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悼念去世一周年父亲的话

爸爸 0 59

重阳节悼念去世一周年父亲的话,第1张

重阳节悼念去世一周年父亲的话
导读:一、父亲去世一周年了。繁礼缛节,并没有什么意义,也不是我们家的作风。正好昨天将苏轼在庐山的《开先漱玉亭》记全了,抄录以献。  二、小雨滴答滴答下个不停,犹如我们心情一样,日子过得好快,父亲去世一周年了,亲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三、201

一、父亲去世一周年了。繁礼缛节,并没有什么意义,也不是我们家的作风。正好昨天将苏轼在庐山的《开先漱玉亭》记全了,抄录以献。

  二、小雨滴答滴答下个不停,犹如我们心情一样,日子过得好快,父亲去世一周年了,亲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三、2018年4月11日是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春日的乌鲁木齐大雨转大雪整整狂下了一整天,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去年的今天,父亲在重庆去世时,从父亲离开那一刻起重庆开始下雨,一直到火化完雨停,雨没有间断的连下三个昼夜,这难道是上苍在告慰一生与人为善,但是却经受了人世间很多挫折的父亲。

  四、后天我父亲去世一周年了,不经感慨时间过的真的太快了,回忆还停留在小时候爸爸对我的好,停留在爸爸最后的弥留之

  五、时间过得真快,闺蜜的父亲又去世一周年了,这一年只有她自己清楚怎样过来的,从一个懵懵懂懂,不知任和人情世故的公主,变成一个成熟处事之人,生活不易,谁也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到来,好好生活每一天,珍惜身边珍惜你的人,那样才不枉此生。

六、父亲去世一周年,其实一年来,每每夜深人静便各种想念、难过、遗憾、默默流泪,但是我又不能在人前表现出来,因为生活还得继续,因为有的人比我更难过。。。

  七、今天是老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白雪与春雨的交相辉映,愿老父亲在天之灵安息,保佑我们健康,平安,如意

  八、我的母亲生于1925年1月28日,卒于2017年1月28日。今天是她93岁的生日,也是她去世一周年的忌日。父亲英年早逝,母亲饱经风霜,’倾其毕生心血将养育的两女两儿拉扯成人,受尽人间苦难,先人已去,然其慈祥英容永存,她勤劳的精神,坚强的性格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怀念伟大的母亲。​

  九、父亲去世一周年,难得休息一天,在家煲汤,整理家务,打开窗户的一瞬间竟然有了一种岁月静好的味道。纵观这几年来的点点滴滴,感叹时间飞逝,还没来得及好好尽孝,父亲就先行离去,而我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懂得爱自己,人前真诚人后努力。工作之余依然有自我空间,给自己留足够的时间和机遇,看看外面的世界。

  十、昨天是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死前我因身体的原因也未能回去见他最后一面,其实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最喜欢的就是我,儿时的我总爱粘着父亲,一旦他出村,我总要到村口去望几次,看他是否在回来的路上​

  十一、父亲去世一周年……今天是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一年的日子,这一天将是我永远的痛,令我刻骨铭心!岁月如梭,在这一年我时常会想起父亲,或是脑海中浮现他的样子,或是念想着他这一辈子的善良,很多时候会想起他对我们说过的简单却深刻的话,有时候,我会沉浸在这种回忆中难以自拔,这样的情绪往往让人很无助!想念爸爸不自觉的想起爸爸在时的点滴,觉得心里酸酸的,眼泪一下就涌到了眼边,没享过什么福,临走前也是在病痛的折磨下,饭也吞咽不下一口,大口大口的吐着血,每次想起这些,心里无比难受,爸爸愿你在另一个世界安好!人的一生无法度量生命的长短,愿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个人,珍惜每一天。

  十二、回来之后联系了一个小学的好友从她口中知道了去年她的父亲因为意外去世今天是去世一周年看完她写给她父亲的文章想着这个不愿意饶恕自己的倔强女孩儿于是想到了天父的心

自己的 只是 我只知道 在中国他是最早的大头 大到一种震撼 而画中的原型是一个四川的老人 以淘粪为生 一种体现 中国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对于 超大的构图 人脸上的褶皱产生一种 生活沧桑的历史感

还有那双 微微颤抖的手 原画的手的边缘产生一种模糊感

实际上画面的中心是人前面的碗 人物尽可能的黑 对比 碗和 头巾尽可能的白

可能是表现 民以食为天的意思吧

油画《父亲》

  画者:罗中立

  类型:油画

  创作时间:1980年

  篇幅:216x 152公分

  罗中立(1948年——)于一九七八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罗中立创作《父亲》,这个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父亲,而且是全中国劳动人民的父亲,《父亲》是农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是罗中立这代年轻人思考的结晶

  《父亲》一画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口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站在这幅巨大的肖像画面前,使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烟叶味,感到他的肌肤在抖动,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们思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面对《父亲》,使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百折不屈的创造力,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父亲》不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形式语言上,都有革新的意义,定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政治气候下的产物,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富于内涵,容貌描绘得极为细腻、感情复杂、含蓄、主体形象没有被细节的刻划所影响,反而更加突出,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而且是主题思想的突破,显示出了画者的魄力与勇气,《父亲》开辟了刻划普通农民的复杂性格和表现内心思想的新领域,给80年代的艺术界以巨大的震动,使人们开始思考过去、现在、未来,有人说《父亲》的形象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中国经历十年浩劫的八亿农民的父亲,也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形象,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力量,是支撑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伟大力量,这个形象有很大的概括性,又有巨大的包容时,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父亲》一画也反映了他构思中矛盾,他想要歌颂,赞美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却又对农民身上附着的封建意识感到可悲,所以画面上的农民脸上又笼罩着一丝愁云,所以说《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社会学价值的伦理学价值。《父亲》更象一座纪念碑,屹立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心中。

  看到这幅油画,让每位读者的意像中充满了这位纯朴的农人,不禁让我感怀,这也许是作者对父亲及终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画家笔下浓厚的油彩和西方现代艺术中超写实的手法巧妙地采用了特写构图,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淋漓的汗水从脸上的毛孔中渗出。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之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鲜明的影象总是能一下射入脑海,于是撞击到心灵的某个部位,久久不能释怀。第一次看到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中国农民的形象就开始在我心中定位。面朝着的黄土,背朝着的天,混着泥土的汗水,深邃不见的眼,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农民一生的缩影。

  自油画作品《父亲》出世至今,对它的好评从未间断,人们对画中的各部分索取得淋漓尽致,让农民的儿女能涌出泪来,让人们浮躁的内心肃然起敬,这是属于农民个人的魅力,更是这幅油画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不问收种,只问耕耘”的特殊情感,是这一生贡献给土地的有力证明!

  显然,我们能从画和题目中知道画中人的两个身份:农民和父亲。他是一位农民父亲。父亲为了儿女的奔波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农民父亲为了儿女的耕作是一种血泪的劳苦。我注视画中的这位农民父亲,日光强烈照射下的脸都能反射出光来,我愈发觉得这张脸像一张明镜,照映着我们的心,明镜中仍有深深的裂痕,那是春下秋冬的风雨无阻,那是冷暖不知的岁月旅途。

  是的,这是父亲,农民父亲!指甲里还存有脚下的泥土,眉梢上还挂有灰色的汗珠,碗中有水已经发黄却泛起金光,笑得不知所措甚至有些麻木,就这样,感动得我们一塌糊涂。

  这样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将作者的才华无疑地展示出来,在中国的油画史上默默筑起一座里程碑。作者抛给我们一张父亲的脸,写实的手法与细腻的刻画竟然让读者看懂了神与神的相通。丰子恺说:“艺术鉴赏时最先由感觉,其次动感情”。我觉得,还有最后出感悟。这幅伟大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仅仅是父亲的形象,不仅仅是农民父亲,而是这片土地的儿子,祖辈曾经洒满血汗的这片土地,是否会有后来人依然继承这样的“父亲”,随着时代浪潮的涌入,是否还有人安心于去做这样的“父亲”,我想,这是我们当今应该引起的对二十年前这幅《父亲》的思考。作者深谙农民的困苦,懂得农民的欢乐,更理解农民的需求。《父亲》能够激起我们对于人民由衷的热爱、赞美和强烈的责任感,激起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情波澜,而不只是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艺术融铸入人们的思想感情之中,深刻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力量和希望。命运给予他为土地的兴衰而抗争的责任,命运同时也给予他为家庭的成败而打拼的勤奋,命运给予父亲善良的心,纯朴的情,与世无争的信念,在阳光下晒得那么自然黝黑的皮肤。即使这一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从未有一声嗟怨,只要看到那秋日阳光下大片大片的金黄,微笑一年一度地涌上心甜。

  作者这样鲜明的艺术语言堪称惊世之笔,心底波澜暗涌,聆听内心的震撼,是作者笔下“父亲”的呼应,不用更多的语言便能随时嗅到浓重的乡土味道。罗丹说:“像在艺术领域的其它部门一样,诚挚是唯一的法则”。诚挚的作者创造了诚挚的父亲,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不禁让人感叹艺术价值可以如此之高,如此之深刻。当我们凝视一个阳光下的慈父时,它的意义已不仅限于农民的力量所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已经涉及了人类灵魂的象征。

  也许《父亲》那破了又锔起来的粗瓷碗,早已放进历史博物馆,今天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那张被疲劳所摧残,被太阳所炎晒而布满皱纹的脸,将是我们无法忘却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父亲》点燃我们心中沉积已久的热情,无论是作者的创造,还是读者欣赏,都是赋予艺术的伟大使命!

花盆里的植物一根根向上伸着,毎根上面长有大概十几片叶子,最顶端上面有花骨朵。它的叶子是椭圆形,不太大,绿油油的,毎片叶面上长着密密的白色小绒毛。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们全班同学都开始觉得你的学识很高,我也很想与你交朋友,在我们看来,你的文学水平很高,说起话来很有学者风度,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一些道理,所以,我们愿意与你交朋友,从你那儿学到点东西。可是,你总是喜欢独自一人学习或行动,不太与我们交往。曾经,因为某些误会,我失去了在学校时最要好的一个朋友,让我痛心地与这段真正的友情失之交臂,也因为自尊和倔强让我们谁都不愿先低头认错。所幸我们及时的找回了它,让我们再次成为好朋友,有一天能够再寻回曾经错过的友谊,那真的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幸福啊!像这样的福份与机缘能不值得珍惜么?这位好朋友过得很幸福,倍受老公呵护,钥匙事件(相信只有我和她明白)让我实在很惊诧一个男人能如此细心!他们的幸福生活一直让我很羡慕。希望她可以过得越来越幸福……船队平静地驶过海峡,他们眼前出现了一片巨大的水域,一片开阔无比的大洋,这就是欧洲人从未到过的地球上另一个海。舰船升起西班牙国旗,向大洋鸣礼炮致意。从这一天起,人类终于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样,麦哲伦亲切地称这片大南洋为“太平洋”。这便是太平洋名称的由来。  如果停电了。机器人就会自动打开充电,屋子马上就会亮起来。如果停水了,机器人会自动打开储水器。如果有人撒谎了,它会说:“撒谎了,撒谎了。”边说,边身上发出红光。如果你买的是假货,机器人会说:“上当了,上当了!”

连接的晴日,给足了小城阳光,春天没有太多的过渡就浓郁起来。代表春天的鸟鸣一刻也不曾怠慢,轻盈着,清扬着,轻俏着。所谓时光静好,光阴曼妙,大抵就是这个状态,欢喜极了。

此刻,午间小寐真的是舍不得。煮茶,应该可以和窗前的安然陪衬。花盆里的植物一根根向上伸着,毎根上面长有大概十几片叶子,最顶端上面有花骨朵。它的叶子是椭圆形,不太大,绿油油的,毎片叶面上长着密密的白色小绒毛。

瓷壶闲置有些日子了,今日悠闲,正是它登场的好时候。选的是大叶茶。两片稍大的叶子,两片很小的叶子,两片稍小的叶子,六片茶叶,我喜欢和“三”相关的数字,连选茶叶就是这样。

大叶茶,虽然是茶中最普通的茶品,然,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渊源。它的故事与南海观世音菩萨有关。“传说南海观世音助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路过两湖地区时,见长江两岸山青水茂,可是百姓都异常穷苦,于是大发慈悲之心,从空中撒下了一些仙界的大叶茶种,大叶茶从此遍布两湖。”这么说,大叶茶,有着“神来之物”的美誉是可以相信的了。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因了传说的美好,我愿意相信故事是真的,美好的东西,就这么传承下来,传承下去。

洗好了茶叶,煮好了水,很快,茶色就呈显出来了。

我喜欢透明的茶器,所以,我选了玻璃盖碗作为我今天茶事的工具。说它是“工具”我觉得亏怠了它,然,这时又找不到何时的词。第一杯大叶茶颜色较浅,我站在窗口,迎着阳光,迎着清风,迎着绿意,喝上一口,奶奶的味道马上清晰起来。

对,大叶茶就是奶奶的味道。多年前,我还写过关于奶奶的大叶茶的许多文字。今日自己泡起大叶茶,味道又是格外的不同。

大叶茶,奶奶叫它“一匹罐茶”。我喜欢跟着奶奶那么叫它——一匹罐茶。奶奶的一匹罐茶煮的才叫地道,我住在厅式结构的房子,没有大锅大灶,更不可能取屋山头的柴禾来烧水煮茶。然,这并不影响我泡茶、喝茶的心情,更不影响我回忆奶奶一匹罐茶的心情。

奶奶烧的一匹罐茶,爷爷劳作回来用大碗喝。“咕咚,咕咚”,爷爷喝茶是“牛饮”,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奶奶三十多年前说的。

三十多年前,奶奶和爷爷才五十出头,还是种庄稼的好把式。爷爷下田耕种,奶奶在家烧茶做饭。奶奶一见着爷爷就大声嚷嚷说话,甚至是骂爷爷,要不,就是小声嘀咕。无非是爷爷喝茶喝汤没斯文相、大事小事没商量。这也怪不得爷爷,爷爷就是个纯粹的庄稼汉,老实人。

爷爷吃了奶奶几十年的茶饭。这几十年,奶奶嘀咕她自个儿的,爷爷吃自己的饭、喝他的茶,反正,爷爷是个聋子耳朵。其实,我说,脾气粗暴的爷爷,很多时候是在装糊涂。人呐,难得糊涂,糊涂点好哇,口里有茶喝,有饭吃,时下有闲情,这就够了。这样的时日多了,就是一生,很好哇。所以说,喝了一辈子一匹罐茶的爷爷,其实是个活得超然的人。谁说他仅仅只是个耕田放牛的庄稼汉?

我喝一匹罐茶用精致的玻璃盖碗喝。其实,无论用什么东西烧水,用什么容器泡茶,用什么杯子喝茶,讲究的都是当时的一个心情。其实,无论是怎样的心情,终归都的要集于一心的,这就是对待茶的心情。

茶心,你可以精致,亦可以粗糙一点,享受好当下的悠闲才是最珍贵的。一如,我今日想起喝一匹罐茶,只是源于这个新买的茶壶。

新买的瓷壶,放在玻璃桌上,每日闲暇的时候抬头就能看见它。它像个娴淑的侍女,安静又美丽。又像个懂你的知音,默默的与你对视,不言不语,却能感觉得到它的慈悲。

其实,朋友之间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懂得,识得,却不说破,两情相悦,既妖娆,又内敛。怜惜自在内心,说出来的好与欢喜,往往有了修饰的味道,让原味打了折扣。

那日,伊当着冬子的面说,清,其实大鸟是爱你的,你就是太不管不顾了……这个谁不知晓?伊知情,清也晓得。伊说破也可,又何必不管不顾的当着第三者的面说?

情感往往是最脆弱的东西,像瓷一样,需要默默呵护,小心典藏才是。一经他人转口,情绪就不对了,这其间所淤积下来的痕,久了,就成了伤。伊是个古道热肠的人,但清说过,伊就是一个粗糙的人。这个和待人热情没有一丝关系,丝毫不影响伊的热肠古道。伊适合闯荡江湖,适合成就一名烈烈侠客,却未必做得了品香静禅的智者。

君和我家公子都不喝茶。

有回泡了上好的铁观音独自品尝,君也忍不住跑来讨一杯喝,这可是很稀奇的事情。以往,我可是千劝万引他都不近身尝一下的,更不说陪我喝茶了。茶他是喝下去了,他却折腾了我一个晚上——喝了茶,睡不着觉,老找我麻烦。之后,我再也不打他识茶、赏茶、近茶的主意了。

我家公子倒是想配合我的闲情。时不时凑过来咭上一口,也就是那么象征性的咭一下,蜻蜓点水一般,哪里融入什么情绪。不过,今日午间,他倒是连喝了两小玻璃杯一匹罐的茶。那时我正在假寐,偷偷的看他喝茶,观其面色和表情,对这一匹罐茶还有点意思。

他喝这一匹罐茶的时候,茶汤已经趋于凉意了,这个时候的茶,其味,其色,其香,才真正彰显出来。所以说,当年爷爷大碗大口喝茶的贪婪其实是一种享受,是对一匹罐茶最挚城的爱。

盛夏来的时候,一匹罐茶,就将是我家敞口而喝的解渴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