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儿童节送孩子礼物首先肯定要选孩子喜欢的,其次最好选的礼物有一定的益智作用。对于上幼儿园之前的宝宝,可以选择一些大块的积木,积木可以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是非常好的选择。对于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选择一些画图工具,拼图玩具,画画也是有
儿童节送孩子礼物首先肯定要选孩子喜欢的,其次最好选的礼物有一定的益智作用。对于上幼儿园之前的宝宝,可以选择一些大块的积木,积木可以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是非常好的选择。对于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选择一些画图工具,拼图玩具,画画也是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而拼图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也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对于上了小学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类型的玩具,还有百科类书籍,实验玩具可以让孩子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而百科类书籍也有利于丰富孩子的学识,这样的礼物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正适合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上了中学以及大学,还有步入社会的宝宝们,那就是喜欢什么送什么,没什么值得推荐的,只能说是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熊孩子的背后有一对熊家长,说的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熊孩子之所以敢胆大包天,一定是家长太过于宠溺孩子,使得孩子的秉性和脾气有了逆生长。
家长不让玩手游,熊孩子就萌发了报复心里,还是别人的车,还是29辆车,作为父母一定是心力交瘁,也是时候检讨一下自己了,是不是平时忙着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呢?
这个时候就要及时转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让孩子继续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
家长有空陪陪孩子去公园,去郊外玩耍,要么就给孩子报个兴趣班,转移对手游的疯狂爱好,孩子的这个举动是挺过激的行为,适当地带孩子去找专家,疏导心里的阴霾,让孩子心里承受增强,不能损人利已,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无辜者的利益。
泄愤的方式有很多种呀,可以打篮球,跑步运动等都是最好的排解不愉快的方式,但是熊孩子真的太无法无天了,现在就要及时阻止,避免今后再犯。
除了不宠溺熊孩子,家长还要能压住孩子,因为父母才是陪伴孩子成长最久的,也是第一任老师,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也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作为车主肯定对待这件事也是零容忍的,熊孩子应该交给警方处理,让孩子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他们侵犯到了车主的切身利益,需要给车主赔礼道歉,虽然是未成年人,可是也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
希望今后引以为戒,家长肯定是要赔偿车主的维修费用,那家长就需要从孩子身上要回来,发配熊孩子做家务和其他的活,挣钱来弥补这份损失,也算是一种体验生活,让孩子意识到挣钱有多么不容易啊,也要孩子深刻的记住,避免再犯,实在不知悔改,记不住就要用棍棒来惩罚,虽然很多人不提倡,但是只有痛了才深刻。
车太铉(Cha Tae Hyun),1976年3月25日出生于首尔,韩国男演员、歌手、主持人。2006年6月1日,车太铉与相恋13年的女友作词家崔锡恩结婚,崔锡恩不仅是车太铉的高中同学,同时也是他的初恋。2007年12月26日,车太铉的大儿子车秀灿出生;2011年9月29日,他的大女儿车泰恩出生;2013年12月10日,他的小女儿车秀珍出生。车太铉的父亲车在烷是韩国KBS电视台的员工;他的哥哥车志铉是**公司代表,曾参与制作《随风消逝》、《走到尽头》等多部**。
车太铉不帅也不酷,脸带点娃娃气,但正是这样的面相让人觉得他是一位邻家大哥。他扮演的角色大多“痞”而不坏,与遥不可及的帅哥比较起来,普通长相反而更具亲和力。车太铉擅长演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开心家族》中一人分饰五个角色,对人物心理恰到好处的把握和对人物形
象举重若轻的演绎都展现了其深厚扎实的表演功底。
早上带女儿去上早教课,上课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老师给小朋友做示范,训练宝贝的专注力。其中一个小男孩,不是很配合,不断地动来动去,妈妈就很紧张地在旁边不停地说:你不要动,你快点回来,你应该把东西这样摆。不过小男孩几乎不配合妈妈的话。反复几次之后,老师忍不住打断她:小朋友做事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干预他,否则会影响他的专注力。
课程结束,老师问道:你儿子平时谁带?你带的多么?那位妈妈不好意思地低头说:我带的不多,我说话他都不听。其实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在观察他们,倒不是刻意,只是在一个教室怎么都会看到。我发现:
不管那位妈妈发出什么指令,小男孩都不予配合。
妈妈在说引导词的时候语言很单一,以“不要”为主。
这位妈妈喜欢干预孩子的行为,由始至终,都在干预,但又显得无能为力。
小男孩占有欲极强,不喜欢分享,妈妈会强迫他分享玩具或偷偷地把玩具拿给别人,他发现后会哭会拿回来。
我想就这几种情况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我们不讲道理,不摆数据,我只说自己平时的经验,所以各位请慎取之。
1 不管妈妈说什么,孩子都不配合指令。 前一分钟听话了,后一分钟继续刚才的行为。比如那个小男孩要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不断的动,身体动,手动,把有序的玩具乱放等等,总之就是不会停歇一分钟。这种情况百分之百的家庭都会出现,孩子在家里是自由的,到了课程上也一样自由,原本正常的举动在家长看来却是不可理喻,一定要规范好为止。故事中的妈妈是阻止了,但收效甚微,我当时想,这一对母子在家里可能沟通地不够多,因此很不默契,而且小男孩在家里可能被管制地很多,所以到了外边对什么都好奇。结果老师一问,果然如此。
有效避免
对于孩子的这种所谓的多动行为,在早教课的时候家长其实没必要干预,老师会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回应。规矩要立,但不是在课堂上,你完全可以课后说。当面指责或者干预孩子只会适得其反,这是家长焦躁而无能的一种表现。而且男孩子你怎么可能要求他在两岁多就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当然,如果妈妈和孩子在家时沟通良好,这些行为也只会少发生一些,但不会不发生。
读书,共事,聊天,散步,这都是很有效的沟通方式,不过前提是要有一个温和的笑脸哦。 有时候忙起来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脸上缺少了笑容,说起话里有点严肃,女儿就会说:妈妈笑!然后我发现,我笑了,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了,你看贝嫂和朱莉无论街拍多么高冷酷,对孩子都是温柔而有笑容的, 因为你的笑容是对孩子爱你的最正面的回应。记住,多微笑!
2 妈妈在说引导词的时候语言很单一,以“不要”为主。 妈妈的引导词中是大量的阻止性的语言,它传达出的真正意图是:不要做,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不支持你,不信任你,所以我阻止你。但是其实我们大人都有一种你逆反心理,何况这个阶段的小孩子呢,他们在不懂得更多的表达方式和反击方式的时候,只会做一件事情,就是继续他刚才被阻止的事情。
我记得看过一本书——《正面教养》,书中提倡正面引导,也就是少说一些否定词。那本书我并没有照搬全用,因为真正的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说到否定词。但是我自己会注意,尽量从正面的方向去引导。
比如,有一次,女儿要去卫生间的小浴盆玩水,通常情况下,你会怎么做?恐怕你要说:不要弄水,会把衣服弄湿,把地弄脏。对么?
但我是怎么做的呢?我会问:宝宝喜欢水对么?宝宝想玩?我说玩是没问题的,妈妈满足你的小小要求。但是咱们要穿上一个小雨衣,这样咱们的小肚肚就不会凉到了对不对?这个时候,女儿已经很开心了,因为她的要求得到了回应,就是可以玩。我继续说:宝宝还可以邀请你的小鸭子和小海豚一起玩,玩完之后你告诉妈妈就好了。然后我给女儿穿上防水的围裙,把水接好,就忙自己的去了。等她玩够了过来找我,我说:宝宝开心么?我女儿每次的回答都是开心。我又问:下次还想玩么?宝宝自然是开心地回答:想!我说:那宝宝,我们一起送你的玩具回家好么?来帮他们洗个澡,帮我们的地面洗个澡。让他们干干净净香喷喷的回家?然后,小家伙就欢欣雀跃地和我一起做完了所有的事情,因为这个过程其实她又玩了一次,然后该干嘛干嘛去了。
有效避免
小孩喜欢玩水是个普遍问题,我没办法阻止。我的做法就是:她想玩,你阻止了一次,阻止不了第二次,而且即使阻止了,也背不住以后不会偷偷玩,倒不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她玩个够,这样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好说话了。类似的事情我采取的办法基本相同,就是尽量正面引导。作为家长还有想吃什么立马就要吃到,想买什么就马上买入的心理,何况小孩乎?。 满足了,她开心,你开心,双赢;不满足,他不开心,你不开心,两败俱伤,只是一件小事,何必?
3 妈妈喜欢干预孩子的行为,由始至终,但又显得无能为力。
比如老师讲故事,小男孩喜欢动来动去,不停地爬到老师身边看老师。妈妈就马上把他拽回来。小朋友很好奇,他好奇老师的讲话,表情,所以才会有那样的行为,而妈妈显然是没有发现的。她只想儿子能乖乖地坐下。可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乖乖地在我看来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他是一个正常人啊,看到好奇的事物没反应还乖乖地坐着那不是呆子么?你真的就那么需要一个老老实实的孩子?那我觉得你还是把塞回去算了。这位妈妈正在不知不觉地慢慢剥夺孩子的好奇心和洞察力。
一起听课的过程中,我女儿也在旁边,她不是动来动去,而是躺在地上,盯着老师讲故事,我也没有去管她,因为她平时在家里听睡前故事都是躺着,这样很享受,所以我并没有去干预她,这是她的自由。结果她反而听得很认真很开心。课后问老师,觉得这样可否,老师觉得并没有问题,因为就是要孩子有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有效避免
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充分地尊重他,信任他,你会发现他因此而得到的成长过程是惊人的。 不要试图去控制他,千万不要!
4 小男孩占有欲强, 不喜欢分享,妈妈会强迫他分享玩具或偷偷地把玩具拿给别人。他发现后会哭会拿回来。
在玩乐的环节中,老师拿出一套吊猴子的玩具让小朋友们自己玩,这个时候,小男孩一把端起小盘子,放在自己的面前,不让别的小朋友靠近。我女儿也很想玩,就凑上前,想去吊一只猴子,但是小男孩分分钟拿走,他的妈妈于是趁他不注意拿了一只猴子给我们,但还是被小男孩发现抢了回去。他妈妈又说要分给姐姐玩呀,又拿走了一只,小男孩急了,就哭了起来。我女儿也不想放弃到手的猴子,于是手里也紧紧抓住不放。我刚要张嘴,老师又拿出一盘小车子,女儿本来就喜欢小车,就欢快的放下猴子,玩小车去了。小车有很多,我想两人各玩各的,也行。( 在这里我插一件事,刚到教室的时候,我女儿走到窗前手握栏杆,饶有兴趣地看着对面曾经吃过冰激凌的麦当劳,我呢走到一边放包,突然就听女儿哇哇哭,心里正奇怪,走过去一看,女儿的手背被那个男孩狠狠咬了一下,原来小男孩也想抓栏杆,女儿没及时让开。我看着红红的牙印心痛极了,但是对方妈妈已经在道歉,我一时要顾女儿,就没和她计较。我紧紧抱着女儿,陪她一起度过了短暂的悲伤 )让我意外地是,女儿拿起一辆小车递给了小男孩说,我们交换,我在家也交换。小男孩接过小车子,也拿了一个小猴子给女儿。两人和解。我不禁扬起嘴角,老师看着也笑了,表示对这个举动很赞许。
有效避免
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咬人这件事,是男孩不对,不过因为妈妈道了歉,小男孩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过分行为,而且我要争取时间来安抚女儿,所以就采取了淡化处理的方式。再者,女儿这样做我并不奇怪。因为平时在家,女儿也经常会有不喜欢分享的时候,一般我会给她建议,让她自己选择,但不会再说第二遍。(谨记:不要啰嗦)小孩子也很精明,她会选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即使不总是和你的意见相同,我也选择尊重,但会说明自负后果。所以我平时很讨厌一句话:小孩懂什么?真的,不喜欢任何一个孩子被这样愚蠢的问题质疑。可要知道,小孩子可比我们懂得多多了。
有一次吃甜点,小家伙表示不给奶奶吃。我说宝宝,你看这个点心是不是很可爱,和你一样可爱对不对?宝宝点点头。我趁热打铁,宝宝你这么可爱,希不希望有很多人来爱你?宝宝说希望。我说,那这个漂亮可爱的小点心也希望有很多人来爱她,那爸爸妈妈奶奶都来爱她好不好?好了,话说到这,我就不再继续说了,剩下的留给宝贝自己选择,小朋友很单纯渴望被爱,也希望她喜欢的事物被爱。所以不用猜,她说:奶奶快来吃吧,请你吃点心!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有时候别人家的天使宝宝和自己的熊孩子之间只差一句话的距离。多一点点耐心,多一点点智慧,很多事那都可以不是事儿。
笑容,耐心,智慧!规矩和爱哪个重要?要有规矩,更要有爱!做一名有爱的妈妈 ,才会收获一个有爱的宝宝!
分享经验
下面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干货:如何让宝宝吃得香,吃得好!小小宝妈看过来。
1 垂身示范
其实我家的小朋友吃饭的问题很大:就是每次我都担心她吃得太多。小家伙一出生就特别能吃能睡,超好带,别人家的宝宝掉我家来了,我暗自发笑。胃口如此好的小家伙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成功地长成一枚肥美的小肉蛋。所以我总叫她肉肉妹妹!
肉肉妹妹到了吃辅食的阶段,需要加入米粉和果蔬泥。但是吧,小家伙一开始不太习惯米粉的味道,大概觉得不如母乳美味,果断拒吃。肿么办?好,不吃,我也果断拿走,不吃拉倒,我吃。于是我当着她面大口大口吞噬起来,不断地摇头晃脑地说:真美味啊!(美味个P,味道那么淡,不过我个人觉得小朋友应该,学会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吃的过程中,我也不看她,可是小家伙定定地看着我,看我吃得香,果然忍不住了,一碗全吃光!哼,和我斗!还不是乖乖滴吃饭。所以啊, 垂身示范,多么重要 !
咱不用奇招,就一招制胜,足矣!所以听到别人家的宝宝挑遍美食也不肯入嘴一口,我也真醉了!妈妈的引导做的好,何愁不吃饭。味道奇特营养丰富的牛油果,肉肉妹妹也照单全收,所以终于造就出这只肥美的妹子,好怕长大太胖找不到男朋友。
2 立规矩
宝宝的食欲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吃饭的规矩要立。我的规矩没别的,只一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饭。她的专座就是个小餐椅。做餐椅一则可以保证她的安全,二则让她有个规则意识:没有能力到处跑的时候那就遵守规则。独立成人了那我也管不着。
小孩子嘛,不配合不喜欢被约束总是有的,但是这个是原则性问题,不能妥协。不到一岁的时候,也是闹过几次情绪,不想坐,不吃饭。OK,不吃,没问题,那就饿着,我们来讲故事,玩玩具,就是不吃饭,直到她愿意在自己的位置上。大概这样的情况在一岁左右时发生过两次,饿过之后,她吃饭的时候就收敛了很多。
3 独立进食
见过太多上幼儿园上小学还在喂饭的孩子,所以我暗下决心,绝对不能如此。肉肉妹妹是个好奇心很重的小朋友,包括自己进食的工具,各种小勺,小碗,平日里就喜欢拿着玩,吃饭时又喜欢去抓一下。就在她第一次对小勺子发生兴趣,要求自己拿的时候,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她。
很多人害怕她把食物掉落,害怕把衣服弄脏,害怕把地弄脏。但是,饭掉了就掉了,衣服脏了再洗,地脏了可以拖,错过了自己吃饭的好时机,那以后你就等着受累吧!人家要解放你双手,你还上赶子去喂,你说你是不是自找的累?
开始时,从嘴巴到衣服到餐椅被弄的处处皆米粒是常事,可是我不介意,因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小朋友一岁多就开始自己吃饭,直到现在三岁。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但大多是不需要我滴。所以,辣妈我是可以一个人带她出门的。
这三点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适合在备孕的,宝宝刚出生的。太大的孩子已经成型,应该不太实用。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这本经就是怎么才能让小朋友不要吃那么多,长那么胖。所以我又总是控制她的饮食,不敢给她吃太多的肉,哎!狠心的娘!这个罪名我是背定了。作为吃货,不断地被美食诱惑,不断地自己研究来做,今儿红烧肉,明儿手擀面,后天肉包子,大后天土豆泥,早上一杯果汁,中午一杯酸奶,晚上一杯奶昔。明明想控制饮食,自己却忍不住大快朵颐,不像话!结果小朋友常常不等我开工就开始点餐:大吃货妈妈我要吃土豆泥!我想喝奶昔!说完还不忘了一句:好嘛?好嘞——等着啊!
那么好吧!就让我们大小吃货一起在猛吃减肥的路上结伴同行!
今儿个快教师节了,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又出现了:应该给幼儿园老师红包吗?给红包会让老师对我的孩子更好一些吗?
这个问题是经年的老套问题,奇就奇在:都是家长在论坛、微信羣里背着幼儿园老师窃窃私语,却很少幼儿园老师出来说点什么。所以这个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我当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时候,也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问题。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是没有送。但是后来当我真正做了幼儿园老师的时候,我才知晓了一个最靠谱的答案:
基本上,给幼儿园老师送礼,只会让妈妈得到一些心理安慰,而不会真的让幼儿园老师对你的孩子更特殊化照顾一些。
幼儿园老师一忙起来, 根本不会记得有红包这件事儿
关于给幼儿园红包,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段子。
我的一个表嫂,有一生性顽劣的男孩,屡教不改。故初入幼儿园时表嫂心中极为忐忑,思前想后,溜到幼儿园后墙,趁没人的时候给幼儿园老师偷偷送了500块钱,嘱咐老师能否对自己的孩子更多照顾一些,多多教育顽童,在他要欺负人的时候拦下他。
我十分感兴趣,接着问表嫂:“然后呢?孩子还打人吗?老师有特殊照顾吗?“
表嫂说:“别提了。该怎样还是怎样。有一次我提早去接他,偷望进教室内,见老师正在处理冲突,老师也丝毫没偏向他。”
直到我做了老师以后才明白个中滋味。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强度之大,以至于我时常觉得这TM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就说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吧,平均3分钟就发生一次。我正在撅着 给这个孩子换尿不溼,那边的两个孩子就抢起了玩具。我得以50米冲刺的速度跑过去,重点就在这里——
那一刹那,老师根本不可能分清哪个孩子是我收了红包的,哪个孩子是我没收红包的!
那一刻老师脑子里只想的是:我去,又哭起来了!到底是A抢B的,还是B抢了A的?得赶紧判明真相,让孩子别哭了!
你以为幼儿园老师有多大的脑容量,还能清清楚楚记得你给红包的金额,以便发生冲突时区别对待?
老师根本记不清。他的第一反应只是正常处理事情。
所以无论你给多少红包,一般都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在绝大多数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会得到老师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公平的对待。
你给一个红包,还有别的老师看着
幼儿园的师资设置一般是这样:普通幼儿园会有3个老师,好一些的幼儿园会有4个老师。这几个老师会互相配合。
互相配合的意思也就是:随时看着自己手里的孩子,和对方老师在做什么,以便随时能过去帮忙。
也就是说,如果有任一老师收了红包,对某个孩子表现的很照顾的话,那么 立刻就会被其他老师发现不对劲。
幼儿园老师是干什么的?历年阅遍熊孩子无数,哪个老师处理的方式偏袒了某位孩子,班里的老师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
而且幼儿园里面年轻女老师很多,二三十岁的女孩子正是最喜欢八卦的时候。如果怀疑某个老师拿了红包,就会立刻传遍整个幼儿园。就为拿几百快钱,就被整个幼儿园的同事嚼舌根,哪个老师会傻得做这种事?
所以,你给某一位幼儿园老师红包,是没有用的。
有的人说,那把班里所有老师都给过来呢?
很简单:园长会发现。其他班的老师仍然会发现。
因为幼儿园是每天要出来活动的。老师如何对待某个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间里也逃不过隔壁班老师和园长的眼睛。偏袒某个孩子,给某个孩子超出平均水准的照顾,也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
一旦被园长看出来,后果就更严重了。万一丢了工作呢?收你的红包想想就后悔啊!
当然这里也有地域之间的差别。我刚才描述的是帝都比较好的管理严格的幼儿园都是这样的。
但是有的妈妈就问:我家在四五线小城市,旁边亲友不成文的规矩都说是给红包,给了某位老师红包以后,老师没有怎么推脱,后来也没有任何异常,也没有被发现,这又怎么解释?
真相只能是:这个幼儿园就是默认收红包的行为的,他们不觉得收红包是不合理的事情。很有可能这个幼儿园的大部分老师都收过红包,也很有可能很多家长都已经给过红包。这跟幼儿园的管理有关。
所以如果你发现你的幼儿园是这种情况,那不如就“入乡随俗”一点,只当是正常的幼儿园学费支出了。
不过,这时候你的红包,也起不到让孩子被区别对待的作用,只是和大多数人差不多而已。
不送红包,不代表你不能做点什么
有的妈妈说:如果我的目的不是请老师对我们区别对待,而是单纯的就是想感谢老师,照顾我们家孩子辛苦呢?
毛豆妈告诉大家,有这么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让孩子做一些手工礼物给老师,是他亲手做的哦,不是买的哦!
有这么一个事儿。我们幼儿园有个老师要离职了,有位家长思前想后送点什么表示谢意好呢?最后把孩子睡前给老师写的信(因为老师一直对孩子很好,孩子把刚学会的英文I miss you 写了满满的A4纸,以排遣老师要离开的难过)放进了一个相框里,送给老师手里。
结果老师收到这礼物当场就哭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种孩子DIY的(或者你帮他一起做更好)的礼物,能表达真情的,才是大多数幼儿园老师最喜爱的东西。
我很早就说过,幼儿园老师工资低强度大,但是继续能做这一行不过是因为喜欢小孩子。请相信这里一定有真情在,请相信这里一定有孩童都相信的感情付出。
孩子真实表达的手工礼物,一定是比红包更好的东西。
第二种是:带一些好吃的给全幼儿园的小朋友分享。
还有一种非常讨巧的方式就是带吃的给所有的孩子分享,老师也会吃到,这样所有孩子都会非常开心,充满积极的情绪,老师也因此会感谢你。
我们的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小G去了奥地利,他的妈妈拿来了巧克力和大家分享,所有的孩子围坐在小桌子开心的吃着巧克力。他们这时候学会了什么是分享,还能借机吃一点平时总被禁止的甜食,孩子们的内心戏是愉悦至极的。老师会感谢你,则因为你又替她们无意中设计了新的教学活动。
在中国很多事情红包是好使的,但是在幼儿园这一行却未必如此。有些管理严格的幼儿园一定不会接受红包,一旦发现老师接受红包即刻开除,但是却非常欢迎孩子的DIY礼物、手作烘焙。
还有一些幼儿园是更受到当地的风俗人情影响很深的,大多数人都表示一点小小心意,这样的话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是做家长的最优选择吧。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