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忘带东西,家长该不该帮忙送?

孩子 0 39

孩子上学忘带东西,家长该不该帮忙送?,第1张

孩子上学忘带东西,家长该不该帮忙送?
导读:    铃声刚响,有个孩子在办公室门口徘徊,原来是忘记带语文书了。上课老师让其回办公室打电话让家长给送过来。孩子到了学校,发现忘记带东西,匆忙打电话请家长帮忙送往学校。类似这种情况,你碰到过吗?你又是怎么做的?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如

    铃声刚响,有个孩子在办公室门口徘徊,原来是忘记带语文书了。上课老师让其回办公室打电话让家长给送过来。孩子到了学校,发现忘记带东西,匆忙打电话请家长帮忙送往学校。类似这种情况,你碰到过吗?你又是怎么做的?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如果孩子没带齐东西,给孩子送过去,主要是担心孩子上课会受到批评,这是家长保护孩子的本能。但是一次又一次的送东西,你能保证你每次都有时间吗?你永远都不会因为此事而大动干戈吗?我觉得让孩子受点批评,或者因为作业本没带重抄一遍,都是孩子应该学会承担的责任,这样他们才会“长记性”。

    我觉得如果孩子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不是故意的,那么家长不妨先原谅他,给他送去。同时要告诉孩子家长也很忙,没有时间次次为他送东西。那么如何治孩子的“健忘症”呢?

    建议给孩子准备了一张独立书桌。首先,让孩子把自己的书桌收拾干净,把东西都分类放好,把课程表贴在书桌前面。再则,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收拾,可以动手和孩子做个备忘清单来记事情。利用一个月时间,每天晚上都提醒他把第二天上课要带的东西按照备忘清单整理好。第三,家长要留意班群,老师提醒要带的东西也要及时提醒孩子带上。这样就一目了然,就不容易丢三落四了。让备忘清单来代替父母的责任,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我提醒意识吧。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我们家长总觉得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来帮孩子纠正并记住教训。比如帮孩子解围、惩罚他们、或对他们进行说教。

    相比之下,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则需我们退后一步,让生活成为孩子的老师。如果家长一直帮着,孩子也许永远都长不大。只要这些“后果”在安全范围内(没有生命危险、道德危害),都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的,然后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适时对其提供鼓励和指导。

现在的家长替孩子背书包,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习惯,孩子们只要一出了校门,家长就会自然地从孩子的身上接过书包,背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走着,家长斜挎着书包在后边跟着。

家长们都认为替孩子背书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孩子太小,本来在学校坐着上一天学就已经够累的了,放了学就应该家长替背着。

其实才上一二年级的学生书包里头根本没有太多的东西,没有多沉,但是现在的家长太娇惯孩子了,都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在他们看来,那么小的孩子背着书包,心里不忍,于是就替孩子背书包。

其实,家长没有必要这样做,孩子上学背书包是理所当然的事,想想我们小时候上学不都是自己背书包吗?没有一个因为背书包累坏的。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承担,家长不应该过分的帮忙,如果觉得实在是东西太多了,可以让孩子根据每天都有什么课程,选择性的背一些书本,这样背起来就没有那么沉了。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长们除了重视孩子的教育之外,也更加的宠爱自己的孩子了。而这也就导致了每一次大家路过学校门口的时候都会发现,基本上孩子的书包都是家长来背着的,由此也能看出来,现在的孩子确实是非常娇气的。

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书包是非常重的。毫不夸张的说,在上初中的时候书包的重量达到了一个巅峰,每天基本上要背上20多斤的书包去上学,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本和试卷。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是重复着这种生活,并且也没有什么家长接送,更不要说指望着父母能够为我们背书包,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一代接着一代的人也都生活过来了,而现在的孩子除了让家长背着书包之外有些孩子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娇气。

比如说在上学的时候一般学校都会采用封闭式的管理,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所以在中午的时候学生也都会在学校里面吃食堂,但是学校食堂的饭菜自然是不会好吃的,这就导致很多的学生开始娇气,觉得食堂的饭菜吃不饱,一些家长也会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每天都会想方设法的在家里面做上一些好吃的,中午的时候隔着栅栏给孩子送去,在烈日炎炎之下,或者是在寒冷的冬天,站在外面等着孩子吃完之后将饭盒送出来,看到孩子吃饱了才能安心的回家。

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谁家的孩子谁都会心疼的,但是也请各位家长能够适当的放手,不要这么娇惯孩子。孩子虽然小,但是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如果一味的骄纵孩子的话,只会让孩子将来长大走向社会更加的娇气。到那个时候没有了家人孩子就没有办法好好的保护自己了。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普天之下的父母都一样,对于子女总是放心不下,父母为子女事事操劳,处处操心,并不代表大学生不独立,而是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我认为父母送刚上大学的孩子上学并不能说明孩子不独立。对很多家庭来说,上大学是孩子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独自生活,陌生的乘车线路、陌生的城市,父母当然放心不下,想陪同孩子一起到学校报道,看一看孩子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只有亲眼看见了孩子的大学校园,父母的心中才会踏实一些。而且,上了大学之后,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大部分学生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一趟家,和父母聚少离多,现在能多和父母待一会儿当然要珍惜,父母和孩子一起到大学报道,这也算一家人的旅行了。因此,父母送孩子去大学只是情感的表达,并不代表孩子不独立。

找到儿子学校时,离报到的日子尚有两天,校园整洁而干净,大的有点找不到自己的感觉,三个人默默的在学校走着,找到儿子的宿舍,舍管阿姨热情的给了宿舍钥匙,推开宿舍门,六张上床下桌静静的在哪里,一个大大的衣橱使得每个人都有一个私密空间,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一缕阳光斜斜的照进来,满满的是张开怀抱迎接热闹的样子,比我从网上看到的大学生乱乱的宿舍强太多了,想到将来儿子要在这里生活四年,替他感到高兴。自己开始收拾床铺衣橱,满满行李箱的东西被儿子一件件拿出来,我们两个人亦喜亦悲的看着忙碌的儿子,老公突然说了句:怎么有种分家的感觉?到了正式报到的日子,校园到处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家长和孩子,儿子一直坚持不让我们插手,我跟老公两手空空的跟着儿子,内心压抑着想给儿子做点什么的冲动,看着儿子报到、儿子不在身边,原来计划好的旅游路线都成了泡影,固执的等在宾馆,想着孩子还没开学,也许没那么多事,会出来见我们一面,可是每到傍晚,孩子8点多来电话说才忙完的时候,深深的失望伴着泪水一起袭来。

孩子长再大也是父母心里的宝,就算孩子很独立,在父母心里都不够独立。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比较娇惯,孩子进入大学了,父母依然不放心,担心孩子一个人来校拿行李会累着,担心孩子进入学校后,生活自理能力不够强!但是上大学了那就不一样了,先不说大学是距离自己的家比较远的地方,这孩子一出门,就是几个月看不到。毕竟一早就起来做饭然后收拾家洗衣服再买菜做饭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多年了,这突然家里没有了孩子,碗筷都少放了一套,心理上的缺失感肯定是有的。孩子上了大学了,父母成天就想着这学校的生活环境怎么样啊,生活方便不啊?吃住上孩子会不会习惯啊?在这种思维的方式下,家长肯定是要送孩子去一下学校的。有人说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可能都已经超过了自己,所以,考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幸事,对于整个家庭都是开心的事情。所以做为家长,可能比学生还好奇大学的环境,这是其一自己想去大学看看环境如何,比自己的孩子还要期待。其次,那就是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爱孩子,所以,别看学生都长这么大了,可能自己的家长还不会爱自己,那么只能通过一件件的事情去表达,那么送自己的孩子来上学自然是其中的一个好的方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孩子考上大学不仅是父母的心愿达成,更是子女离开父母独自成人的标志,所以家长送孩子去上学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第一,孩子去上大学大多是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孩子开学需要携带的东西较多,父母不放心孩子独自前往,所以一般都会陪同,一起拿行李,替孩子收拾好,才可以放心。第二,很多父母是没有上过大学的,想要沾沾子女的光,去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氛和环境。对于父母和家人来说也相当于是旅游一番。第三,情感的舍不得。上大学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是孩子第一次离开,情感方面会有很多不舍,所以想要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