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的婆婆是不给她带孩子。那时候,她就把孩子扔在教室外边,自己给我们上课。有时候,孩子会哭闹,她也不理,会给我们上完了课,再去管自己的孩子。她是很敬业的那种老师,他老公就是很普通的农民,从地里做活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去学校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的婆婆是不给她带孩子。那时候,她就把孩子扔在教室外边,自己给我们上课。有时候,孩子会哭闹,她也不理,会给我们上完了课,再去管自己的孩子。
她是很敬业的那种老师,他老公就是很普通的农民,从地里做活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去学校把孩子接回家。
那时候,家里的长辈经常谈论我们老师的婆婆。她去给城里的儿子儿媳妇看孩子,城里的儿子儿媳生的是孙子。老人除了过年回农村老家拿粮食,一年也不回回来,即使是我们老师生孩子都没回来照顾月子,她的说辞是:“城里不比农村好生存,我回来了,没人带孩子,我儿子儿媳妇就在城里不能立足。”
我大学毕业之后,老人突然被城里的儿子儿媳妇送回来了。家里的长辈说:“看大了两个孩子,现在用不着她了,就把她送回来了。送回来了,住在农村,有什么事还得靠农村的儿子媳妇,她自己选的路啊。”
老人回来之后,日子过得很不好。农村这种闲话很多,都会问老人:“你怎么被送回来了?不跟着儿子在城里享福了?在城市住了这么多年,在村里不习惯了吧?”
刚开始老人默默忍受,时间长了,便开始怨恨起城里的儿媳妇,她说:“最后悔给儿媳妇看孩子,不给看,人家对我不好,我也接受了。给人家看了半辈子孩子,被人家赶回来,寒透了心了。”
老人随着跟村里人的接触,慢慢也开始还原了她给城里儿子看孩子的那十几年。
老人城里的儿媳妇生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是老人看到的。看孩子的那段时间,城里的儿媳妇对她也挺好的,她刚开始不习惯,但是能守着儿孙,享受这种天伦之乐,她累也快乐着。
在城里住了几年后,她彻底适应了城市的生活,甚至有些时候都不想回农村,她就是想这样守着儿子孙子过一辈子的。但是,小孙子上了初中之后,儿子儿媳妇就提出让她回农村居住。
她不想回去,她都适应这边的生活了,也辛苦了这些年,也到了该享享清福的时候了。她对儿子说:“儿,你别送我回农村,我不想回去,我都在这边住惯了。我这么大岁数了,也没给你哥哥看过孩子,我就这么回去了,村里人还不得笑话我。”
老人的儿子不说话,老人的儿媳妇马上说:“你看的又不是别人,是你自己的亲孙子,难道还得要回报吗?家里房间太小了,没你住的地方,你还是回农村吧。我们不可能养你一辈子的。”
老人走的那天,拎着行李一直等到了晚上儿子儿媳妇回家。但是,两个人都没有要挽留她的意思。儿媳妇甚至说:“你怎么还不走,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老人回到农村后,城里的儿子儿媳妇就跟消失了一样。刚开始,人们都觉得老人偏心眼,活该这种下场。但是,老人回来一年,城里的儿子儿媳妇一次都没回来看过,人们就开始骂老人的儿子儿媳妇太没良心了。
老人在家也天天不高兴,每次生病,都是农村的儿子儿媳妇管。农村的儿子也心里不平衡,管吧,不该自己都管。不管吧,是自己的亲妈。他尝试跟自己的哥哥打过几次电话,每次他哥哥都说,忙,抽不开身。他再多说,对方就把电话挂了。
有一次,我们老师气不过给老人城里的那个儿媳妇打电话,结果两个人对骂起来。
我们老师说:“给你们看了十几年孩子,现在老人该养老了,你们扔家里了,算怎么回事。”
城里的儿媳妇说:“给我们看孩子,我们管了她吃喝,说不着这个。我们管了她十几年,你们管她十几年,公平的很,以后也不要打电话了,打电话我们也不接。”
老人家里的亲戚看不过,去找了老人城里的儿子,结果门都没让进,还骂他们多管闲事。
后来,几乎全村的人心里都是敞亮的:老人城里的儿子就是彻底不想给老人养老了,还断了跟家里人所有的联系。
我大学毕业将近10年了,老人去世了。
家里的长辈说,老人城里的儿媳妇连老人的葬礼都没回来参加。老人的儿子也仅仅在老人去世之后,回来呆了一天。老人临死的时候,充满了怨恨,念叨着自己白给城里儿媳妇看了孩子。而我们老师说,她没管我,我管了她,我恨她,又觉得她可怜,都是有孩子的人,要是自己的孩子这么狠心,哪个当妈的都活不下去。
老人偏心很不对,不怕寡而怕不均。几乎所有偏心的父母,到老了的养老问题都不好。因为你不公平,儿女们便都有了私心。被偏爱的那一个,习惯了你的付出,也就不觉得你付出了。不被偏爱的那一个,觉得自己不被偏爱,也不该尽更多的义务。
所以,为人父母,一定不能偏心,都是自己的孩子,都该爱。
请被老人偏爱的那一个,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你得到的最多,到老人老了,就该承担更多。所以,当你需要老人看孩子,老人也给你看了孩子之后,请你记住感恩善待那个老人。不要觉得对方该。即使她是你亲妈,她也是在帮你承担家庭责任。
孝顺这件事,子女该身体力行。其实老人养老,该子女身体力行的。她是你的父母,生养了你,你就该管。这跟感恩无关,仅仅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反哺。不要在孝顺父母这件事上,过多地要去配偶。如果你想要配偶替你照顾老人,那就对她好一点,再好一点,让她能因为爱你,而去善待你的父母。
就像我们老师的老公,老师一辈子就生了一个女儿,但是她老公从来没嫌过,拿着她如珠如宝。于是,她在老人的晚年,才能去善待老人。
那个老人从来不是她的婆婆,仅仅是她男人的母亲。
我反而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应该自己养,不应该让老人带孩子。老人好不容易到了天伦之年,反而还要被要求带孙子,不仅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失去该有的意义,还得增加自己的负担。因此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双职工完全可以请一个保姆
既然你老婆选择去上班,那么你老婆的工资加上你的工资,虽然有债要还,但是应该完全可以请得起一个家庭保姆。因此,我觉得你完全可以选择找一个保姆来帮忙照看孩子,这样不仅不用把孩子送回农村,也可以解决带孩子的问题。
二、老人不应该成为带孩子的工具
中国的老人太辛苦了,老来了还得带孙子,当然如果老人愿意带还是可以的,但是部分老人如果不太愿意带孙子,那么我觉得也就不要强求。据你说的问题,孩子的爷爷奶奶是不愿意到城里带孩子的,但是愿意在农村带孩子,而你的老婆又不同意将孩子送回农村,这么矛盾的问题,还不如直接自己带,为啥要劳烦老人,还有可能伤了媳妇的心呢。
三、城里教育条件好
城里的教育条件不错,如果孩子在农村生活的话,可能教育条件就不太像城里各种软硬件设施或者资源都完善,因此,我还是建议将孩子留在城里,就算自己带,辛苦一点也是应该的,谁叫孩子是自己的呢。
四、孩子不能没有父母管教
不论孩子多大多小,都应该由父母照管和管教,要是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管教,可能会导致孩子过于顽皮调皮,长大后就更难进行管理。另外就是老人对孙子大多都是很溺爱的,有时候会惯坏了孩子,因此,我倒是觉得孩子除非已经满16岁了,否则还是得自己带着,一方面是方便照管,一方面是自己可以知道他的变化或者坏习惯,可以要求他及时更改。
这个问题现在是个普遍问题,还是要双方权衡为好。父母不来有父母的难处。老人到城里生活不习惯,没有熟人,最怕与儿媳妇合不来,花钱受气受罪,出力不讨好。媳妇也有难处,孩子送到乡下,离开父母,教育不好咋办,让她扯心。
方法是人想出来的,夫妻两个坐下来好好分析,做丈夫要多考虑妻子的感受,也要当好爸爸的角色,带孩子不要只想着带大就行了,孩子还需要教育,需要父母的爱,即便你们挣了再大的房子,再多的钱,孩子最重要的童年就那么几年,不要等到错过的时候才来后悔!
一家人坐下来谈谈,试着让老人小孩在城乡都生活一下,沟通理解,行吗?
1
家庭原因:老公可能有一些家庭原因需要媳妇回到娘家。例如,他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可能需要媳妇的陪伴,或者他希望媳妇能与自己的家人共度一些时间,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2
陪伴需求:有观点认为,当一个人成为父母后,他们会更加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依赖。老公可能希望媳妇能回到娘家,是为了与她的家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满足自己对陪伴的需求。
3
角色转变:结婚后,许多人会开始思考责任和角色的问题。老公可能会希望媳妇回到娘家,是为了帮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便她能更好地融入他的家庭。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