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作文:上学发生的事!

孩子 0 58

求作文:上学发生的事!,第1张

求作文:上学发生的事!
导读:世间处处有真情,也许,感动就在你身边----题记家长陪你苦读令你感动,同学对你帮助令你感动,但不仅仅是熟悉的人令你感动,有时,陌生人也会令你感动那是一个被雾霾笼罩的早晨,我由于起晚了,拼命地往学校赶有句话说:“现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

世间处处有真情,也许,感动就在你身边----题记

家长陪你苦读令你感动,同学对你帮助令你感动,但不仅仅是熟悉的人令你感动,有时,陌生人也会令你感动

那是一个被雾霾笼罩的早晨,我由于起晚了,拼命地往学校赶有句话说:“现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与你仅一人之隔,我俩却看不到”不错的,那天早晨也是这样在过一个路口时,突然有一个人影出现在我面前我来不及反应,径直撞了上去,我手中拿着的手机也摔到了地上,屏幕也摔碎了,这可怎么办这可是我新买的手机啊!上次我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上去,妈妈还骂了我半天呢!而且这次是我骑的太快没看见,全是我的责任啊,怎么办,看来我只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了那个男人大概有四十出头但满头白发和饱经风霜的面庞使他看起来年纪不小他也正带着孩子上学,孩子很可爱,两人的衣衫褴褛我想,这可完蛋了,他怎么会赔呢但那个人说:“是我的责任,没有站在我该站的地方小伙子,你的手机拿来,你学校在哪,我一会儿给你送去,你快去上学吧,别迟到了”这使我对这位父亲多了几分敬意

课间操时,我半信半疑地来到校门口,果然,那位父亲在那站着,他手中拿着一个全新的手机我看着他手中的手机,再看看他那双肥大的手,心中真有一种复杂又同情的滋味我接过来手机,说了句:”那位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笑着点点头,离开了这是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他只是一个陌生人,真的只是一个陌生人

是那位陌生人对一个孩子的关爱令我感动他面对的只是一个陌生人,他完全可以逃之夭夭,没有人会看见他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承担了一位做长辈的责任他是好样的,这不就是我们所追寻的真善美吗

感动真的就在你身边,它无处不在,但又很难发现,人世间的爱真的太多太多,太多太多……

第一天送孩子去幼儿园,心情是相当的忐忑。不过,好在入园之前,幼儿园专门组织这批入园儿童家长开了个入园前家长见面会,把孩子入园前需要做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等等,以及宝宝回家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通通交待清楚了,感觉有了一点儿心理准备。回忆第一天孩子去幼儿园的表现,还算让我比较放心,因为小朋友很多,对园里的好多东西也感觉比较新鲜。上课期间,老师还专门把每个孩子的照片拍了发到群里,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孩子的表现。放学接孩子时,老师跟我说,她表现很好,就是一直在说话,有时还自己念念叨叨的。我家孩子性格就是这样,说气话来没完。晚上回家和我们说了好多在园里的新鲜事儿,最后信誓旦旦的说,明天继续去。可第二天早上起床就不认账了,问了半天才说,幼儿园老师不让出去玩儿。最后苦口婆心解释半天,不情愿的去了。后来,我家宝儿表现很好,老师给个评价是,班儿里有什么事儿就问我家宝儿,她全知道!

虽从事教育几十年,要回答“”确非易事。仿佛这就不算一个问题,从古到今,大家都在这么做,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突然间冒出这么一个低层次问题,让大家有点始料不及,回答起来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即便如此,我还想寻找自己的答案。于是,吃饭时在思考这个问题,睡着时也会带着问题入眠。有时会突然间问夫人,“”夫人会掐着指头一二三四地回答一番,我也是“很耐心”的听她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夫人和我心里都清楚,她的观点相对于我想要的结论还有不小的距离,就算这样,还是想听听多数人的意见,以使自己及早将该问题理出个头绪。 有时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发愣,却也寻不出满意的答案。好像这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需要什么理由,几千年来,人们自觉遵守着,就像数学中的公理一样,是大家都接受的事实。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和弗吉尼亚州阿林顿郡韦克菲尔德高中的学生们在一起师德演讲中说道:“我可以向你保证,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你想当名医生、当名教师或当名警官?你想成为护士、成为建筑设计师、律师或军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职业,良好的教育都必不可少,这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不可否认,送孩子上学读书接受教育,是孩子成功的阳光大道,但要知道,孩子上学远没有找一个好工作这么简单。 当然,孩子上学有一帮同龄人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心智发育,交流交往都有好处。 孩子进校读书,自然会受到校纪校规的约束,从小使孩子明白,社会是讲规矩的。 送孩子上学的理由会说出一大堆,总觉这样的回答,不够使人满意。直到有一天,看到大江健三郎的《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才顿觉明朗。 附: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大江健三郎 1 在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当中,我曾经两度思考过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痛苦,但是,除了沉思之外 别无他法。不过,就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拥有过沉淀思考的时间,日后回想起来,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我思考此事的时候,很幸运,两次都得到了好答案。我认为这是自己人生里所得到的不计其数、各式问题的答案中最好的一个。 初次遇上小孩子为什么要上学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思索,不如说是强烈质疑。那是发生在我十岁那年的秋天。当年夏天,我的国家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这次战争中,核弹第一次降落在人间都市。 因为战败,致使日本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那以前,我们小孩子,甚至大人都受着坚信我们的国家里具有强大力量的天皇是个“神”的教育。但是战败后,很显然天皇也不过是个凡人而已。 在战争的敌对国家里,美国是我们最为恐惧,也最为憎恨的敌人。然而现在,它却是我们要从战争的伤害中重新站起来最依赖的国家。 我认为这样的变化是对的。我也很清楚,与其让“神”来支配着现实社会,还不如施行民主,让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权利更好。我渐渐感受到,我们不再有军队,不用因为有了敌人就必须去杀别国的人(也可能会被杀),是个很了不起的变化。 战争结束的一个月后,我就不再去上学了。 直到盛夏之前,老师们原本说天皇是“神”,要我们朝着相片膜拜,还说美国人不是人,是鬼、是野兽。突然,他们毫不在意地开始说着完全相反的话,完全不提之前的想法、教法了。现在需要反省,只是非常自然地改口说,我们天皇也是人,而美国人则是朋友。 美国驻军部队乘着几部吉普车,进入位于森林山谷间的小村庄里(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学生们站在道路两旁,摇着手制星条旗,大叫着“Hello”,夹道欢迎。那天,我离开了学校,走入森林里。 从高处向下望着山谷,吉普车像迷你的模型一样,沿着河旁的道路驶来,虽然看不清楚豆粒般大小的孩子脸上的表情,但确实听到了“Hello”的叫声,我突然流下了眼泪。 2 从第二天早上开始,我一到学校就马上从后门溜出去,跑进森林里,一个人一直呆到傍晚为止。我带着一大本植物图鉴,把森林里树木的正确名称对照着图鉴一一地确认并牢记在脑中。 我家从事某项和森林管理相关的工作,所以,我只要把森林里的树木名称和性质都记住,将来在工作上一定能派得上用场。森林里树木种类繁多,每一棵树的名称和性质都各不相同,我觉得有趣极了,几乎沉迷其中。到现在我还记得很多树木的拉丁文学名,大多是那时候经过实地学习而来的。 我已经不打算再去学校上课了。我认为独自在森林中,从植物图鉴里学好树木的名称和性质,就算是长大了,将来的生活也一定不成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学校里并没有可以互相讨论的老师或同学,聊聊我打心底觉得有趣的树木。我为什么要去这样的学校学些和长大之后的生活似乎完全无关的东西呢 在秋天一个下着大雨的日子,我仍旧绕进森林里。雨越下越大,林中四处出现了前所未见的湍急水流,道路被水流冲毁。到了夜里,我还是无法走回山谷里,我发着高烧。第二日,我被发现,我倒卧在一棵巨大的七叶树底的洞里,是村子里的消防队员们把我救了出来。 回到家中,我依旧高烧不退,“我像做梦一样听着”请来的医生说已经无药可医。他说完就回去了,只剩下母亲仍旧抱着我,希望继续看护我。一天深夜,我还是持续发着高烧,依旧感觉很虚弱,但是,我从像被热风包围的梦中世界里睁开眼,醒了过来。 在日本过去的房子里,大多是直接在榻榻米地板上铺好棉被就寝,如今连乡下也很少见了,而我就这样睡着。枕边坐着应该已经好几日没合眼的母亲,低头看着我。接下来我们是用地方话进行的对话,为了让年轻人也看得懂,所以我改成普通话。 我也觉得自己情况不乐观,慢慢悄声问她: “妈妈,我快要死了吗” “我不认为你会死,我希望你不要死掉。” “我听到医生说‘这个孩子快死了,已经没救了’。他认为我会死吧!”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就算你真的死了,我还是会再把你生下来,别担心。” “但是,那个小孩子和现在就要死掉的我,应该是不一样的孩子吧” “不,是一样的!我一生下你之后,就会把你过去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做过的事全部都讲给新的你听,也会教新的你说现在会讲的话,所以,你们两个就会一模一样了哦!”母亲这么回答我。 我虽然还搞不太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可是,心情平静了下来,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就开始慢慢恢复了,不过恢复得很慢。一直到了初冬,我才能自己去上学。 3 在教室里上课或者是在运动场上玩棒球时(这是战争结束后盛行的新运动)我总会不知不觉地发呆,一个人陷入沉思中。我想:现在在这里的我,会不会是那发烧痛苦的孩子死掉后,妈妈再次生出来的新小孩呢我那些旧有的回忆,是不是妈妈把那个死去的孩子所见、所听、所读、所做的事情,全部说给我听才知道的呢而我是不是因为继承了死去孩子所使用的语言,才可以像这样思考、说话呢 在教室里或是运动场上的这些同伴们,是不是也都经过妈妈们把那些不能长大的孩子所见、所闻、所读过的书、所做过的事重述后,让他们代替那些孩子继续活下来的呢而这件事的证据就是我们大家都继承了同样的语言在说话。而我们每个人不就是为了把这些语言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才到学校来的吗我想不仅是国语、理科、算数,就连体操也都是为了继承死去孩子们的语言所必须学习的东西。独自一个人跑到森林中,对照着植物图鉴和眼前的树木并不能代替死去的孩子,不能和他同化,变成新的小孩。所以,我们必须到学校来,大家一起读书、一起游戏。 我现在所讲的事情,大家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我自己也是在很久以后才想起这段经历,对于长大后的自己来说,在那个冬天,好不容易养好了病,带着平静的喜悦再度回到学校时,才发现,一直以为已经理解清楚的事情,其实自己根本没搞懂。 另一方面,对于现在身为小孩子、新孩子的你们,我抱着可以让大家轻松理解的期望,把这从未曾书写下的回忆细数出来。 4 另一个回忆是在我长大成人之后发生的事情。我家里的第一个小孩是一个男孩,叫光。他出生时脑部异常,头看起来有平常人的两个头那么大,后面长着一个大瘤。我们请医生尽可能地把瘤切除、缝合,而不要影响到脑部本身。 光很快长大,可到了四五岁还是不会讲话。但是,他对声音的高低、音色非常敏感,比起人类的语言,他更能记得许多野鸟唱的歌曲,而且,他一听到鸟儿唱歌,就会哼出在唱片上学到的小鸟名称。这就是光最初的语言。 光七岁时,比一般健康的孩子晚一年入学,并进入“特教班”就读。那里聚集了各式各样身体残疾的孩子。有的孩子一直大声尖叫,也有的孩子不能安静片刻,动个不停,不断翻桌子、撞倒椅子。从窗户往里头窥看,光总是两手捂着耳朵,身体僵硬。 这时,已经是大人的我,再次问了自己和孩童时代同样的问题。光为什么非去学校不可呢他清楚野鸟的歌声,喜欢父母教他认识小鸟的名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回到村子里,住在森林高地草原上的家中,三个人一起生活呢我可以读着植物图鉴,辨识树木的名称和性质,光可以聆听小鸟的歌声,说出它的名字。我太太可以帮我们两个人画素描,煮饭做菜。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但是,这个连身为大人的我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光却自己找到了答案。光进入“特教班”不久,就找到了和自己一样不喜欢噪音的朋友。后来,这两个小家伙就常一起窝在教室角落,手牵着手忍耐着,而且光还帮助这位运动能力比自己还弱的朋友去上厕所。自己对朋友有所帮助,这件事情对于在家中只能完全依靠母亲的光而言,是非常新鲜、喜悦的。之后,这两个人就与其他的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坐在一起听广播里的音乐。 过了一年,光发现自己对人类所作的音乐比对鸟儿的歌声更敏感。光甚至会把广播中朋友喜欢的曲目抄写在纸上,带回家来,然后翻找家中的C D。就 连老师也发现几乎不说话的两人之间开始用巴赫、莫扎特等字眼进行交谈。 5 从“特教班”到残障学校,光都和这位朋友一起上学。在日本,高中三年毕业后,就没有智障孩子可念的学校了。毕业的这一天,老师必须对着将要毕业的光和同学解说,明日开始就不必上学,而我也以家长的身份陪同听着。 在毕业典礼的party上,听了好几次明天开始不必来上学的说明后,光终于理解地说:“真是不可思议啊!”过了一会儿他的朋友也说:“嗯,真是不可思议。” 他很认真地回了话。两个人像是被吓了一跳,说完后,两人都浮现出平静的微笑。 光开始跟着母亲学习音乐,为了已经可以作曲的光,我以一段对话为基础,写了一首诗,由光来谱曲。从这首曲子所发展出来的《毕业变奏曲式》曾在各种演奏会上演出,很多人都听过。 现在,对光而言,音乐是为了开启自己内心深处的丰富宝藏,并且传递给他人让自己和社会有所关联的最有效语言。它虽然萌发于家庭生活中,却是在光上学之后形成的。不管是国语也好,理科或算数、体操或是音乐也罢,这些语言都是为了充分了解自己,与其他人联系——外语也是一样。 为了学习这些东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时代,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应该要去上学。

  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放学都会有人在校门口拉着你,让孩子学英语,画画,钢琴等各种各样的辅导课。

  通常我都以孩子太小的理由来拒绝,他们会说,有些两岁多的孩子都报了好多门课程。其实现在的环境大体是这样,一到放学时间,大家不是奔跑着去操场上面玩,而是,大包小包的背着,往辅导班里赶!所以在游乐场,玩的地方都是那些抱着的,蹒跚学步的孩子,四五岁学龄的孩子却见的很少。

  不输在起跑线,是每个家长都抱有的心态,似乎到了学龄期不报几个辅导班都不是学生。但是起跑线固然重要,坚持到终点的体力却是必不可少!所以,我拒绝了让孩子上辅导班,而是从小开始锻炼她的体能

  体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都特别注重锻炼,因为他们知道,体力,真的特别重要。越是精英的家庭,越是重视孩子的体能,越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要让孩子多学习体育项目!

  而现实情况是,现在有很多的孩子动不动就要抱,整天坐着,没事就喊累。现在孩子上学,家长为了追求快速,很多孩子不是被推车推着去上学,就是坐着小车或者摩托车,更有甚者,甚至出门就要抱。体能的锻炼不是说你报几个体育项目就可以了,而是日积月累,一点点的在生活中去锻炼。

  怎么样去锻炼孩子的体能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玩就是最好的方法,让她放学了,放下书包,全身心的投入到玩跑跳中。在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体能,而且还学会了怎样与别人交流沟通,怎样处理与朋友们的冲突,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没有朋友的时候,要体会孤独,学会与自己相处等等。即使不说融入自然的诸多好处,单就这些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难道比不上辅导班上课的那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书本知识今后有的是时间来学习,而玩的机会,与人相处的能力,情商的培养等等却是要在生活中学习的,而这种机会如果全部被辅导班占有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就像你要学游泳一定要投入水中,光在岸上看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第二种锻炼体能的方法对于我来说就是:每天走路上学。大家都知道复利的作用,把复利用在体育锻炼上面就成了这样,一天可能走100步就累了,第二天200步,第三天400步…直到可以走完全程。刚开始的过程肯定都是痛苦的,第一天可能很累,经过几天之后,已经适应了这个距离,再走起来其实一点都不累,甚至还可以走更远。在慢慢行走的过程中,不仅孩子的体能得到了锻炼,也增强了她的耐力。当看到其他孩子抱着或坐在车里的时候,也想放弃,要求抱抱。可是我告诉她:不是妈妈不抱你,或者说是其他什么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走路很舒服,还可以锻炼你的身体。当你坚持每天走完全程一两万步,身体得到了锻炼,那以后甚至走三四万步对你来说都不在话下了。就像你刚学走路的时候总是摔跤,但是当你得到锻炼会走路了之后呢,那就再也不会摔跤了。你现在觉得,走路很累,但是当你锻炼出来了,走路就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了。就这样,我们每天都是走路上学,风雨无阻。从刚开始,一路上要歇无数次,到现在的一口气全程走完也不觉得累。我知道她的体能得到了锻炼,而这种锻炼是潜移默化的。没有强加自然而然的,而且现在在走路的过程中的一小段时间,是我们很好的亲子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唱歌,或者学英文,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儿,互相讲故事。放学了要玩,和她的好朋友们相处,属于我的时间只有这上学放学的走路时间,所以我格外珍惜。有一次,老师让她们回家背课文,也是在路上进行的,背的声音很大。周围的路人也都赞不绝口:这孩子真爱学习,读的真好!嘿嘿我就当他是做了一次公众表演!胆子练出来了,以后上台演讲也不怕!

    我每天让孩子走路上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得到了验证,有一天孩子和一个每天都要坐车或抱着去上学的同学遇到了。同学的妈妈就要求孩子下来和我们一起走,那她就下来,两个人刚开始还手拉着手走,后来居然发展到比赛跑步,这个时候宝贝已经走了一半多的路程。她的同学也还只是刚开始下来走。跑步的过程当然是我们家赢了,每一次即使是同学,先起步跑,最后胜的也是我们,她甚至可以一口气跑到学校,而她的同学在半路都已经咳嗽气喘的停下了。

  第三种锻炼体能的方法,那就是做家务了。别看年纪小,其实能做的事情还挺多的。擦桌子擦板凳,摆放收拾碗筷,自己穿衣洗澡,洗袜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扫地拖地,只要她感兴趣,都可以做一做。生活中的事贯穿始终,是每一天都要进行的。通过这种原始积累的方法,可以让她的体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不会像说跑步玩球之类的,只是一时的锻炼。你只有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再结合一些球类的锻炼,游戏的锻炼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体能。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或者,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五六岁还要喂饭更别说收拾碗筷了。人的潜力都是无限大,你觉得可能那就是可能,同样觉得不可能那就真的做不到了,意念都在于你自己。

  锻炼体能的方法有很多,甚至有专门的学校,培训机构去锻炼还有各种游戏例如学小动物走路了,球类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重要的是我们要遵循所有的锻炼都是日积月累的,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也不利于体能的锻炼,方法有很多,贵在坚持。很多所谓的懒孩子也许真不是懒,因为他们的肌肉力量不足,体力不行。体能的锻炼,特别是对于喜静的孩子来说,动起来是第一步,动起来,并不是每天非要出门暴走一两个小时,也许就是从身边这些点滴的小事开始,慢慢的,孩子的体能上来了,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另外家长千万不要有舍不得的心态,孩子真的学累不坏,学龄前的孩子就需要充足的运动疯玩来发展自己各项能力,为今后做准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体能需要从小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