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光州地区,今河南省潢川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除箭河,郭家河等地外)一带有正月十五到自家坟地给逝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每到这一天,不管离家有多远,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家,就是为了在亲人坟前送上一盏灯,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恩。当地有“正月十五
光州地区,今河南省潢川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除箭河,郭家河等地外)一带有正月十五到自家坟地给逝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每到这一天,不管离家有多远,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家,就是为了在亲人坟前送上一盏灯,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恩。当地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就是过年可以不回,但正月十五必须回,可见送灯的隆重。
灯节送灯是光州地区独有的汉族民间习俗,每年的这一天,家家都带着孩子在天黑前赶往亲人的坟墓前,先将坟前后的杂草、树枝清除,插上三至四支竹签,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接着烧纸,放鞭炮和礼花。而留在家中的,大多是不便行走的老人和很小的小孩,以及照顾老人、小孩的妇女。
据光州当地传说,元朝末年,朱元璋的母亲乞讨到光州光山,又病又饿,就病死在路旁,被当地百姓给埋在光山天赐城一带。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便派人到光山祭奠母亲,可是山上有很多坟茔,派来的人一时不能确定哪座坟茔才是皇上母亲的,就回报朱元璋。朱元璋感念光山人对自己母亲的慈善,就让人把整座山上的坟墓前都点上蜡烛。一时间,山上山下灯火通明,煞是壮观。后来,光州民众也学朱元璋的做法,每年灯节这一天,都到亲人坟墓前送灯,一直延续到今天。 带着孩子上山给亲人送灯,对孩子进行孝敬尊长的教育,培养孩子的亲情,这都是好的教育方式。有些人富裕了,生活好了,灯节送灯也变得奢侈浪费起来,蜡烛愈来愈大,鞭炮愈来愈多,蜡烛能有碗口粗,鞭炮能放数千上万元的,更有甚者,还把电线牵到山上,在坟茔前点上彩灯,通宵不熄。
送灯可以上香烧纸,送灯烧纸并没有准确的说法,具体看地方习俗。
正月十五虽说不是法定假日,但很多地区对此节日的看重仅此于春节,因而每每正月十五来临之前都有诸多的讲究,送灯就是其中的一个。其实送灯的习俗在祖国各地都有,但是根据地区的不同,一些讲究也不同。像在我们北方,在给亲人坟墓上送灯时,路上或墓地见到熟人一般很少说话,多数都是点头示意或挥挥手。
十五送灯是一直以来都有的习俗,每年元宵节的晚上人们都要去给祖上送灯,一是为了追忆先辈,二来也是为了在这个团圆的日子给先辈们送去温暖与关怀。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有什么讲究
对于正月十五上坟送灯的讲究由于各地区不一样,大家以当地的为主。正月十五上坟送灯是很多地区都有的风俗习惯。即使现在大家提倡无神论,但这种习俗并没有改变,因为它也是一种纪念方式,一种美好的期盼,一种美好的寓意。
据了解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傍晚时分,即在日落星出之前,家家开始送灯。送灯的顺序是先送到祖宗板、天地板、灶里板上;然后送到仓房、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再送到大路旁、大路口。这些地方都送过后,由每家的长房长子用筐挎着面灯,到祖坟上去给祖先送灯。在祖先坟前必须送“金灯”和“银灯”。
把祖坟前的“金灯”、“银灯”点燃后,再用油拌过的谷糠将祖坟围成方形,西南角留缺口,称为门,在门口放一盏铁灯。在上风头将油拌谷糠点燃,俗称“火龙灯”。同时,把“铁灯”点燃,边点灯边念祝词,念完之后,送灯人悄悄归去。送灯仪式才算做完。
送灯时,见到熟人彼此间也不能打招呼说话。点灯时,不能借用别人的火柴,否则自己家就见不到光明;给祖坟送灯时,不能送白蜡烛,当地人称“大白杆”,说若送“大白杆”,这家下辈子男人要打光棍。
正月十六晚上是最后点面灯的一晚上。有的地方还有烤火的风俗。烤火是用的不是柴火,而是破鞋的底子,农村穿的鞋是千层底,很耐着。这一天是最后点面灯的一天,把面灯放到着的红彤彤的鞋底上烤。面灯的香气和鞋底的臭味弥漫在空气里,有一股别样的味道。习俗是烤七家火,孩子们往往也把一个面灯在七家火上烤过之后再吃。
送灯又称送花灯,中国传统民俗。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女儿出嫁后,逢第一个灯节时,大都在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母家要送各式花灯给女儿女婿,一般送大宫灯一对,如果女儿已怀孕,还要送小灯笼两对,并配上点到落灯时的蜡烛。
送宫灯是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幸福美满;送小灯笼是祝愿女儿孕期平安。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冬天,母家怕女儿在婆家受冻,有送炭基、火盆、火炉等御寒用具给女儿、女婿的风俗。
参考资料:
一个人送一个。
今天是元宵节,也是上元节,也是花灯节。家家门前都要挂灯,有的地方还有猜灯谜的活动。
古时候,元宵节很热闹,男男女女都会去逛灯会,猜灯谜,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当然在很多地方也有往墓地送灯的习俗,要在一个坟前点亮一盏灯。给世的人过节。烧纸钱。
给已故的亲人送灯是在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