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九月份,我们就要迎来开学。对于孩子初上大学,有很多家庭全副武装的送孩子,这个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有很多高校都表示,迎新系统非常完善,家长根本不需要做过多的担忧。但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当初刚上大学基本上也是全家出动。所以我自认为,我没有
九月份,我们就要迎来开学。对于孩子初上大学,有很多家庭全副武装的送孩子,这个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而且有很多高校都表示,迎新系统非常完善,家长根本不需要做过多的担忧。
但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当初刚上大学基本上也是全家出动。
所以我自认为,我没有资格要求其他家庭的父母不送孩子。
当然,全家出动,虽然没有必要,但确实能带来很多好处。
一、行李多很多孩子刚上大学,行李会特别多,一个人根本拿不了。
我当时开学的时候是拿了一个大包袱和两个行李箱。
一个女孩子是根本拿不动这么多东西,而且还要将这么多东西全部运往宿舍楼。
你住一楼二楼还好说吧,那三、四、五怎么办?有很多学校会配备电梯,但同样也有很多学校没有电梯。
再加上很多学生刚到那里,人生地不熟,有家人陪着会好很多。
二、父母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多高校,也配备了大多数的生活用品,可以让学生独自报道。
但说句实话,大部分家长都是非常不放心的。
父母的这份担忧,作为孩子就担待着吧。
三、“认门”当时我考大学的时候,我父母的唯一意愿,就是想看看学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他们那个年代,考大学非常奢侈,这样就造成了我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见过大学的门。
他们也想看看,我所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最起码,以后想来学校看看我,还知道路吧。
最后,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确实很重要。而让他们独自报道,其实也是在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如果家长能放心的下,就让孩子自己去。而是放心不下,那就去送送吧,毕竟有很多学生所上的学校和自己家离得挺远。
离大学新生入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各高校即将迎来首批“90后”大学生。不过,和他们的学长相比,个性独立、充满自信的“90后”与家长对上学相关事宜的分歧显得更多些——不少孩子期待着自己背着轻松的行囊,独自踏上报到之路,可他们的设想却往往“淹没”在家长们的关怀中。新生报到,家长究竟要不要“集体送学”?上学时行李箱中要装上哪些东西,入学初期又在哪些方面要尽快适应?针对市民拨打本报热线2205000所提的问题,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为大学新生和家长送上实用的“入学宝典”。 “孩子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我和他妈妈想送他去报到,可他却执意要自己去上学,还说我们送学影响了他‘独立’。”昨日,家住伍家岭的刘先生拨打了本报热线2205000倾诉了自己的困扰,并一再询问记者,孩子第一次上大学,家长到底该不该送?记者了解,随着新生入学时间的临近,与刘先生有同样困惑的市民不少,许多家长出于关心,自然希望和孩子一起见证新学校的方方面面,但他们的这一做法,却往往被崇尚独立的孩子视为“甜蜜的负担”。 新 生 我的独立要从上学第一天开始 “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可爸妈不仅要陪我去学校,还让奶奶、叔叔等一些亲戚一起去。”天心区的小张今年考取了南京一所高校,从收到通知书开始,全家在陪同报到问题上就产生了分歧。小张说,到大学就意味着要开始独立的人生了,到时候一大家子人去送,会给老师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一个月里,小张每天都与爸妈软磨硬泡,希望他们放弃“全家出动”的念头,但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 家住南门口的李同学今年以高分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李同学果断地向父亲表示将独自前去报到。他告诉记者,从小就是父母给包办一切,如今既然是在家门口读大学,自己就要趁机学着处理一些事情,否则总也长不大。同时他认为,考入外地院校的同学最好也不要让父母送,尤其是对于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庭,那样既费钱又费力。 记者采访发现,有一部分新生对于父母将陪同入学的做法感到为难,“父母相送太辛苦,而且自己已经长大,完全可以独立”。不过,也有新生表示,父母社会经验相对丰富,出于安全考虑愿意和他们同往。 家 长 送学完全出于关怀而非溺爱 “我想尽量送送孩子,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去学校报到时随身携带许多物品,还可能带着大额现金,不送实在不放心。”市民周君如是一位母亲,她认为送孩子很有必要。家住芙蓉区的王先生对是否送儿子入学则显得犹豫不决。其儿子今年考取了广州一所院校,离家并不算太远。王先生说,一方面,他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儿子小时候就曾一个人坐飞机外出,有一定的独立能力,独自去报到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可另一方面身为家长,他很想去看看孩子所读的院校是怎样的环境。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从未出过远门,也没有离开过父母,送孩子入学完全是出于一种关怀,而非溺爱,以后孩子还是要靠自己独立去生活。 专 家 孩子若有充分准备,家长不妨放手 孩子第一次上大学,家长到底要不要送?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唐海波。他表示,对于这个问题,孩子和家长都要报着互相理解的心态,家长要了解子女想自立的心情,子女则要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意。如果大学离家较近,且孩子自理能力很强,又对独自报到有充分准备的话,父母不妨放下心理负担,让孩子自己前行。如果家长经综合考虑后,仍认为陪孩子上学更妥当,子女也不要有逆反心理,毕竟家长送一次学并不会影响你的独立,反之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生活技巧,为以后独自上学打下基础。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进校后的许多事宜,家长不必过分插手或代劳,但可以做些提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自应付生活。(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刘洁)
9月初开学季,是很多大一新生奔向高等学府的日子。这批大一新生平均年龄在19岁左右,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住校。 新生报到这几天,送新生入学的家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近网上出了一则高校新生入学200多位家长留宿的新闻,很多网友对上大学家长该不该送各抒己见。有网友说都上大学了,又不是小孩子,还要家长送上学,现在的孩子真娇贵啊,还没断奶。有网友说让家长看看我的大学,看看我四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见见我的室友和老师。
当初我上大学是父母亲自送的,因为我的大学不在本市。一方面家长对出远门的我不放心,另一方面我的父母在我开学报到的当天跑前跑后费了不少的心。入学手续的办理全程有父亲打理,所有刚入宿舍的生活用品都是妈妈爸爸陪着自己去买的。爸爸妈妈把这些处理好以后陪着我在校园转了转。哪里是食堂,哪里是图书馆,哪里是教室。了解我的导员班主任和助教老师,我的室友都叫什么并给小伙伴买了水果和零食,关照我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上互帮互助。爸爸妈妈带我去找了附近的超市,小吃街以及银行。他们也是第一次来我的校园,但是他们的经验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平时可能用到的生活必需品,哪个超市离自己比较近,哪里的供货比较全,哪里的饭菜会比较适合地域习惯,银行在哪里,下次没有钱的时候你需要如何操作。初上大一,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方便日后与远方的家长随时联系,让他们知道我很好。
有的家长想要锻炼自己孩子的独立性,以后总要一个人面对社会,那么走进大学便是你走入社会的提前练习。有的家长如我父母,想着以后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见面,很多的舍不得,想着能够帮我更多便多做一些。总是语重心长的说:父母以后不再身边了,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你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吃饱饭,不要总吃零食,学校哪里哪里就是你们的超市,食堂里的饭菜不合口可以去XX街道的小吃街。看书的时候记得注意保护眼睛,你的医药箱里有感冒药,创可贴,消食片,维生素,不舒服的时候记得吃上会舒服点,如果严重记得吊盐水,在外面健康最重要。你的书包侧袋里面有针线包,你应该用得到。这些平时琐碎的婆婆妈妈,这些看似大包小裹的急救包,针线包在我的大学生活帮助我不少。如果是我自己,也许很多时候都是临时抱佛脚。因为爸妈,因为第一次离开家,内心的惶恐,新奇,期待惊喜,都被安放。因为入校的前夕,有父母一路前行。入校是我们的成人礼,挥别父母,独立已悄然开始。
生活在身边,去热爱,去享受 生活在身边ID:lifezaishenbian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