兰与母亲小兰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时被杜月笙看重。杜月笙便将姚玉兰、姚玉英强行占有。一周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就独自一人进入杜月笙府中,成为杜月笙的第四个太太。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逝世,丧事办完后,姚玉兰将丈夫的灵枢迁居台湾。姚玉兰在台湾得到了宋美龄和孔二**的照顾,1980年代病逝于台湾。
五姨太孟小冬
孟小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曾经和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情侣关系,但是在1925年杜月笙见到孟小冬后,便开始了朝思暮想,试图用各种方式接近孟小冬。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杜月笙返回上海后,两人确立了关系,1949年跟随杜月笙到了香港。1950年二人结婚。1967年时,晚年孟小冬到达了台湾,1977年因病去世。
原配夫人沈月英,是苏州一名商人的女儿,1915年成婚。杜月笙成名之后,又娶了2位老婆,沈月英渐渐地受冷落了,整日里变得郁郁寡欢,于1942年病逝于上海。
二房姨太太陈帼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女子,也是当时上海滩有名的舞女。杜月笙有了权力和地位之后,就喜欢去夜总会等一些风月场所,专门结识漂亮的女人,陈帼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帼英本来是一位学生,闲暇之余陪客人跳舞赚点钱,结果被杜月笙看上了,杜月笙娶陈帼英的时候,陈帼英才15岁。陈帼英与杜月笙一共生了3个孩子,之后随着杜月笙一起去了香港,期间由于两人不合,陈一个人带着孩子返回上海,晚年生活穷困潦倒。
三房姨太太孙佩豪,苏州人,长的亭亭玉立, 在16岁的时候嫁给了杜月笙,并生育两个儿子。跟着杜月笙一直生活在香港,杜月笙死后,孙佩豪带着孩子移民到英国去了,日子过得津津有味,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去世。
四房姨太太姚玉兰,这个女人有点厉害,不仅漂亮还多才多艺,她是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在当时红遍大上海滩。在一次上海的演出中,姚玉兰和妹妹姚玉英都被杜月笙看上了,并把二人占有。
不久,姚玉英就病死了,姚玉兰就一直跟着杜月笙。杜月笙死后,姚玉兰就移居到了台湾,没过多久也去世了,最终葬在了杜月笙的旁边。
五房姨太太孟小冬,大家应该较为熟知,她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旧爱,同样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是杜月笙四姨太太姚玉兰的师妹。孟小冬曾经因为和梅兰芳离婚情绪一直低落。
姚玉兰当时的处境也不好,她经常受到杜月笙前边3房太太的攻击,为了讨好杜月笙,在姚玉兰的牵引下,师妹孟小冬跟着杜月笙到了香港,并与他结婚。杜月笙死后,她也移居到了台湾,70多岁去世。
杜月笙的原配夫人叫沈月英,他们之间没有亲生子女,只领养过一个儿子。可是,后来沈月英却与表弟的关系,被杜月笙软禁。二太太是陈帼英。因为去台湾还是香港生活大吵,陈帼英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上海,从此再未出现过。他的三太太是孙佩豪。她也是在15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杜月笙。可是婚后,她因为对姚夫人不满,所以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往英国生活。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后,她曾回来哀悼。随后,正式前往英国定居,最终在英国病逝。他的四太太是姚玉兰。她是京剧老生筱兰英与梆子青衣姚长海的长女。9岁的时候就开始学艺,因为她的出色表演,所以引起了杜月笙的注意,随后他们两人成婚。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孟小冬、姚玉兰三人乘船前往香港。他在1967年的时候,前往中国台湾定居,最后病死于中国台湾。他的五太太是孟小冬。她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情分也早在1925年就开始了,随后他们在1950年的时候结婚了。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独居中国香港,深居简出,专心教授弟子。她随后于1966年迁居中国台湾,最终病逝于中国台湾。
作为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杜月笙在黑帮、政界、商界可谓是如鱼得水,堪称一段传奇。如此枭雄,他的感情生活往往也是人们所关心的。
一、杜月笙一生共娶了五任太太。她们分别是大太太沈月英、二太太陈帼英、三太太孙佩豪、四太太姚玉兰、五太太孟小冬。
二、1沈月英
沈月英原本是黄金荣府里的丫鬟,她的母亲是黄金荣夫人的梳头姨娘。杜月笙深得黄金荣的信任,黄金荣便将沈月英许配给杜月笙。而沈月英典型的江南女子,样貌倾心,很得杜月笙喜欢。
和许多电视剧的剧情有些雷同,沈月英未能为杜月笙生下一男半女,这一痛点可以说是沈月英的减分项。好在后来抚养一养子,即杜维藩,此子深得杜月笙疼爱。
作为原配夫人,沈月英陪杜月笙走过了早年间的成名坎坷路,待杜月笙在上海滩名声大噪,此时的沈月英已是黄脸婆,无法与杜月笙身边貌美肤白的年轻女子相比。冷落与再娶让沈月英备受打击,抽大烟成了新的寄托。感情的空缺只能用感情来弥补,沈月英与自己的表哥搭上了线。她这表哥也是个胆大的主儿,也不看表妹是谁的老婆,即便被冷落也是人家的老婆。后来两人偷情被杜月笙手下发现,杜月笙自然不能轻饶了他这一亲戚,据野史传言,表哥被挖眼废手脚,也算是以儆效尤,他的女人不是谁都敢挖墙脚的。
至于沈月英,被杜月笙软禁将近10年,她的内心更加的煎熬。1946年,沈月英用吞食鸦片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陈帼英
陈帼英年轻时是上海滩的一名舞女,面容姣好,身材可人,可谓是十里洋场的一枝花。杜月笙与之相遇后,久久不能释怀,陈帼英也有攀龙之意。就这样陈帼英成为了杜月笙的二太太,身份转换之大令人咋舌。
陈帼英一生为杜月笙生下三个儿子,即杜维恒、杜维翰、杜维宁。1949年陈帼英跟随杜月笙去了香港,两人大吵一架,陈帼英毅然带着杜维翰、杜维宁回了上海。晚年穷困潦倒、郁郁而终。
3孙佩豪
孙佩豪是唱苏滩比较有名的筱桂荪的外甥女,苏州人氏,16岁嫁于杜月笙,被收作三房。
孙佩豪为杜月笙生下二子,即杜维屏、杜维亲。杜月笙死后,孙佩豪携子移居英国。1990年,孙佩豪病逝于美国。
4姚玉兰
姚玉兰是京剧老生筱兰英与梆子青衣姚长海的长女,和妹妹姚玉英都是京剧演员。姊妹两人在一次演出中都被杜月笙所看中,不幸的是妹妹姚玉英没过多久就病逝。于是,杜月笙纳姚玉兰为四姨太。
姚玉兰为杜月笙生养了二子和二女,即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杜月笙死后,姚玉兰带着杜月笙的骨灰移居台湾,1980年病逝。
5孟小冬
孟小冬是杜月笙太太里面名气最大的一个。出身梨园世家,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一个女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被誉为“京剧冬皇”。
在同为京剧演员、义结金兰姐妹姚玉兰的撮合下,孟小冬1949年嫁于杜月笙,成为五房姨太太,后跟随杜月笙移居香港。
孟小冬嫁杜月笙时,杜月笙已病入膏肓,两人无子女。杜月笙死后,孟小冬深居简出、教授弟子。1967年孟小冬受姚玉兰邀请移居台湾,1977年因哮喘病逝。
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因病去世,生前与孟小冬关系甚好,尊称其为义母,死后葬于孟小冬墓旁。
三、总结
五位太太虽嫁于同一人,晚年却不尽相同。有孤独终老,亦或安享晚年。时也,命也!
杜月笙于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家中因哮喘病去世,时年63岁。1953年毛人凤奉蒋介石之命将杜月笙遗体迁葬台北南郊。那么杜月笙的五位太太都最终去哪里了
一代枭雄杜月笙去世后,5位太太结局如何?有的富贵有的下场极惨
上海三大佬之一的杜月笙,被称为上海滩的土皇帝,既然被称为土皇帝,那么肯定也有和皇帝类似的地方,比如妻妾成群。不过杜月笙一生总共娶了5个老婆,数量对于一个土皇帝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那么杜月笙这位老婆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杜月笙的各位老婆的结局。
1大太太沈月英
原配夫人沈月英,是苏州一名商人的女儿,1915年成婚。据说,沈月英是通过黄金荣的关系许配给杜月笙的,当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家的仆人,吃苦能干,日后必成大器,黄金荣便做了媒人把沈月英许配给杜月笙。
可是天公不作美,沈月英一生没能生育,最后只能领养一个孩子。杜月笙成名之后,又娶了2位老婆,沈月英渐渐地受冷落了,整日里变得郁郁寡欢,于1942年病逝于上海。
2二太太陈帼英
杜月笙第二个老婆叫陈帼英,她15岁就嫁给了杜月笙,虽然出身于普通家庭,但她长得漂亮,而且性格开朗大方,因此,在杜月笙在一家舞厅中遇见陈帼英之后,杜月笙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后来,陈帼英跟随杜月笙一起到了香港,而后来从香港到台湾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陈帼英和杜月笙大吵了一架,继而任性的带着两个儿子离家出走,晚年,因为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生存本领,生活过得非常凄惨。
3三太太孙佩豪
和前两位女子不同,这位女子是真正的名门千金,两人相见后就将她回了家,当时她年仅16岁。后来她生下了两个儿子,只可惜这两个儿子表现很一般,在杜家也不受重视。她本是大家**,所以有些看不惯丈夫的其他太太,经常会和其他女子吵架,尤其是和四太太的关系非常不好。在丈夫死后,她自己去了美国,后来就病逝于异国。
4四太太姚玉兰
四太太是一个北京人,名叫姚玉兰,她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在演出时被杜月笙相中了,后来杜月笙强行霸占了姚玉兰和她的妹妹姚玉英,后来姚玉英病死,姚玉兰为杜月笙生了四个孩子,分别为杜维善、杜维嵩、杜美如和杜美霞。杜月笙去世后,姚玉兰去了台湾,1980年去世。因为早年间演出结识了不少人,所以得到了很多旧友的照顾,晚年过得还算不错,也是几位太太中最富贵的。
5五太太孟小冬
五太太孟小冬是名头最大的一个,她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关门弟子,是其直系传承人,曾今和京剧大师梅兰芳谈过恋爱。1945年杜月笙在香港与孟小冬经四太太严玉兰撮合,杜月笙迎娶了孟小冬,彼时杜月笙已经快60岁。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在香港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移居台湾,直到去世。孟小冬虽然一生未生育,但是孟小冬把杜月笙所有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杜月笙的所有孩子也都管孟小冬叫“妈咪”。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