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父亲拎行李送儿上学,男生全程都在玩手机,这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吗?

孩子 0 19

贵州一父亲拎行李送儿上学,男生全程都在玩手机,这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吗?,第1张

贵州一父亲拎行李送儿上学,男生全程都在玩手机,这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吗?
导读:很多孩子是寄住在学校,每次开学父母都提着大包小包送孩子去上学,更是热泪盈眶,舍不得孩子离开。贵州一父亲提行李送儿子上学,男生全过程都在玩手机,这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吗?父亲提着大包小包送儿子上学,儿子全程玩手机。事情发生在8月28日贵州贵阳,

很多孩子是寄住在学校,每次开学父母都提着大包小包送孩子去上学,更是热泪盈眶,舍不得孩子离开。贵州一父亲提行李送儿子上学,男生全过程都在玩手机,这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吗?

父亲提着大包小包送儿子上学,儿子全程玩手机。

事情发生在8月28日贵州贵阳,新生开学,一位父亲送儿子到学校,满怀期待,左右手都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台阶时行李太多了,父亲停下整理,这时候儿子都没有想着帮父亲一把,全程都在玩手机,对父亲的行为视若无睹!旁边一女生看到之后,就选择帮该父亲一把,而儿子全程没有任何表示,冷漠得就像一个看客一样!这样的一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确存在问题!

父母们没有教会儿子独立和感恩。

父母们总是想着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却把孩子当成是温室里面的花朵,让孩子长期在一个稳定安逸的环境中成长,事事都帮孩子做决定,事事父母都亲力亲为,没有教会孩子独立。对于提行李这种事情来说,儿子都够长大的,有的是力气,却全部都让父亲承担。父母们还没有教会儿子感恩,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儿子不为所动,就好像认为这是一个当父亲应该尽的责任。父母们应该尝试着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让孩子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敢于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难题,不要事事依赖于父母!

儿子过于沉迷于手机之中,不懂得为父母着想。

互联网对于学生的伤害很大,不仅占用了学生的时间,更让很多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儿子沉迷于手机之中,不懂得为父母着想,不懂得为父母分忧,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法自拔!父母并没有严格管理孩子,过于宠溺只会让孩子越陷越深!

最不好相处的就是二婚,面临的是孩子,有孩子就会牵绊大人,如果你接受不了,还是离开吧,因为我觉得你男友没有把这种关系处理好,你在你男友心里地位不是很重,他也不懂得尊重你,以后的事情还会有很多,你觉得你能接受吗,

看看中央电视台的《等着我》,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不看紧点,早恋怎么办,打架怎么办,校园欺凌怎么办,跑网吧去哪找,其他的什么拐骗,交通事故,绑架……

别人不知道,我们家接送是为了节省时间

看下人贩子就知道了

前几天发生的事,我大外甥在天津和平区上初三,这算是市中心了。天津现在托管后六点半放学,天都黑透了。大外甥的两个女同学放学路上被一个中年男性尾随了,她们走他也走,她们停他就在不远处等着。两个女生吓傻了,也不给家长打电话,也不说去附近的便利店商家躲一下,就在路边站着。好在一会儿大外甥晃晃悠悠走过来,他让女同学给家长打电话,一直陪到家长来才去坐地铁。晚上他就打电话嘱咐我姑娘,如果妈妈不接你一定要和男同学做伴回家。所以,不管别人怎么松心,早上我可以不送,让她走着去,晚上必接!

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

没办法, 社会 环境做不到自己能安全的上下学,还有独生子女父母心头肉

高中也接送,有孩子你就知道了。小学怕磕着碰着,初中想孩子早点回家写作业,高中可怜孩子回家晚,回家路上和孩子交流一下,谈谈心,回家洗洗好睡觉

怕路上不安全

关于这个问题几乎不是个问题,孩子考上大学基本上都要送一送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说都成年人了该自己上学了,正好也为家里省点钱,似乎也有几分那么道理,但是我是坚决支持家长送一送的,除非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因为这不仅是不放心这么简单,还是有一些象征意义的。

读大学是人生中最幸福学的时刻之一,要和家长分享

十年寒窗换来了一纸通知书,这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全家人努力的结果,这个丰硕的成果一定和最亲的人分享。

让父母看一看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休息的地方、吃饭的地方,仿佛这十几年的辛劳都得到了补偿,远比一个录取结果一张录取通知书来的更有幸福的味道,再多的艰难回忆都会变得甜蜜,来回奔波时洒下的一滴滴的汗水也仿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美好回忆。

有时候想着四年机会多着呢,什么时候不能来,其实世事难料,人生匆忙,父母很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没了。

读大学是绝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出远门,需要一些关照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尤其是女孩子和农村孩子(非歧视),如果是路途遥远,确实需要家长一些照应的。这跟是不是独立自主关系不大,孩子们的成长不是同步的,有早有晚,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一把也再正常不过。锻炼独立的机会这辈子有很多次,但是送孩子上大学的机会这辈子只有一次啊。

送孩子读大学,是父母的一种情结

十八九岁的孩子,家长基本上在40-50之间,这个年龄的家长朋友很多是没有读过大学的,有的也许当年差几分和大学擦肩而过,成为一辈子的痛,会一直对大学有一种情结,现在,孩子们替他们完成了愿望,不去大学看看似乎不那么圆满。送孩子们读大学,也许是他们这辈子唯一的理直气壮进大学的机会。你开始了你的梦想,也应该让父母接近下自己曾经的梦想。

送孩子入学是父母一生为数不多的理直气壮放松自己的时候

40-50岁年龄的人,尤其是家庭情况一般的,还是比较崇尚节俭,视旅游、放松、享受为洪水猛兽的,仿佛一辈子和自己都没关系。送孩子入学可能是父母一生为数不多的理直气壮放松自己的时候,也可能是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最舍得花钱最开心的一次全家旅游了。也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旅游,第一次在饭店点餐,第一次住宾馆都在此间完成。所以,这件事情对家长比孩子们意义更大一些,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其实国外孩子读大学家长也是送的

很多人以为外国孩子独立性强,不需要家长送,其实也送的,也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比如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就非常赞同让家长送孩子们入学。还看过一篇文章,美国大学开学时家长也是大包小包开车送的,也帮忙整理宿舍什么的,这件事上国内外父母想的是一样的。《变形金刚2》里,男主角一家不也送男主上大学嘛。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翻译:请明天来报道的新生注意一下:一个小小的请求…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带来的所有衣服并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所有人介绍他自己时,由着他吧。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者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因为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时,他们同样也在开启着他们的新篇章。无论你信或不信,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你更艰难。所以让他们再最后一次把你当个小宝宝吧。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

最后以知乎网友“渐建的剑”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来做个收尾

让家人送送吧。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宿舍”,他们才能想象出你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玩耍,才能放心。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食堂吃饭”,他们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坐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吃着什么样的饭菜,才能放心。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去教学楼的路上”,他们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才能放心。

而不再是想你的时候,只能想象一张脸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