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说孩子断奶他们要带回乡下,我应该吗?

孩子 0 27

婆婆说孩子断奶他们要带回乡下,我应该吗?,第1张

婆婆说孩子断奶他们要带回乡下,我应该吗?
导读: 1、婆婆说孩子断奶他们要带回乡下,我应该吗?2、到底该不该把孩子交给老人带3、把闺女送乡下爷爷家第二天,为何闺女变得接地气了?4、宝妈带俩孩子精力不够,将孩子甩给老人带有什么危害?不应该同意,因为孩子是父母的不是爷爷奶奶的,既然选择生下就
  • 1、婆婆说孩子断奶他们要带回乡下,我应该吗?
  • 2、到底该不该把孩子交给老人带
  • 3、把闺女送乡下爷爷家第二天,为何闺女变得接地气了?
  • 4、宝妈带俩孩子精力不够,将孩子甩给老人带有什么危害?

不应该同意,因为孩子是父母的不是爷爷奶奶的,既然选择生下就要对他负责,小孩儿正是养成良好习惯、开发智力的时候,老人的想法、做法,与我们年轻人不同,教育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孩还是自己带,以免留有遗憾。

#亲子教育# 导语都说有老人愿意帮你带孩子,这是你的福气。但是老人往往宠溺孩子,到底改不改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以下文章由 考 网整理发布。

 

  宝贝暑假跟着奶奶回乡下好吗

 小章妈妈暑假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于是想着把宝贝送去乡下爷爷奶奶家,但是妈妈却有着一些疑虑……

 疑虑一:被爷爷奶奶宠坏。一般来说,孩子去爷爷奶奶家放假回来,生活自理能力会有退步。那是因为老人家总喜欢宠着孩子,包办代替多,给孩子买很多零食,在午睡上又对其不加节制,生活规律会变得比较乱,所以家长普遍觉得和爷爷奶奶过完暑假回来的孩子比较难带些。

 疑虑二:乡下蚊虫多。乡下花草树木多,蚊虫也多,小章妈妈担心宝贝被蚊子叮咬也是许多家长的疑虑。

 尽管如此,将孩子送到乡下体验农村生活还是很有好处的。

 好处一: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现在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到乡下走一走,孩子可以换一种环境,拥抱自然,体验乡村生活。

 好处二:体验劳动的快乐。如果可以鼓励爷爷奶奶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农活,通过实践让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付出与收获的人生道理,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头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哦!

 好处三:增进亲情。可以带孩子与农村亲人见面团聚,增进感情交流,过一个亲情假期。

 好处四:强健体魄。孩子到乡下经过体力劳动和风吹日晒,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

 

  纵容老人这样带孩子就是失职

 为人子女的要知足,要懂得要感激老人的付出。遇到些小问题,不影响孩子健康和成长,没必要争执,能退让就退让。

 但为人父母者,也不能一昧退让,怂到底。老人家有一些实在不靠谱的行为,在他们眼里看着没什么,却对孩子危害极大!这时候,你别不好意思了,一定要站出来,和老人沟通。特别是以下这几种行为,如果家里老人这样对待孩子,千万要及时阻止!

 1、担心孩子饿着,老给他塞吃的

 孩子为啥总不肯好好吃饭回家看看老人怎么喂饭的!

 孩子明明吃饱了吃撑了,偏拿着勺子逼着孩子再多吃几口;

 孩子明明高兴地玩着,每隔一段时间打断孩子游戏,往他嘴里塞上一口香蕉、面包之类;

 孩子实在太饱了,不愿意吃东西,就威胁、恐吓、强迫孩子一定要吃……

 一天到头就担心孩子没吃饱,将吃饭变成一种强迫,导致孩子对食物的欲望、对美食的喜爱在逐渐消失。从来没感受到饿的孩子,你别指望他主动去好好吃饭。

 2、怕孩子冷,总让他多穿点

 天下的爷爷奶奶,总怕孩子被冻着了,被风吹着了。

 二十几度的天气,去朋友家做客,爷爷奶奶穿着短袖,却给孩子包了三件衣服,说是入春易着凉。

 能够理解爷爷奶奶的爱,都凡事都要有限度,穿少了会着凉,穿多了照样会生病!

 孩子被困在厚厚的衣服里,热量没法散发出去,导致身体温度越来越高,而长时间的高温导致孩子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捂出了危险的捂热综合征,情况严重还会让孩子丧命!

 另外,孩子穿太多,不止会导致捂热综合征,还可能捂出痱子等皮肤病,甚至发生脱水休克,还有可能会让宝宝更容易生病。

 3、迷信各种民间土方偏方

 老人家有点迷信,孩子生病了求神拜佛,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苦心,不多插手。

 但是如果是迷信土方,这个就难搞了!

 朵妈有个朋友,孩子咳嗽了大半月还没好,婆婆专门去乡下找了治咳嗽的偏方,哪知才吃一回,孩子就腹泻拉肚子了。

 是药三分毒,也许有些土方偏方是有药效的,但是它对身体的危害往往也只是未知的。对于这些成分未知,剂量不明的药物,你舍得让孩子吃进肚子里

 4、大事小事都帮宝宝干了

 家里要是有老人带孩子的,都会有这个烦恼。老人爱孩子是好事,但是宠得没边了,反而会溺坏孩子。

 朋友的孩子是婆婆带大的,到了四岁不会自己吃饭,也不会自己上厕所,上幼儿园面试,被老师嫌弃了!朋友悔不当初,说不该任着婆婆把孩子给惯得啥都不会做。

 的确,把孩子惯得没有自理能力,不止是影响他上幼儿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他的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没人想孩子成为一个笨手笨脚又爱依赖人的爱哭包。

 5、背地和孩子说妈妈坏话

 和婆婆有什么矛盾,我们都不希望孩子也掺和进来,不想孩子在奶奶和妈妈之间左右为难。

 但这世界上,也不乏会对孩子说妈妈坏话的婆婆,用零食唆使孩子说妈妈坏话,甚至恐吓孩子“你妈妈不要你了!”

 或许婆婆只是有些嘴碎,并没有多大恶意。但当妈的,看到这种行为真的很火大!这不仅仅会挑拨亲子关系,还可能导致孩子为了讨好双方,获得更多的利益,成了双面人。

 我希望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能是坦诚的,没有龃龉的,所有婆婆要是这样做,我必定阻止。

 6、整天对孩子说“不能动”、“不能碰”

 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不能常带孩子出门溜达。所以孩子的活动场所基本在家里。

 然而不少老人家,担心危险,担心孩子把屋子搞乱,看娃时常常把“不能动,不能碰!”挂在嘴边,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望,减少他的活动量,不利于孩子成长。

 你可以理解老人的不容易,但你不能放之任之。

 要知道,孩子待在家里的那几年,是他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几年。如果就让孩子整天窝在地板上玩玩具,他的运动能力、探索能力和好奇心都很难得到发展。

 不妨告诉老人允许孩子“多动多碰”的好处有多少,并和他一起清理家中的危险物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接触、探索一些物品,这样既确保了安全,也能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孩子没带好别让老人替你背锅

 “穿怎么多,孩子不生病才怪!”

 “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糖,对牙齿不好!”

 “你这样有求必应,孩子都要被你宠坏了!”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些都是我们常对家里老人说的话,说出口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仔细想想,每一句话里都充斥着我们对老人带孩子的挑剔与抱怨。

 孩子没带好,难道真的都是老人的错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问问自己:

 我们有抱怨老人的资格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懂得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去获取最新的育儿资讯,这使得我们自以为比老人更懂得带孩子,从而对他们的育儿方式产生抱怨。

 ☆孩子感冒发烧,老人说不要太紧张,我们立即反驳说:“生病当然第一时间看医生!”

 ☆孩子吵着要吃糖,老人心软给孩子糖吃,我们会抱怨道:“为什么总是给他糖吃!”

 ☆带孩子出门,老人抱起孩子就要走,我们立刻阻止说:“现在都是用推车!”

 其实,大多数老人比我们带孩子更有经验,只是他们的方法有些落后而已,这不能怪他们。就连我们自己现在用的方法对于下一代来说可能都是落后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老人的呢

 带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是父母的,带孩子自然也是父母的责任,老人完全没有义务帮忙,也许我们都该好好反省:

 孩子受凉感冒,老人心疼,就会想要给孩子多穿,这个时候我们在干嘛

 孩子哭闹,老人心一软,就会忍不住给孩子糖吃,这个时候我们在干嘛

 孩子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老人疼爱孙子自然毫不犹豫掏腰包,这个时候我们又在干嘛

 通常,我们都会说:“我在上班挣钱养家啊。”

 这个理由充分到让人无法反驳。的确,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又怎能支撑起一个家、为家人提供优裕的生活条件呢

 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从选择“上班挣钱养家”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失去了很多跟孩子相处的时光,也无法兼顾到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没带好,我们自己首先要负的责任,而不是老人。

 老人只是给了孩子另一种爱

 我们常说是老人把孩子给惯坏了,其实不然,老人可能会宠溺孩子,却没有惯坏孩子,他们只是给了孩子另一种爱。

 当我们因为工作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而感到愧疚时,是老人们的爱让我们稍微好过些。

 我们不在孩子身边时,他们至少还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爱,这种爱虽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也能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很多美好温馨的回忆。

 因此,在带孩子方面,老人的宠溺是单纯爱孩子,出现孩子被惯坏的情况,只能说是我们自己的失败,没有教育和引导好孩子,这个锅不应该由老人来背。

 少点抱怨多些感恩

 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就该享享清福。于是,我们便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觉得天伦之乐也是一种清福。

 然而,老人理解的享清福可能是:早上到公园下棋耍太极、下午约上几个好友去叹下午茶、晚上兴致来了就去跳跳广场舞、玩闷了就来个夕阳红组团游……

 现实中的享清福却是:早上送孙子上学,下午接孙子放学,晚上没人陪聊天早早睡觉,想参加组团游却因儿女们的反对而作罢……

 面对老人们所做的一切,我们不仅视而不见,反而一边抱怨他们带孩子不靠谱,还一边告诉他们下次应该怎么做,瞬间感觉自己的良心在隐隐作痛。

 带孩子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老人之所以意揽下这个苦差,完全是出于对子女和儿孙的爱,我们要心怀感激。

 如果老人的某些做法确实会伤害到孩子,应该心平气和地和老人沟通,用事实例子告诉他们这样做的严重性,而不是一味去抱怨和指责他们。

 孩子最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父母的要负主要责任,毕竟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去管教,又怎能去怪责别人呢

因为乡下的爷爷个性十分的纯朴,自然。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感觉,就感染到了孩子的身上。现在的孩子,身上多少都有一些过于娇气。所以有的家长就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让自己的孩子回到老家,去了一次老家之后,这些孩子身上的娇气就会改掉很多。

一、爷爷奶奶是过过苦日子的,他们更懂得如何摆脱现在的这些虚假的现状:现在的孩子的爷爷奶奶大多都为人质朴,他们经常自己一个人独自去干农活。吃一些自家种的菜。这样的生活就陶冶了很多年轻人浮躁的心。这些质朴的老人不追求吃,不追求住。他们的一生都在劳作当中度过的,所以说当孩子们和爷爷奶奶接触过后,更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他们劳动的辛苦。也愿意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说大家都要学会体谅自己的长辈。说的就是有一个孩子,她的父母将她送到了乡下爷爷家之后,才发现,这个孩子现在也愿意放下身段,并且学会了接地气。

二、老人们的善良:很多人都是“隔代亲”。当一些不听话的孩子被自己的父母给批评的时候,他们的身后永远都是这些可爱的老人在爱他们。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内心就被感动了。他们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因为他们总是无条件的愿意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这些孩子的心,就被慢慢的感化掉了。

三、成熟就在一霎那:在体会到爷爷奶奶的不容易之后,孩子们都会在适当的时候为自己的长辈伸出援手。因为他们爱自己的长辈,原以为他们分担一些劳作的辛苦。所以说,这样的孩子,不管在哪里,他都能够学着改变娇气。

大宝甩给老人带,三个危害提前来

1、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

因为二胎的来临,妈妈带不了两个孩子把大孩子送回乡下的情况肯定有,现实虽然是迫不得已,但是对大宝来说很残忍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二胎家庭的大孩子被迫和妈妈分开,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孩子的心里肯定是超级不平衡。一定会觉得,因为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才把自己给冷落,爸爸妈妈偏爱着弟弟妹妹不爱自己,不要自己了。通常情况下,这些孩子会变得缺乏安全感,可能还会让他成为比较孤僻的孩子。

小儿子晚上哭闹,直接影响着大儿子的休息。白天大儿子玩了的时候又吵着小儿子的休息。两个孩子,你吵着我,我吵着你对谁都不好,而且因为休息的不够,身体的抵抗力也变差。

2、不能拥有手足生活

我们都可以理解小米的难处,但是,既然选择了生二宝,即便是精力再不够用,也不能够完全的把大宝甩给老人让他们回乡下。家里有两个孩子,应该学着让他们接受,并且适应拥有手足的生活。

大宝本来就和父母一直生活着,突然离开了自己依恋的父母,他们肯定接受不了。要是二宝夜里哭闹,大人也应该告诉大宝,弟弟年龄小夜里需要照顾,而且你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大宝开始可能会不适应有弟弟的生活,但是逐渐的他也会适应的。至于说大儿子白天玩耍的时候会吵闹着小孩子,吵着吵着的时候,二宝也适应了白天的生活,白天和家人们一起乐呵呵,晚上才睡觉呢。

3、亲子教育失败

有了二宝之后,父母把一直带在身边的大宝完全甩给家里老人,最危险的一个后果就是亲子教育的失败。我们都知道,大部分老人都不喜欢孩子吵闹,所以,为了满足孩子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哄着、宠着孩子。我家乡的一个俗语:哭哭哭,哭什么呀?别再哭了!我把锅敲了让你玩总行了吧。连关乎吃食的大锅也能敲烂给孩子当玩具,可见老人对孩子的宠溺是无法无边的。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初期,谁给他的拥抱最多,他就会粘着谁。父母选择把孩子留在身边,孩子得到父母足够多的呵护,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容易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不能倒退。孩子还是父母带更好。你或许永远不知道有那么一刻,孩子特别渴望父母的出现,渴望父母的陪伴,渴望父母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