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去上学》:让人痛惜的故事

爸爸 0 50

《走路去上学》:让人痛惜的故事,第1张

《走路去上学》:让人痛惜的故事
导读:小女孩娜香生活在怒江边上,她上学及外出买东西都要滑索过江。勇敢而又经验丰富的她曾帮助滑索卡在半道的人过江,却因为一双要给弟弟瓦娃的鞋掉入江中送命。她的死,让原本渴望上学并偷偷滑索的瓦娃不仅不赶滑索,还不再开口说话。和很多家庭一样,娜香的爸爸

小女孩娜香生活在怒江边上,她上学及外出买东西都要滑索过江。勇敢而又经验丰富的她曾帮助滑索卡在半道的人过江,却因为一双要给弟弟瓦娃的鞋掉入江中送命。她的死,让原本渴望上学并偷偷滑索的瓦娃不仅不赶滑索,还不再开口说话。

和很多家庭一样,娜香的爸爸外出打工了。妈妈在家照顾年老的奶奶、弟弟和她。因为三年前妈妈滑索时出意外差点送命,她便不敢滑索,更不准瓦娃学滑索。如此,到了上学年纪的瓦娃只能呆在家里。

这天,奶奶发病了很难受。娜香妈拿出滑绳来到悬崖边又胆怯了,不敢滑索。跟随而来的瓦娃说他天天看姐姐滑索也看会了,想要滑索,立马被妈妈制止,说要敢滑索就要打断瓦娃的腿。

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娜香放学滑索回来了。她放下书包马上又滑索叫去叫村医生。收到调令要离开村的医生本来不想出诊了,可经不住娜香苦苦哀求,背起药箱就出门。

刚来村里时,村医生被人忽悠滑索曾被吓得胆战心惊,所以他想走山路去娜香家。可娜香觉得奶奶的病耽搁不起,好说歹说让医生才愿意滑索,滑到对岸时医生的眼镜掉了,他只得摸索着给奶奶看病。

奶奶是轻微中风,医生说无法下药,得好好调理才能康复。叮嘱完毕医生就走了,此时他在心里暗自想,从此以后不再回来。

瓦娃好奇地问娜香,为什么爸爸和医生都喜欢城里,而不喜欢家乡呢?此刻的他最渴望能和姐姐一起去上学,姐姐则兴奋地告诉瓦娃,这里将建桥,以后就能走路上学了。还说明天将有位老师从城里来。

说实在的,瓦娃实在太渴望上学了。在妈妈去干活后,他把毛衣绑在木棍上放楼顶,让人看了误以为他在睡觉,就偷偷滑索去学校了。

虽然瓦娃是第一次滑索,但他只掉了一只拖鞋就滑过去了。他走进学校,好奇地东张西望后,还趴在窗户外听课。

瓦娃的这些行为恰巧被新来的聂老师发现了,她正开口问话,瓦娃飞快地走出学校滑索回家了。那以后起,他便每天去学校偷听课。以至于娜香无法背出来的诗文,他顺利地接上了。

明明是聂老师新教的古诗,瓦娃怎么能背出来呢?娜香提出疑问,瓦娃则给娜香夹菜,转移话题。

自愿来支教的聂老师打进教室,发现每个学生都穿着拖鞋,就问校长说,那么冷每个学生干嘛这样穿。校长说山里孩子皮厚,习惯了。

可聂老师觉得这些孩子这么穿是因为穷,她便让城里的朋友赞助给孩子们买鞋。得到落实后,她给每一个孩子丈量脚的尺寸定制新鞋。

为了工作,聂老师还去家访。要去娜香家家了,她来到悬崖边虽然对滑索不恐惧,但由于没有掌握好速度,被卡在半道了。娜香滑过来,轻松帮聂老师解决卡壳,让聂老师划过来。

看见聂老师来家访,瓦娃急忙躲起来,因为他害怕滑索去学校背妈妈知道。可来看奶奶的村支书发现了瓦娃,将他抱回家。聂老师便道出他天天来听课,妈妈的脸色顿时变了,要揍他。

当聂老师把一双红雨鞋给娜香时,瓦娃说只要雨鞋给他,他保证不滑索。妈妈听了板起脸要教训他,可娜香疼爱弟弟,甘愿爸雨鞋弟弟。

整个晚上,瓦娃都抱着鞋睡觉。次日,他看见姐姐仍然穿拖鞋去上学,就说,每个同学都穿新鞋,姐姐怎么能打赤脚呢?说罢,他帮娜香擦干脚帮她把鞋穿上,目送着姐姐划过对岸。

娜香也不舍得穿新鞋,去小卖部时,她看见一双帆布鞋,觉得弟弟一定喜欢。想买下来,可又没有那么多钱,恰巧遇上聂老师,她帮付了款。

把新鞋放入布书包,娜香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在滑索途中,她发现布包里的一只鞋掉了出来,急忙伸出双手想要去拿鞋子,让挂钩偏离掉入河中。

此刻,瓦娃煮好鸡蛋并做好一只风筝等姐姐回来,可等来的村民打捞起的书包及雨鞋,他难过极了,从此以后不再说话。

瓦娃的爸爸也回来,突然间失去女儿,夫妻两万分悲痛。但聂老师说娜香突然离世,让瓦娃深受打击有了心理疾病,只有让他上学才可能康复。

可爸爸带着瓦娃去滑索上学时,瓦娃看见江里还漂浮着一只雨鞋,大喊一声姐姐后,死活不愿意去上学。好心的聂老师下班后来家里教他,可他依然不说话。

一天,聂老师问瓦娃喜不喜欢画画。瓦娃带聂老师上楼,楼顶的屋檐画了一条桥和一个小男孩。带着聂老师上来后,他又在旁边加上一个牵着小男孩手的女孩。聂老师明白了,原来瓦娃是希望和姐姐手牵手去上学。

半年后,瓦娃家旁边终于建成一座桥。聂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桥的另一头迎接他,他把手中的风车丢进江里,脸带微笑,仿佛看到自己和姐姐手牵手去上学。

**《走路去上学》,得滑索去上学的孩子因为一双鞋子丢了性命,让疼爱姐姐的弟弟不仅不敢滑索,还不再说话,实在让人心痛。幸好我们政府注重民生,努力地改善偏远地区的生存环境。而且还有极具爱心负责任的老师,给生存在恶劣环境下的孩子带来希望,展翅飞翔。

 这部**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 江边上的**弟俩,为了到对面去上学,溜索过江的故事。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弟给姐姐擦脚,帮姐姐穿上新雨鞋,姐姐为了给弟弟送双新鞋而掉入怒江被江水冲走,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被**弟俩之间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同时,我也被当地恶劣环境所震惊。

看完这部**后,我知道了还有许多小朋友生活在那样艰辛的环境里,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受教育的渴望,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比我们付出的努力多的多。我生活在城市里,每天上学、放学伴着鸟语花香,走在柏油路上,比他们幸福很多,可我们在做什么?不认真学习、偷懒、抱怨,我们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不辜负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期望。

范文:一股清新的风——评《走路上学》 走路上学,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在我们眼里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在我国云南,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为了求学,长久以来,每天依靠一根尼龙绳、一个自制的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滑过日夜奔腾的怒江,去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他们只是一群小学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江底。“走路上学”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走路上学》就是以“飞索渡江求学”为题材,从孩子的视角,不以苦难和猎奇为卖点,仅仅通过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之间纯真的浓浓姐弟情,成就了这样一个清澈、毫无杂质的感人影片。《走路上学》是一部儿童公益片,但它同时又通过深刻的主题和清丽的艺术手法感染和启发了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观众。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傈僳族的一对**弟,他们过着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生活,瓦娃唯一的梦想就是像姐姐一样能够去对岸上学,但是姐姐是靠危险的滑索遛到对岸去读书的,对于年幼的瓦娃,妈妈坚持要他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 **的前半部分充满着轻松和欢笑,通过对生活中的细节和小情小趣来巧妙地铺垫了故事的主线,介绍角色关系。影片中精美的画面和称景的音乐显露出令人折服的震撼性视觉效果,摄影考究,画面精美,云南的风景如画,峰峦叠嶂,细细的溜索横跨咆哮的怒江,一个个小孩子从彼岸从容淡定的溜索过江,以美衬险,满足了我们的视听愉悦感。我们也在这种欢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姐弟俩的喜怒哀乐。一双十六块五的鞋打破了影片的温馨和唯美——天使般的聂老师为瓦娃买下了一双鞋子,以此补偿瓦娃没有得到的红色小雨靴,姐姐娜香在溜索回家的时候本能地去抓那双要掉出来的鞋,坠入怒江的激流当中……画面的精美,音乐的考究仅仅冲击了观众的视觉感官,但娜香的坠江却震动了观众的心。在姐姐娜香离开之后,曾经那么渴望过江的瓦娃,曾经那么活泼好动的瓦娃,成天默默地坐在临江的石壁上,再也不发一言……看到这里,影院里也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氛,所有的观众都被影片感染了。虽然画面无声,寂静却留痕,我们因目睹生命的陨落而陷入一轮沉重的思考。之后,实习期已满的聂老师没有离开这里。她一次次过江来给瓦娃家里给他上课,始终沉默不语的瓦娃带聂老师看他画在木墩上的画:一座长长的桥,两个牵手的孩子,桥下无数的浪花。影片的结尾,大桥落成,聂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桥的另一头迎接背着书包、举着风车、走路上学的瓦娃。瓦娃神情落寞,步履沉重。在扔下那支小风车后,瓦娃,这个七岁的孩子,露出了与他的年纪不符的苦涩微笑。此时此刻,我们终于看到姐弟恋手牵着手一起走路上学。导演彭家煌和彭臣兄弟俩从事广告行业多年,他们为仁和药业、招商银行拍摄过诸多电视广告,但**却一直是他们的最爱,彭家煌多年来一直保持每天看一部**的习惯,他说,**可以给他灵感,拍**是他儿时的梦想。终于在积攒了足够的经验、人脉和资金之后,兄弟俩直奔梦想,自行投资1000万拍摄《走路上学》,连于荣光、成龙这样的大牌明星都甘愿不计酬劳为影片出力,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商人不去选择赚钱的生意而要做这个很可能收益甚微甚至赔本的儿童公益**。兄弟俩认为人一辈子不能只为钱活着,拍一部发人深省的心灵**,去启发和激励更多人,去为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做一点事情比赚钱的意义大得多!彭家煌把《走路上学》当做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儿子,他发现观影之后孩子对金钱、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坚定的说:“也许这是一部能够改变他人生的**”。从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来看,《走路上学》就已与充满铜臭味的很多商业片分隔开来,散发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唯美的画面、纯朴的民风、浓厚的亲情,一字一句一景一情使我铭刻于心。国产**中,实在有太久没有出现一部如此纯净、清新的故事片了。《走路上学》就凭借着其单纯毫无杂质的气质打动了所有的观众。

      曲终,真实的,虚幻的,人间的风光都要消逝湮灭,纵有千万依恋,百般难舍,也有散场的那天。有伤感,有离愁,更多的是感悟。一条索道连的是家与校,更连着姐弟血情,姐弟两多少的生情厚意,落在寻常的日子里,落在一双鞋上。瓦娃伸手触摸娜香,只有那双红的耀眼的雨鞋直刺向他,他等着那个曙光——你牵着我走在上学的桥上。

      **《走路上学》简介: 怒江峡谷隔开了傈僳族孩子瓦娃的家与学校,他对于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读书非常羡慕。妈妈对溜索有深深的恐惧感,她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过江。瓦娃经过一番准备,独自偷偷溜索过江走进心仪已久的学校。他看到了姐姐娜香的教室,背会了老师教的课文,还撞到了前来支教实习的聂老师。聂老师家访时无意戳破了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妈妈气急败坏痛打瓦娃。聂老师送给赤脚的学生们雨鞋,娜香得到一双红色雨鞋。瓦娃喜欢姐姐的红雨鞋,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可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却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看到娜香在商铺为弟弟选鞋却买不起,聂老师买下新鞋让娜香带给瓦娃。在溜索过江回家时,娜香为了保护书包里的新鞋,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娜香的离去,妈妈的痛哭,和众人对奶奶的欺瞒,使瓦娃从此无言呆坐。爸爸归家,聂老师来到家里给瓦娃上课,她看到瓦娃画在屋檐下的图画,得知了瓦娃对姐姐深深的思念。六个月后,腊登乡第一座桥建成,聂老师和同学们在桥头迎接瓦娃,瓦娃仿佛看到自己和姐姐手拉着手脚穿新鞋走路上学。

      看完**,多种感觉交织,汇成了一种痛。痛心这里的孩子上学如此之艰,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溜索成了娜香上学的唯一途径。痛心这里的孩子冬天穿着拖鞋上学,教师里每个漏脚趾的孩子用力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课堂。痛心瓦娃是多么渴望上学,但差点在溜索上失去生命的妈妈坚决反对他溜索。痛心偷偷溜索的瓦娃趴在教室窗户上听课时的认真,深邃的眼睛里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小伙伴上学的羡慕、对有此刻听课机会的珍惜。痛心姐姐为了满足弟弟拥有一双鞋的愿望,毅然决然地伸手去抓掉下怒江的鞋。痛心弟弟失去姐姐后的自闭,无需诺言,只记得有那么一个姐姐……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天涯相隔。溜索、雨鞋成了瓦娃的寄托,一幅画是他相思入骨,他希望他的梦里姐姐还在,她牵着他走在桥上,他拿着风筝,而风筝也不会掉入江中,一起跑向前方的曙光。

      但雪后有初阳,花落️有新叶。悲伤停搁,这对情谊深厚的姐弟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聂老师。初到这里的小学,看到了严寒天气穿着拖鞋的那群孩子,心灵为之一震。从城里来的聂老师,她不怕脏,不怕累,用心去爱那群孩子,溜索家访,停滞在怒江之上也毫无怨言。亲自为孩子们量脚的尺码,并告诉她的朋友们帮助这些孩子。那一双双耀眼的雨鞋,是她爱的凝聚。她帮助娜香为弟弟买鞋,帮助瓦娃学习给他补课,带瓦娃走出低谷,这样的老师闪耀着爱的光辉。佩服她,以她为傲,因为她,这里的孩子才有希望。她是偏远山区的一棵青松,遗世独立,绽放最美的姿态。

      这部**里有姐弟情深,有爱的老师,有对现实的真实反馈,更多的是让我们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和上学问题。他们珍惜仅有的学习机会,这是用命换来的,那些衣食无忧的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吗?再艰难的环境也磨不平他们学习的劲头,他们的眼里是有曙光的,是有希望的。我们与他们隔了迢遥岁月,不可企及,我们远比不上那单纯灵魂的温暖与美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是幸福的,珍惜,努力吧!

      你看,瓦娃伸手摸到了姐姐,姐姐牵着他走在上学的桥上。

<<走路上学>>观后感

作者:滘口小学三3班江紫晖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班观看**在《走路上学》,**的内容是:云南怒江边有两个很爱学习的姐弟,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学校在江的对面,但是江上没有桥,去上学只能溜索,危险极了。看到姐姐每天溜索上学,弟弟也很想去上学。但因为爸爸在外面工作,不能陪他溜索,他只能呆在家里帮妈妈照顾奶奶。学校新来的聂老师送给一对新鞋给娃瓦,姐姐急切的拿回家给弟弟。在溜索的时候鞋子快从书包里掉出来了,娜香伸出双手去拿鞋子,却一不小心掉进了江中,被冲走了,永远也不能回来了。弟弟很伤心。在江上建一座桥,可以走路上学,成了每个孩子的愿望。

我看了很感动。

娜香和瓦娃是两个很乖的孩子,在家里总是帮忙做事和照顾奶奶。在学校里勤奋好学。他俩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觉得我在家里做家务事太少了,在学校有时也不好好学习,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做的更好。

娜香和其他的孩子每天都光着脚溜索上学,而我每天就穿着新的校服和漂亮的鞋子有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在学校里老师很关心我们,我们过得开开心心的。放学的时候爸爸又来接我回家。我比**里的孩子幸福很多很多。我要珍惜这样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然就真的对不起老师和家长。

我们国家还有些地方很落后,那里的人很需要得到帮助。我要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人。

娜香对弟弟很好,而我有时候和姐姐吵架,我要改过,做得更好。

**的内容总在我的脑里出现。

10月10日那天,我去**院看了《走路上学》,看完这部**后虽然我没有流泪,但它使我有许多的感触。

这部**主要讲的,是一对生活在云南怒江流域傈僳族的姐弟俩。姐姐娜香天天溜索到对岸的学校去上学,而七岁的瓦娃,十分羡慕姐姐天天能够去对岸上学。但是妈妈不同意瓦娃溜索,一定要等在为地打工的爸爸回家后带着才能溜索,娜香也和他约定:等桥建好了,就她和瓦娃一起走路上学,再不用总是等爸爸回来才能溜索了。但是瓦娃抵挡不住来自对岸的诱惑,于是,瓦娃就一个人偷偷溜索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没过多久,瓦娃一个人偷偷溜索过江的秘密被第一次家访的聂老师说了出来。妈妈很生气,要打瓦娃。瓦娃被聂老师带给姐姐的红雨靴吸引了,瓦娃拿红雨靴作为不再溜索过江的条件。第二天早上,懂事的瓦娃在姐姐要上学时拿着雨靴还给了姐姐。一次,娜香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中看中了一双适合瓦娃的运动鞋,但钱不够,聂老师看到了,帮娜香买了下来,还帮忙把鞋放到书包里。在溜索的时候,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结果不幸坠入江中。因此,瓦娃再也不说话了,脑子里不仅仅想的是对溜索的恐惧,还有对姐姐娜香的思念。在春暖花开的春天,“爱心桥”终于建成了,站在桥上,瓦娃仿佛又看见了姐姐,他看见姐姐和自己手牵手,一起走路上学。

我被瓦娃和娜香那比怒江还深的姐弟情感动了,在姐弟之间能有这么深的姐弟情是很难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抢玩具,抢吃的,抢用的,抢穿的,几乎什么都抢,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却不一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来不吵架。

当我看见娜香为了一只鞋,而付出了生命的时候,我感动不已;当我看见傈僳族的孩子溜索到对岸上学的时候,我触目惊心;当我看见娜香的雨靴停留在石头间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我看见瓦娃心爱的风车被瓦娃扔入怒江的时候,我感慨万千;当我看见瓦娃幻想着与姐姐一起走路上学的时候,我百感交集……

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却又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既不会没书读,又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走路的就算了,还天天有专门的私家车接送,走的路也很平坦,不像他们,路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还会摔倒;我们的饭也比他们可口、丰盛,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粮食;我们的鞋子不知有了多少双,也不知道扔了多少双,几乎每一个月就换,种类数都数不清……这些难道还不能充分证明我们比傈僳族的孩子幸福吗?

我们还能坐在如此明亮、宽阔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运那!我们却不珍惜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在那么好的环境里读书竟然不好好学习,不仅浪费了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还辜负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如果换作是傈僳族的孩子,那么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么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

我觉得我们应该为那些贫困山区,尤其是在云南怒江流域那里的贫困山区捐献衣物,自己的旧衣服、旧鞋子,旧书都可以捐,对于我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却是心灵上最大的抚慰。

让我们一起祝愿那些傈僳族的孩子们早日能圆了“走路上学”的梦,以后能够更加方便地上学!

应该是09年这部《走路上学》,怒江峡谷隔开了傈僳族孩子瓦娃的家与学校,他对于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读书非常羡慕。妈妈对溜索有深深的恐惧感,她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过江。瓦娃经过一番准备,独自偷偷溜索过江走进心仪已久的学校。他看到了姐姐娜香的教室,背会了老师教的课文,还撞到了前来支教实习的聂老师。聂老师家访时无意戳破了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妈妈气急败坏痛打瓦娃。聂老师送给赤脚的学生们雨鞋,娜香得到一双红色雨鞋。瓦娃喜欢姐姐的红雨鞋,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可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却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看到娜香在商铺为弟弟选鞋却买不起,聂老师买下新鞋让娜香带给瓦娃。在溜索过江回家时,娜香为了保护书包里的新鞋,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娜香的离去,妈妈的痛哭,和众人对奶奶的欺瞒,使瓦娃从此无言呆坐。爸爸归家,聂老师来到家里给瓦娃上课,她看到瓦娃画在屋檐下的图画,得知了瓦娃对姐姐深深的思念。六个月后,腊登乡第一座桥建成,聂老师和同学们在桥头迎接瓦娃,瓦娃仿佛看到自己和姐姐手拉着手脚穿新鞋走路上学。资·源可以在个~签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