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普天之下的父母都一样,对于子女总是放心不下,父母为子女事事操劳,处处操心,并不代表大学生不独立,而是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我认为父母送刚上大学的孩子上学并不能说明孩子不独立。对很多家庭来说,上大学是孩子第一次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普天之下的父母都一样,对于子女总是放心不下,父母为子女事事操劳,处处操心,并不代表大学生不独立,而是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我认为父母送刚上大学的孩子上学并不能说明孩子不独立。对很多家庭来说,上大学是孩子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独自生活,陌生的乘车线路、陌生的城市,父母当然放心不下,想陪同孩子一起到学校报道,看一看孩子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只有亲眼看见了孩子的大学校园,父母的心中才会踏实一些。而且,上了大学之后,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大部分学生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一趟家,和父母聚少离多,现在能多和父母待一会儿当然要珍惜,父母和孩子一起到大学报道,这也算一家人的旅行了。因此,父母送孩子去大学只是情感的表达,并不代表孩子不独立。
找到儿子学校时,离报到的日子尚有两天,校园整洁而干净,大的有点找不到自己的感觉,三个人默默的在学校走着,找到儿子的宿舍,舍管阿姨热情的给了宿舍钥匙,推开宿舍门,六张上床下桌静静的在哪里,一个大大的衣橱使得每个人都有一个私密空间,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一缕阳光斜斜的照进来,满满的是张开怀抱迎接热闹的样子,比我从网上看到的大学生乱乱的宿舍强太多了,想到将来儿子要在这里生活四年,替他感到高兴。自己开始收拾床铺衣橱,满满行李箱的东西被儿子一件件拿出来,我们两个人亦喜亦悲的看着忙碌的儿子,老公突然说了句:怎么有种分家的感觉?到了正式报到的日子,校园到处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家长和孩子,儿子一直坚持不让我们插手,我跟老公两手空空的跟着儿子,内心压抑着想给儿子做点什么的冲动,看着儿子报到、儿子不在身边,原来计划好的旅游路线都成了泡影,固执的等在宾馆,想着孩子还没开学,也许没那么多事,会出来见我们一面,可是每到傍晚,孩子8点多来电话说才忙完的时候,深深的失望伴着泪水一起袭来。
孩子长再大也是父母心里的宝,就算孩子很独立,在父母心里都不够独立。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比较娇惯,孩子进入大学了,父母依然不放心,担心孩子一个人来校拿行李会累着,担心孩子进入学校后,生活自理能力不够强!但是上大学了那就不一样了,先不说大学是距离自己的家比较远的地方,这孩子一出门,就是几个月看不到。毕竟一早就起来做饭然后收拾家洗衣服再买菜做饭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多年了,这突然家里没有了孩子,碗筷都少放了一套,心理上的缺失感肯定是有的。孩子上了大学了,父母成天就想着这学校的生活环境怎么样啊,生活方便不啊?吃住上孩子会不会习惯啊?在这种思维的方式下,家长肯定是要送孩子去一下学校的。有人说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可能都已经超过了自己,所以,考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幸事,对于整个家庭都是开心的事情。所以做为家长,可能比学生还好奇大学的环境,这是其一自己想去大学看看环境如何,比自己的孩子还要期待。其次,那就是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爱孩子,所以,别看学生都长这么大了,可能自己的家长还不会爱自己,那么只能通过一件件的事情去表达,那么送自己的孩子来上学自然是其中的一个好的方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孩子考上大学不仅是父母的心愿达成,更是子女离开父母独自成人的标志,所以家长送孩子去上学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第一,孩子去上大学大多是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孩子开学需要携带的东西较多,父母不放心孩子独自前往,所以一般都会陪同,一起拿行李,替孩子收拾好,才可以放心。第二,很多父母是没有上过大学的,想要沾沾子女的光,去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氛和环境。对于父母和家人来说也相当于是旅游一番。第三,情感的舍不得。上大学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是孩子第一次离开,情感方面会有很多不舍,所以想要送别。
父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简单的两个字眼。这不仅是一种称谓,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一份寄托,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我的父亲不是沉默寡言的,他的爱是直白的,总是对我呵护备至。事无巨细的关心我。总是把我捧在手心,虽然我是女儿,可我的爸爸却总是把我当男孩子一样教育,他教导我要像男孩一样坚持,有责任心,要巾帼不让须眉。
很小的时候,爸爸接送我上幼稚园,年幼的我总是不情愿上的,在去之前都会哭闹一阵子,因为很怕生而且没有安全感。爸爸不会斥责我,总是用温暖的大手牵着年幼的我,告诉我:”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爸爸妈妈喜欢勇敢的孩子。“就这样,我哭闹的次数越来越少,在幼儿园和小伙伴们处的也很好。我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爸爸来接我放学回家,爸爸总是会买好吃的在门口等着我,我看见爸爸就心安了,就像看见阳光一样,爸爸就是我的太阳!照耀我成长的道路!
上了小学的我,渐渐懂事了,不用爸爸接送了,每天自己和同学去上学,可是我知道每天早上爸爸把我送出门后,都会在窗口看我渐渐走远的身影。我反过身时,都能看见爸爸温暖的眼神,那目光就像皎洁的月光,透彻柔和,像黑夜中的萤火虫,身躯瘦弱却散发着巨大的能量。到了放学的时间,爸爸也是用同样的姿态在窗口等着我,每次想到爸爸的眼神,我就加快回家的步伐,爸爸对我的期待是我最大的动力。
从小我的身体就不是很好,经常上医院,打针倒不是很怕,最怕的是吃药,我受不了那种苦味和怪味。爸爸为了让我的身体
无意中看到一条视频,内容是一位爸爸在声情并茂地与女儿进行英文对话。爸爸虽然英语不那么纯正,但认真的样子让我忍不住地想要为他点赞。小女孩一口纯正的英文,看来有爸爸不少的功劳。
看到这条视频的网友们纷纷表示:
“有这么优秀的爸爸,孩子也不会差”
“女孩一定很优秀,因为有爸爸的陪伴”
“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好爸爸都是别人家的”
“……”
众说纷纭,无一例外都在表示着对这位爸爸的赞赏。
这组数据显示出,中国家庭中父亲的不及格。然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占据了主要的位置,甚至在3-6岁期间,父亲的重要性高出母亲50倍。
父亲陪伴对孩子的影响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四个不同的角色: 照顾者、行为规范者、保护者、精神导师。 有这四种角色的参与,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认知行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等,都有着深深的影响。
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在绘本馆经常会遇到两种类型的孩子,一种热情开朗,大方与人交流;另一种则唯唯诺诺,不愿与人多言。了解后发现,前者父亲陪伴时间较长,后者大部分时间只有母亲陪伴。可以看出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心与安全感。而这一份自信心与安全感,是孩子融入 社会 的一张入场券。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
之前看过一档节目,一个 11岁的小男孩造了属于自己的“战斗机歼35 ”。在同龄人对战斗机模棱两可的认知中,这个孩子已经可以用专业知识去动手创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这个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而他能在小小年级有如此“成就”,背后是 父亲的陪伴与支持 。
主要原因是, 男性更具有冒险、 探索 、求知精神 ,而这些父亲都会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运用在教育孩子上,所以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
对于性别有更清晰的认知
4-5岁是孩子性别认知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有父亲的陪伴,他们会对自己的性别有更清晰的认知。男孩子会更具有男子汉性格,而 女孩子也会把自己女性的特质更好地表现出来。
在 社会 包容性越来越大的现在,我们会发现很多 男孩偏女性化 , 女孩更加男性化 。这一类孩子的背后,多是因为家庭环境中 父亲的缺失造成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而如何高质量的陪伴更是关键。
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朋友大兵每个周末都会陪孩子,而他所谓的陪伴就是待在孩子身边玩手机、打 游戏 ,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就可以。为此妻子与他吵过好几次,而大兵委屈的认为:“我已经花时间去陪孩子,难道在这个期间我不能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情吗?”
大兵并不是个别案例,而是大部分爸爸都会存在的问题。虽然他们在"陪"着,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好处微乎其微。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Catherine Steiner Adair),在关于陪伴孩子方面,给出了7个时间段的建议:
第一部分:上学前与去学校的路上
主持人汪涵曾在一个节目中表示: “即使我下班在凌晨的2、3点,每天早上依旧会送儿子上学。对于我来说,从家到学校20多分钟的路程,是难得的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我们会聊很多他们班级的事情,还会把儿子的好朋友们编在故事当中讲给他听”。
虽然仅有20多分钟的路程,但可以看出父子之间的 情感 交流很充实。孩子得到了父亲的陪伴,而父亲也从聊天当中了解到孩子的点点滴滴。
第二部分:接孩子放学、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家长下班回到家的时候
这三个时间段,对于孩子来说,他经历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在见到父亲的第一时间,他会他会迫不及待地分享着一天所遇到的事情。
这样的交流,可以增进亲子感情,父亲也会给孩子很多 理性的建议与解决的方式 ,激发孩子的思考,相比较而言,母亲则在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上忙碌,或许没那么心细,也难给出理性建议。
第三部分:晚饭时间与睡前时间
在我们家这一部分属于温馨的时光,我们习惯晚饭时彼此交流一天的所遇所思所想。
而先生喜欢睡前时光,他会给孩子讲故事,提一些问题,聊一些有趣的话题,直到孩子们入睡,他享受这一份依赖与陪伴。
凌晨妈妈来叨叨:
我之前看到这样一句话: “家庭教育中,如果说母亲决定了孩子成长的起点,那么父亲就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未来孩子能有多高的高度,都取决于父亲在成长中的陪伴。当你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后,你也会是那个好爸爸!
相关链接一:还在让孩子用“教科书式”社交?孩子的朋友“反减不增”
相关链接二:为啥孩子成绩总上不去?别只怨孩子,父母自身也有原因的
相关链接三:“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家长两方面抓,从小学就开始了
在我看来,这位吉林老爸记录送儿子上学过程这件事,更多的其实是父爱的深情流露。父亲的爱一直是深沉内敛的,他们不喜形于色的表达爱意,却常常在我们背后默默关注一些谨小慎微,甚至连悉心的母亲都没有发现的事情。他们在我们的成长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位父亲的这个举措,不过是在孩子已经长大即将远离自己身边的时候,给自己和孩子留一些亲近的回忆。
这位父亲的举措可以说绝度的是一种父爱流露,都说父亲的爱不如母亲的爱细腻,对于东北男人,人们这样的印象会更为深刻。作为粗狂豪迈的东北父亲,在旁人眼中,他们对孩子的爱似乎更加深沉和严厉一些,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也从不是空穴来风,父亲的严厉会让我们更加优秀的成长,而母亲的溺爱有时会适得其反。
溺爱从来不是真正的爱,于是在亲情和教育方面,父母总不得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有时候他们也不是很愿意。我想正是处于这个方面的原因,这位父亲才在儿子即将远行时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想要多给他们一些温柔的爱。
父亲想要记录养育多年终于成才的孩子上学的过程,绝对不是多此一举的行为,这位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意让我为之感动,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得出这位父亲对儿子长大的自豪,这是一件显而易见真情流露的事情。
网络上有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足迹,就是有一个父亲凌晨2:30就送孩子去上学了,有网友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父亲呢,把凌晨2:30看成了,早上5:30便带孩子去上学了,叫来保安之后才发现自己弄错了时间,哭笑不得,又把孩子送回家了。
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搞笑,让我想起了我以前一个经历,有一次我去我同学家做客,第2天早上要去考试,但是前天晚上我决定睡在他家里,他奶奶耳朵有一点听不清楚,所以我特别害怕早上没人叫我起床,在睡前我一直惴惴不安,觉得万一迟到就考不了试了就倒霉了,正好当时我同学奶奶家里是没有钟表的,所以我特别紧张,睡前就一直在念叨着,一定明天早上必须得起来,如果不起来的话肯定会被老师责骂的。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睡觉了,过了一会我醒来了,醒来之后我发现天是黑黑的,我以为现在已经四五点了,我赶紧叫我同学起床,两个人刷牙洗脸,趁着天黑就想出去上学。但是他奶奶拉住了我们,我就大声问他到底几点了,她告诉我说,才晚上10:00多11:00多。我不相信他就去邻居家问,确实现在是晚上不是早上。我当时被我自己蠢哭了。所以看到这个新闻我就想起了当时的事情。
现在想想家里一定要有一个钟表才好。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父亲明明家里有时间还会看错,真是叫人奇怪。也从侧面可以看出这个父亲真的很粗心,不管怎么样,既然已经起这么早了,赶紧回去再补补觉吧。下次不要再出现这样的纰漏了,毕竟这么晚起床还得赶着去学校的感觉并不是很好。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