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顶针句?

男朋友 0 72

什么是顶针句?,第1张

什么是顶针句?
导读:顶针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第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 桃林枝枝挂满桃,桃花谢落已飘渺 渺渺晨雾风吹散,散落远方入仙

顶针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第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

桃林枝枝挂满桃,桃花谢落已飘渺

渺渺晨雾风吹散,散落远方入仙岛

岛中仙人唱神曲,曲终饮酒醉逍遥

遥望远方家何在在家亲人呼唤召

召来归子问寒暖,暖风入面心理笑

笑问此行何最美美在亲人爱已到

到达它方均为客,客在远方念家好

好梦已终应归心,心地真诚是法宝

宝物送给最亲人,人人称赞有忠孝

孝亲尊师为根本,本来就是为人道

道远任重归无期,期盼家乡最美娇

捡到顶针是否可以带回家,这取决于你的信仰和文化背景。在某些文化中,顶针被视为神圣的物品,不能随意带回家。而在其他文化中,顶针可能被认为是普通的物品,可以带回家使用或收藏。

因此,如果你对顶针的文化意义不太清楚,建议不要轻易将其带回家。如果实在需要使用或收藏顶针,最好先询问当地居民或专业人士关于顶针的使用和保存方式。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顶针是一种文学写作手法,但具体是什么呢?

解析:

顶真,又叫顶针、联珠、链式结构等。顶真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句句顶真,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小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连环是三次以上的顶真。如前面所举的“寿禄比南山”联,多达十次顶真。此联还有另一面目: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穴未打未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这副大连环联,在平仄、对仗、重复等方面,明显带有民间传说的原始性,所以传说中下联乃一老农所对。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顶针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辞》。)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这种方法,也用到影视剧及动漫的蒙太奇中,称为顶针蒙太奇。

扩展资料

其他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例如:这块石头长得好像月亮啊。

2、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从而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如:没有理想,人生就如同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同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同迷宫,没有方向。

3、反问

反问就是用疑问的语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一般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例如:你难道不觉得你做错了吗?

顶针诗其实是一种修辞手法,顶针诗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联珠诗”,主要意思就是说在一首诗歌里面,用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句诗词的开头,也使这首诗词能够看出来是上下递补,采取“顶针”的修辞手法能够在诗词中感受到诗人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了进去,用一种十分独特的形式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情,真是惟妙惟肖啊!

01、“顶针”的由来

在很早之前,“顶针”其实是一种编织的技艺,再后来才被应用到了文学当中,而且顶针诗的来历也是十分的厉害,在汉乐府的时候顶针诗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但在后来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的“诗仙”李白留下了他顶针诗的诗词。

02、《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他最有名的一首顶针诗就是:《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诗句为: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在这首诗歌里面,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白云”、“长随君”、“君”、“湘水”这些地方都是顶针的部分,从这儿也能够看出这种作诗的方式能够更加的体现出诗歌的形式美。

03、《忆秦娥萧声咽》

而且李白除了这首诗还有一首是《忆秦娥萧声咽》,这首诗词也是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诗词部分为:“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首诗歌的意境也是让人瞬间觉得开阔起来,那感觉也是十分的奇妙。

其实,顶针诗是一个奇妙的存在,它让人读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叹为观止,而且在诗词里我们能够深刻的感觉到诗歌里面富含的浓浓情感,也让人沉浸在其中出不来,除了李白的顶针诗其他的诗人也有,有时间的话可以搜索看看,毕竟诗歌真的是一种奇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