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天,你们那里有哪些习俗呢?

老师 0 93

冬至这天,你们那里有哪些习俗呢?,第1张

冬至这天,你们那里有哪些习俗呢?
导读: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在冬至日有很多丰富的习俗活动,如祭祀、敬献鞋袜、占候、数九、颁历、吃汤圆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在冬至日有很多丰富的习俗活动,如祭祀、敬献鞋袜、占候、数九、颁历、吃汤圆或者水饺、吃烧腊与姜饭、吃番薯汤果、酿米酒、喝羊肉汤等等。

1祭祀

《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官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其实,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都是与祭祀有关的,冬至也不例外。冬至在周朝是正月,自然少不了各种祭祀,根据《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可见冬至这一日祭祀范围十分广,天、神、人、鬼都需要照顾到。

2敬献袜履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履。三国时魏国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言:“亚岁迎祥,履长纳庆。”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后唐《中华古今注》称:“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便相沿成习。旧俗中无论南北,流行这一风俗,寓意“阳生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3占候、颁历、数九

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对万事万物的起点都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等俗语。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从太阳运行的轨迹来说,其实也是一年的起点,自然容易被人们作为预知人事、年成的特殊时间。所以在冬至的民俗里,对未来年景、收成的占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3吃汤圆/水饺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汤圆”是冬至必备食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4吃烧腊与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了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冬至日,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御寒进补,适合时令,是应节美食。姜饭,顾名思义,要有姜,而这姜不简单,是由七种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姜组成,因此也被人们称为“七色姜”。一碗小小的姜饭,人们吃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家团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吃番薯汤果

在浙江宁波一带,有在冬至这一天吃番薯汤果的食俗。番薯中的“番”字与翻身、翻篇中的“番”同音,取过去一年中的霉运都“翻”了过去的寓意,期盼新的一年能万事顺遂、健健康康。其实汤果外形与汤圆相似,但个头比较小且没有馅,也常被称为圆子,与汤圆一样有团圆、圆满的寓意。

6酿米酒

   在这冬至日,喝碗香醇可口的冬酿酒,才算是应景。品时间与自然的芬芳,期未来的美好与幸福,这冬至节的独特打开方式,谁说不雅致呢?丹桂飘香的季节,将枝头的桂花慢慢采下,筛除杂质,自然风干后,加白糖制成桂花蜜,再与糯米经发酵后的糯米酒,混合密封陈酿。待到冬至这一天打开,清幽的桂花香环绕室内,酒香沁人心脾。

7喝羊肉汤

其实冬至吃羊肉是从四川一带发起的,在冬至这一天,四川地区都习惯祭祖,而祭祖的事物中就有羊肉,另外冬至是属于大年,所以这一天小辈要给长辈,学生要给老师拜冬至送祝福,而准备的礼物中就有羊肉。再加上冬季的羊肉味道肥美,而且羊肉属于热性,有滋补的作用,所以从古至今就有冬至吃羊肉汤的习惯,而且现在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在冬至节气,大家会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庆祝冬至节的到来。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节气,人们视这天为新旧的交换,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能量。在这穷冬时节,虽然万物因此而瑟瑟,但梅花已然初开,柳树孕育春意,人们所感受到的讯息却是春天已在路上。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有很多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