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父母到养老院养老是不孝吗?

爸爸 0 64

送父母到养老院养老是不孝吗?,第1张

送父母到养老院养老是不孝吗?
导读: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养老防老传统老观念,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计划生育之后典型的中国式“421”家庭模式,让当下的养老问题避无可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老人仍将以‘家庭养老’为主。这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养老防老传统老观念,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计划生育之后典型的中国式“421”家庭模式,让当下的养老问题避无可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老人仍将以‘家庭养老’为主。这不单是思想意识问题,更是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现在的老年人不肯去养老院,一方面是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另一方面则与目前养老院的条件设施有关。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老人唯有跟子女住在一起,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才是幸福。此外,人到了年老的时候,反倒像个小孩,爱凑热闹,爱粘人,孤独感也很重。如果被送到养老院,在陌生的环境里,很多老人会有自己被抛弃了的感觉,不能适应。于是开始赌气、耍脾气,甚至说瞎话,希望得到重视和关心。目前一些养老院的条件设施和服务跟不上,老人在那里得不到悉心照顾和温暖,自然更加排斥。案例一:市民周女士近来十分苦恼。今年,80多岁的公公又轮到到她家住了。他的丈夫程先生兄弟三个,每家一年一轮照顾父亲。周女士是名会计,去年退休后又被公司返聘。程先生今年被调到外地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夫妻俩照顾老人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周女士。“我中午都在公司吃工作餐,晚上很晚才回家。可有老人在家,我必须每天按时赶回家做饭。丈夫又不在家,大小事情都落我头上,我也50多岁的人了,实在觉得累。”没办法,周女士和程先生只得商量起送老爷子去养老院。“听说养老院的环境还不错,老人的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而且老人们住在一起可以聊天、打牌,总比老是一人在家闷着好。”可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老爷子的强烈反对。后来老爷子虽勉强同意去了养老院,可到了那里却不肯吃喝,还到处向周围的人诉苦。结果等周女士去看望老爷子的时候,被养老院里的其他人指着鼻子骂“不孝”。结果,老爷子只在养老院里呆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周女士夫妇接了出来大部分老人大都表示“死也不愿去养老院”。“养老院都是些无依无靠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去的。”71岁的陈老先生说,自己听说养老院的条件不好,还不能随意外出。“这不跟坐牢一样吗?去了是交钱遭罪!”中国敬老院网发现在这些老人的眼中,养老院似乎就是个与世隔绝、吃喝等死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踏进那座“牢笼”。而不少年轻人也抱着同样的态度。30出头的小敏认为,本来人老了就没有安全感,去了养老院,看见一堆跟自己一样的人,还要经常目睹一些生离死别,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最难报,父母恩。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一辈子,将他们扔在养老院里,我们于心何忍?”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等到了一定岁数,我们就自己上养老院去!”今年刚刚退休的吴阿姨说。“我和丈夫都能理解孩子们的苦处。现在的社会,工作、生活压力这么大,别说让他们照顾了,到现在我们为他们也没少操心。反正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什么都不要孩子负担,只要他们有空来看看我们就行了。”不少50~60岁年龄段的人和吴阿姨持有相同看法。主动走进养老院,,主要是出于担心自己给子女带来负担和麻烦。在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模式下,如果再继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要承担起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养老责任,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显然会遭遇重大的挑战,发展社会养老将成为必然选择。

谢谢朋友的邀请!我是一个有着十年养老院院长工作经验的养老人!十年来接触过数千老人及其子女,见证了许多孝顺的子女和不孝顺子女,在此谈谈自己所见所闻的体会。

由于中国五千年来的家庭养老的文化!养儿防老是最基本的孝道文化,如果退回去十年,一般来说老人是不愿进养老院的,儿女也不愿把父母送入养老院,就是怕左龄右舍和 社会 说闲话!说不孝!而当时的养老院入住的老人,确实大多是“五保户老人和三无老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改变,而且养老院的建设和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优质,医疗卫生齐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今天的 社会 儿女和老人, 社会 和人们对过入养老院养老的观点逐渐在变化!养老院养老已在逐渐被人们接受。

根据目前的趋势,养老院是多数人的第二故乡,也是人生的最后停靠站。我的一位老年朋友,是一位86岁的老奶奶。去年她生病住院了,在医院连续住了3个月。住院期间她考虑得最多的是出院后是否回到自己孤独的家里,她让我给她拿主意。

她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家庭不属富豪,儿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给不了老人的经济补助。老奶奶是工厂退休,退休金每月2000元。我跟她算了一笔帐。反正儿子家里是进不去的,如果回到自己家里,老奶奶一条腿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请个保姆,月薪2000元请不到人,还有两人的生活费,家用的电费、水费、零星开资,加到一起2000元还不够花,还有面临保姆虐待的风险。

老人家曾多次生病住院,也没积蓄,不是政府报销药费她早已无法生存下去了。请保姆来家里照顾,除了自己的2000元退休金,其它的钱以哪里来?最后决定去养老院!老人家进养老院3,4个月了,我多次去探望她,她的精气神一次比一次好。养老院里有伴聊天有伴玩耍,有吃有住有人照顾。每月向养老院交纳2000元,恰好在她老人家的承受范围之内。人舒服了又省了钱有何不可?

题主的说说花钱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孝顺还是不孝顺?这可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儿女上有老小有小,侍候不来。自己要出去工作赚钱的,总不能为了照顾老人一家人都不生活了。无奈之下把父母送进养老院,自己也会经常去养老院探视老人,逢年过节可以把老人接回家里聚聚,这样的子女是孝顺的。

有个别子女把老人当包袱,把养老院当着为自己御载的地方。将老人送进养老院,自己再也不在老人前露面了!这是明显的不孝之举。

花钱将父母送到老人院是孝还是不孝,

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去评论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普罗大众,各种各样的家庭状况都有不一样的原因,自古忠孝难两全。

对于我已迈入古稀之年的人来说,当然希望儿女尽孝,但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在此我将自己真实感受彼此评论一下,假如父母在七八十岁的时候不幸染上中风偏瘫,医生告诉你可能要照顾三到四年,每天都要帮父母做着同样的事情,就是煎药,洗澡,上厕所,喂父母每天都要吃的东西,时间长了你是否能做得到?即使只是父亲一人得病,但监介局面还是有点不好意思,长时间儿女如果做得到的话,的确是忠孝两全。

前提是,你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夫妻两人只照顾孩子和两老,不愁衣食,即使如此也是少见。

古人云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我自己认为,如果儿女送我到一家好一点的老人院,或者请一个护理也是忠孝两全了,我们老人也不能太过自私,儿女们要养家糊口,绝不能拖垮儿女,人生在世,,必有一死,奈何,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值评论。

年轻的要工作!不工作在家服侍吗?不工作那有钱开支?我们要理解要体谅不是埋怨!送去养老院不是不孝顺只是迫不得已!

我觉得取决于父母的意愿与儿女对老人的关爱度多少。也就是花钱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孝顺还是不孝顺。

比如:我老公公今年87虚岁,身体硬朗。婆婆去世后,他以前在儿子家住过,儿子给买房子自住过多年。当时有4个儿子在身边,也常去探望,远道的三个儿子也年年节、假日回去与他过春节。后来儿子给他换了一个130多平的大房子,有儿媳、孙女同住。因为,她们返回外地,他一个人也住不了大房。大家正商议他去谁家养老,他上街溜达自己有了答案。

原来,他在广场溜达,遇到一对外地夫妻70岁左右。他们独生儿子定居深圳。男士在铁路退休,他们自己不爱做饭,住进了老公公所在县城全省样板养老院。他就跟随着人家去了养老院。回家就召集6个儿子聚会商量,二大伯哥走了。他要去养老院。

有时孝就是顺,6个儿子开车去了养老院,实地考查。真实不错,宽畅明亮,一尘不柒。有健身、游乐中心,由于新建,一切安好。每天,有专人送水、洗衣,定点吃饭。饭后有玩扑克的,有打麻将的,还可以在院子里溜达,每人一个小冷柜,可以放些水果。

那里住的老人非常热情,个个笑容满面。我们三家去看老人,他们就打招呼问:你们来看谁?在那边了,儿女多就是好,一来一大帮。

老人住进养老院后,他得到了更多关爱。本地的儿孙定期去看他,买水果买好吃的。远处回来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把老人带出住宾馆,又吃又喝又玩。所有年、节儿子全接回家过节,比他去养老院前还热闹。所以,老人去了养老院,做儿女的常去看看,陪老人聊会天,那就是孝顺。

如果,你把父母推进一个条件差、服务不到位的养老院,对他们置之不理。不理不关,不看不爱,那就是不孝。特别是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那养老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养老院。也是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

我有一个小同事,他父亲去世后,她母亲身体不好,自己很难照顾自己。他从外地考入我单位后,住在单位宿舍。他只能把母亲送到敬老院,他每天下班去养老院陪妈妈聊天,他是无奈送妈妈上养老院。

我老妈不愿意去养老院,她今年81,老爸走了10年,她一直自己过,我住的远,其他儿女住的不远。她做好吃的,全家就都回去聚。我负责买菜,除了冬日,我能做到每周必回,爸爸在时就那样。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往家拿。但是,有一点,我是绝对公平,我们结婚后就给公婆养老费,每年都回去过春节,千里之遥。他们来我家住一到三个半月,我也是大包小包往家买,让公婆尝遍当地 美食 ……

我老妈二楼邻居,老爷子97,前年老伴去世,他家就是儿女定期来老人家照顾与陪伴老人。我同学婆婆在外地,他们也是定期去照顾婆婆。我老妈我们也决定她不愿意做饭时,去老妈家轮留照顾,我妈说:还是在自己家里生活方便自由,两个电视随便看。

花钱送父母去养老院,因为自己照顾不了正常,也是孝顺。但是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不问不看,节假日也置之不理,不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就是不孝。

谁都会老,我们今日的孝顺,就是儿女的样板。让老人晚年平安幸福、快乐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无论采取哪种养老方式,多些关爱,常去看看,多些陪伴,有爱哪都是老人的家。让父母平安快乐度晚年,才是儿女的首要任务……

图一:老公公养老院餐厅

图:走廊

图三:活动室,打麻将的就是老爸

人是感情动物,亲情占首位,尤其到了老年,最期待的是,多看一眼陪伴多年亲人,当老人临终前心里明白,不会说话,那时他会以留恋不舍的眼光寻找什么?寻找没有在场儿女。老年人被送进养老院,对老年人内心感觉,是一生的悲哀。他能养你小,你就不能养他老?你养他老有难度,影响赚钱,影响生活?可他养你小的时候就不操心费力吗?有一点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总是想着儿女,你们不记得吗?人到老年不缺物质生活,缺的是陪伴。养老院条件再好,也不如家。养老院是为大多孤寡老人所设。老年人最希望的是亲人陪伴。古人曰: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有狠心儿女,没有狠心爹娘。硬生生把老人送去,只有无奈的忍受,毕竟没有当年的话语权。儿女应尽最大努力,将老人留在身身,一代传一代,养老送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的观点: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高 科技 操作更新换代快,每个人都得在竞争力中求适应和发展。

儿女们既忙于工作,又得经营好各自的家庭。

没有多大时间照顾父母,父母年纪大了,把他们送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让老人们在一起生活,聚在一起聊聊天。

当儿女的定时抽空,去看望父母,给他们带一些好吃的,和生活日常用品等等。

我认为也很好,这种做法也是对父母,孝顺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送去养老院不是孝顺不孝顺的问题!现在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阶段!独生子女们必须工作。若是父母身体多病在家养老现实吗?请保母月新要几大千,加生活费用一般工新家庭谁负担得起?……

花钱把父母送进养老院,都是没有办法才送进的,如果女儿,儿子轮流照顾,这是可以在家照顾,如果抛个儿子一家照顾,女儿不承担,而且还要寸步不离,整天要死要活的,该怎么办,媳妇身体不好,难道让儿子不去工作去陪父母,不去工作钱从那里来,以后怎么生活,钱不会从天而降的。各家有家的难处,不能一概定论。

花钱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孝顺不孝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同,结论也是不同的!

从传统观念上讲, 养儿防老,父母养咱们小,咱们就得养父母老,这样看, 你花多少钱都是不孝顺的,因为你没有亲自照顾!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 ,我们大多数人工作都很忙,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班上,如果专职照顾父母,可以!但工作没有了,那么收入也没有了!如果工作,只有父母在家,身体好还可以,身体不好的话,也是极大的问题。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亲自照顾,而是实际情况不允许 !从这个角度上,花钱送父母进养老院不能说不孝顺。

有时候还要看你送老人进养老院的初衷! 比如,我有钱,又闲,但就是不爱照顾父母,我觉得这就是不孝顺的。如果想让父母得到更好的照顾,儿女不时去看看老人,我觉得可以理解!

但现在的养老院条件也是不同的,花费也不同。 条件差的几个人一个屋子,优点是,儿女花钱少,老人不孤单。缺点是,老人之间也会有影响。而且这样的养老院生活条件,饭菜质量也会一般!

而条件好的养老院,老人会得到更好的照顾,但儿女花费也不少!至于把老人送什么样的养老院,得看看儿女的条件!

所以,我不认为送老人进养老院就是不孝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到你,我是幽兰笑一笑,感谢您的阅读。

爸爸去世后不在场,会对家庭和亲人带来巨大的影响和痛苦。

首先,爸爸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离开会使得家庭失去一个重要的支柱。他的角色和地位在家庭中是不可替代的,他的离开会导致家庭的不完整和不和谐。

其次,爸爸的离开也会给亲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痛苦。亲人们会感到失去了一位亲爱的人,会产生失落、孤独、悲伤等情感。这种痛苦和心理创伤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此外,爸爸的离开也会对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家庭可能需要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以适应失去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和决策者的情况。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爸爸去世的事实,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接受和适应来减轻家庭和亲人的痛苦。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如咨询心理医生、参加悼念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交流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纪念爸爸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姐夫欺负他姐,他把姐夫打成重伤,他入狱七年,刑满释放后,他娶了一个寡妇还带着两个孩子。

他帮别人扶养孩子,不愿意再生自己的孩子。即使后来有了孩子,他偏心别人的孩子,却冷落亲生的。

这是一个父亲的故事,为了方便,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去叙述。

这个血性的男人就是我爸,带他长大成人的姐姐,就是我姑姑。

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是由姑姑带大的。姐弟俩相依为命,艰难生存,后来姑姑又带着他出嫁。

姑父嫌弃他是个拖油瓶,从来没给过他好脸色。加上日子贫苦,姑父经常把生活的怨气发泄在姑姑身上。

一天,姑父动手打了姑姑,当时我爸已经19岁了,超起凳子砸了过去。姑父被打成重伤,左臂失去了劳动能力。

我爸也因此做了七年的牢,并落下了忘恩负义的名声。

爸爸没有上过学,连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算。后来爸爸刑满释放,无家可归的他,就去了一家煤矿做了矿工。

我妈带着两个孩子嫁给我爸时,哥哥七岁,姐姐三岁。我爸35岁。

妈妈的前夫因病去世,家里欠了不少外债。

当时妈妈无业,嫁给爸爸,是想让他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我爸的条件在介绍人眼里,与妈妈实在是门当户对,一个傻却有前科,一个拖儿带女,却没有工作。

后来才知道,当初打动我爸的不是妈妈的贤惠能干,而是她带着两个孩子实在可怜。

没有婚礼,我爸骑着三轮车,拉着他破烂的行李,从集体宿舍,搬到我妈家。

傻大黑粗的他,出现在我哥哥姐姐面前时,他们都被吓得往妈妈身后躲。

我爸从编织袋里掏出了糖块、苹果、香蕉、橘子,还有五颜六色的气球放在桌子上,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俩孩子。

我妈私底下就跟我哥我姐说,看人看眼睛,你看他的眼睛跟个孩子似的,心地肯定也不坏,你们要跟他好好相处。

我爸对哥哥姐姐比对我妈还好,煤矿离家很远,周日才能回来一次。

每次回来,他一定会给哥哥姐姐带玩具、零食。

每次走的时候,他都会在哥哥姐姐的枕头下,放上几块钱。

我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总是趁哥哥姐姐还没有醒来的时候,就把钱收了起来。

但我爸还有一个招数,他在附近小卖部存了一些钱,跟人家说给孩子花的,不够我还。

于是,哥哥姐姐成了那条街上最让人羡慕的孩子。

因为只有他俩可以在小卖部里赊东西吃。渐渐地哥哥姐姐不再害怕我爸了。

每个周日的黄昏,哥哥姐姐都会在巷子口等我爸回来。然后,我爸左手牵着姐姐,右手拉着哥哥往家里走。

这个时候,哥哥姐姐手里总是有零食和玩具。引来满街小孩子的羡慕。

他们的家长都阴阳怪气地说:"真是个傻子,养别人家的孩子还养的那么开心。"

在那个孩子散养的时代,他却极尽的溺爱他们。

尤其是结婚两年以后,妈妈怀孕了,爸爸居然不想要自己的亲生孩子。

其实,他知道妈妈是个高龄产妇,他心疼妈妈。况且妈妈低血压,医生说,这个年龄,这种身体条件,不易怀孕。

爸爸不想让妈妈冒险,他觉得有我哥我姐就够了。那些日子,妈妈为此眼泪都哭干了。

但我爸不为所动,妈妈开始的想法是找个老实人帮她把孩子养大,可我爸真心实意的爱着这两个孩子,把她感动了。

在傻子帮别人养孩子的流言蜚语里,妈妈有自己的执念,想给爸爸留个后。

她曾经觉得自己很可怜,可是,嫁给爸爸后,才觉得爸爸才是真正的可怜人。

爸爸不爱说话,只有见到哥哥姐姐才会眉开眼笑。每个月矿上发工资时,爸爸都会全数把钱交给妈妈。

他不抽烟不喝酒,对自己十分苛刻。每年只大方一回,就是清明节去扫墓。妈妈第一次陪爸爸去扫墓时哭了。

因为爸爸在他的父母坟前长跪不起,呼唤的却是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姑。妈妈知道他是想他的姐姐了。

那个把他扶养大,如母亲般的姐姐,当年爸爸为了保护姑姑,打伤了姑父。

此后,姑姑迫于姑父的压力,跟爸爸断绝了关系。

爸爸曾经去看过姑姑几次,但她都闭门不见,他给姑姑钱,姑姑又托人把钱送回来。

并让人捎信说:"要不是你,我家的男人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姑姑的意思是以后桥归桥路归路,别再联系了。

而就在扫墓的那一天,爸爸撕心裂肺地喊着姐姐。我妈的心都被我爸哭碎了。

她是第一次真心体会到我爸内心的痛苦和孤独。从此,我爸一发工资,我妈就把工资给我姑送去一点。

女人和女人之间可能是好沟通一些。况且,姑姑也不好意思拒绝这个弟媳妇的面子。

不管怎么说,只要能帮助姑姑,也是对爸爸的一点安慰。

她想帮爸爸维系好和姑姑的关系,再为他生个娃,算是对他孤苦伶仃命运的一个交代。

可是,我妈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爸爸竟然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说到底,他脑子里还是缺根弦。

只要他认为对的事情,几乎没有人能够改变。决定做流产的前一夜,妈妈哭的有气无力。

绝望之中,突然想到了姑姑,于是她凌晨三点起床去找姑姑。

姑姑来了,煽了爸爸一个耳光,骂了一句:"傻子!"

姑姑让他今后再也不要提不要孩子的事情,否则我当真没有你这个弟弟。

长姐如母,爸爸自幼被姑姑带大,一直心存敬畏和愧疚。

这一次,他一点也不敢反抗,于是,在姑姑强势干预下,这个世界上才有了我。

为了表示对我的不欢迎,他拒绝给我起名字,甚至很少抱我。

三个孩子在巷口等他,他左手牵着姐姐,右手牵着哥哥,正常情况下,爸爸应该把最小的、亲生的骑在脖子上,但我只能扯着姐姐。

同样是进小卖部,他问哥哥姐姐吃啥,叫他俩随便拿,轮到我,只要超过一块钱,就让我回家。

哥哥姐姐考的再不好,他都给予鼓励,而我就是拿回一百分,他也视而不见。

那天,妈妈拿着我的成绩单发火了:"你凭什么这么偏心,撇开亲生的、后生的不说,起码公平应该做到吧。"

在我们家形成了奇特的亲情生态链,我爸喜欢我哥我姐,我哥我姐疼爱我,而我跟我妈关系最近。

我妈关键时刻,永远跟着我爸是一伙的。

我在一次又一次跟我爸交往的失利中受伤,受伤之余跟他的感情又十分的疏远。

当然,关键时刻,还是我哥我姐跟我爸的关系更铁一些。

我七岁那年,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爸所在的矿井塌方,挖掘机挖了五天五夜,失踪五人,找到了四具尸体。唯一没有找到的就是我爸。

那几天哥哥姐姐也不上学了,每天和妈妈一起守在塌方的矿井,哭的惊天动地,而我被放在邻居家里。

五天五夜过后,开挖掘机的师傅累得实在是不行了,就停机休息了。我哥我姐跪在地上求人家。

见师傅走了,他俩扑到塌方的泥石当中,一边用手挖,一边喊着爸爸!爸爸!

那哭声把整个矿区的人都弄哭了。于是,矿工们带着家属,带着工具,陪我们全家一起挖。

那天晚上,他们居然奇迹般地找到了我爸,他还活着。是一个铁架和铁板护住了他。

更令人惊讶的是,如果挖掘机再向前挖半米,那个岌岌可危的地方,就会出现二次塌方。

幸亏挖掘机停下了,都说我爸命大,都说这是天意。

爸爸就是靠着兜里的巧克力活下来的,他原本把巧克力带回给孩子们吃的,不想竟然救了自己。

那是他下井前在矿区超市里买的,整个矿区被称为小上海,什么新鲜的东西都有。

当爸爸看到扑上来的我哥我姐,努力地找着什么,当邻居带着我赶到现场时,爸爸用很虚弱的但也很坚定的眼睛看着我。

两滴清泪,在他全是煤灰的脸上慢慢地流下来,他用很吃力的手,指了指上衣兜里说,还有三颗巧克力,让人替他掏出来。

他眼睛依然紧紧地盯着我,用尽他所有的力气说,吃!那一年我七岁。

人生中第一次被爸爸如此的正眼看我。但也是这种眼神,我也读懂了他心中的万语千言。

有些爱,嘴巴闭上了,眼睛会把它说出来。那天,看到我把巧克力放到嘴里,他才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爸爸幸存了下来,康复后妈妈责怪他都快死了,还不把巧克力吃光。他却坚持说,那只是他吃剩下的,恰巧剩下了三块。

但有谁能信?我唯一能确信的就是我爸心里有我。

但还有一件事,就是我爸被我哥我姐用双手挖出来这件事,感动了方圆几十公里的人。

从此,傻子养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话就消失了。

哥哥上大学,后来在北京工作,每一次送别,我爸都泪流满面,等到姐姐结婚时,跟我们家不过隔了两条街,我爸依旧伤感了很久。

姐姐房间里的东西,动也不让动一下,可是等我结婚的时候,他跟我摊牌说,我帮你哥你姐带孩子。

我妈红着眼睛问他,非得把话说的这么透、这么伤人吗?

那天,我也有点伤感,我就问了一句,为什么?他说,你哥你姐,跟我小时候一样,我也懂了,他儿时成长多么艰难。

生活多年,我才知道我爸不傻,他只是一根筋。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他心里想什么就会说什么。

可是,等到哥哥姐姐陆续有了孩子,我爸却失去了带孙子的能力。

在他好不容易熬到退休的第七个年头,他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前半生呆傻,后半生真傻。老天爷对我爸是真的厚道。爸爸经常走丢,后来,生活渐渐难以自理。

常在夜里大喊大叫,扰得四邻不安。眼看着妈妈就要被拖垮了,妈妈患有糖尿病,哥哥远在北京,姐姐两个孩子最大的才五岁,而我刚刚成家。

我果断地说服妈妈,决定将他送进养老院,在那里他可以接受专业的护理。妈妈不忍心拖累我们,只是要求养老院离家要近一些。

这样,她每天可以坐公交车去看他。哥哥开着车,把整个城市的养老院跑了个遍,选择了一个不错的,离家相对较近的。

送爸爸去养老院那天,没有让妈妈去,怕她难过。我们在养老院陪着爸爸呆了一天。

中午在一起吃饭时,我们四个都是一样的饭菜,可他给哥哥姐姐分别加了一块肉。对待我就像空气一样。

他时常把姐姐喊成他的姐姐,把我和哥哥弄混,哥哥姐姐瞬间泪目。

晚上告别的时候,像是生离死别,姐姐嚎啕大哭,一遍又一遍地说,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

虽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可她已经把自己融入到他的血脉中了。甚至比亲爸爸还要亲。坐在副驾驶室里的哥哥叫我停车,他要走着回去。

我把车子开走了,从后视镜里看到,哥哥缓慢地走着,不停地抹眼泪。然后静静地蹲下去。

我有点羡慕他们可以深情地爱着,可我跟爸爸的感情,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他们那样的高度。

直到第二天我才知道,我哥我姐,居然连夜达成一致,刻不容缓地当夜把爸爸又接回了家。

我哥说服了我嫂子,开始着手在本市找工作。想回来发展。

我姐给我爸白天请了保姆,她白天上班,晚上坐在家里照顾我爸。他们说,其他的都可以等,但照顾我爸的机会不能错过。

我说你们都这样了,让我干点啥?他俩的回答几乎一致,有我们在,照顾爸爸这点事,还轮不到你插手。

我是他亲生的,却常常被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争着照顾我爸。

我永远都没想到,我哥我姐会把我爸照顾得如此周到细心。

我爸半夜里闹着要上班,我哥我姐,真的骑自行车带着他,去曾经的矿区。

然后指着黑灯瞎火的办公室说,老张,下班了。

他又要去曾经的巷子里,等他的孩子们,就不厌其烦地带着他去。

爸爸时常把姐姐当成了他的姐姐,跟姐姐要糖吃、要滚铁环、要玻璃球,这些姐姐都满足他。

但爸爸时常还是向姐姐哭着要妈妈,也就是我的奶奶。姐姐就带着他去遛弯。直到他把这件事情忘掉。

爸爸患病的第二年夏天,突发心衰,进入了弥留状态,全家人守在床前,他的眼睛在人群里寻找着,最后只认识姐姐和我。

然后拉着姐姐的手,微弱地说:姐,东升!东升!

东升是我的名字,我们没有反应过来,他又说了一遍:姐,东升!

后来我妈帮他翻译,你爸是把你姐当成了他姐姐。这是托付自己的姐姐,要照顾好东升。

我姐哭着握着我爸的手说:爸,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东升的。这时,爸爸被握着的手,无力地放下了。

我们哭着给他穿好衣服,送他去太平间,我握着他冰冷的手,泪如雨下。

我告诉他,我从七岁那年就懂你,你是爱我的,你怕自己偏心,所以一直在偏心。

你是个最傻的爸爸,你是个最伟大的父亲。

爸爸一生只明确的爱过我两次,每一次都是生死离别,每一次都是刻骨铭心,每一次我都懂。

爸爸一生没有什么朋友,只有我们几个亲人,所以他走的时候没有那种形式上的追悼会,只是埋葬了他。

之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回忆爸爸的一点一滴,妈妈说,嫁给一个傻子很幸福,下辈子我要早一点嫁给他,给他生一堆像你们这样的儿女。

爸爸走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充满爱的家。这是很多人都没有能力完成的事业。

接母亲过来养老是我和老婆商量了很久的事情,看着正在做饭的老婆,我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和我老婆商量着这件事情了。我笑着对老婆说,老婆我爸都去世快一个月了,我们接我妈过劳养老好不好?老婆停止了继续切菜的动作,回头看着我说,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要接她过来养老了,她哪次能乖乖的过来?

我见老婆这次没有多大的情绪波动就继续的说,这次不一样了啊,以前是我父亲身体不好,我母亲害怕拖累我们。现在我父亲都去世了,我母亲肯定会肯过来的。我老婆没有说话,只是继续切着菜,我也没有在说什么,就叫孩子们去洗手吃饭了。隔天我还是带着我的孩子们来到了老家,要接我母亲去城里养老。

我母亲见到了他的孙子孙女很是高兴,就张罗着要给我们做好吃的。我说了我这次来的目的,母亲一听我要接她走,她就很不乐意了。她怎么也不肯跟着我走,直到我老婆给她打电话说让她过去住几天,然后就送她回来。现在我老婆已经在家里做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就等着我们带着我母亲回去了。

我对老婆这种举动还是很感动的,我母亲挂了我老婆的电话之后,就对我说,我答应我儿媳过去只住两天,住两天就回来。我笑着点头答应说,好,那我们就住两天。当吧我母亲的接到了家里的时候,我老婆果然做了一桌的好菜,在家等着我们。我们吃完饭后,我老婆就要带着我母亲去买衣服,我母亲怎么也不肯说,我知道你们孝顺,但是我又衣服穿,咱们不浪费这钱。

其实我母亲知道我们家这条件确实也不是很好,我和老婆每个月必须拿出一个人的工资还房贷,还有一个人的工资就要来供两个孩子读书,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我是不放心我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的,而且我母亲就只有我这么一个孩子。母亲来我家住了两天之后,我还是觉得不妥。

因为我和老婆白天都要上班,孩子们也要上学,我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没人说话不说,就连做饭都不会开火,这让我很是担心。我老婆则安慰我说,没事以后妈习惯了一些,我们就给她一把钥匙,让她自己下楼来玩,我们楼下不是有那么多老人在玩嘛?我点了点头也算是同意了老婆的说法,觉得母亲习惯了就好了。

这几天我母亲总是问我什么时候送她回去,我说就让她留下来养老,以后都不回去了。我母亲怎么也不肯,我就和我母亲吵了一架,我有些生气了,我好心好意的接她过来养老,她居然还骂我。我有些烦闷的走了出去,来到了楼下抽了一根烟,我看着正在跳舞的一个老大爷,我就问他说,你来城里是你自己想来的,还是你孩子非要接你来的?

那个老大爷说,是我自己想来的,其实话说回来,我也不是那么想来。要不是我们村里实在没人了,我也不会来啊,还是农村舒服。我点了点头继续问他说,要是一个老人非要接他母亲来城里养老,他母亲却又不肯怎么怎么办?那个老大爷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说,每个人的意愿都应该被尊重的,没有人不想享福,可能只是她不想拖累她的孩子们罢了。

这时我接到了我一个干哥哥的电话,这个哥哥比我大了七八岁,是我母亲的干儿子,就住在了我们老家的隔壁,他在电话那头说,弟啊,你把哦我干妈接到城里去了?我干妈那性格肯定是住不惯,你还是送回来吧,我帮你一起照顾着。我有些不开心的挂了他的电话,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就看着母亲在流眼泪。

她看着我父亲那张相片,轻声的哭着,我心疼得很,走过去抱住了她说,妈,我明天就送你回去。父亲去世后我就接母亲过来养老,我出去抽一支烟,就送母亲回老家!我母亲点点头,其实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怪我没有能力,现在还养活不我母亲,所以我们应该在应该努力的时候就努力,别到了要回报的年纪却发现自己很是无能为力,想到年轻时不务正业的我,我就更加自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