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和“马大哈”,相声前辈和赵本山带来的固定短语还有什么?

老公 0 129

“薅羊毛”和“马大哈”,相声前辈和赵本山带来的固定短语还有什么?,第1张

“薅羊毛”和“马大哈”,相声前辈和赵本山带来的固定短语还有什么?
导读:网络上有个词挺火,“薅羊毛”,指的是那些利用店家失误或漏洞攫取利益的行为,操作这种行为的人被叫做“羊毛党”。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用“薅羊毛”这个固定短语来表示这种行为的话,那用什么词语可以替代它呢?还有一个问题,‘薅羊毛’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网络上有个词挺火,“薅羊毛”,指的是那些利用店家失误或漏洞攫取利益的行为,操作这种行为的人被叫做“羊毛党”。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用“薅羊毛”这个固定短语来表示这种行为的话,那用什么词语可以替代它呢?

还有一个问题,‘薅羊毛’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708090后估计都会会心一笑,可能只有少数年轻人不太知道它的起源,这就是笔者今天要聊的,那些来自于相声和小品,尤其是赵本山小品带来的固定短语。

所谓固定短语,是指比“流行语”更深入一层的语言,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使用这个固定短语时不会考虑它是怎么来的,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就行了。

比如,我们管足球比赛里球员和对方门将一对一叫单刀赴会,简称单刀。这就是固定短语而不是流行语,试想一下,如果不叫单刀就叫一对一,是不是少了很多趣味和战斗的意味,这就是固定短语的语言魅力所在。

一、 靴子落地

先说这个是因为这个词影响比较大。这是股市里常见的固定短语。如果在利空消息刚出来还没有得到证实或者执行时,一些专家会说等“靴子落地再看‘’。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利空消息传来,如果还有一个没落实,那就叫“还有一只靴子”或者“等待另一只靴子”。

这个固定短语出处是苏文茂的相声小段《扔靴子》,这个段子是他从听来的一个外国故事改编成相声小段的,没想到流传太广,“靴子落地”成了股市专用名词。

二、关公战秦琼

关公战秦琼一般用来形容牛头不对马嘴或者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事情。这大概是相声行业对社会贡献比较早的一个固定短语了(应该晚于马大哈)

这个固定短语其出处是侯宝林的相声《关公战秦琼》,但其原始作者是“张傻子”张杰尧,和这段相声类似创意的还有《张飞打严嵩》《罗成戏貂蝉》。张杰尧将《关公战秦琼》这段相声传给侯宝林以后,侯宝林进行了一些修改,比如将张宗昌换成了韩复榘(冤枉老韩了),然后通过广播电台一炮打响,这个固定短语就诞生了。

三、马大哈

这个固定短语一般指的是办事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无所谓的人。

“马大哈”的出处是马三立在五十年代表演的相声《买猴》,其作者是著名相声作家何迟。在当年《买猴》曾风靡一时,刘宝瑞等人也曾经说过,后来该相声曾一度被拿下,但“马大哈”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流传了下来。

事实上相声行业不仅从相声作品中贡献了这些固定短语,同时从相声春典里也有很多词语成为社会上通用的固定短语。比如“大腕”出自春典“大蔓儿”,还有形容明星走红的“火了”,还有现在流行的相声商演,就相当于以前的“走穴”,性质上和形式上都差不多。

相声行业贡献了这么多固定短语,后起之秀的小品行业也不遑多让,随着赵本山的崛起,他在小品表演中的很多台词也变成了固定短语。

四、 忽悠

“忽悠”原来的意思和晃荡差不多,指的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有时候还可以特指心态,应该属于形容词。而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被用在“欺骗”上,成了动词。

“忽悠”的走红则是拜赵本山所赐,他在2001年春晚小品《卖拐》和下一年春晚的《卖车》里把“忽悠”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此“忽悠”这个词就变了身份。

在东北这边(其他地方笔者不太了解),“忽悠”的变种还有“忽悠,接着忽悠”(语出范厨师),继续的变种还有“嘚瑟,接着嘚瑟”这样的句式,形容一种冷嘲热讽的意思。

小品《卖拐》中还有一个北方常用的固定短语“要啥自行车啊”,使用语境是告诉对方别贪婪或别妄想得到什么东西或达成什么不该有的愿望。

此外,“走两步,没病走两步”中的“走两步”也算是一个流传一时的流行语。

五、 薅羊毛

前文提到,“薅羊毛”现在被用来特指专门趁人之危占小便宜的行为,说实在的,如果不用“薅羊毛”这个词,笔者还没想到什么比较好的替代词。有人曾说可以用“割韭菜”,但“割韭菜”一般形容的是B2C,而“薅羊毛”则像是C2B和C2C的模式

“薅羊毛”出处是1999年春晚上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原话是“你薅羊毛别可一个羊薅,把羊薅得跟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从此“薅羊毛”一词不胫而走成为一个流行语,继而在近些年成为了一个固定短语。

该小品中还有一个常用语境,那就是“大城市铁岭”,语出“去去比较大的城市,去趟铁岭,度度蜜月”,现在“大城市铁岭”已经成了铁岭市的名片和宣传语。

至于另外一个“秋天的菠菜”,虽然知名度也高,但在生活中并不常用,因此没有成为固定短语。

而在《昨天今天明天》的续集小品《说事儿》中,宋丹丹的一个句式“那是相当的……”也成为一个固定句式,表示一种戏谑式的夸张。

六、 马甲

“马甲”原来当然指的是穿的马甲,不过在网络世界里,“马甲”还可以用来形容“小号”之类的伪装性ID,比如前一段时间曝出的刘慈欣出名前曾在论坛里开小号怼给他的书差评的网友,这个小号就可以叫做刘慈欣的“马甲”。

“马甲”一词出自赵本山2000年春晚上的小品《钟点工》,原话是“你以为你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和“你穿上马甲我照样认识你!”

在该小品中,还有两个走红的短语,一个是“伤自尊”了,表示一种自嘲,如果需要加大效果还可以换成“太伤自尊了”。

还有一个短语在东北经常用,不知道其他地方用不用,那就是“唠十块钱的”,日常使用表示闲聊一会儿不会占用太长时间。

七、 不差钱

“不差钱”的意思比较直白,就是不缺钱,有的是钱,一般用在请客或送礼物之类的场合,表示区区一点小钱对自己是九牛一毛的意思。不过在一般使用语境中,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暗示心虚或打肿脸充胖子的状态。

“不差钱”就是出自赵本山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在该小品中,赵本山的“不差钱”在小品中就是心虚的意思,也许这也影响了这个固定短语后来的使用语境。

在该小品中还有一个被人们经常使用的流行语,基本上也算固定短语了,那就是“这个可以有”,表示一种强调,自己正需要的意思。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候可以只用这一句,有时候对方还可以接“这个真没有”,那就是对方强调不管你需不需要我也没有。

除了以上这些固定短语以外,赵本山在2003年春晚上和高秀敏范伟合作的小品《心病》中也是金句频出。比如“我滴心啊,拔凉拔凉的啊”和“我滴妈呀,还有意外收获!”。

而在赵本山和宋丹丹、牛群合作的小品《策划》中,宋丹丹一句“太有才了”在当年成为流行语,不过熟悉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的观众都知道,这话最早还是剧中顺子的口头禅“那是相当的有才”。当年爱管闲事的董路还就此事专门去采访了顺子的扮演者王玉宁。

顺子的回答是,这些口头语都是来自于东北民间日常说话,不是剧本里写好的,也不是谁刻意加的,就是表演时顺口秃噜出来的水词,属于外插花。只不过通过赵本山和宋丹丹以及春晚的影响力在全国观众那里推广开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然后生活又将艺术扩大化并在生活中固定下来,于是我们就听到了这些来自于小品和相声里的固定短语和流行语。

甚至有的人为此还改了名字,比如蓬蓬头赵英俊,你知道他的名字从哪儿来的吗?

你还记得哪些从相声小品里来的固定短语?

关于马的俗语

马后炮

一马当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牛襟裾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角乌头 马毛猬磔 马前泼水 马首欲东 马瘦毛长 马咽车阗 马空冀北 一马平川 驷马高车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驽马恋栈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汗马功劳 把马轻裘 驽马铅刀 鞍马劳顿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戎马倥偬 万马齐喑 铁马金戈 匹马只轮 盘马弯弓 率马以骥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蛛丝马迹 车水马龙 牛头马面 墙头马上 鞍前马后 人困马乏 车辙马迹 兵荒马乱 牛高马大 心猿意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盲人瞎马 招兵买马 悬崖勒马 塞翁失马 香车宝马 伯乐相马 千军万马 厉兵秣马 非驴非马 单枪匹马 森牛流马 声色犬马 乌焉成马 脱缰之马 毁车杀马 呼牛作马 骑马找马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关于马的歇后语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

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马儿伸腿——出题。

马过竹桥——难拐弯。 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马上耍杂技——艺高。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 辕马拉套——不受重用。

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 瘸脚驴跟马跑——赶不上。

小娃骑木马——愿上不愿下。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1、耳机

男生对电子产品比较看重,因为他们更加注重音质上的提升。大多数男生都耳机都很了解,可能因为他们对电脑以及游戏比较着迷。但是耳机也都是比较贵重的东西,想送的话,最好是送一个质量高一点的。我打包票,他们绝大多数男生都会喜欢这个礼物。

2、男士钱包

钱包绝对是送男友礼物的热门之选,手机支付再发达,也替代不了钱包给男人带来的便利。而且送钱包给男友就是希望他多多赚钱,多多存钱。想必你也不喜欢男友平时花钱大手大脚,那送一个钱包就很合适了。

3、打火机

对于抽烟的男士有个做工精美的打火机还是比较实用的,比如口碑很好的Zippo,但对于马大哈类型的男友也容易丢,所以集美还是劝男友戒烟吧,毕竟对身体不好。

4、领带或皮带

很多男士在穿正装的时候都需要领带或皮带,不过也有很多男士不穿正装,具体还是要看男友工作内容来决定。

5、围巾

如果这个时候天气比较冷,可以考虑送个他一条围巾,这样在寒冷的冬日可以给他增加一抹温暖的颜色,同时也能很好的表现出你对他的关心,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