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的军需股是干嘛的啊?分到那工作清闲么?主要都负责什么啊?

男朋友 0 89

部队的军需股是干嘛的啊?分到那工作清闲么?主要都负责什么啊?,第1张

部队的军需股是干嘛的啊?分到那工作清闲么?主要都负责什么啊?
导读:主要负责后勤物资的储备,调配,军粮供给。基层连队的食堂也归军需部门管理。饮食装备包括饮食加工装备、饮食储运与补给装备、餐饮器材。饮食加工装备用于制作饮食,是实施饮食保障的基本物质条件,分为固定式和机动式、便携式饮食加工装备。固定式用于营房饮

主要负责后勤物资的储备,调配,军粮供给。基层连队的食堂也归军需部门管理。

饮食装备包括饮食加工装备、饮食储运与补给装备、餐饮器材。饮食加工装备用于制作饮食,是实施饮食保障的基本物质条件,分为固定式和机动式、便携式饮食加工装备。固定式用于营房饮食加工,机动式、便携式用于野战饮食加工。

饮食储运与补给装备主要用于食品贮存、运送和补给,如食品冷藏保温车、食品补给车等。餐饮器材用于军队人员餐饮,主要有餐饮器具及清洗、消毒器材、设备等。

扩展资料:

被装装备由被服、装具和保障装备组成。被服包括军队服装和睡具。军队服装主要分为礼服、常服、作战服和工作服四大类,每类服装又自成体系,分别由大衣、外衣、内衣、军帽、手套、标志符号等组成;睡具主要有棉被、褥垫、毛毯、蚊帐、睡袋等。

装具包括人装具、马装具、阵营装具等,是军队人员和马匹在作战、训练和值勤时使用的制式用具。人装具主要有雨衣、水壶、单兵携行具、救生衣、防弹头盔、防弹背心等。被装保障装备主要有被装号型数据采集装备、被装修补装备与洗涤装备等。

-军需装备

军需处长的读音:jūn xū chù zhǎng。军需处长是军事名词,指工作后勤保障,提供军用物资的人 。

一、造句

1、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

2、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长征途,他必须买进种种军需品和粮食等物,为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

3、然后巨额税金就会被投入国防预算,而军需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也会飙升。

4、吃过早饭,他正在我房中说到那个王夭妹被杀前的种种事情,忽然军需处有人来请他下去算饷,他十分快乐地跑下楼去。

5、对面楼上分军法处、军需处、军械处三部分,楼下有副官处和庶务处。

6、钱一送到,军需同副官点验数目不错后,当时就可取保放人。

7、这样一来,战线过长,军需收集和运输实非易事,而且孤军深入也过于危险,一个行差踏错这几年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8、向平等权利的进军需要各式各样的工作岗位,正如陆军在需要空降别动队员的同时还需要书记人员和厨师一样。

9、这种松散的组织和军需上的缺乏统一,看来不全是出于无意识的安排。

10、戚继光提出的募兵训练计划,得到谭纶的热烈赞赏和实际支持,源源供给戚继光的部队以足够的军需装备。

1861年底,太平军攻破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在城池攻破之际,取了一条白练,以身殉国。

王有龄在太平军重重围困杭州时,曾经派商人胡雪岩出城去购买军需物资。胡雪岩完成了任务,带着20船装得满满当当的军需物资赶回杭州时,王有龄已经兵败自杀。胡雪岩一下子失去了靠山。

怎么办呢?这时候,左宗棠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任职浙江巡抚,进入浙江督办军务。胡雪岩眼前一亮:为何不结识这位左宗棠大人呢?于是,胡雪岩就主动前去拜见左宗棠,将这20船军需物资全部送给他。

左宗棠率领楚军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浙江,相当于白手起家创建一块根据地,要钱无钱,要粮无粮。那时候,战乱频繁,农事荒废,在市场上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大米真是比金子还贵重。这20船军需物资中,光是大米就有20万石,无异于雪中送炭,让左宗棠大为感激。

最初,左宗棠还不想见胡雪岩,因为胡雪岩是王有龄的人,王有龄与曾国藩素有矛盾。现在,有了20船军需物资牵线搭桥,两人不但见了面,还聊得很投缘,一见如故。

左宗棠欣赏胡雪岩强大的办事能力,便想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做事。他奏报朝廷,请求调一批人到他的大营。在请调名单里,胡雪岩的大名排在第一位。左宗棠称胡雪岩"急公募义,勤干有为",很熟悉浙江的情况,请求将他调到楚军大营听候差遣。

朝廷自然照准。就这样,胡雪岩便成了楚军的后勤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

胡雪岩干得不亦说乎,他帮助楚军筹办、运送物资,开办粥厂,接济流民。战争过后,田野里到处都是尸骸。胡雪岩带队收殓了10万具遗弃的尸骸。可以说,胡雪岩帮了左宗棠的大忙。

从此,左宗棠和胡雪岩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政商合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宗棠率领楚军南征北战,胡雪岩都是他的经济支柱。有了这根经济支柱,左宗棠打起仗来就更有底气。

1873年,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奉命远征新疆。远征新疆说来简单做来难。左宗棠经过测算,8万西征军每年共需800多万两白银。而那时候,朝廷财政十分困难,主持朝政的洋务派大臣,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北洋水师的建设中,再无余粮供给远征新疆的左宗棠部队。要钱?没有。左宗棠深感绝望,感慨西征大业"将如海市蜃楼,转眼随风变灭矣"。

走投无路之际,左宗棠想到了胡雪岩,请他出面向外国银行借钱。胡雪岩义无反顾,为西征军的军费东奔西走,以江苏、浙江、广东的海关收入作担保,共借得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左宗棠的大难题。曾国藩、李鸿章都曾为粮草、军饷吃过大亏,只有左宗棠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出纰漏。左宗棠赞叹:"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有了钱,好办事。左宗棠率领西征军,经过两年奋战,成功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

那么,胡雪岩不遗余力地帮助左宗棠,又获得了什么回报呢?

一方面,胡雪岩借助左宗棠的庇护,从事贸易活动,在全国各地开设钱庄、当铺、生丝、药局等,赚得盆满钵满。他拥有的资金,最高达2000万两银子,几乎是清朝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另一方面,左宗棠又给了他金钱都买不到的回报。左宗棠在胡雪岩的支持下,成功收复新疆,完成了千古功业。左宗棠为胡雪岩请功,胡雪岩被朝廷授予布政使衔(从二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

参考资料:

《清史稿》《左宗棠传》《左宗棠全集》《胡雪岩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