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婚嫁男方聘礼中一定要有精心采摘的槟榔才能到女方家去提亲,槟榔对黎族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老公 0 95

黎族婚嫁男方聘礼中一定要有精心采摘的槟榔才能到女方家去提亲,槟榔对黎族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呢?,第1张

黎族婚嫁男方聘礼中一定要有精心采摘的槟榔才能到女方家去提亲,槟榔对黎族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导读:《海南岛志》亦曰:“岛之东西部,婚俗各有不同。(西部女子)及至十五六,男家再备具酒肉、金钱送女家,谓之‘押命’,或谓‘出槟榔’。是日,男女家均大宴宾客。又有所谓出新妇者,有男家请亲属妇女盛装往贺女家,女艳妆出,奉槟榔、蒌几袋。男家亲戚受槟榔

《海南岛志》亦曰:“岛之东西部,婚俗各有不同。(西部女子)及至十五六,男家再备具酒肉、金钱送女家,谓之‘押命’,或谓‘出槟榔’。是日,男女家均大宴宾客。又有所谓出新妇者,有男家请亲属妇女盛装往贺女家,女艳妆出,奉槟榔、蒌几袋。男家亲戚受槟榔,给封包一二元,谓之‘押彩’……至其东部诸地之婚嫁,男女两方凭媒说合后,即行出槟榔礼,与西部同,独无出新妇礼。”

可见,在黎族人民婚姻过程中,槟榔已经变成了聘礼的海南地方性语词的重要来源,这一过程是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合汉民族婚姻文化的结果。起初,在订婚、婚礼诸有关过程中,槟榔的用量都比较大,“动以千万计”,后来槟榔有的逐渐省用,不一定要千万才可,甚至有的根本不用,槟榔只具备有象征意义罢了。

槟榔虽然只是海南黎族地区的一种热带作物,但却成为诸多诗文描述的对象,前述愈益期《与韩康伯笺》等文笔都很优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除此之外,汉族诗人苏轼、朱熹等都有以槟榔为题材的优美诗歌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枝奇葩。当然,种养槟榔的黎族人民更是有很多民间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为文学园地再添光彩,也是我们探讨和研究黎族的重要参考。

苏轼《食槟榔》诗曰:“月照无枝林,夜栋立万础。眇眇云间扇,荫此九月暑。上有重房子,下绕绛刺御。风披紫凤卵,雨暗苍龙乳。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吸津得微甘,着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诛彭勋可策,推谷勇亦贾。瘴风作坚顽,导利时有补。药储固可尔,果录讵用许。先生失膏粱,便腹委败鼓。日啖过一粒,肠胃为所侮。蛰雷殷脐肾,藜藿腐亭午。书灯看膏尽,钲漏历历数。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皆努。渴思梅林咽,饥念黄独举。奈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牛舌不饷人,一斛肯多与。乃知见本偏,但可酬恶语。”

在这首诗中,东坡先生不仅用生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槟榔的生长性状,而且还告诉了我们他自身吃槟榔的情形和感受。此诗可以和朱子诗句对照理解。宋代大思想家朱熹诗云:“忆昔南游日,初尝面发红。叶囊知有用,茗盌讵能同。捐疾收殊效,修真录异功。三彭如不避,糜烂土非中。”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得见朱子最初吃槟榔的感受,他甚至还很清楚槟榔的药用价值,由此可见南宋时槟榔已逐渐为广大的南方汉族知识分子所认识。

在槟榔诗文中,还应该提到的就是黎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又以民歌为最多,兹节录两节:“口嚼槟榔又唱歌,嘴唇红红见情哥。哥吃槟榔妹送灰,有心交情不用媒。”“男重烟筒女槟榔,烟筒槟榔交游广。上村下寨情理重,烟丝槟榔大家尝。”槟榔成为一种文学题材是和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是分不开的。东坡先生被谪海南,多与黎族人士交游,槟榔成为他笔下的描述自是当然。朱子为一代圣贤,以槟榔入诗,亦可算贯彻了他“以文入诗”的主张。有两位作为榜样,后人再作许多槟榔诗文也就不足为奇了。明清时期就有很多有关槟榔的诗文流传下来,丰富了我们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黎族的槟榔文化提供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资料。

 槟榔作为一种实物,在黎族人民观念中成了一种象征,展示了黎族人民社会交往的规则,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在于礼仪的表现,具有维护社区内部稳定的功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古代待客礼仪中,“宾”与“郎”都是对嘉宾贵客的尊称,遇贵客临门,都要送上槟榔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忱。从古至今,对于热情好客的湖南人来说,吃槟榔不仅图个爽口解腻,走亲访友,互赠槟榔,更是一种表达美好祝愿的民间礼仪和习俗。

槟榔,自古便是表达美好祝愿的“吉祥果”

在古代,为家中犬子考科举践行时赠送槟榔,有祝愿其高中状元之意。据说,家中考生上京赶考之时,望子成龙的父母会在行囊中装上一颗绑着红线的槟榔,这小小的一颗槟榔,寄托着父母的一片丹心。倘若考生能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家中定要摆上几桌酒席,宴请四方。而宴席上同样少不了槟榔,这前来道贺的宾客尝上几口,盼望着能共享这份喜气。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屈大均,曾在其撰写的《广东新语》中道,“槟榔”即为“宾门之郎”,意思是自家贵宾、女儿的郎君,故“槟榔”之名也由此而来。在南方还有一则民谣:“一槟一榔,无蒌亦香。扶留似妾,宾门如郎。”故在南方地区,槟榔常被比喻成“爱情的象征”。自此,“槟榔”便成为了婚嫁中的必备物品,既是聘礼、定情信物,也是婚宴上礼敬之物,以此表达期待新婚夫妇婚姻美满的愿望。

槟榔,走进现代,是喜宴待客必备佳品

每逢喜事,湖南人仍然保留着送槟榔的习俗。新婚喜事时,新郎、新娘赠予宾客湖南槟榔,这时宾客赞道:“新娘槟榔两头翘,一口两口我不要,三口四口不为多,我要五子大登科。”结婚此等大事都可见槟榔的身影,升官、乔迁槟榔更是不可或缺的,送上一份礼盒装的槟榔,红彤彤的,有着避邪消灾,升官发财的好意头。

就连湖南俗语,都透露着美好祝愿:“烟、酒、槟榔、茶,恰了往上爬。”这是湖南人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而“爬”字,则别有韵味:一是说吃了这“四件套”就可以安心满足的“爬”上床睡觉,二是寓意着学业、事业往上“爬”,为步步高升之意。

湖南人待客之道:递上“元宝”,讨一口吉祥如意

有朋自远方来,倒上香茗,递上“元宝”,讨一口吉祥如意,是湖南人最真诚的待客之道。湖南人经常说:“发槟榔就是发元宝,事事顺心,吉祥如意。“还有的人会说:“逢年过节到我家,一口槟榔一口茶。”这些顺口溜一样的俗语,都体现了湖南槟榔在社交场合,都有着“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的好寓意。

槟榔盒的寓意因文化背景和用途而异。在中国,槟榔盒通常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寓意着五谷丰登和生活的美好。在过去,精美的银制槟榔盒通常仅供贵族使用,其质量和精美程度甚至标志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在湖南等地,槟榔也被视为友谊和社交的象征。在婚嫁喜事中,槟榔更是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贡品礼果”,表示求婚和定婚约的意愿。在社交场合,带上包装高端大气的槟榔礼盒,也体现了湖南人慷慨大方、热情好客和广结好友的真性情。

综上所述,槟榔盒的寓意因文化背景和用途而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槟榔盒都被视为吉祥、友谊和社交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