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日本的教育,真的是涵盖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侧重于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以及遵守社会秩序和遵守社会规则,礼仪上面的教育等等。下面我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妈妈的10个育儿方法吧! 1、“必须对见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
日本的教育,真的是涵盖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侧重于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以及遵守社会秩序和遵守社会规则,礼仪上面的教育等等。下面我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妈妈的10个育儿方法吧!
1、“必须对见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一定要当场道歉。”这是最基本的礼貌,日本的妈妈们从小就教,特别是“谢谢”文化。因为懂得感恩,以后会收获更多。
对于并不习惯说“谢谢”的小孩,家长也会稍加提醒。比如,在帮他切完水果递给他的时候问他一句“你是不是应该和我说句什么话?”小孩自然而然就会将“说谢谢”当成一种习惯。
2、公共场合,特别是在图书馆。即使只是正常的讲话声音在安静时都显得异常刺耳,会打扰到别人。在安静的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也正体现了家教不够。
日本妈妈教育孩子的是:在公共场合(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以外),说话音量都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
3、交流能够促进亲子间的感情,同时也能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日本妈妈告诉孩子们: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爸爸。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
4、有时候,中国的妈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反应会很大,会动手打他,当次数多了,孩子会通过撒谎来遮掩自己的错误,从而从小可能就养成了不诚实的习惯。
而日本妈妈都会教育孩子:一次撒谎可以原谅,但不要任意撒谎骗人,否则你会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让你后悔一生。
5、“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用工具和牙,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妈妈则希望你能打赢。”日本的'妈妈们都会教育孩子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要懂得保护自己。
6、掉在地上的硬币可以拣起来拿回家积攒起来,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别人不会在乎那几个硬币。
而钱包内的物品绝对不能私自动用,有些即使不是贵重的物品,对失主来说也很重要,比如各类证件。
7、别人真诚款待你吃东西,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可以说“我吃饱了”,但是绝对不能说“很难吃”。
餐桌上的文明,即使不好吃也不要表现出来,可以少吃或者不吃并礼貌地答谢主人的盛情:已经吃过了,吃饱了。
8、在《悯农》中,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典故。日本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给孩子们灌输任何食物和东西都是有生命的观念,在孩子盛饭的时候都会建议要多少盛多少,避免浪费。
9、必要时遵从集体和权威的意见,但是内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要倾听并参考别人给出的建议,如果这个建议比自己的想法更妥当,那么就不应当再执着于错误。
另外,即便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取,那么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想法。因为,这并不代表这个想法就是完全错误的。
10、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用不着和别人比较。
攀比、拼爹的现象在日本也是十分常见,日本妈妈们都会教导孩子不应以自己的缺乏而自卑,同时也不应持有过高的优越感。
因为日本女人的传统观念里“孩子的父母才是完全责任者”。日本的年轻母亲通常会辞掉工作,带着孩子回家。日本的保育所理论上可以帮助年轻母亲照顾他们的孩子,直到孩子们6岁。然而,托儿所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也不总是有可能被接纳。送孩子去托儿所需要某些条件。
目前,日本托儿所对有幼儿的家庭采用分级制度。一般来说,父母有残疾、经济条件差、无人照顾子女的家庭得分较高,将被优先考虑。然而,事实上,由于入托的儿童人数有限,由于祖父母帮助照顾孙子孙女的情况在日本社会并不常见,大多数不成功家庭的母亲只能等到孩子上小学后才能重返工作岗位。
日本幼儿园比托儿所少得多。让每个孩子三岁就上幼儿园显然是不现实的。日本的幼儿园很早就放学了,通常在下午2点结束,但是幼儿园最迟可以在下午6点结束,像中小学一样,也有暑假和寒假以及春假。即使孩子被送到幼儿园,实际上还是需要一个人来照顾它。因此,孩子的父母中至少有一方不能全职工作。此外,由于大量的国家补贴,托儿所的学费非常便宜。
但是幼儿园不同。不管家庭收入如何,统一学费。一般来说,每月三万到六万日元,第一学期还需要入场费。日本幼儿园对孩子的父母也有很高的要求,经常要求他们高度合作。例如,为孩子准备午餐,为孩子做服装。显然,送孩子去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显然更适合有全职家庭主妇的富裕家庭。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来抚养和教育。
一个叫做秀子的日本妈妈有两个非常优秀的女儿,而孩子的优秀,是由于妈妈的7条"毒"门育儿秘笈造就的,大家都来学习学习吧!
1两个孩子,只买一个冰激凌
秀子常常给两个孩子买一个冰激凌,对于这一个冰激凌谁拿着,谁先吃第一口,谁的那一口咬得大了,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是常有的事情。秀子通常不作声,只管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争,只有当其中一个表现得不象话的时候才出手。在外面餐厅吃饭的时候通常也只点一个儿童套餐,里面的内容无论是汉堡牛排还是布丁当然都只有一个,最后领到的玩具也只有一个。
可能很多人看不惯,觉得秀子很小气,干嘛要让孩子们争呢,总让他们高高兴兴的不好吗。冰激凌当然买得起两个,双份儿童套餐也不在话下,这个世界物质越来越充裕,问题是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预备好了双份吗?
当人人渴求独一无二的东西摆在面前,他们该怎么办?躺在地上打滚能够解决问题吗?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幼儿园、学校里,孩子们都会被尊重,被给予平等的一份,分享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秀子只好刻意创造出艰苦的环境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忍让以及自己解决的方法。
2 容许孩子们打架
除了争吃的、玩具和顺序,孩子们还为各种各样的东西争执,甚至包括妈妈。比如今天谁睡在妈妈左边,谁睡在右边,其实左边和右边不都一样吗?这也要争。有时商议不成就转成动手,有时打到两个人一起大哭也不停手。秀子通常不去拦架,也不讲姐姐就一定要让着妹妹。
在家里可以通过父母的干预人为地制造出平等的环境,而学校和社会里没有绝对的公平。从幼儿时期就让孩子摸索出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在小社会中的位置,我们必须遵从社会的规则,甚至承认一些潜规则。若不服气,就要自己努力去超越现在这个位置。
3孩子可以不吃饭,但专注不能被打搅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要收拾得整齐干净,唯独书可以散乱。孩子们的书通常就放在随手就能够到的地方,有时候甚至就是散乱着,好像谁刚刚丢下书去洗手间了一样。孩子们碰到有兴趣的东西就会自己拿去看。这个时候如果到了该吃饭的时间,秀子绝对不会喊一嗓子“吃饭了”,把全神贯注的进入到书中世界的孩子们打断。
饿一顿身体不会出问题,但是如果经常这样被打断,幼儿时代宝贵集中力的养成就永远不会再来了。还有在孩子聚精会神的看书的时候,不要极有爱心的问一句:宝贝你在看什么呢?你的爱心成了孩子集中力的杀手,将来你还好意思说,这个孩子就是坐不住,根本看不进书。
4让孩子把狗当家庭成员
秀子家有一只狗、两条金、两只蚂蚱和十只蝌蚪。养动物不是拿来给孩子玩的,也不光是用来观察,而是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的。6岁的小亚负责给狗和蚂蚱喂食并清理笼子,此外还有带狗散步(包括把狗屎抓回来),4岁的小桃则负责喂金鱼。
两个孩子一生下来从医院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他们去给狗看,告诉它这是咱们家的新成员,一定要和睦相处哦。两个孩子在家里闹疯了,狗就会冲他们汪汪叫,警告他们安静一点。小亚和小桃就会互相叮嘱:狗狗生气了,咱们小点声音吧。
5让孩子从小分担家务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就不可能帮助别人。幼儿很小就会萌生帮助别人的心,大人一定要重视这种心情,不能只认为是“帮倒忙”。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看来,自己尽了全力帮助了周围的人,是一件很有成就和树立信心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身心的发育,引导他将来顺利的进入社会。
6 让孩子懂得感谢和道歉
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日本的礼节繁琐而造作,而实际上被这样对待过的人几乎没有人表示反感。对父母和周围的人提供的关心、劳动的漠视,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好的前程。不会道歉的孩子通常和父母一样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到别人身上,可以想像这样的孩子将来会在社会上碰多少次壁。感谢和道歉只在心里是不够的,鼓励他们一定要用语言、文字或者行动表达出来。
7鼓励孩子冒险和尝试
一般说来喜欢冒险尝试的孩子的智商都比较高,即使被禁止也会背着父母做他想做的事情,尝试和挑战能够带来更大的发展。过度严厉的指责会扼杀掉孩子宝贵的天性和潜能。虽然明知有一定的危险,孩子想做什么,只要是合理的范围内,还是要鼓励他去尝试。虽然要面临一些风险,父母要学会适当压抑自己的担心,以平静甚至期待的心态去面对待孩子的冒险。孩子受点伤不可怕,怕的是他学不会怎样面对伤害、困难和挑战。
秀子知道什么是幸福,但是决不会把所有的幸福都送给他们品尝。秀子期待的是比自己更坚强更勇敢的孩子,并期待他们能够品尝自己找到的幸福的滋味。
总结:
日本老人为何不需要帮子女带孩子
日本老人为何不需要帮子女带孩子,孩子的发展问题,是亲人们所关心的,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是很重要的,在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家长们和孩子都不能忽视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为大家分享日本老人为何不需要帮子女带孩子。
日本老人为何不需要帮子女带孩子1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是宝爸宝妈工作挣钱,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这种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然而在日本却是完全相反的,婆婆们追求自由独立,追求自己的所爱,但坚决不会帮儿女带孩子,大家是不是非常不解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小美从小就特别喜欢看日本动漫,再一次参观展览会上她与她现在的老公——亜郎(一个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相识了,之后俩人相爱了,后来圆满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之后还怀上了俩人的小宝宝,小日子过的相当幸福。
不久前小美回国,空闲的时候跟我聊天,跟我说她的日本婆婆没帮她照看孩子,此时我便替小美打抱不平,这婆婆怎么能这样,难道她不喜欢自己的孙子吗?
这时小美却打断了我的话,她说:“其实我觉得这样还挺好的”。在小美的眼神中我还看出了她对自己婆婆的骄傲!
接着小美给我分析,第一可以避免在育儿方面与婆婆发生正面冲突,毕竟隔代如隔山,更何况这个婆婆是日本人,跟我们中国人的育儿与生活方式差别求更大了!
她还告诉我:“在日本,基本上我们都是跟婆婆分开住的,结婚后我跟老公就有了独立的家庭,即便后来我们有了宝宝,公婆也不会过多的参与,这样我们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他们二老偶尔来到我们家,我们都会对他们特别热情,也特别想念。
当然,当我实在有事分不出身来照顾宝宝时,婆婆还是乐意过来帮忙的。”听到这里,日本婆婆处理婆媳关系的方式让我非常敬佩!
之后,她还说很敬仰婆婆的另外一方面,因为婆婆对她说过:“在日本,女人从嫁进来的那天起就完全没有了喜欢与不喜欢这一说,一生都为这个家操劳,一要照顾家里的所有人。现在孩子成家了,我也终于可以解脱出来做自己早就想做的事情了,我要去学习一种乐器,那可是我喜欢了一辈子的乐器呢!”
小美说:“冲着婆婆的追求,我是很支持她的,所以,我并不怨她没有帮我带孩子!”
我们暂且抛下中国对日本的态度不说,,我认为有些地方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在中国,妈妈和婆婆恨不得天天追着孩子的屁股跑,“养儿防老”的思想已然在他们心中扎根,殊不知,他们最好的归属是自己!
日本老人为何不需要帮子女带孩子2
如今在中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人带孩子的情景都随处可见,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小区里,几个老人在一起边拉家常边看孩子。上下学时老人拎着孩子的书包负责接送。看到这些情景,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奇怪。然而在日本就恰恰相反,老人不给看孩子才是普遍现象。年轻的日本妈妈背着一个,推着一个,再拉着一个出门一点都不新鲜。即使是妈妈工作,孩子上保育所,妈妈两头忙也轻易不会请老人帮忙,也没有人感觉老人不像样。
日本人重视自立,不依靠别人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是人们普遍的观念。在日本,如果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或是一方确实离不开帮助,老人和年轻夫妇一般分居,即使住在同一幢房子里,楼层、厕所、厨房、电话甚至进出的大门都是各用各的,以免距离过近引起摩擦。当年轻夫妇有了孩子以后,照顾孩子理所当然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老人的工作只是在年轻妈妈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帮一下忙,偶尔替她看一次孩子让她休息或者出去放松一下,老人绝对不是育儿的主力。那么在年轻妈妈奋斗的时候,日本的老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首先来说老人的爱好。他们和现在的年轻妈妈一样经历了很辛苦的育儿过程,还可能是以前大家族同居时代的儿媳妇,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现在终于可以轻松了,就放心地去做自己以前一直想做但没能做的事情,比如旅游。他们通常结伴去旅游,和自己的老伴或者和朋友一起出行,朋友既可能是老友,也可能是有类似爱好的新伙伴。说得通俗一些,放松了有了自由的日本老人就像是上了年纪的有钱的聪明大学生。他们懂得事前详细计划,有经济实力进行消费,住好旅馆,品美食,最后还不忘给家人买纪念品或者小吃回来,让在家与育儿苦战的年轻妈妈好不羡慕。婆婆曾经在出门旅游前给看家的媳妇留下一句“名言”:等你到了60岁以后,你就像我一样自由了,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了。要旅游就要趁身体还好的时候,而且花费也大,想要安安静静的呆在家里做点什么的时候,手工就很受日本老人的欢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拼布。
在日本,老人帮忙带孩子不但不是主流,老人们还要操心自己的生活呢!换尿布,喂奶,陪玩,哪一个都费时费力,如今产妇年龄也上升,祖父母也更加高龄,表示身心俱疲的人很多。
日本的老人比年轻人有钱有闲,但既不给要结婚的孩子买房子,也不管照顾孩子的孩子,看起来只顾着忙自己的小资生活,不似中国的老人“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养育和教育孩子确实是父母的事情,老人帮助孩子过多,势必会造成年轻父母心理以及经济上的依赖,自己都没有独立何谈教育孩子;老人过多插手孩子的家庭事务,势必会由于接触太密切而引起摩擦,引起教育权等等一系列争端。日本老人忙着享受自己的生活,也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延缓衰老,将来尽量少给孩子添麻烦。
在日本,公交上不用给孩子让座、老人不帮忙带孩子、父母不给孩子背书包,甚至从小学开始就不送孩子上学……。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篇一有一种文化叫“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的“独立”性,他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从很多生活细节都能看出来,比如,在上学的时候,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从来没有家长帮孩子拿书包提水壶。从小学开始,基本都是孩子自己背书包,或撑伞自己上学。
学会独立,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开始就有自己的房间。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至少也会让孩子有自己的小空间。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开始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整理房间,打扮自己的小天地来提升自己的自律和管理能力。
参加兴趣班不是强迫,而是发现日本孩子课外也有很多兴趣班,但是和在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家长并不是逼着孩子去学,他们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会轮番报不同的兴趣班。日本家长认为孩子通过玩票的性质可以见识到各种不同的领域,从而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质。
更注重增强技能从小背诵“锄禾日当午,”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有过的经历。不过和孩子背诵知识相比,日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天马行空。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生活方面的技能,以及还有一种叫做“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比如,他们会早早的教孩子如何去超市买东西。
鼓励教育孩子和自己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没关系”和“很简单”这两句是日本家长经常会说的。当孩子在玩耍时磕了碰了,并不是呼天抢地扑过来说“宝贝受伤了吗”而是说“没关系”,鼓励孩子自己处理、自己克服。当孩子处于懵懂期,对世界很好奇对时候,经常会问“爸爸,当飞行员难吗”,这时候,他们会说“很简单”。他们愿意鼓励孩子认知一切都不难,勇敢地去达成目标。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篇二1、日本老人都不帮忙带孩子。和中国的老人基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带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几乎是不会去带孩子的,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而爷爷奶奶呢退休之后就是自己旅游,或者发展一下之前没有时间做的兴趣爱好,从经济和人力上都不会再去支持子女的家庭了。图为参加各种兴趣班的爷爷奶奶。
2、熊孩子退散!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独立”,在日本还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从很多生活细节都能看出来。比如在上学的时候,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从来没有家长帮孩子拿书包拿水壶。都是孩子自己背书包,撑伞自己上学。另外还有一种我们常见的场景,就是在餐厅,飞机上,熊孩子不高兴了哭闹,高兴了在座位上蹦跳。这些在日本的生活中,都是属于“给周围人添麻烦”的行为。这个时候,日本的家长会带熊孩子离开,对于很小的孩子,哄好了再坐回来,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就会教育他们“不要给周围人添麻烦”。
3、很小就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相比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开始就有自己的房间,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会有自己的空间。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开始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能够通过整理房间,打扮自己的小天地来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4、参加兴趣班不是强迫,而是发现。和中国一样,日本也会有很多兴趣班,什么游泳班空手道班美术班应有尽有。但是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家长并不是天天逼着孩子要学出个什么东西,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会轮番报不同的班。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的格言1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2与其给他知识,不如让他感动,与其让他感动,不如让他去实践。
3人过了20岁,父母老师的意见就像过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样无效。所以矫正孩子的恶习要趁小。
4最开始教孩子学习时,一定要为他找到人品好的老师,再有才智,学历,而人品恶劣的老师,不能做孩子学习的典范。
5让所爱的孩子外出旅行。这里的旅行不是观光,而是离开家乡到陌生之地工作。人不离开父母的保护,不体会到这种艰辛就得不到锤炼,就更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吃些苦。否则等孩子长大了真的一无所成,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6爱孩子,批两次,表扬三次,教他五次就会成才。
7朋友的影响大于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年龄性别之差都制约着父母的影响力。而朋友的影响则不受制约,特别是精神上的影响更大。可见,孩子选择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8对孩子的行为,五件事中三件夸奖,两件批评,他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9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孩子可以独立地生活,保护者可以安心地离开孩子身边。孩子遇到问题,应让他自己想想。人的发展就像上台阶,不自己上一个台阶,就无法学会那个阶段的东西。
10即使挨打,也是父母的棒杖。人生总要在各个阶段受到不同的打击,面对打击自制力的有无与强弱非常关键。从小总是挨打的孩子则从小就习惯了打击,长大后有力量保持正常精神状态。
11了解世间之事的人,应该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贪恋酒色与金钱之事。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