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在中国父母帮子女带小孩子是很普遍的,但在美国却不是这样。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网友美国生活速递:中国最难处的是婆媳关系。但是多数家庭都需要父母来帮助带小孩,就连一些明星也不例外。但是美国多数家庭都是夫妻自己带孩子,父母只是偶尔帮助短时间照看
在中国父母帮子女带小孩子是很普遍的,但在美国却不是这样。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
网友美国生活速递:
中国最难处的是婆媳关系。但是多数家庭都需要父母来帮助带小孩,就连一些明星也不例外。但是美国多数家庭都是夫妻自己带孩子,父母只是偶尔帮助短时间照看一下而已。这主要是与美国的家庭观念有关。
美国人最注重的是独立。这包括金钱、精神与生活上的独立。通常孩子在上大学时,就要学习自己借钱或者赚钱养活自己,一般成年后都会搬出父母家而独立居住。而自己成立家庭之后,是孩子的抚养与照顾则要由夫妻两个自行解决。即使是老人帮助照顾一下,也是暂时的。如果是长期的,还有人需要付给父母工资。经常有时候看到成年的母女两个在超市买东西,前后脚,各付各的钱。也有时候看到一在家子人吃饭,最后要付三五个不同的账单。这种事看上去似乎不合情理,但是却非常实用地解决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尤其是美国的养老制度比较完善,人们年老后,也不用孩子还瞻养,所以,在有生之年,尽可能独立生活,尽可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有时候,临时找不到看孩子的小时工,也有人会将父母短时间照顾孩子
一个网友留言说人家外国妈妈都是自己带孩子,没有哪个是老人帮忙。她觉得可能是风气和习惯的原因,中国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所以如果老人不帮忙,做父母的心理就不平衡。
确实,我们中国人带孩子个个叫苦连天,一个个累死累活,全家老少齐上阵。是我们笨吗?好像中国人各种缺点都有,就是没人敢说中国人笨。是我们懒吗?华人到了海外,都是以吃苦耐劳著称。不过,正好我也有在国外生儿育女的亲戚朋友,我就用我所知道的国外带孩子方法,来研究一下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吧。
老公的表姐在德国生了个孩子,生完孩子之后,医院的护士对新手父母做了一些培训,包括怎么带孩子,怎么洗澡,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国外也不是完全没有坐月子一说,也会告诉一些注意事项)。但在中国呢?妇产医院里人山人海,秧秧出生当晚,因为我没有奶水,护士让我用纸杯和小吸管给秧秧喂奶粉。喂了几下她喂不进去,就不耐烦的说,你自己弄吧。然后丢下毫无经验的我走了。
可想而之,当德国表姐经过培训出院的时候,我在医院什么也没学会,只受了一肚子气。但我请老人帮忙了吗?没有。因为我花了每月4000多元的价格,请了一位有经验的月嫂。我这位月嫂非常好,如果把孩子交给她带我是放心的,但一年五万的年薪我真的付不起。所以后来我请的阿姨一个比一个便宜,但能力也一个比一个低了。
我认识的所有在国外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全职,没有一个上班的。在国外福利社保都让人安心,当全职妈妈没什么可怕的。甚至有的机构企业会给职员的全职太太补贴。但在中国,如果你辞职回家,从此你就是一个没有组织没有专业没有技能没有饭碗的靠老公生活的人。何况很多妈妈本来工作非常稳定,一旦辞职,就再也没有那么好的工作了。
假如不当全职妈妈,继续工作。像那位网友说的,可以让保姆,托管,家庭幼儿园来帮助上班的妈妈。那么咱们就先说保姆。在北京请阿姨真是可怕的噩梦,每一个妈妈几乎都有不堪回首之感。价格高,脾气大,能力差,而且好容易有个用着合适的,没几天不辞而别,去了出钱更高的一家。除月嫂外,我家前后用了大概十几个阿姨,包括一两天就走的。这些阿姨里,打扫卫生和做饭都能搞定的仅有一人,会做饭的有两人,打扫卫生比较干净的有一人,勉强能把饭做出来的有两人,剩下的另一半,我绝不夸张,什么都不会干。任何一个家务都要培训。
这些阿姨里真正带孩子有点经验的仅有两人,但其中有一个人脾气古怪不能胜任带孩子的工作。而且其中一半是我从专业育儿嫂公司聘请来的,都号称带过孩子,但其中几位连尿不湿都没见过。所以最后我家常年用的就是打扫卫生兼为做饭打下手在我工作时陪孩子玩儿一会儿的阿姨,这位阿姨工资1500元。逢年过节我会给鼓励性的红包。秧秧上幼儿园后这位阿姨就离开了我家,我用了几次钟点工做卫生。这才知道原来一半以上的钟点工甚至不会做卫生。还要因为拖工时间之类的问题费尽口舌。社区里一家钟点工收费比较高,做的不错,但常常打电话过去说人都派出去了。现在我们家连钟点工都不用了,老公打扫卫生就是。
国外的保姆水平我不知道,但我想总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
我周围的朋友,有幸请到还算合适的阿姨的,几乎没有一个能“善始善终”。那些阿姨基本上都因为家中有事中途回家了,再找就很难找到同样合适的。这也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那些农村的阿姨,一旦家里有老人生病,农忙或者任何一点小小意外,都只能回家。所以不是她们不想稳定,是条件不允许她们稳定。
再说到保姆的来源,我当时找保姆的时候,常常哀叹说,要是能有个什么北京下岗的阿姨,退休的老奶奶之类的可靠人就好了。按说这个可以有,但这个真没有。连家庭幼儿园里的阿姨大多都是外地的。其实我也纳闷,为什么就没有呢?只北京是这样吗?别的城市也是这样吗?
而国外的保姆,有相当多就是在城市里。她们来路明确,是和你生活方式相似的群体。她们守家在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们甚至自己有车也会开车。因此你上班早可以送保姆家让她帮送幼儿园,下班晚可以请保姆去接孩子。
保姆情况如此,那些国外妈妈需要时可以选择的计时托管,家庭幼儿园之类情况如何呢?北京有吗?也有。我们附近一个比较正规的托管中心,一个小时200。办卡啊优惠啊加在一起,好像是100多一个小时。我家附近的奢华室内游乐也有临时托管业务,但对于这家年卡7000元起的地方,单独收费的托管价格我连问都不想问了。每小时起码几百块。而且他们不管给你接送孩子,就管给你看着。他们开门的时候,基本上你已经在办公室打开电脑了。他们下班的时候,十有八九你还没有下班。他们服务的对象,是那些有钱的全职妈妈,把孩子放在这里,去跟闺蜜喝个茶,去发廊做个头发。这样的境界,我们很羡慕,但大部分妈妈做不到。
这样看来,产假结束后到2岁半上幼儿园期间,家庭幼儿园其实是上班族妈妈最好的选择。我们社区里曾经有一家,我去考察过,虽然看起来各种不靠谱,卫生条件也很可疑,但还是有几分动心,毕竟就在社区里。而且价格每月1700元对于北京大部分家庭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没几天,这家幼儿园就搬走了。走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兴趣班的家长去了一看人走楼空傻在当场,其不靠谱性可见一斑。
而且,家庭幼儿园在国内还是灰色地带,所以没有行业标准,没有执行规范,没有执照,没有监管。一切全凭运气和自觉。而即便如此,家庭幼儿园已经越来越多了,我想终归这是正途,是以后最有前景的方式。
其实,外国人也未必绝对不依靠老人,在我买的国外育儿书指导书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最初的几个月,如果可以请你的父母来帮助你,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而且社会托管问题至今仍是女权主义组织为妇女争取权利的一大热点,即便是商业如此成熟发达的国外,幼儿照料和家长工作之间的矛盾也都还未能完全解决。
所以那位说国外如何如何的朋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此类商业行为的成熟化和规模化,中国的妈妈也能做到不依靠老人。当然现在也做得到,只是我们所做的牺牲和冒的风险要比国外的妈妈大得多。
国内的不少年轻父母都注意到一件事情,中国特色的家庭就是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宝宝转,仿佛宝宝出生后别的事情都没有宝宝重要了。而反观欧美发达国家,他们的国情似乎与我们完全相反。
为什么外国人一个人就能带好宝宝,中国却需要一家人?
康女士前几个月刚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原本以为“卸货”后就可以恢复轻松的她在几个月的带孩子生活中忍不住开始“怀疑人生”。康女士的妈妈在孩子出生后便来帮忙照顾外孙女,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康女士还早早地预约好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月嫂。
康女士原本以为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带孩子会轻松许多,却没想到情况恰恰相反。每天晚上孩子哭的时候康女士的妈妈都手忙脚乱地吩咐保姆帮忙换尿布,又紧接着又让康女士赶紧给宝宝喂奶让宝宝继续入睡。一段时间下来,全家人的精神都非常紧绷。
康女士将这种情况向国外一位好友“诉苦”时,她的好友却被中国式育儿惊呆了,因为在国外经常都是父母两人照顾孩子就足够了,白天丈夫去上班后,更是宝妈独自完成带孩子的重任。对此康女士不由得发出疑问,为什么外国人一个人就能带好宝宝,中国人却需要全家齐上阵
☞为什么外国人带孩子看起来比较轻松呢
①对各类机器依赖性大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少高科技机器,包括烘干机、洗碗机等。中国人对于宝宝的一切都无比小心谨慎,特别是老人都认为宝宝的衣物要手洗、宝宝的辅食要亲手做。但是外国人却习惯于将这些琐碎事物依赖于机器,大大解放了父母的双手。
②外国人独立性较强
外国人的家庭文化与我们有着较大差异,外国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便会任由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当孙辈出生后,外国的老人也会充分尊重孩子父母的育儿方式,不会过多插手。在独立性较强的情况下,国外的父母如何带孩子全凭自己做主,自然少了很多杂乱的声音。
中国式家庭虽然经常全家出动围着一个宝宝转,但是大家的初衷是好的,只要互相沟通到位,达成共识,是可以有效提高照顾宝宝的效率的。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照顾宝宝的效率呢
①掌握照顾宝宝的“话语权”
不少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在照顾宝宝时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因为老人的育儿观念与年轻父母的育儿观念经常存在差异。部分老人的育儿观念明显已经落后了,这时父母就要掌握照顾宝宝的话语权,让老人听从年轻人的意见而不要固执守旧,这样才能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照顾好稚嫩的宝宝。
②相信高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电器、食物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比如适合妈妈们用的电动吸奶器、成品婴幼儿辅食等。科技的发展使得妈妈们在照顾宝宝时可以更加得心应手,所以年轻的父母们要相信高科技,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更好地陪伴宝宝。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是以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澳大利亚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澳大利亚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抱怨、呻吟,抱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装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澳大利亚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读了上面的文章,心中感慨良多,每个事例都是针对中国父母而写。美国人关注孩子的自尊,我们则认为孩子小,应该接受家长的管教,自尊是成年以后的事,所以我们训斥孩子像吃饭一样容易和平常,殊不知这样损害了多少孩子美好的心灵和愿望。英国人允许孩子失败,而我们看到孩子失败就大发雷霆,大骂孩子笨,没出息,窝囊废,把孩子贬得一无是处,使孩子沮丧不已。而我们看到垂头丧气的孩子会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教育成功,孩子认错听话了。可是这恰恰是最大的失败,而后果则不堪设想。澳大利亚的教育方式更无法为我们接受,不考大学就等于失去了与别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什么都能耽误,就是学习不能耽误,高考指挥棒使得家长们疲于奔命,孩子心力交瘁。考上大学的孩子有很多缺乏生存能力,照样找不到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有的不适应社会,自闭,抑郁,甚至轻生,象牙塔里的天子骄子跳楼身亡的事情何止一件?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以色列注重发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提问,就是学会探究、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我们总是让孩子记忆、计算,反复训练,但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健的民族。
1、看生孩子的父母是什么心理,要是想要,那就可以私下先和人家谈谈,说明自己的苦楚,但前提必须是为了孩子,千万不能有自己的私心。
2、要想方设法改变现在的局面,改变新来的孩子,要多下辛苦去沟通,做一个称职的父亲,不能想抱养就抱养、想送回就送回。
3、你的心里活动千万不要传递给孩子,必须要在妥善解决之后再让他慢慢适应。
4、这个孩子真是命苦啊,摊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