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听音乐边学习好吗?

孩子 0 38

边听音乐边学习好吗?,第1张

边听音乐边学习好吗?
导读:古典音乐,是最好的读书促进剂 听说近来盛行边听音乐、边念书的方式。有些想法古老一点的家长认为,边听音乐、边做功课是绝对不能专心的,可是音乐不一定是学习的障碍,相反的也会变成做功课的强力促进剂。 第一个效果是:会除掉用功的单调与厌倦感,第二个

古典音乐,是最好的读书促进剂

听说近来盛行边听音乐、边念书的方式。有些想法古老一点的家长认为,边听音乐、边做功课是绝对不能专心的,可是音乐不一定是学习的障碍,相反的也会变成做功课的强力促进剂。

第一个效果是:会除掉用功的单调与厌倦感,第二个有打消周围杂音的消音闾不要爆粗]@用。可是无论对什麼人,或是什麼音乐都有效用吗?那就要看学习的内容和音乐的种类了,如果配合得不妥当就成为读书学习的阻碍物。

据调查「音乐对学习效率之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所提出的研究报告指称,在语汇检查方面,无论大众性音乐或是古典音乐,都比没有音乐的显出好成绩。但对理解力的调查,古典音乐是不造成任何阻碍,可是大众性音乐就构成了很大的阻碍。理由是大众性音乐的音律比古典音乐单纯而明白,因此容易让人倾听,而分散了集中力。也就是说对於复杂而需脑力的科目,大众音乐变成带有音思的音乐侵入耳朵,对思考及集中力有不良的影响。所以,边听边做的用功方式,要特别注意科目的内容才可以呢!

 我们的父爱主张:听音乐而不是放噪音

 音乐本该是用来欣赏和享受的,但是稍有不慎,音乐就可能变成伤害孩子的噪音和孩子的心理负担。妈妈们总是很热衷地送宝宝去学琴或者参加各种音乐兴趣班。而这时,理性的老爸如果能让宝宝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和学会欣赏音乐,那可就需要点儿自己的修炼了。

“音乐大师”训练营

 让宝宝爱上音乐、了解音乐,并不能只带着他在歌声和游戏里“潜泳”,你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带着他游向音乐深邃的海洋。

  关于品质

 我们建议老爸要比妈妈更加关注音乐的“品质”。因为,音乐启蒙不应该是仅仅让宝宝听到音乐,而应该是让宝宝听到的音乐。

1家庭音响

 给家里置办一套比较好的音响设备。不用太专业和昂贵,但是要有精准的选择。不少网站和论坛里都有关于怎样用最有限的钱买到的音响设备的介绍。比如一些器材的品牌不大,但却是做专业音响设备出身的,选择这些品牌的音响产品应该是明智之举;音箱不一定买“发烧”级的,但摆放得有技巧就能做出“环绕”的效果,这样给宝宝听的音乐会更有立体感。

2车内音响

 给自己的车里安装音效较好的播放器也很必要,无论是送宝宝上学,还是全家自驾游,美妙的音乐都能陪伴你们全程。而且,车内的空间狭小,宝宝会对播放的音乐相对专注,所以他在车里听音乐的时间虽然短暂,印象倒可能更加深刻。

3播放品

 要注意CD或磁带等播放品的品质。不要只注意曲目,而忘记了演唱、演奏者及录制的水准。比如,听世界名曲,就要选择世界知名的交响乐团录制的版本。

4音乐玩具、教具

 给宝宝选择的音乐玩具一定要挑剔一些,音色优美、音调准确是起码的标准,是专业的音乐教具。如果是选琴,一定要选择专业水准的产品。不要认为随便给宝宝买个劣质的电子琴随意弹奏能培养宝宝的乐感,这样往往会伤害孩子的音乐敏感及欣赏力。

5音乐启蒙班

 如果要把宝宝送到一些音乐启蒙班,一定要挑选那些正规、严格、高水准的机构。学就要正规地学,不管孩子多小。

  关于启蒙

 关于音乐启蒙,大多数妈妈都已经做得很好。她们能每天给宝宝播放音乐,和宝宝做音乐游戏,或者带宝宝去学习乐器。但是,老爸的音乐直觉却能给孩子一个更纯粹的音乐世界。

0岁之前音乐老师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孕中晚期,每天老公下班前,肚子里的胎儿就动得厉害。等老公进了家门,对宝宝说几句话,肚子就平静了。

 医学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内最喜欢也最适宜听到的是中、低频的声音,而男性的说话声及唱歌的声音正是以中、低频为主。所以,爸爸是音乐胎教中的任课老师。爸爸更要经常地给没见过面的小宝宝唱歌,也可以哼唱些自编的优美旋律。这些歌曲和旋律将成为你们之间的“联络暗号”,你一哼唱同样的歌他就会停止哭声,好奇地看着你。不信试试看。

0~3岁DJ(音乐播放师)

 妈妈买回来的音乐CD不少,但是要听什么、怎么听,老爸有时却是最有灵性的DJ。

 1给宝宝放音乐的时候,一定要和宝宝在一起。可以把他抱在怀里拍打旋律,也可以抱着他一起跳“国标”。总之,不要给宝宝打开音乐后就去干别的,这样宝宝会把音乐和分离焦虑联系在一起。

 2不要只把音乐当成背景或隔绝外部世界的屏障。有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整天沉浸在音乐中,会使他们变成“聋子”。要多和孩子交流,比如可以把他听的音乐和他做的事、玩的玩具联系起来。

 3不要只给宝宝听一种音乐,也不要认为只有儿歌才适合孩子,任何旋律优美的音乐孩子都会喜欢。多样式的音乐以及那些节奏多元、曲式均衡、主旋律突出的曲目还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

 4支持“原创”。这里指的是你要自己多给孩子唱歌、多和他一起唱歌。对于8个月以内的孩子,“人声”更优美。

 5大自然里的音乐更应该是你选取的曲目。你可以经常提醒宝宝注意倾听小鸟的鸣叫、呼呼的大风、雨点的嘀嗒……

3~6岁场外指导

 已经畅游在音乐海洋里的他仍需要你的帮助。

 1多和孩子聊音乐。比如听完一支曲子后,共同说说感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到音乐对情绪调节的魅力。让孩子学会一种情绪自控的方法。

 2告诉孩子学乐器并非是要当演奏家或者掌握一技之长,而是希望他有个终身相伴的朋友。但是想要交到真正的好朋友肯定要付出努力和有所牺牲,比如玩的时间。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学习乐器的逆反心理。

 3不必褒贬不同类型的音乐。世界名曲好听,但是也不要拒绝和孩子一起欣赏那些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帮助孩子接受更广泛的音乐也许能使他的内心也变得包容。

 4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在外人面前表演。如果虚荣的妈妈想这样做,你一定要制止她。

  老爸故事

 儿子和他同龄的小伙伴有点儿不同,他不喜欢流行歌曲,一听流行歌曲就笑,说这就是他表哥喜欢的那种歌。陪他表哥看周杰伦的现场演唱会居然呼呼大睡。他喜欢英式的摇滚乐,喜欢美声,喜欢那些有流行色彩的古典音乐。这可能跟他弹钢琴有关,但更大的是受我影响。我就喜欢在家里、车里放这些音乐,他也就跟着喜欢了。

温馨提示

 1不要把音响放在婴儿的床头。距离太近会使音乐变成噪音,磁场过大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2在家里播放音乐时,最适宜的音量范围是40~60分贝。而且不要同时打开电视。

 3给1岁以内的宝宝听音响设备里播放出的音乐时间不宜过长,每天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4超过90分贝的声音就可能对孩子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小喇叭约90~110分贝,挤压玩具约110分贝,那些闪着灯、会唱歌和跑动的电动玩具约130分贝,所以这些都不是孩子的音乐启蒙品,而是孩子的听觉“杀手”。

有好多次陈先生都问我:你为什么坚持每天自己送儿子去幼儿园呢?我看你也挺累的,早上时间又紧张。让我妈来送不是也一样嘛

其实我何尝不想多睡会儿,但是每天早上自己送孩子去幼儿园或学校,是养成一些作息习惯的黄金时间,我怎么能在这种时候偷懒。

这之后陈先生也就不问我了,但是我公公婆婆还是纳闷:你早上起来弄好了我们来接也一样的,你管你上班去,孩子我们送到幼儿园,这路上没多少时间能做什么呢?

我就来告诉你们,自己送孩子去幼儿园或学校的每个早晨,可以做些什么:

06:30 am

每天我固定在这个时间起床(预计孩子读小学了要提早到6点)

06:30-06:50 am

20分钟做瑜伽,这已经是12年的习惯了

06:50 am

我叫醒孩子的方法是放音乐,音乐不要太刺耳,然后拉开窗帘

儿子这个时候一般就会醒了,然后他会在床上躺一会儿

06:50-07:00 am

在儿子躺在床上听音乐的时候,我会去洗漱、化妆

07:00-07:10 am

如果儿子没起床,我会轻轻揉一下他耳朵和手背,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冬天(夏天基本孩子就会自己起来了)

因为现在天气冷,他起来后会有点小情绪的,这很正常。我不会说什么,因为他很快就会自己平复情绪的(主要是他肯定会着急先去一下厕所)。然后自己穿衣服裤子,把被子翻个身。

07:10-07:20 am

儿子会自己刷牙洗脸,也包括自己拧毛巾,洗完脸把面池擦干、把牙刷牙膏归位。

这个时间段我会用来自己去换衣服,整理一下包。

07:20-07:25 am

儿子会去自己叠被子穿外套、叠好睡衣。然后我帮他一起抬着叠好的被子放到床头。

07:25-07:35 am

这个时间我是留给儿子自己玩的(有时候也留给他拖沓用)

在上述事情已经做完的情况下,他有时候会在画板上画两笔,有时候会去玩一会儿乐高。我利用这个时间去发早上的新闻(就是工作上需要发的微信)

注意:上面所有的习惯,都是从2岁开始循序渐进培养的,一直到3岁半基本养成,遇到季节转换或特殊情况的时候再灵活调整。

此外,有两点是隐含的习惯问题:

1我一般不太在意孩子偶尔的小感冒,也不会一有点不舒服就给孩子吃药,更不允许找借口不去幼儿园。

2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我就会让儿子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床头。

3偶尔会发现突然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慢慢把孩子引到愿意去幼儿园的想法上去

如果让老人送孩子上学,很多习惯基本是难以养成的,甚至是会被纵容坏的。

07:35 am

出门时我会让儿子丢垃圾,并且不断示范给他看:出大门的时候先看左右车辆,不能横冲直撞的原因。

现在这个季节,丢完垃圾后我会和儿子一起跑步到吃早饭的地方。家里距离早餐店基本是两个50米。运动能帮助人身体暖和起来,而且小子自己也很乐意这样跑一跑。

在这个过程中,是教会孩子交通安全、过马路时规则和突发情况应变的好时机。我注意到过很多老人送孩子去幼儿园/学校的路上,要么是抱和背,要么是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或者家里距离远的父母会开车送过来。这些其实都是破坏习惯的,也剥夺了孩子肢体活动的权利。

07:45 am

我会让儿子自己去点餐,这是鼓励孩子和不同的陌生人沟通的好机会,也是教孩子清点零钱的好时机。可以先给他硬币,然后换成5块钱纸币,再换成10块钱纸币,然后是20、50、100

点餐完之后,让孩子自己拿着小票去找座位、拿餐具、给服务员小票。然后我们说好在早餐上来之前玩一会儿游戏(比如:用桌子上的写着座位数字的夹子来做数学游戏)

08:00 am

早餐时间一般就是15分钟,根据不同月龄用餐时间相应增减。

08:00-08:10 am

吃完早饭去幼儿园的路上,别小看这10分钟,能跟孩子互动的内容可多了。下面我就例举一些我平时的做法:

1唱儿歌

中文儿歌或英语儿歌都唱,看孩子自己喜欢唱什么或听什么

一般这段路可以把1首儿歌唱3遍

2聊天

什么都可以聊。聊幼儿园的朋友、幼儿园里的老师、幼儿园里做的游戏

3讲故事

主要是帮孩子回忆幼儿园讲过的故事、在家里讲过的故事、睡前故事

4互动

如果孩子某一天不想说话,就安静地走到幼儿园即可

孩子跟你讲话,就算没听懂也要把孩子的话耐心仔细听完,并且要给予回应

5告别

当送孩子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今天你会几点下班、几点去接他,或者是今天有事需要加班要晚回来,或者是需要出差可能几天后回到家等等(自从换好工作以后,晚上加班和周末出差的情况基本是没有了的)

08:20 am

送完孩子后,我去坐公交车上班,一般路上需要50分钟,我们公司是9:30 am上班

所以说,能不能自己送孩子去幼儿园/上学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父母的上班时间,公司距离家的时间。在这个基础满足的前提下,剩下的不过就是愿不愿意早一点起来、愿不愿意合理安排时间送孩子了。

从早上6点半到8点,看似1个半小时,父母的时间确实紧张,但是真的能带给孩子很多宝贵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习惯!

我觉得不会,我小女儿就很爱唱歌,每次去声乐班高兴得和什么一样。其他兴趣班都要威逼利诱,只有声乐班,她比我们还积极。不过小孩子一开始学声乐,没掌握正确发声方法挺伤嗓子的,我们一般都会给她带盒西瓜霜润喉片上课去,润喉保护嗓子。 百度能查到相关资料的。

孩子多听音乐的好处数不胜数。就比如多听音乐能够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的作用。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音乐对孩子心理、智力以及情商发育的的各种好处!

1善良:有人说,音乐是离人类心灵最近的东西,为了美好的音乐而感动,这几乎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对孩子而言,当他们的心灵还是一张纯净的白纸的时候,美丽的音符就可以轻易在上面留下美好的印记。一颗被音乐的营养滋养过的心灵,怎能会被人世上的邪恶与虚伪轻易玷污呢?

2想象力:音乐对孩子想象力的塑造和培养是任何别的艺术门类都无法比拟的。世界上恐怕很难有什么东西比音乐更抽象更虚幻了,它只是一组声音,转瞬即逝,看不见也抓不着;但音乐又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东西,因为它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3敏感:音乐的情感表达是非常微妙而神奇的,音符的排列略有不同,就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曲式,带来完全不同的听觉感受。因此,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但会有敏锐的听力,也拥有敏锐的感觉,这在学习过乐器的孩子身上,这种特质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4智慧:音乐可以让宝宝变得更聪明,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音符、韵律和节奏能够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令他们的小脑袋变得更灵敏更协调,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的记忆力和感受力、还能发展他们的空间感以及时间感,并且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音乐好处多,那么宝宝究竟应该什么时候学习音乐好呢?

有人说音乐可以带给大家放松,有人说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内心,还有人说音乐可以带给大家刺激活力,事实上音乐赋予我们的远比想象的要多。音乐像是一个被藏起来的礼物,充满着令我们喜悦的惊喜,许多家长对音乐的态度含糊其辞,认为音乐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会让他们误入歧途。事实上长期的音乐接触会带给孩子享之不尽的礼物。

前段时间,看到网上对于孩子是否要接触音乐的争议,有些家长强烈反对孩子接触音乐,认为只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不该有的想法。但是网友陈先生却提出,自己6岁的孩子从小接触音乐,最近正式开始了钢琴的学习,不仅没有占用孩子上学的时间,反而孩子在数字与文字表达中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天分。陈先生的孩子原本并没有任何突出的特长,却在长期的音乐接触中逐渐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陈先生表示,学习音乐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走上艺术的道路,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在音乐的学习中让孩子收获情感的体验。

事实上,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会发现那些学习音乐接触音乐的孩子像是获得了父母赠予的一份无穷的宝藏,孩子会在音乐的世界里释放情绪、收获成长。对于儿童来说,音乐不是给孩子带来压力、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相反音乐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一份宝藏。

一、音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收获?

1音乐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

大多数美学家都证实数字与美妙的形式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系,通过美丽的音乐教育孩子的可以获得更多的数字感,在学习数字理解数字的时候会潜移默化的受到音乐的影响,显得不费吹灰之力。

2音乐可以带给孩子丰富的情感体验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没有音乐教养的人通常表达情绪的方式较为简单粗鲁,而在音乐的培养下,孩子们会获得多种情感体验,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每个音乐家的作品都是一种情感的描述,孩子在喜怒哀乐的弹唱间会逐渐获得情绪自控力的分寸感。这些懂得音乐的孩子在大师的作品间懂得如何约束自己的情绪,拥有情感的分寸。

3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听觉能力

根据科学家的实验表示,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早教孩子会深受音乐旋律的影响,受到音乐的声音刺激,并且将从小培养的音乐能力转化成一种听觉能力。在怀孕期间,母亲为孩子播放的美妙音乐会帮助孩子听到母亲的心跳、帮助孩子听到父母的谈话以及在母亲体外的多种声响。

4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时空推理能力

科学家的一个测试显示,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接受长期的歌唱培养,而另一组孩子不接受任何音乐教育。仅仅一个月之后结果就是明显,那些接受了音乐教育的孩子时空推理能力足足提高了有46%,但是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能力的提升仅达6%。

5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收获良好的记忆力

根据加拿大的一个测试表示从小的音乐培养会帮助孩子获得较为良好的记忆力,研究人员对于6岁的孩子进行了一个测试,让一部分孩子接受音乐培养,而另一部分孩子则不接受任何音乐教育。几个月后,研究人员测试孩子们的记忆力显示,那些接触音乐的孩子拥有较高的智商,而大脑发育也更为快速

事实上音乐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从摇篮曲到流行音乐,甚至是各种古典音乐,孩子们的生活总是伴随着多种多样的乐曲,而这些乐曲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放松,更多的是一种培养,那么究竟孩子什么时候学习音乐最为合适?

二、什么时候接受音乐培养更合适?

音乐的兴趣对于宝宝来说是一种耳濡目染的习惯养成,爸爸妈妈没有必要过早的对宝宝进行音乐训练,那样反而会挫伤宝宝对于音乐的兴趣。在宝宝成长初期,宝爸宝妈应当以宝宝的感受为主,为宝宝多提供一些音乐上的熏陶,让宝宝在无形的熏陶之中收获乐感,加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是在6岁左右,在宝宝即将步入学校之前,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即可。

音乐是一种良好的兴趣,它伴随孩子的成长,但父母又不可对孩子的音乐培养操之过急。在孩子成长初期音乐仅仅是一种陪伴与熏陶的存在。

三、如何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1为孩子创造音乐的氛围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有选择性的为孩子提供一些音乐,为孩子创造听音乐的氛围和条件。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帮助孩子熟悉音乐练习说话;当孩子活蹦乱跳的时候,父母可以常常为孩子唱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带孩子听音乐会,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看音乐类节目,从而丰富孩子的音乐能力。

2将音乐融入孩子的游戏中

孩子的兴趣多数来源于有趣的游戏,父母可以将音乐溶于孩子的日常游戏中,让孩子在活蹦乱跳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当然父母也可以利用乐器、舞蹈、或者是声乐的学习,让孩子逐渐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

3让孩子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父母可以让孩子直接参与到表演中去,让孩子在参与中获得体验感,熟悉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乐感以及多种多样的音乐技能。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做自己的音乐小教师,通过主动教学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

在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父母要注重对孩子乐感、节奏以及音准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对音乐产生出相应的才能。作为成年人,要注重对孩子音乐兴趣的保护,使得孩子对于音乐的天赋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音乐为我们展现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在音乐里海洋里徜徉,不仅可以收获一份兴趣爱好,还可以在成长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充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