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寒衣节当天送寒衣是最合适的。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当天进行,如果节日当天有事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提前送寒衣。提前会显得比较周到,如果推迟就是错过了寒衣节的日子。所以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送寒衣有什么讲究:烧焚要干净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
寒衣节当天送寒衣是最合适的。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当天进行,如果节日当天有事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提前送寒衣。提前会显得比较周到,如果推迟就是错过了寒衣节的日子。所以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

送寒衣有什么讲究:烧焚要干净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十月一送寒衣”如何送寒衣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十月一送寒衣禁忌
送寒衣的一些禁忌除了上面有提到的一些,下面这些也可当做参考。
一、上坟,表达哀思。
1、准备供品:
一般要有三柱香、三样单数水果、单数点心、一瓶酒(打开瓶盖儿)、三颗烟点燃放在供台上、适当的糖果、纸钱或金元宝(元宝数以带3、6、9数字为吉,比如330、660)、黄表纸三打或七打、五色纸、包袱(里面可以放一些先人平日喜爱的物件)。
2、上坟时间:
上坟、扫墓,最好在上午9点---中午12点这个时间段,这时候阳气充足,一般下午不可以去上坟。记得去年回家乡因为时间的缘故,就是在下午去给哥哥上的坟,当时有乡亲看见还诧异怎么会下午去呢。
3、上坟的其他禁忌:
身体欠佳的人不要去坟地;老人孩子不要去坟地;路上遇到不顺的事不要去坟地;天黑以后不要去坟地;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不要在坟地有不敬的言语;不要在坟地方便解手;离开时不要回头。
二、合葬,让逝去的先人团圆
人都需要有个伴,正所谓“生要同衾死则同穴”,曾经是古代人对爱情婚姻的誓言。由此可见古人是把同穴当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征。民俗中一直很重视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亲属也要尽量想方设法为其结“鬼亲”,让其死后不再孤寡。
夫妻先后去世后,如果因为当时无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可以合葬之后的十月一,再进行合葬事宜。
三、迁坟,为先人寻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于某些原因,坟墓必须要迁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节进行。比方说,原来坟地风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为坟地被占原因被迫迁坟的,也都不可在平时日子随意迁移,而要在十月初一择时进行。
迁坟还有很多的禁忌,不是随便就可以迁的,一定要请专业的法师来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身边已经有很多例子,因为迁坟不当导致家破人亡。
四、修缮坟墓,为先人遮风挡雨。
经过一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动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坟墓进水、塌陷、裸露,搅扰先人地下的安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坟墓进行修缮。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进行坟墓修缮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节、十月一这两个日子才能进行。
所以,十月一,很多人会为墓地拔草、清理树木、修葺,以保证先人在地下不受风吹雨淋之苦。
送寒衣的句子如下:
一年一次送寒衣,我把思念寄给你,一愿你远离病痛,二愿你洒脱自在,三愿你福佑子孙,此生不相见,世再聚首,我们还做一家人。
寒衣节!只希望爸和外公在另外的世界,过得开开心心的,不要像在世时那麼的辛苦!也许他们也已相遇。在将的某一天,我们也会相遇的。
一个普通冬日,你悄然离开了,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爷爷的离开让我更懂得去珍惜身边的亲人,希望您在另一边能平安极乐,愿天堂没有痛苦,逝者安息。下辈子我们还当亲人,我还好好孝顺您。
寒衣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日子。
寒衣节,点一盏心灯,送一份温暖,愿天堂的亲人不再寒冷;写一首浅词,寄一份思念,愿你们一切安好!
十月一,送寒衣,寒衣节,为天堂的亲人,送去思念,捎去寒衣,缅怀亲人,真诚祈福。希望天堂的亲人,在那里没有病痛,没有忧愁,身心皆安,一切都好!希望你们能保佑活着的亲人,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十月初一,给故人送寒衣,也是缅怀亲人的一种方式,一种民俗。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寒衣节,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日子。
我踏着时间的脊背走来,测量着时间的距离,默默地等待着,预算着。我坚信积攒了十几个生命年头的力量,有朝一日终会有一番作为,终会一鸣惊人,以至于望了亲人的好。
篇一: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篇二: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
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
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
慿谁问老衢
篇三: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篇四: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寒衣节的古代诗词: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篇五: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篇六: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寒衣节的习俗
烧寒衣
寒衣节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寒衣节生者习俗
民间在寒衣节,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寒衣节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李毓秀《弟子规》。
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5、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8、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2、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1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5、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寒衣节送寒衣。
寒衣节给老人送衣服是为了表达爱意,让他们在严寒的冬天有衣服抵御寒冬。虽然说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但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所以说在寒衣节是可以给长辈送衣服的。
寒衣节的来历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决定修筑万里长城。长城因工程浩大,故就在全国各地强掳壮丁来修,孟姜女的相公范杞梁也在修筑长城的壮丁之列。
范杞梁走后,他的父母不久便双双亡故,孟姜女一人在家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最后带上亲手缝制的衣物,要饭乞讨前往北方寻夫,到了长城之后,丈夫范杞梁已累死在工地之上。
孟姜女看到此情此景,犹如五雷轰顶,哭得死去活来,可谓感天地、泣鬼神,竟把刚修好的长城给哭倒了一大截。之后她怕丈夫在阴间受寒着凉,就把做的衣物烧了,又把衣灰和丈夫的遗骨一块埋葬。她因悲伤过度,身体极度虚弱,不久也就随丈夫而去了。
后人得知此事后,为她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忠贞不渝而感动。在很多地方为了纪念缅怀她,都给她建庙、立碑、撰文,歌颂她的真情与善良,贞烈和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就把“焚衣葬夫”这一天定为追悼亡灵的寒衣节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