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挂艾草的寓意

妈妈 0 80

端午节挂艾草的寓意,第1张

端午节艾草的寓意
导读: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又到端午节插艾草了。吾乡自来就有在端午节往家口口插艾草的习俗。流传下来的说法是:这样能辟邪。能不能辟邪,真不知道,不过艾草很香,能驱蚊虫是真的。事实上,每年还不到端午节,临近端午,家家户户就不约而同地拿起了

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又到端午节插艾草了。

吾乡自来就有在端午节往家口口插艾草的习俗。

流传下来的说法是:这样能辟邪。

能不能辟邪,真不知道,不过艾草很香,能驱蚊虫是真的。

事实上,每年还不到端午节,临近端午,家家户户就不约而同地拿起了镰刀,割艾草、晒艾草,忙得不亦乐乎。

老人家还喜欢互相“攀比”:你这几把在哪里割的,长得这么好啊?

艾草是整株地被割下来,整整齐齐摊开,放在庭前晒干,留着备用。

晒干的艾叶怎么用?

老家人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可以交流:

1用来煮水泡脚、泡澡。

泡脚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泡的,用途是祛湿。

泡澡主要是在夏天,用途是防蚊虫,尤其是给皮嫩招虫的小孩子泡澡。

所以吾乡的傍晚,袅袅炊烟里阵阵艾草香,那是在煮大锅的艾叶水,用来泡澡用。

2用来泡水喝。

这个有点考验人,没喝过的人请谨慎尝试,因为艾叶水真的非常非常苦。

好在我们是从小喝到大,也就喝习惯了。

用途是治疗拉肚子,只要有人拉肚子了,马上就有老人家说:快,泡点艾叶子水喝。

另外,平时不拉肚子,也可以每天泡一杯喝喝,亲测感觉还可以,肚子里面挺暖和的。

之前这个时节都在城市里上班,很少回老家,回来也就端午节那一天两天的匆匆一瞥。

这次因为疫情影响,目前还在老家,正好看到了大家割、晒艾草的情景。

看着一丛丛晾晒的艾草,不知道怎么的,挺感慨的:

这些很平常的、自己长在野地、路边的艾草,也没有人刻意去种植和照料它们。

它们呢,也不管人们是拿它不当一回事,当野草,

还是人们拿它很当一回事(近年来,艾草大有被说得无病不治的神奇地步,不过艾草的功效如果能够被足够地开发、运用,用来帮助人们,也是一件好事。),

它们一样地年年生,年年长,风里雨里挺自在。

除了实用方面的用途,艾草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还有其象征意义上的用途。

诗经里讲: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

就是借家常的艾草来抒发思念的心情,思念如艾草一般绵绵不绝。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葛藤长一季,三个月;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蒿草在秋天会结果,三个秋天。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艾草年生年长,三年的说法是代表使用艾草,越陈年的越好,即“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

思念层层递进,递进到艾是陈年好,那么是不是说:年年岁岁、长情依旧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人?

艾草的香,其实很好闻,是一种很生活化的,过日子的馨香。

就如同生活里的一种人:

不管在不在身旁,她心里始终挂念着你,她的日常照顾和嘘寒问暖,你习以为常,就不觉得有什么可贵的。

当然也就不懂得珍惜,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太过于寻常,所以有没有她都无所谓。

即使经历了世事无常,经历了疫情之后的怆然神伤,你依然不知道她的好。

生命不能像资料一样存档,日子一天天过去,世事流云聚易散。

悠悠艾草香,也许将来有一天,如艾草的香弥漫的一个端午,或是五月里的哪一天,你才会突然发现:人生聚散有期,来日并不方长。

那个不曾被你珍惜的她,终究成了遗憾,而最遗憾的并不是失去,而是拥有时,你没有珍惜她。

导读:端午节习俗众多,能让人记住的习俗活动必定很是出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最让人不解的就是端午节挂艾草这项习俗了。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端午节挂艾草有什么寓意呢?以下是我对端午挂艾草的意义和讲究介绍,快点来看看吧。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古人认为,端午节一到,夏季炎热天气就到了,天气炎热,自然界的各种飞虫走兽开始兴盛,包括一些有毒的小动物,比如毒蛇、蟾蜍、蝎子、蜈蚣等也会活跃起来,正所谓“端午到,五毒出”。而艾草因为有独特的浓郁香气,被认为可以辟邪、祛毒,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因此人们纷纷在端午节悬挂艾草。

端午节挂艾草有什么寓意

1、祈求吉祥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一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2、驱鬼辟邪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3、招百福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蒲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悬挂艾草有什么讲究

一般来说,挖来的艾草,要用红绳绑着,不需要太多,绑个几株就可以了,但要注意要倒挂,即艾草头朝西挂着。

有人说,端午艾草有“两不挂”,是有说法的。其一是,当天被太阳照射过的艾草不挂。端午时值仲夏,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艾草也是如此。因此,人们相信,艾草要在端午节当天采摘最好。但要注意的是,端午采摘艾草,一定要在日出之前就弄好,否则等到日出之后,太阳光照射到艾草上,药效就没有那么浓烈了。因此,农村有条件的人,都是在端午节当天,一大早就去上山采摘艾草。

两不挂”另外一种“不挂”是矮小、植株不完整的艾草不挂,在人们看来,这种艾草可以说是“残次品”,功效比起植株完整、长势喜人的艾草差得远,因此这种也不挂。

其实,除了“两不挂”之外,我建议农村家里有孕妇或者婴儿的,最好也不要挂。因为艾草气味浓烈,不知道会不会对孕妇和婴儿有什么不利影响,因此最好不要挂。

至于说艾草要挂多久,最少端午节得挂一天,至于以后,如果觉得碍事就可以摘下来,否则一直挂到干透也可以。干透了的艾草,可千万别当垃圾扔了,用途还是不少的,可以用来泡热水洗脚对身体十分有益,也可以点燃干了的艾叶来熏香,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也能用来做艾灸。

在很多地方,端午节的艾草,除了用来挂在门口之外,人们还用它来做成香囊挂在身上。不管是门口挂艾,还是做成香囊,端午节的艾草,都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因此才能流传至今。

端午节过后,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期间,我们将全部包装饺子。龙舟赛将在很多地方举行。但也有一种古老的风俗将艾草挂在门槛上。这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人还会在房子前后种植艾草,追求吉祥的习惯。在端午节期间,台湾也有“中午对联”。像魅力一样,有些人在中午有下面的句子,门上挂着一把刀以削减千恶。民间的榕树的意义可以使身体强壮,插入更勇敢。石榴,大蒜和山丹也有当地习俗。山丹方除治疗病虫害外,还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石榴花是本季的花朵。它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石榴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

(2)驱魔

在端午节,Ai,榕和菖蒲通常用红纸绑在一起,然后插入或挂在门上。因为菖蒲是五个吉祥日中的第一个,象征着去除了邪恶的剑,刀片是剑形的,可以通过将它插入门上来避免。因此,慈善被称为“水之剑”,后来风俗延伸到“剑之剑”,它可以杀死成千上万的邪灵。在清朝,顾铁青在清代记录了一个“贾青路”的时期,因为一个鞭子和一个蒜头干起了桃枝,它们悬在床上。

(3)招百福

“手执艾旗招百福,一把挂在门上的蒲公英剑,”千恶“。在端午节,草和蒲公英挂在入口处,它像一个精神象征,它可以使用,避免伤害。它代表了一百个祝福,这是一种治疗。在门外健康的病草,是古代的药用植物,中国,艾灸,针灸。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昨天晚上和朋友吃饭,朋友讲:他正在装修房子,去建材市场买灯具。和另一个朋友一起去挑,在灯具店里发现有声控的楼梯灯,就问服务**,床头灯有声控的吗?**说:没有。别外一个朋友说,床头灯怎么能声控啊,吱吱歪歪的,很快就坏了。当时服务**直接笑喷了。---朋友讲完这个故事后,桌上的男士都笑了,而一位女士表情严肃,喝着水做沉思状。我们笑过后约一分钟,此女士直接笑喷了,水喷了一桌子。

端午节即将到来,市面上已经开始售卖各式各样的粽子。在我国,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端午食粽和扒龙舟这两大礼俗一直流传至今。除此之外,还有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等各地习俗。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端午节挂艾草,是为了驱病、防蚊、辟邪。端午节挂艾草与菖蒲是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且由来已久。“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端午节艾草一般挂在门上一个月即可取下。当艾草干枯、不再散发出香味的时候,就可以把艾草取下来;接着,把艾草燃烧来熏房间,一样会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

 挂艾叶、菖蒲一般是在端午节当天早餐时进行,但有些地方则是端午节前几天就开始挂。“挂艾草于门”这一说法早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端午节为何要挂艾草

1、艾草在端午节具有象征意义,将艾草挂在门上,预示一家人身体健康,起到祈福的作用。2、艾草具有一些挥发性物质,蚊虫对这种物质非常敏感,一般的蚊虫都不会主动招惹艾叶,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端午节挂艾草的由来

端午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据说来源于这样一个传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黄巢以为这个妇女不仁,抽刀欲斩,经询问,方知原来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

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认为她是天下少有的义妇,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菖蒲,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严令将士:“进军途中,如遇门挂艾蒲者,须加保护。”妇人听了,半信半疑,但她回到城里后,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攻打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菖蒲。黄巢果然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从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端午节挂艾草挂几根

艾草的悬挂以一把6-8根为宜,数量太多了并不一定就好,首先是美观度不够,其次是味道过于浓烈,可能有些人会过敏。而且需要注意,艾草挂上去以后,一般就不要取下来,直到它自然掉下来为止,这表示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