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式女军装是什么式

女朋友 0 105

最新式女军装是什么式,第1张

最新式女军装是什么式
导读: 1、最新式女军装是什么式2、在07式的新军装中,女军人的领带是否与男军人是一样的?颜色以及样式?3、女兵为什么军帽不统一?4、这是什么标志?有关苏联,共产党。5、我想写点关于抗战的小说.要知道国军女军官的服饰.包括军装.军靴.可以追加财富
  • 1、最新式女军装是什么式
  • 2、在07式的新军装中,女军人的领带是否与男军人是一样的?颜色以及样式?
  • 3、女兵为什么军帽不统一?
  • 4、这是什么标志?有关苏联,共产党。
  • 5、我想写点关于抗战的小说.要知道国军女军官的服饰.包括军装.军靴.可以追加财富值50左右

解放军07式军服特点

一是新式军服体系更加完整配套。为保持统一的军队形象,驻港澳部队军服制式与全军统一。为减少品种,提高效益,便于供应组织,陆、空军官兵夏常服

春秋常服样式相同,生长干部学员与军官、士官与兵的军服用料相同,官兵领带制式相同,帽徽、领花样式三军相同。由于礼服穿着时机少,制作成本高,只配发军

官,四季通用。为体现女军人特点,将大檐帽改为卷檐帽。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大衣区分为常服大衣、作训大衣两种制式;增配了内穿衬衣,与礼、常服配套。

为解决官兵部分服装穿着不统一的问题,军官增发了内衣裤、袜子、常服手套等品种。

二是新式军服整体风格典雅质朴。适应国际军服发展趋势,礼、常服色彩以低明度、低纯度的冷色调为主。陆军常服颜色采用松枝绿,在保持绿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红军、

八路军军服的灰色调,继承了我军的光荣传统。这种颜色是科研人员与国内色彩专家在反复研究东方人肤色特点的基础上,从绿色系的几十种冷色调中筛选出来的,更显沉稳、庄重,与国内行业制服区别明显,容易与服饰搭配,地域和季节适应性更强。

海军服装颜色,藏青色调整为深藏青色,本白色调整为白色,上白、下藏青色调整为全白色,与世界海军军服接近。

空军服装颜色,在现行蓝灰色基础上适当加深,使三军服装形成温和、协调的近似色搭配风格。

三是新式军服造型更具时代特色。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花,立体感更强,显得更加威武。对贝雷帽帽顶尺寸进行了调整,成型性更好,佩

戴更为方便。礼服采用双排扣队列礼服形式,既符合国情军情,又能体现威严、庄重。短袖夏常服采用束腰式结构,夏裤立裆改浅,制服特点突出,穿着精干利落。

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采用猎装式,后腰加横带,腰身收紧,显得体型修长;下摆开衩,解决了收腰后下摆起翘问题,适合东方人的体型特点。陆、空军军官

冬常服改为开领式,与关领式相比,时代感更强。

海军军官藏青色春秋常服和冬常服采用西服式,男军官双排扣,女军官单排扣,军衔级别在袖口表示,便于舰上识别和国际交往。在常服结构上,男装采

用“T”字造型,威武挺拔;女装采用“X”造型,英姿飒爽。常服大衣采用简练的暗排扣设计,腰部加束带,配围巾。作训大衣为派克式活胆短大衣,配可拆卸毛

领和防风帽,夏季通用作训服由夹克式改为散摆式,袖口可上卷,符合作战训练需要。

四是新式军服用料质量明显提高。礼服采用档次较高的弹性毛涤贡丝锦,质感细腻,挺括性好。夏常服采用透气性、保型性好的涤棉交织平布,穿着舒适,挺括美观。

春秋常服采用粗纹毛涤哔叽,军官冬常服采用毛涤马裤呢,风格粗犷,抗皱保暖。水兵服由羊毛粗呢改为加厚仿毛哔叽,便于统一供应。男军官和女军人

绒衣改为制式毛衣,采用纯毛毛纱,可外穿,可水洗。冬作训服采用粗斜纹布,作训大衣面料采用涤棉细纹帆布、絮料采用涤纶絮片,防风保暖,结实耐穿。外腰

带、士兵裤腰带由人造革改为牛皮面革,提高了质量。礼服皮鞋采用漆皮面革,色泽光亮,便于保养。

五是新式军服标志服饰搭配协调。军官增加了姓名牌、级别资历章、绶带,官兵增加了胸标、臂章,士兵佩带国防服役章,短袖夏常服领尖、胸部分别增加了领花和胸标,突出了识别功能,强化了军服美感,体现了军人荣誉。

礼、常服服饰以金**为主色调,既符合民族传统,又能体现军队威严。常服肩章底板颜色与服装一致,使标志与服装搭配协调,标识也更加清晰。作训

服、作训大衣采用色泽较深、与面料色差小的布质标志,既能起到识别作用,也便于隐蔽伪装。根据服装功能与色彩的需要,标志服饰在亮度上采用同类色、近似

色、对比色、相对色等色彩搭配,格调典雅质朴;工艺上采用金属铸造和电脑织唛等不同处理,制作精细,缀钉方便。

六是新式军服号型设置科学适用。在号型系列上,重新制订了军帽、礼服、常服、作训服、针织服装和军鞋6个号型系列,实现了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在号型设置上,按照人体尺寸分布规律,合理布局,扩大了覆盖范围。

2007年军服调整情况

一、军服调整改革的必要性

(一)军服调整改革是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客观需要。

胡主席指出: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是军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需求。军服是一个国家和军队外在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军队和军人的重要识别标志,也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时期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我军先后对军服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比较大的有四次:1950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军配发了军衔服装;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全军改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和红领章;1988年,我军恢复实行军衔制,全军配发了87式服装。另外,为了适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驻军的需要,1997年和1999年还分别为驻港、驻澳部队配发了97式服装。纵观我军军服每次调整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发反映了国液途�咏ㄉ璺⒄沟男问疲�俳�司�拥正规化建设,较好地保障了官兵作战训练和工作生活需要。当前,我军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加强、协调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对现行军服的品种、样式颜色、用料和功能等进行调整改进,使之更好地体现军队建设和发展的新面貌,适应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要求。

(二)军服调整改革反映了广大官兵对全面提升穿着和防护水平的愿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衣着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我国公安、海关、民航、税务、工商等行业服装都进行了全面改革,服装的颜色、样式、用料和服饰逐步规范化。我军现行的87式服装装备部队已经20年,97式服装在驻港澳部队试穿也近10年。现行的军服与城镇居民衣着水平和国内行业制服质量差别比较明显,与世界发达国家军服存在较大差距。普遍认为:一是制式没有理顺。内地部队穿着87式服装,驻港澳部队穿着97式服装,两种服装制式长期并存,不利于对外展现国家和军队的形象,二是样式比较落后。驻港澳部队、驻外武官礼服样式比较落后,官兵常服上衣腰身、裤子立裆较肥大,大衣、棉衣、绒衣较臃肿笨重,穿着不够精神。三是颜色不够协调。陆军常服的棕绿色偏暖,海军常服上衣与裤子颜色不一致,三军服装颜色整体上不够协调。四是品种不够配套。军官没有配发礼服、内衣、袜子等品种,官兵没有适合外穿的毛衣,作战部队没有配发作战靴。五是部分材料质量不高,防护功能不强。广大官兵热切期盼全面提升穿着和防护水平,更好地展

(一)系列组成

1、礼服系列。设计要求是威武庄重,适合重大节日、庆典等礼仪场合穿着。分军官礼服和“两团一队”礼服两类。军官礼服,包括礼服大檐帽。礼服上衣、礼服裤、礼服衬衣、领带、礼服皮鞋和配套服饰。“两团一队”礼服,即军乐团演奏服、文工团演出服和仪仗队礼宾服,包括大檐帽、夏礼服、礼服大衣、礼服手套、礼服皮鞋(靴)、武装带和配套服饰。

2、常服系列。设计要求是美观大方,适合日常工作、学习和节假日穿着。分春秋常服、夏常服、冬常服三类。春秋常服包括(大檐帽、春秋常服上衣、春秋常服裤、衬衣、领带、袜子、皮鞋、外腰带和配套服饰);夏常服包括(贝雷帽、长袖夏常服、短袖夏常服、夏裤、西服裙、内腰带和配套服饰);冬常服包括(冬帽、冬常服上衣、冬常服裤、毛衣裤、内衣裤、常服大衣、常服手套和配套服饰)。

3、作训服系列。设计要求是防护功能强,结实耐穿适合部队作战、训练和执勤时穿着。包括作训帽、夏作训服、冬作训服、棉衣裤、绒衣裤、作训大衣、作战靴和配套服饰。按使用地域背景,区分林地迷彩、荒漠迷彩、城市迷彩和海洋迷彩。军兵种特种作战防护服装按第二代后勤装备体系要求,正在组织研制。

4、服饰系列。设计要求是标识鲜明,与军服搭配协调。包括帽徽、领花、肩章、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绥带等。

(二)主要改进

一是陆军由棕绿色改为松枝绿。我军陆军服装颜色,建军后经历了由灰色、土**、黄绿色、草绿色到棕绿色,由于色调偏暖,落后于国际军服冷色调的潮流,目前只有朝鲜、越南等少数发展中国家采用。这次选用松枝绿,是科研人员与国内色彩专家在反复研究东方人肤色特点的基础上,在绿色系的几十种冷色中筛选出来的。与棕绿色、浅棕绿色相比,这种色调更显沉稳、庄重,符合国际军服潮流,与国内行业制服区别明显,与海、空军服装颜色更为协调,容易与服饰搭配,地域和季节适应性更强。

二是海军、空军常服颜色适当调整。海军现行常服的上白下藏青色,调整为全白色,体现与国际海军军服接轨;海军常服的藏青色和空军常服的蓝灰色,在现行颜色基础上适当加深,使三军常服颜色更为协调,与公安、海关、工商等行业制服颜色区别更明显。三是夏常服、毛衣、常服大衣等服装颜色,与新选用的军种颜色相适应。

2、样式改进

一是改进了军帽造型。大檐帽增加了翘度,帽墙采用与服装面料相近的颜色,军官配金**饰带,加帽檐花,显得更加威武。

为女军人设计了卷檐帽,符合女性特点。贝雷帽作为国际军帽通行样式,具有佩带简单、携带方便的特点,目前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军队所采用。我军现行贝雷帽采用联合国维和部队样式,由于帽顶、帽口尺寸偏大,成型性不够好,戴起来不够美观、方便。这次对贝雷帽进行了改进,缩小了帽顶、帽口尺寸,帽顶由平顶改为圆弧顶,预定型、加暗扣,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二是改进了礼服样式。军官礼服采用西服式双排6粒扣,左臂增设军旗标识,袖口增设区分将、校、尉的金**装饰条,裤侧缝增设金**装饰带,典雅庄重,与春秋常服区别明显。

三是改进了常服结构。陆、空军春秋常服加横带,腰身收紧,显得体形修长;下摆开衩,解决了收腰后下摆起翘问题,适合东方人的体型特点。军官冬常服改为开领式,与现行冬常服的关领式相比,更加美观庄重,符合制服发展趋势。海军军官藏青色春秋常服和冬常服采用西服式,男军官双排扣,女军官单排扣,海军军衔级别在袖口表示,便于舰上识别和国际交往,军官短袖夏常服上衣改为束腰式,穿着精干利落,增强军人仪表形象意识,代表了世界军服发展的主流,国内公安、海关、民航等行业制服,以及人民群众的衬衣着装,也都普遍采用束腰式。陆、空军士官与兵的常服样式相同,海军男士官改穿水兵服,便于统一制式和组织供应。

四是区分了大衣功能。军官常服大衣为暗排扣开领式,腰部加束带,配围巾;仪仗队和军乐团礼宾大衣为双排扣翻领式,配可拆卸毛领。官兵配作训大衣,样式为派克式活胆短大衣,配可拆卸毛领和防风帽。

五是改进了作训服结构。夏作训服由夹克式改为散摆式,袖口可上卷,符合作战训练需要。

3、材料改进

军官礼服,采用高支纱毛涤贡比棉,质感细腻,挺括性好。春秋常服,采用毛涤混纺哔叽,风格粗犷,抗邹保型。夏常服,采用涤棉粘混纺面料,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挺括美观。毛衣,采用防虫防缩纯毛毛纱,可外穿,可水洗。军官大衣,将官采用羊绒大衣呢,轻薄柔软;校、尉官采用毛涤混纺马裤呢,防风保暖。作训服、作训大衣:采用耐磨斜纹布,结实耐穿。

4、服饰改进

一是增加了服饰品种。设置了级别资历章、胸标、姓名牌、臂章、国防服役章,解决了现行军服胸前较空的问题,增强了识别功能,强化了军服美感级别和服役年龄。胸标区分军委总部、陆军、海军、空军、二炮5种。常服臂章区分四总部、四总部直属单位、军区、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

二是确定了服饰风格。帽徽、领花、帽檐花、衔级标志、纽扣、绥带等,以金**为主色调,符合民族传统,体现武装力量威严。肩章底板颜色与服装面料一致,与服装整体风格相协调。帽徽、领花三军一致,使服饰风格趋向统一。

三是丰富了服饰内涵。服饰主体图案,较多采用“八一”军徽、长城、盾牌、钢枪、飞翔、铁锚等设计元素,象征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钢铁长城,体现我军官兵保卫祖国,献身国防的坚强意志。

四是采用先进工艺,制作精细,外形美观,缀钉方便。

军服改革论证方案经征求四总部、驻京大单位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的意见,得到了普遍认可,特别是国内知名美学、艺术、服装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在军服色彩、结构造型和整体配套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军委郭副主席、曹副主席、徐副主席审查了方案,梁光烈、李继耐、陈炳德、乔清晨、靖志远等5位中央军委委员审查了方案。军委常务会议讨论同意了四总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军换发新式服装的请示》,确定报请胡主席审批。胡主席亲临总后勤部,认真听取了军服调整改革情况汇报,仔细审查了新式服装实物样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讨论并原则同意全军换发新式服装

三、新式服装换装安排

为了贯彻厉行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服装库存,减少损失浪费;同时综合考虑技术准备、材料筹措、成品生产,调整发放的时间周期,新式服装换装安排为:2007年8月1日(建军80周年)前,为军官和“两团一队”换发礼服;为军官和驻港澳部队士兵换发春秋常服、夏常服和服饰,保证重大集会和活动着装统一。2008年5月,为其他部队士兵换发春秋常服、夏常服、服饰;10月,为军官换发冬常服。2009年12月,为士兵换发冬常服,为军官换发常服大衣。作训服,2008年前随发放季节逐步换发。

你说的“元宝”应该是07式卷檐帽。是这样的,87式只有大檐帽、2000年换装的99式多了配夏常服(衬衫)的贝雷帽,这些式样的军帽都没有男女之分07式增加了女式卷檐帽,同时女军人不再配发大檐帽,所以换装以后的女军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戴大檐帽、因为根本就没有武警警服和军装从来就不一样、因为军种之间都有差别,07式以前的警帽和军帽差别相当大(99年以前倒是和公安的挺像)。07式警帽和军帽在外形上是一致了,但是颜色有差别,更重要的是帽徽不一样——武警帽徽是以警徽为原型改进的、中心是国徽,军队帽徽的中心是八一军徽你是在哪里看见的07女式大檐帽?是在网上看的还是平时亲眼看见的?如果是看的就很好解释了,因为网上很多所谓的07制服其实都是在原先设计时的样品、还没有正式定型,所以和现在的制服之间有很多的不同。看下这个吧

这张很明显就是试制品,帽徽、肩章、臂章、资历章都是错的,所以戴了个大檐帽并不奇怪。在看这几个

(春秋常服)

(夏常服)

(礼服)这都是换装仪式上的照片,根本就没有大檐帽的影子。或许你会觉得穿冬常服的时候就应该戴大檐帽了,但是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一下:除了棉帽以外,任何时期冬常服和春秋常服的帽子都是相同的;现在不是夏天,离穿冬常服的日子还早;去年换装时根本就没有配发冬常服。那么女式大檐帽又从何而来呢?如果你亲眼所见也不算太奇怪,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规则的存在都是以监管机制为前提的。按照规定,穿99式夏常服时要戴贝雷帽,但是有很多人戴的却是大檐帽,只要没人再这方面较真就没有多大关系。同样的道理,只要没人管,把卷檐帽换成大檐帽也不稀奇,自己愿意就可以了

首先,这是一章壁纸,关于苏共的,但如果追溯原型的话,基本上就是苏军各大军种的常服里面的大檐帽军徽,下衬松柏枝,镰刀斧锤在中间,上悬一颗金边红五星。

苏联国旗是一面左上角绘有交叉的镰刀和锤子以及一颗金边红星的红旗。镰刀和锤子象征组成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红星代表苏联***的领导。根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旗法》第一条中的规定,苏联国旗为“苏联国家主权以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的牢固的工农联盟的象征”。

第一面苏联国旗在1923年11月12日制定。1955年调整了锤子的把手长度和镰刀的形状,1980年8月15日,旗面颜色被加强和明亮化。直至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此旗一直是苏联的国旗。

扩展资料

金边的红五星象征工、农每一只手的五指(劳动力),代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和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以及全世界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红色是革命的颜色,**则是革命光芒的颜色。

正规的苏联国旗背面是纯红旗,没有镰刀锤子。但是,在二战时的苏联国旗全部是双面都有,而且俄罗斯联邦所制作的苏联国旗背面也都有,所以有没有镰刀锤子。

红色在俄罗斯文化中一直带有积极的含义,“红色”(俄语:красный,转写:krasny) 一词在语义学上与俄语美丽的相关。国旗上的红地象征着工人农民洒下的鲜血,同时也是向1871年巴黎公社的红旗致敬。

红星和镰刀锤子象征着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念。铁锤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志,也是***的标志。

建国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穿的是各式服装,佩带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这个时期,一部分军服是靠打土豪或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当地群众义务缝制,没有统一的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

现在,世界上的军装大多数是绿色的(草绿、深绿或黄中偏绿)。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朝绿色发展呢?这是从实战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为1: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壮,骄横前进。布尔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都穿红色军装,在南非森林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因而行动极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改为草绿色,松炮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便利用密草丛林的绿色背景作掩护,英军不容易发现布尔人,而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他们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英军却找不到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损失惨重。

“前车覆,后车诫”,英国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训,很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汲取。为了在野战条件下较好地隐蔽军队的行动,人们首先从服装上着手,不断改进军装的颜色,尽量使之与自然背景的颜色接近。这样,世界上的军队虽然服装形式差别很大,但在颜色上却逐渐在绿色基调上统一起来。

当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从隐蔽伪装的角度来看,军服的颜色也不能局限于绿色。在许多情况下,自然背景并非绿色,这就要求根据当时当地的背景条件、灵活合理选择服装颜色。如在雪地,则只有白色才能与背景协调一致;在海上,则只有蓝色才能与之融为一体;在沙漠地,则只有黄褐色与背景比较接近。

服装分类

[编辑本段]

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区分。陆海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全军干部、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设有后枪袋。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海军干部设有上白下蓝和全蓝服两种。陆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半开口,紧袖口,两个上挖袋,扎线腰带。为便于着穿、训练和作战,1952年改为前开襟,散袖口,戴解放帽。海军战士夏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水兵服,用料均为棉平布。空军战士的夏服与空军干部夏服基本相同。女军人夏服有连衣裙和列宁服两种。帽子、服装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三军干部、战士的冬服样式、用料与夏服相同。

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陆军团以上干部和海空军营以上干部、空军伞兵、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参战。志愿军干部夏服与解放军干部夏服相同,战士夏服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层布,提高了军服的耐磨程度。志愿军干部冬服,考虑到服装的调节作用,从结构上做了改进,上衣袖口加了绊带,配穿马裤,增强了保暖性,以适应朝鲜严寒的冬天。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干部战士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

五五式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礼服颜色按军种区分。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55式常服是供军人平时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军官着穿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军种领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军官夏常服用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军夏常服用料为纯毛哔叽。校官夏常服为榨蚕丝织物,尉官冬夏常服为棉斜纹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部队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军衔服装随即废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军人和女军人服装和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衣服口袋来区分干部和士兵。

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改进后的服装定名为78式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干部、战士增发了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且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用料为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

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礼服用料按衔级区别。女军官礼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官相同,系玫瑰红领带。87式军服还设有文工团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礼宾服。

常服是军人在平时和一般性礼仪场合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制式衬衣和冬常服三种。军官夏常服为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区分军种。夏常服用料按不同衔级区别。

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新一代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我军新一代军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国家军服的长处,与现行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此外,新一代军服还采用了国际流行军服的分类,按功能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九个部分。 99式服装是1999年预先装备部队的新一代军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设计标准

[编辑本段]

军装每次设计、更新时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实验工作。设计“84”式军装时,就曾经收集了27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对海陆空三军的83个团、15000名不同体型战士进行了实地测量。“07”式军服同样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实验。据介绍,新军装是在驻港部队军装基础上改装而来,“这主要是考虑到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这次换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礼服这一类别。据悉,解放军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设有礼服装,参照苏联样式设计,主要是供校级以上军官使用,后来被取消。这是时隔40多年以后第一次增设礼服。这次换装,该院将负责参与部分标准制定。据该院军需系负责人介绍,军装标准是指服装颜色、图案、样式、用料、工艺、加工流程等。

服装发展

[编辑本段]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